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研發AI算法控制無人氣球運動 建空中網際網路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待著別動!谷歌研發AI算法控制無人氣球運動,建空中網際網路

一隻漂浮在平流層的巨型氣球,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穩穩地待在原地數周。

12月3日,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來自谷歌團隊的研究,顯示人工智慧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這項研究結果意味著,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難得的一步,提高了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平流層中的無人氣球。谷歌Project Loon正在利用這種氣球建立空中無線通訊網絡。

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來在高層大氣開展實驗,比如氣象監測。對於谷歌Project Loon項目而言,這類氣球被用來向指定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超壓」氣球在空中作業時,被要求停留在固定的位置,以便更好地獲取數據或傳輸信息。如果被風吹偏了航道,它們需要返回駐點。根據《自然》的這項最新研究,深度強化學習可以訓練人工智慧系統進行決策,這些決策包括採取哪些行動來保持氣球的位置不變。

這項研究題為「Autonomous navigation of stratospheric balloons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基於強化學習的平流層氣球自主導航》),由谷歌大腦團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子公司Loon共同完成。

論文第一作者、來自谷歌大腦團隊的Marc Bellemare和同事訓練了的人工智慧控制器能根據風的歷史記錄、預報、局地風觀測和其他因素(如氦氣損失和電池疲勞),決定是否要移動氣球。

平流層氣球的定位。定位是指將氣球的位置保持在地面某特定位置的一定範圍之內。

深度強化學習的應用已在受控環境如電腦遊戲中得到了演示。受控環境擁有完整的數據集和明確定義的參數,與之相比,現實世界的可預測性較差。比如在平流層氣球定位問題中,環境中風的數據不完整,很難採取最優調整,讓氣球保持在原位。

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數據增強算法來解釋數據中的空白。他們將這種名為StationSeeker的技術應用到全球各地的Loon氣球上,並在太平洋赤道附近進行了為期39天的空中受控實驗。

作者發現,受到StationSeeker控制的氣球能成功實現自主導航,一旦被吹偏航道,它們能比傳統控制器控制的氣球更快地回到駐點。

Project Loon最初是谷歌X實驗室的一個項目,2018年該項目被分拆出來,成為了Alphabet的獨立子公司。至今,Loon氣球已經累計了超過100萬小時的飛行時間,2020年7月起,Loon正式開始在肯亞運營其商業網際網路服務。

英國國家大氣科學中心、牛津大學大氣海洋和行星物理學系的科學家Scott M. Osprey在為該論文寫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評價稱,這項研究代表了增強學習在現實世界應用的一次巨大進步。「在不完全了解周邊風的情況下,一個人工智慧控制器讓氣球在平流層停留了數周,這為無監督環境監測開闢了前景」。

Scott M. Osprey認為,有效且自主「超壓」氣球將為探測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大氣提供一系列商業和科學應用。如果能做到讓一個氣球在特定位置停留數月,就可以進行長期的環境監測,例如檢測城市上空的空氣品質、受高溫影響的森林和凍土融化地區的碳通量等。其他應用甚至包括監測動物遷徙路線和非法越境的貨物與偷渡人員。

相關焦點

  • 谷歌研發AI算法控制無人氣球運動,建空中網際網路
    谷歌研發AI算法控制無人氣球運動,建空中網際網路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12-03 10:22 來源:澎湃新聞
  • Alphabet旗下人工智慧自己編寫算法來指揮控制網際網路氣球
    Alphabet旗下的Loon團隊,負責將網際網路從平流層氦氣球傳送到地面,他們已經實現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即氣球的導航系統不再由人類設計的軟體運行。該公司的網際網路氣球現在由一種人工智慧編寫算法並且執行自己編寫的算法。
  • 谷歌氣球項目新進展:明年南半球聯網
    谷歌的網際網路氣球項目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Google X實驗室主管阿斯特羅·泰勒近日表示,未來幾年內將在南半球部署一圈「半永久性的」高空氣球,為人們提供網際網路服務。谷歌氣球項目新進展:明年南半球聯網(圖片來自Yahoo)    據悉,谷歌網際網路氣球項目已經通過現有的測試覆蓋了200多萬平方公裡的區域。
  • 乘著AI自由翱翔的氣球
    人工智慧控制器可在未知風速的平流層環境中控制氣球懸停數周,開闢了無監督環境監測的新圖景。自動化設備的目標是在與動態環境協調的同時,通過決策實現既定目標。在充分了解系統當前狀態後,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就可以勝任這一任務,甚至在某些特定任務上有可能做得比人類更好,例如玩街機和棋類遊戲[1]。
  • 人工智慧基於由飛行控制系統編寫和執行的一組算法
    打開APP 人工智慧基於由飛行控制系統編寫和執行的一組算法 網際網路分析沙龍 發表於 2020-12-13 09:53:02 目前,盧恩(Loon)的網際網路氣球是由人工智慧(AI)圍繞地球飛行的,該人工智慧基於由飛行控制系統編寫和執行的一組算法。
  • 4米以內實現遠程手勢控制!谷歌AI新研究讓你拋掉鍵鼠操控屏幕
    在行動裝置上實時、同步地感知人體姿勢、臉部標記和手勢跟蹤等可以實現各種有趣的應用,例如健身和運動分析、姿態控制和手語識別、擴增實境效果等等。谷歌的MediaPipe 是一個開源框架,專門為複雜的感知管道設計,利用加速推理(例如 GPU 或 CPU) 等已經為這些任務提供了快速、準確、獨立的解決方案。
  • 國外AI 圈鬧翻天了!谷歌黑人女性 AI 倫理研究員「被離職」引發...
    其中包括一個由谷歌現任及前員工聯合創立的「Google Walkout For Real Change」組織,他們已經在博客上發起了籤名運動,以示對 Timnit Gebru 的支持:截止到今天,已經有1200 多名谷歌員工和 1500 多名學術界籤署了一份請願書,要求給 Gebru 復職。
  • 軟銀將向谷歌氣球網絡項目 Loon 投資 1.25 億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導,軟銀旗下HAPSMobile周三表示,將向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致力於氣球網絡的Loon項目投資1.25億美元。HAPSMobile和Loon都在致力於開發高空飛行網絡服務設備,以向地面基站無法覆蓋的地區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 微美全息光場晶片技術升級,微軟/谷歌等紛紛戰略布局AI+半導體晶片
    其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體感互動系統能夠將運動與娛樂融入您的生活中。操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肢體去控制系統,並且實現與網際網路玩家互動,分享圖片、影音信息。 這是一種我們非常熟悉的科技形態了,漫威電影中更是隨處可見全息投影的使用場景。
  • 強控制的算法,弱控制的活法
    人不再是算法的主體,反而成為算法下可被預測和計算的客體。算法由此預測人的生活,消除個體的行為不確定性,對人進行賦值。於是,由於無法反對人工智慧的判斷,作為結果,人的自主控制能力逐漸被讓渡出去。終於,依託於技術而產生的算法,也限制了人們對自我的認知、意識和價值的評判,使人們不再反思制度,也不再關心實踐。算法下令人無從選擇在算法用機器語言刻繪現實世界下,除了人們逐漸讓渡的判斷外,算法已不僅僅是特定的技術,更是社會權力運行體系中的重要變量。
  • 不公正的AI算法,正折射出人類的偏見
    "這讓我很不舒服,圍繞這些算法做決定的人都住在大城市,上過研究生,而且不會與和他們身份背景有很大不同的人有什麼來往,"她說。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同事中很少有女性或少數族裔。從事技術工作的女性相當稀少是一個有據可查的話題,而且這個狀況幾乎沒有被改善。
  • 華為招兵買馬強化AI藥物研發?業內人士:符合華為硬核科技定位
    其中利用 AI 進行藥物研發更是備受熱捧,AI 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藥物研發的多個場景,包括藥物靶點發現、候選藥物挖掘、化合物篩選、ADMET 性質預測、藥物晶型預測等。目前,網際網路巨頭谷歌以及國內網際網路玩家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已經相繼入局 AI 藥物研發。
  • 科技前沿一周必知:谷歌AI擊潰星際2選手 蘋果自動駕駛裁員200人
    5、阿里聯合IJCAI發起AI對抗算法競賽1月23日,阿里安全、阿里雲天池平臺聯合人工智慧領域國際會議 IJCAI,發起AI對抗算法競賽。目前,賽題和日程已在天池平臺公布。這次比賽主要針對圖像分類,包括模型攻擊與模型防禦,阿里公開110個類目,共計11萬張左右圖片供選手使用。
  • 谷歌近期開源的 SLAM 方案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泛泛總結一下Cartographer的算法:用Grid(2D/3D)的形式建地圖;局部匹配直接建模成一個非線性優化問題,通過IMU(慣性測量單元)獲得比較靠譜的初值,再用Ceres庫進行求解;後端用Graph來優化,用分支定界算法來加速;2D和3D的問題統一在一個框架下解決。
  • 專訪元知科技崔興龍:AI研究「谷歌老兵」 把AI用在12個賽道上
    從交通到工業,從零售到推薦,這些被AI改變的行業無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標準化,結構化。但非標的行業,也被人盯上了。元知科技集團聯席總裁崔興龍他就是元知科技集團聯席總裁崔興龍,一位谷歌老兵,也是一位有十幾年經驗的網際網路人。
  • 《在空中飄蕩的氣球》海底眼-聯合拍攝
    在空中飄蕩的氣球【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福州業餘攝影師東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煙臺區域拍攝在空中飄蕩的氣球【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廣州業餘攝影師邴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安陽區域拍攝在空中飄蕩的氣球【高清圖第3幅】本作品是來自福建業餘攝影師須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廈門區域拍攝
  • 手套控制無人機 可空中寫字傳訊
    莫斯科某科技學院的實驗室,開發出一套基於手套控制無人機 + 空中傳訊的新方案,並且展示了DroneLight系統的原型。它目前由三個主要部件組成:一架 Crazyflie2.0小型四軸飛機,配備了一系列可編程的折光燈,一隻手套配有慣性測量單元(加速度計/陀螺儀組合),以及一臺運行機器學習算法的基站計算機。
  • 谷歌推出基於AI的開源手勢識別算法,可識別單手21個骨骼點
    8月20日消息,谷歌發布全新的手勢識別技術,該技術集成於開源跨平臺框架MediaPipe(可為多種類型的感知數據構建處理流程),特點是採用機器學習技術,支持高準確性手勢和五指追蹤,可根據一幀圖像推斷出單手的21個立體節點。
  • 揭秘谷歌「登月項目」工廠X:打造下一個谷歌
    一個80英尺長的平板掃描儀可檢查聚乙烯的細微缺陷,這些缺陷可使得氣球在6萬英尺高空的存活時間從幾個月削減到幾天。測繪軟體可以跟蹤漂洋過海的氣球,利用機器學習識別出適合的氣流來讓它們到達任何它們需要到達的地方。有了這些工具,Loon團隊了解到:公司可以每半小時發射一個氣球,並讓氣球在空中停留6個月或更長時間。?
  • AI在這張「問卷」上首次超越人類,SuperGLUE被微軟谷歌兩家「攻破」
    一個是來自微軟的DeBERTa,一個是來自谷歌的T5+Meena。這些問題用當前最先進的算法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卻很容易被人類理解。尤其是「選擇合理的替代方案」(COPA)這一項因果推理任務。它要求系統能根據給出的句子,在兩個選項中找出可能的原因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