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河水域禁限採砂的背景下,砂石價格暴漲,非法採砂現象抬頭,尤其是非法盜採海砂問題突出,並形成跨區跨省、陸海聯動的「採運收售」違法犯罪鏈,嚴打非法開採海砂迫在眉睫。」
近年來,涉海砂違法犯罪案件在海洋資源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佔比大。以江蘇省灌南縣檢察院為例,2018年至2019年共辦理海洋非法採砂案件8件31人,監督拆除45個非法碼頭。海砂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海洋資源,非法採砂不僅嚴重侵佔國家礦產資源,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還衍生其他系列問題。
後患無窮
近幾年,隨著砂石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海砂交易利潤高,催生非法海砂交易「黑中介」,並日漸組織化、規模化。「黑中介」組織內部有管理、對接碼頭、聯絡運輸船、做帳等固定分工,成員佔股,管理形式較為成熟。同時,作為買方和採砂船之間的聯繫樞紐,「中介」組織收集客戶需求後,為客戶提供聯繫採砂與運輸團夥、賣砂卸貨、催收貨款「一條龍服務」,還幫助運輸船辦理虛假紙質載貨清單用於矇混檢查。「黑中介」的存在,不僅提高涉海砂案件偵破、打擊、懲治難度,也易引發經濟糾紛和社會安全問題。
海砂流入建築領域,也存在安全隱患。一方面,海砂交易監管存在漏洞。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安部等八部門2018年10月印發的《關於加強海砂開採運輸銷售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住建部門負責對預拌混凝土及用砂質量進行抽查,只要氯離子不超過國家規定的0.03%即可;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對砂場的管理,只要砂場具有相關資質、在許可範圍內經營即可。監管寬鬆致使海砂極易流入建築市場,加之為滿足非法採砂船交易、洗砂等需求,不少非法碼頭應運而生,嚴重影響港口經營管理秩序及河運安全。
另一方面,對於含海砂混凝土的製作加工及監測缺乏完善制度。海砂含有一定量氯鹽,會鏽蝕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進而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和承載力,直接用於建築有安全隱患。目前,對於混凝土中使用海砂時氯離子含量的檢測尚無強制性規定,對於洗砂設備也無強制標準,對用海砂製作混凝土存在監管盲區。
多管齊下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我提交了《關於加快海砂資源勘查,打擊非法開採海砂,強化監管和嚴格追責的建議》。
我建議開展全國海砂資源普查以及重點砂源地資源勘查,特別是對重點盜採海域進行新一輪資源摸查和生態環境本底調查,編制海砂資源開發規劃,有序啟動海砂資源開發,保障重大工程建設供給,緩解砂石資源需求的緊迫形勢。
借鑑國際司法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完善海洋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司法追責範圍、建立起訴賠償標準、提高對盜採海砂行為的監管打擊和責任追究力度。針對海砂洗砂流程、洗砂設備,建立和完善相關標準,嚴格規範洗砂程序。建立建築海砂處理和利用標準,開展海砂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性能試驗,研發海砂性能改良技術,優選改性試劑和改性處理方法,提高海砂利用水平和安全性。
道阻且長
近日,自然資源部對我的建議給予了答覆。答覆稱,自然資源部已組織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了我國近海重點區域海砂、砂礦資源家底調查。對接地方需求,在海南省、福建省與廣東省部署開展了海砂資源調查,取得重要進展。
加強海砂開採事中事後監管,規定海砂開採海域使用權由沿海省(區、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以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化方式出讓,沿海省(區、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相關要求加強對海砂開採的監督管理。
依據相關規定,全面實施海砂採礦權和海域使用權「兩權合一」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嚴格執行「淨礦」出讓,由所在地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實施並頒發採礦許可證和海域使用證;同時要求建立「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模式,對於違反法律法規或者不按照合同約定的範圍、規模、工藝、用途等開採海砂的,會同執法部門嚴肅查處。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統籌推進全國海砂資源調查評價;繼續推進海南、福建、廣東等重點區域海砂資源調查,開展資源潛力、技術經濟和環境影響「三位一體」綜合評價;積極開展海砂成礦機理研究和調查技術方法創新;開展海砂地質勘查技術標準研究修訂;應用遙感技術手段,監測海砂資源非法盜採;在全國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中研究體現開採海砂的有關管理要求;指導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強化落實《自然資源部關於實施海砂採礦權和海域使用權「兩權合一」招拍掛出讓的通知》等文件有關要求,並指導地方採取有效手段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今年以來,中國海警局聯合公安部等相關部門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將非法開採海砂作為重點整治內容,持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積極搜集各類線索,嚴打涉砂犯罪團夥。全國共查獲海砂案件620起,查扣涉案船舶678艘、海砂560萬噸,抓獲涉案人員6813人。
我所在的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長期開展海洋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開採環境影響評價工作。2018年下半年以來,發揮在我國近海長期調查監測形成的資料和技術優勢,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與連雲港市、濱州市、煙臺市等地檢察、海警部門合作,為多起海砂開採的資源環境損害提供技術支撐,助力海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目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已經與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青島市檢察院等多家司法機構籤署了合作協議,與江蘇省灌南縣檢察院、山東省無棣縣檢察院等建立了海洋資源環境損害評估合作基地。目前正在推進海洋資源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的申報工作。
下一步,我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提升海洋地質研究對海砂資源管理和科學利用的科技支撐能力。
(講述人印萍,全國人大代表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採訪整理:本報記者郭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