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氣蓋世,西楚霸王項羽為何兵敗劉邦?

2021-01-14 網易

2020-10-14 12:16:03 來源: 蘭陵文史

舉報

  一首《垓下歌》道盡了項羽一生的豪情壯志,對愛馬和美人的憐惜,以及被圍困的怨恨與無可奈何。熟知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項羽,這個昔日的西楚霸王,對於他的一生十分的不忿,本該為人中豪傑,最後卻落得自刎於烏江的悲涼下場。這也讓許多人對他十分的惋惜!是啊,怎麼會被惋惜呢?

  

  烏江自刎

  司馬遷在《史記》上寫下了這個男人的無盡悲涼與落寞,使人讀起來盪氣迴腸,好像自己就是那年代中的人,一同經歷了項羽的所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看完這些,很多人都會覺得劉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手底下能人志士特別多而已,要是沒有這些有才之士這天下還不一定會是誰的呢?只是,我想說一句,性格很大程度上能決定一個人以後的行事風格和成功率。項羽恰巧性格就不太適合為帝,只能作為一個大將軍去戰場上衝鋒陷陣。

  

  項羽

  據《史記》所言,項家世代都是楚國行兵打仗的將領,因為受封的地界名項,所以就以此為姓。項羽小的時候,他的叔伯項梁就教他讀書識字,但是他總是三分鐘熱度,學了沒多久就不想再學了。於是項梁就改教他學習劍術,開始的時候他學的極其認真,可是沒多久他又恢復了以往的樣子,又不肯學了。看到這樣,項梁十分的生氣,就對他說:「讀書可以知道別人的性命,知廉恥,你可能覺得沒有什麼用處;習劍術可以強健體魄,擊退敵人,你也不喜歡,那我就教你如何以一敵百。」

  於是,項梁就開始教授項羽兵法知識。原本以為他會好好學習兵法,但沒想到他是好好學了,只是知知甚淺。所以啊,這樣一個做什麼事都三分鐘熱度的人,而且只知道橫衝直撞的莽夫怎麼可能敵得過心機頗深的劉邦呢?

  

  但就是這樣的莽夫也有雄心壯志,而且還差一點就實現了。秦始皇出巡到會稽的時候,駕駛了一艘大船渡過浙江,項羽和項梁就在山上觀看。看到這麼宏大的場面項羽心中也點燃了自己那顆火熱的心,並對項梁說:「有朝一日,我也會像他一樣駕著大船有著宏大的儀仗隊進而取代他成為這個天下的主人。」聽到項羽這番話,項梁害怕極了,說:「你不要瞎說話,你這樣說別人聽見了會給全族上下招來禍患的。」但也因為這番話,項梁也開始對項羽刮目相看。

  

  影視劇中的項羽

  公元前209年的七月,陳勝與吳廣兩人集結其他民眾一起組成一個勢力團體開始向秦反抗。九月時,會稽的郡守對項梁說:「天下的人都開始反抗強秦了,我們也可以啊,我們聯合起來可以所向披靡。」

  項梁一聽這個辦法可行,但是不想要有人在自己之上,要做就做最高的那個人,所以聯合恆楚、項羽殺了郡守。項羽提著郡守的首級,佩戴郡守官印去往郡守府,殺了郡守府上上下下一百多人之後,說:「現在我們要協商大事,希望你們都能一起配合……」隨後,他們接收了郡守的餘下勢力,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鴻門宴

  公元前208年的六月,陳勝被害,項梁召集下屬商議此事。範增就對他們說,這就告訴我們不要自立為王,還是需要有楚國後代作為「頂頭上司」的。於是,他們找了一個楚國後代作為傀儡。果然,他們一路上勢如破竹,敵軍節節敗退,後來又展開了幾場戰役終於就只剩下劉邦這一勢力了。

  兩軍分地扎住,一日,項羽宴請劉邦前來商議勢力分為劃分一事。在宴會上,項羽十分的豪爽,可憐範增的忠心耿耿,數次示意項羽都視而不見。沒辦法,他只好讓項莊借舞劍之機殺掉劉邦,可惜有腦子的人不是特別的多,這一計劃被項伯擋住了。最後,劉邦平平安安地回到了自己的駐紮地,還與他爭奪天下的所屬權。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項羽此人十分的優柔寡斷,而且手下至親被策反,自己還親口告訴劉邦自己在他勢力中的「臥底」。

  

  浴血奮戰的項羽

  這天下,他輸得不冤,他不適合為君,心中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只適合做一個指哪打哪的將領。

  後面垓下一役,他輸了,不僅輸了美人與天下,還輸掉了自己的性命。其實,很多人都在想,如果當初他不在烏江自盡,而是駕船回到江東,等待時機東山再起,一切會不會是不一樣的結局。只是,項羽啊,他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他無顏面對那些追隨他最後失去姓命的兄弟,無顏面對那些江東子弟的赤誠容顏,所以他自盡了……他去追隨那些戰死兒郎和痴情的美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垓下歌》賞析
    楚國舊貴族項梁起義,項羽跟著一起鬧革命,叔父死後,接手了這股勢力。項羽是江蘇宿遷人,號稱「西楚霸王」。而另外一股勢力就是劉邦,劉邦是安徽徐州沛縣人,現在叫豐縣,當時叫豐沛。兩股兵力合到一起,共同以楚懷王為尊,討伐秦朝。逐鹿中原的時候,項羽勢力最雄厚,但是劉邦先入了鹹陽,兩者之間產生了矛盾。當共同的敵人秦朝滅亡之後,各路起義軍開始互相爭鬥,最終只剩下劉項兩家。
  • 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卻敗給區區泗水亭長,細說項羽失敗的原因
    楚漢之爭的結局世人都已經明了,在這場對抗中,「力拔山兮氣蓋世 」的西楚霸王卻敗給了劉邦這一個區區的泗水亭長。要知道,不管是論軍事實力還是自身的影響力,項羽都遠遠勝過劉邦,但奈何項羽卻最終落得兵敗而拔劍自刎的結局。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為何仍被人敬佩?
    說到西楚霸王項羽,這一生的故事非常多,他活得轟轟烈烈十分灑脫。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人們對於他的評價卻有著較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項羽沒有大智慧,只有一身蠻力,還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可是有些人認為項羽性格直爽,是個爽朗重情的人。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對於項羽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 項羽《垓下歌》詩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所作的絕命詞。抒發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的怨憤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創作背景公元前232年,項羽出生於楚國下相,小時候即有志「學敵萬人」之術,力大能抗鼎。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劉邦揭竿而起,三十四歲的項羽也在項梁的指示下,殺死會稽太守殷通,舉兵反秦。公元前208年,項羽叔父項梁戰死,項羽成了宋義的手下。公元前207年,項羽向宋義建議快速行兵,宋義不聽,於是項羽殺死宋義,率領兵馬迅速渡河,與秦軍大戰九次(巨鹿之戰),楚兵以一當十,打退章邯,項羽從此威震楚國,各諸侯都歸附於他。秦將章邯向其投誠,被項羽封為雍王。
  • 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對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最好的諷刺
    而眾所周知,最後問鼎中原的乃是劉邦。一直以來,人們想到劉邦的時候,同時總還會想到另一個蓋世英雄,也就是楚霸王項羽。但是,項羽又是一個悲情英雄,因為他在當時看似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最終敗北,自刎於烏江邊。對於劉邦與項羽之爭最終的結果,多少年來爭議不斷。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為何註定落敗?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一生以少勝多多次,如破釜沉舟,百萬秦關終屬楚的巨鹿之戰以5萬楚軍秦軍40萬主力,以少勝多,一戰成名。更有彭城之戰:3萬騎兵,半日之內,擊敗劉邦56萬聯軍這場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可是這麼強大而輝煌的戰績為什麼會落敗呢?
  •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歷史上真的有烏江自刎嗎?
    在項羽最後一刻真的是有機會回到江東嗎?項羽是戰國時期項燕的孫子,公元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王翦採用了堅守不出的戰術,導致項燕防備鬆懈之後偷襲項燕軍,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項燕敗退至長江以南,立昌平君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到蘄(今安徽宿縣東南)南,他兵敗,留下遺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一說,只是個美麗的誤會,現實很傷感
    編者按:提起西楚霸王項羽,給人最深的印象除了他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以外,我想就是他最後兵敗垓下,最後烏江自刎而死的悲壯景觀了吧。
  •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垓下歌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 項羽身高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
  • 力拔山兮氣蓋世,呂布和項羽誰的武力值更高?
    「力拔山兮氣蓋世!」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小學課本上這句強勢入住自己年少時候記憶的話,每每吟誦總會想起項羽作為力量「巨神」般的存在 提到項羽,首先想的到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話的意思是說:項羽超一般的勇猛,是千百年來獨一無二的存在,至少在秦末時期,沒有人的勇猛能超得過的項羽的,此外,項羽還被稱為西楚霸王
  •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敗給無賴劉邦?
    ,底層出身,白手起家,身邊文韜武略的人才不少,但劉備的蜀漢最終沒能完成一統,反被曹魏所滅,而劉邦卻打敗了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那麼,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一個混跡於底層的劉邦為何能跨過楚國貴族,力能舉鼎的西楚霸王項羽呢?出身並不決定結局我曾不止一次地提到過出身對一個人的影響。一個人的出身確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窮極一生的努力也許人家一出身就已經擁有了。
  • 西楚霸王項羽,實力碾壓劉邦,為何最終一敗塗地?
    作為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能力毋庸置疑,只不過最終的項羽仍然是失敗的,天下最終被劉邦奪得。秦末時期,天下大亂,項羽異軍突起。作為歷史上最為年輕的霸主之一,項羽受到了後人的敬仰。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花時間最少但成就最高的霸主。項羽出生於公元前232年,23歲那一年,他跟著叔父項梁起義反秦。年紀輕輕的項羽就開始起義,從此之後,項羽走向了巔峰。
  • 力拔山兮氣蓋世:西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末路與慷慨悲歌
    史載,和項羽同時代,項羽的老鄉,但年齡比項羽大二十四歲的江蘇沛縣人劉邦,據說也看到了秦始皇的這次出巡,劉邦發出的是這樣的感嘆:大丈夫生當如此!兩句口號,引得後世很多人解讀,很多人讀出了青年人項羽的豪氣,也讀出了中年人劉邦的狡黠。
  • 楚霸王項羽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卻愚死不肯過江東
    這次可就沒辦法處理了,他領著項羽跑到吳中(蘇州)。在那裡,他們和當地百姓夾道歡迎前來視察的秦始皇,站在歡迎隊列裡,項羽說了句成名話「彼可取而代也。」胸懷大志的「瘋言瘋語」,項羽同時代的兩位大人物也說過,陳勝說「壯士不死即可,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也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
  • 「神勇霸王,千古無二」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一生
    而項羽以個人武力令天下人折服,尊其為"西楚霸王"。後人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從年少義憤填膺到青年時的衝鋒陷陣再到兵敗被圍。下面請讓我為大家講訴西楚霸王的坎坷。一:少年得志,胸懷天下項羽是泗水下相人,他的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自幼便繼承了爺爺的那種英雄氣概,從小無父無母的他由項梁培養長大,教他知識與武術。
  • 西楚霸王項羽死後葬在山東?
    其中翹楚當屬劉邦、項羽。劉邦建立漢朝,奠定了漢民族與漢文化的發展基石。而項羽於烏江岸邊殊死血戰,最終自刎而亡。一代戰神項羽身首異處,他最終被埋在哪裡卻不得而知。現在山東、安徽等地有三處項羽墓,山東兩處,安徽一處,「西楚霸王」死後,是被葬在山東了嗎?
  • 「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點評項羽、劉邦
    戰爭雙方的主帥,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位是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楚漢相爭開始時是楚強漢弱,而最終的結局是劉邦「得天統」。漢武帝時司馬遷寫《史記》130卷,排在前面的12卷本紀寫的是皇帝以來最高當權者的歷史。本紀第七和第八分別寫項羽和劉邦。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劉邦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歷史影響。這一影響也進入了毛澤東詩詞之中,其代表性的詩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西楚霸王
    其後,項梁統軍在東阿大破秦軍,又派遣項羽、劉邦攻打成陽,破秦軍於濮陽東,秦軍被迫退入濮陽城內,項羽、劉邦又率軍攻打定陶,斬殺了秦將李由。「鴻門宴」後,項羽終於成功進入了鹹陽,入城後,項羽引兵屠戮鹹陽,殺了秦王子嬰,然後一把火燒了秦王宮。其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將義帝(楚懷王)遷往長沙郴縣,然後暗中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於途中將義帝殺死。
  • 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
    ①平凡少年公元前232年,項羽出生在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項羽的父親是楚國的將軍項燕,可惜一次戰爭中被秦國的大將王翦殺害了,項羽小時候只得跟著他的叔父項梁一起生活。項羽小時候不喜歡學習,他的叔父項梁教導他:羽兒啊,你要努力學習,日後才能興旺楚國。項羽反駁道:學習只需要會寫名字就夠了,要學就學能領軍打仗的兵法,立足於萬人之上。
  • 【史海】毛澤東點評項羽、劉邦:不可沽名學霸王
    戰爭雙方的主帥,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位是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楚漢相爭開始時是楚強漢弱,而最終的結局則是劉邦「得天統」。漢武帝時司馬遷寫《史記》130卷,排在前面的12卷本紀寫的是黃帝以來最高當權者的歷史。本紀第七和本紀第八分別寫項羽和劉邦。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劉邦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歷史影響。這一影響也進入了毛澤東詩詞之中,其代表性的詩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