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可謂是佛山物流產業的主題月。
11月13日,2020年全國物流園區工作年會在青島市舉行,位於南海區的佛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作為廣東該類別唯一代表,被授予「國家物流樞紐」牌匾。11月28日~29日,由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主辦的第十九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在南海區召開。這是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在此舉辦首屆活動後,時隔18年回到誕生地的「成人禮」,也是對外展示物流產業發展的窗口。
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在當前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加快暢通物流大通道更是成為重要發力點。
國字號物流樞紐、國家級學術會議,兩個物流產業的重磅事件,預示著物流業這一可對製造業提供最強有力支撐的服務業,面臨升級發展的重大機遇。學術年會上,南海區區長顧耀輝用「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昭示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發展物流產業決心和信心。以國家物流樞紐為引領,佛山作為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即將迎來物流產業格局之變。
一汽大眾鐵路專用線工程效果圖。
趨勢之變
物流產業朝著數位化集約化發展
物流業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由2015年219.2萬億元將達到2020年底的300萬億元,5年來節約社會物流成本約3.9萬億元。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件量有望突破800億件,比2015年增長將近600億件。海外倉儲和保稅倉國際、國內全面布局,跨境電商進出口爆發式增長,中歐班列通達18個國家的57個城市。但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在「十四五」即將開局的重要歷史節點,物流行業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
在持續兩天的第十九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上,來自全國的物流行業知名專家齊聚南海,圍繞國內外經濟形勢,物流、採購與現代供應鏈領域出現的新理念、新政策、新模式、新技術、新案例、新趨勢等熱點話題,展開熱烈思想碰撞。
「新形勢對物流發展提出了新課程,譬如怎樣建設物流強國?物流企業如何提質降本增效?如何建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具備實際意義。」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表示。
而從多位知名專家的演講來看,數位化、智慧化已經成為物流業升級的新趨勢。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大成表示,數位化與信息化、網絡化有很大不同。信息化是人與設備的互聯,網絡化是人與人的互聯,數位化則是數字與數字的互聯。在物流行業中,亞馬遜可以就近倉儲、快速配送,普洛斯發展智慧倉庫、數字園區,都是抓住了數位化應用來推動物流事業發展。
物流的集約化發展也是專家的關注點。商務部原流通業發展司司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鄭文指出,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規模龐大,但是要素集中度不高,分散運行明顯。物流行業要順應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從低水平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高品質發展轉變。
「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設,大家公認為應該採用『通道+樞紐+網絡』 的形式。就物流的樞紐建設來說,應該在現有的物流基地、物流園區的基礎之上改造提升。」鄭文表示,要推動物流要素的空間集聚,以國家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等設施為載體,整合周邊的貨運場站、配送中心、倉儲基地,實現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以及各種運輸服務設施的互聯互通,提升物流樞紐的信息化、規模化、網絡化速度組織能力。
格局之變
國家物流樞紐引領佛山融入全國「大動脈」
專家學者提出的物流理想業態,南海正展開布局。在11月13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物流園區工作年會上,佛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以下簡稱「佛山樞紐」)被授予「國家物流樞紐」牌匾,成為廣東省該類型唯一入選單位。它正是南海區為構建現代流通體系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高起點、高標準謀劃的一批重大物流平臺項目之一。
佛山樞紐核心區官窯物流樞紐區位於南三合作區腹地,以一汽大眾鐵路專用線為啟動工程。未來,佛山樞紐將構建「1個平臺+3大功能分區」的服務體系,即規劃智慧供應鏈服務平臺,建設海關口岸查驗區、跨境電商產業園、物流信息交易及商業配套中心三個核心功能區。同時,積極申請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生產服務業(國際物流)功能區。
目前,佛山樞紐多式聯運網絡已初步形成。從鐵路系統看,廣珠鐵路線從東向西橫穿而過;從高速公路條件看,這裡緊鄰佛清從高速、佛山一環、廣佛肇高速;從水運、空運情況看,距離三水港約25公裡、順德港約55公裡、黃埔港40公裡、南沙港約75公裡,距離佛山沙堤機場僅17公裡、廣州白雲機場30公裡。官窯物流樞紐區已獲批成為粵港澳大灣區「7+5」多層節點網絡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佛山樞紐將拉開佛山物流發展的大格局,藉助多層次立體交通,本地與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以及沿海港口等地區的國家物流樞紐聯動將進一步加強,形成東西相互促進、南北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融入全國物流發展「大動脈」。
「例如通過廣珠鐵路,我們的貨物可以直達港口,也可以和全國鐵路主網聯通,真正建立起多式聯運的交通樞紐,大幅降低製造業物流成本,提升發展競爭力。」南海區政府黨組成員、區重點平臺建設指揮部執行總指揮黃文富介紹。
據悉,佛山樞紐建設將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通過南沙港、白雲機場異地貨棧、粵港跨境貨棧、鐵路貨棧等聯動中歐、中亞、東南亞班列,充分與丹灶鐵路貨場、大田鐵路物流中心等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和物流活動系統化組織。同時,以多式聯運、智慧物流、供應鏈管理、無水港為中心,著力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物流園區運行模式,將官窯鐵路貨場物流園打造成為「佛山國際陸港新城」。
融合之變
「兩業」一體化助力「雙循環」
以樞紐建設引領物流產業「格局質變」可謂正當其時。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出臺《推動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18條重要舉措,對當前形勢下進一步深入推動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對於製造業大市來說,發展物流業,首先是為了降低製造業成本,提升競爭力。佛山是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2019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2萬億元,居全國城市第6位。而南海區產業門類齊全,製造發達、金融活躍、商貿繁榮。
發達的製造業和商貿業要求更高的物流效率。然而,與國內大多數地區一樣,南海物流業長期處於1.0時代,因應個別企業需求和城市空間進行擴張,屬於典型的「+物流」發展模式,呈現出「小、散、亂」等典型特徵,物流效率總體不高,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推動物流體系創新、組織變革、效率提升之於南海、佛山乃至珠三角都顯得十分迫切。
讓製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對於南海發展有著關鍵作用。「物流業與製造業、商貿業將形成多向緊密的供需關聯。」顧耀輝表示,南海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支撐「全球採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通過從「+物流」走向「物流+」,加快構建創新驅動、內聯外通的現代流通體系,以物流拉動內需,提高國際供應鏈競爭力,依託智慧物流體系,為製造物流、商貿物流、國際物流提供強力物流供應鏈支撐,推動南海形成立足佛山、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高端智慧物流產業基地。
在物流樞紐的基礎上,南海區還計劃打造輻射範圍更廣的智慧物流小鎮,構建智慧物流體系。
目前,南海正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物流業與製造業一體化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在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巡視員周少波看來,南海智慧物流體系將為佛山陶瓷、建材、家電、童裝等特色產業賦能,有利於製造業牽手服務業,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和經濟集聚輻射能級,使佛山「兩業」融合具有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專家聲音
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大成:
數位化時代的物流供應鏈變革
數位化改變了什麼?數位化研究的是數字與數字的互聯。例如滴滴打車,不僅賦予了司機指令,還賦予了乘車人指令,在時間不準、地點不確定,甚至信息有延遲的情況下,利用最少的資源實現乘車人及司機的互動,使得成本急劇下降。
數位化需要廣泛應用在物流供應鏈中。例如在融資方面,國內大部分物流企業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規模無法擴大。利用數位化手段,通過視頻監控,對煤堆、木材等測量體積和重量,進行實時共享,保證真實,降低金融信貸的風險,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再如在監管中,供應鏈上下遊之間通過數位化連結,產生去中介化、去信任化的特徵,形成對供應鏈最強大的支持。
商務部原流通業發展司司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鄭文:
推動物流業標準化集約化
物流行業在未來五年要按照「十四五」規劃的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總體來看,物流產業發展要推動智能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和綠色化。
標準化是提高物流銜接效率、實現規模化運作的重要基礎。未來既要增加標準供給,填補標準空白,也要採取有力措施,推進標準化進程。
集約高效是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基本要求。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規模龐大,但是要素集中度不高,分散運行明顯。未來要通過對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來推動運行體系建設,並且在要素的空間集聚外,運用各種先進技術、信息技術建立互聯互通的信息平臺,建立高效運行的物流網絡體系。
中國(上海)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院長、中國物流學會兼職副會長黃有方:
物流科技有幾個重要特徵
物流科技有幾個重要特徵:全面感知、智能決策、自主作業、多方參與、自主完善。
智能決策在物流系統當中應予以高度關注。自主作業領域當中無人化的物流系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未來趨勢。物流系統包括空間物流和地下物流,地下物流系統應該引起高度的關注。我越來越感到地下物流系統應引起注意,特別是在一些新型城市中,因為地鐵的技術已很成熟,如果可以轉化成地下物流的貨櫃系統,物流便可以與城市和諧相處。希望有一個城市可以先行先試,讓物流產業發展增加更多可能性。
原標題丨佛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國家物流樞紐」,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在南海召開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毛蕾、吳蓉、劉浩斌 通訊員勞詠儀
圖丨通訊員提供
編輯丨梁楚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