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出生,是一個陽光大男孩兒,畢業後才加入上海金色年華男子排球俱樂部,不像多數球員一樣從體校進入專業隊,他是由大學生男排聯賽進入到專業隊聯賽的,他就是武弸智。武弸智出生在運動世家,不過專業運動員出身的父母希望他能在打球的同時好好學習,畢業後考研或者就業,武弸智的父母一開始並沒有想到他會去打職業聯賽。
在武弸智的啟蒙學校太原十五中,他代表山西男排小年齡組參加了人生中第一屆全運會。據悉高三畢業時,武弸智身高1米94,通過高水平特長生測試,他順利進入北京交通大學。在北交的日子裡他的身高長到了2米,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練的指導,他的排球技術和體能更進一步。
2018年大學生排球聯賽B組總決賽,武弸智從比賽前夜開始一直在發燒,即使這樣他依舊堅持上場,並率領球隊斬獲冠軍。今年聯賽期間,當被媒體問到這場比賽時,武弸智回憶道:「當時雖然是B組的比賽,但自己就是想得到一個冠軍,上了賽場後也就忘了病痛。但當比賽結束,如願奪冠以後就覺得好累啊,體力上真的是不行了。」
武弸智在大學期間被借調到北京青年隊參加2017年天津全運會,當時他們擊敗了上海青年男排,雖然沒能進入四強,但是武弸智還是憑藉自身出色的表現走進了沈瓊的視線,2018年畢業前,武弸智收到了沈瓊拋來的橄欖枝。從未想過要加盟職業聯賽的武弸智,懵懵懂懂去往了上海。對於當時的選擇,武弸智表示:「一開始就是想試一試,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條件,這種能力,後來到了上海後,發現自己比較適合這邊。出於對自己的考慮,而且沈指導也比較信任我,在我試訓之後,就願意讓我參加跟他的合練,也把一些訓練計劃發給了我,對我特別關心,讓我堅定了留在上海隊的決心。」當被問到為什麼沒有去往北京隊,武弸智笑談道:「北京隊那邊有川兒哥在,我還是比較有壓力的。」從武弸智個人發展來看,他司職接應位,上海隊確實更適合他一些。而北京隊有國手江川坐鎮接應位置,武弸智想要成為主力隊員確實會比較困難。
在男排超級聯賽2018-2019賽季,上海隊成功衛冕冠軍。這個賽季,武弸智成為上海男排歷史上第一位大學生球員。在聯賽已完成的14局比賽中,雖然武弸智出場機會不多,但每次上場的表現還是得到了教練的認可。武弸智從一個學生軍成為了專業隊球員,面對身份的轉換,他說:「畢竟自己沒有接受過那麼多年的專業隊訓練,相當於學生軍,上升到另一個層次,體會到了更高水平的對抗,自己能得一分是一分,會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大家都是專業隊訓練那麼多年的師兄,跟大家一起,感覺就是要去衝擊對手。」武弸智也對自己的表現做出了評價:「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吧,把自己的進攻打了出來。」
今年的男排聯賽自8月20日重啟以來,武弸智進攻得分已經斬獲64分,排名第三位。「他的進攻,如入無人之境。」這是官方合作媒體的直播解說員對於他的評價。8月24日晚,上海男排對戰江蘇男排,3比1取得勝利,雖然兩名首發張哲嘉、郭成第一局便因傷下場,但武弸智並沒有讓大家失望,無論是連續的發球得分,還是之後的攔網,武弸智表現突出,獨得24分,是全場唯一一位得分超過20分的球員,在本場比賽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武弸智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他也在隊伍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表示:「本來接應更多的就是調整球、強攻的一個位置,可能在上海隊一些比較細膩的打法上,我還欠缺了一部分,但是在這種強攻方面,我還可以勉強勝任。」對於本次來到秦皇島出戰聯賽,武弸智表示:「我就想著全力以赴,打一次不後悔的比賽,能把自己所有能量發揮出來就好。」
早在本次聯賽武弸智第一次亮相後,他的表現就讓人感到驚喜。沈瓊教練也認為武弸智是巴黎奧運周期中國男排的攻擊手人選。大家在比賽場上只看到了武弸智的優秀,但是並不知道初到上海時,武弸智在訓練場上揮落了多少汗水,本身在專業度上就落後於他人,只能靠自己不斷的加練和努力去追上隊員們。武弸智告訴我們:「一開始到上海的時候會有水土不服的症狀,因為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孩子,多少會有些不適應,包括天氣,大家的飲食習慣啊,人文之類的,但是現在已經適應的很好,上海隊是一個很棒的集體,跟大家在一起讓我感到非常舒服。」
從校排球隊隊長變身成為職業聯賽的球員,武弸智明白自己與其他專業隊球員的差距,所以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武弸智說:「我練球時間比較晚,基本功方面真的差很多,還需要慢慢打磨。」作為一名大學生球員,大學教育對武弸智來說,也非常有益於他對於排球技術的理解和對於球場上賽況的分析。
當談到自己是否想過可以進入國家隊時,武弸智說:「這是我一直的目標,希望能通過幾年專業隊的訓練,有朝一日可以去國家隊歷練歷練。」談到自身有什麼優勢,他說:「我的身體素質算是專業隊裡中等偏上的,加上自己沒有什麼傷病,主要就是身體素質比較出眾吧。」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原定於上半年進行的世界男排聯賽被迫取消,中國男排也因此推遲了組隊集結。而正在進行的男排聯賽也是觀察隊員的一個好時機。據相關人士透露,武弸智已經進入了新一屆國家隊的視野,也許這位學生軍的國家隊夢想並不遙遠。
(文/王大偉、圖/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