遇見趙雷,是在高二暑假那個藝考培訓班的歡送晚會上,一個同學說:和大家一個多月了,能遇到很不容易,珍惜時光吧,珍惜我們的友誼吧,我喜歡趙雷,喜歡他歌曲裡少年的感覺,因為他民謠中的少年感覺不是一張白紙,是有故事的悲傷少年,一首《少年錦時》送給大家,希望大家回到學校能繼續努力,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又回到春末的五月,凌晨的集市人不多,小孩在門前唱著歌……」
時光倒流,仿佛我們的記憶力都有這麼一個清晨,這樣子的一個小鎮,穿著不時髦的牛仔褲,向奶奶要兩塊錢,和自己的玩伴一起去買雪糕,一人一塊,笑著吃著,跑著跳著,蹦蹦躂躂,到家了,也吃完了雪糕。兩人互相大笑著,右手從屁股兜裡摸出了一個打火機,兩人不約而同地向樹林子跑去。柳絮,一層層的,鋪天蓋地,呼的一下,火苗從點火處向四周蔓延,嚇得孩子直接玩家跑。天擦黑了,火苗也沒有燒起來,孩子被叫回家吃飯,屬於孩子的一天結束了。
長大之後,自己變成了《少年錦時》裡的男孩子,白襯衫,第一支香菸,那是情竇初開的我們,周末,攢了一個星期的零花錢全部拿著,去坐通往縣城的唯一一輛公交車,咖啡館,酒吧,就這麼逛完一整天,雖說什麼也沒有買,也是很開心,路上路過那條陡峭的柏油路,路邊的麥田是那麼的好看。
等到秋天,和自己的小夥伴去摘柿子,可能這是最後一個摘柿子了,過了年就要高考了,從此,回家只有冬夏,再無春秋了。夕陽照射著自己的臉龐,騎上自行車,回家,吃飯,睡覺,做一個好夢。回到小時候。
成都,登上了格萊美,大街小巷都是這首歌,那年我高三。
高三是我們眼前的苟且,成都是我們觸不可及的詩和遠方。小酒館,玉林路,陰雨連綿的小城,這是我們的自由,是我們的生活。一直到現在,過去了三年了,我還是沒有去成都,去那座熟悉的卻陌生的小酒館和一杯烈酒,自己走的小路很多,遇到的人很多,可是那些路不叫玉林路,也沒有那個懷念的人。
記得趙雷的聲音,我長大了,趙雷的民謠也越來越有韻味,那個味道就像橡木桶裡的葡萄酒被侵入了木頭的清香,他的民謠也是每次聽,每次味道都不一樣。現在,宅居在家,就想抱著吉他,喝著清茶,彈幾首曲子,嚮往一下遠方。
喜歡趙雷的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