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玩笑說我們是不是會用完整個字母表。」今年3月,在線教育機構猿輔導完成G輪10億美元融資後,猿輔導創始人、CEO李勇在內部信裡寫道。
僅僅7個月後,猿輔導10月22日又官宣完成兩輪共計22億美元融資。這一次,猿輔導沒有選擇字母表中的「H」和「I」——後者或將創造全球創業公司融資「字母之最」,而是冠以G1和G2輪。
猿輔導為什麼瘋狂融資?儘管在營銷大戰中豪擲千金,在電視綜藝、短視頻APP、電梯、公交站牌隨處可見猿輔導廣告,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猿輔導現金流並不緊張。
與融資金額一同官宣的,還有猿輔導155億美元的估值,即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這使其在全球教育科技獨角獸公司中排名首位。
這可能是猿輔導更看重的數字,自從2014年7月完成C輪融資之後,猿輔導除了在4000萬美元的D+輪之外,每輪融資都會宣布自己的估值。今年8月底被媒體爆出完成12億美元G1輪融資後,猿輔導對外表示不予置評,拒不承認,卻在官方招聘網站引用了報導中130億美元的估值數字。
「猿輔導的目標是做成一家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也就是全面超越好未來和新東方。」上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正因此,在近年來少有的公開採訪中,「規模」「發展」成為低調的猿輔導創始人談到的主題詞,猿輔導也急於向外界展示其不斷攀升的估值。但風口上的在線教育到底存在多大的泡沫,猿輔導又能否在同質化產品中最終一枝獨秀?
資本塑造了猿輔導
對於猿輔導巨額、高頻融資是不是因為缺錢,市場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據《晚點LatePost》報導,一位參與其中的投資人表示,「即使公司沒什麼拿錢的必要,也還是要拿,否則就是在給對手送錢。」
但據AI財經社報導,猿輔導G1輪融資從傳出消息到官宣,前後曾拉鋸了2個月的時間。墨非資本創始合伙人趙煒認為,拉鋸的原因可能是有投資方想要再觀望一下,在充分了解市場後再將融資完全交割,也可能是投資方認為,市場環境出現了變化,對於線上教育能否持續的信心有些動搖,需要補充市場盡調。
有在線教育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猿輔導的現金流並不緊張,教育是一個預付費行業,會存在巨額的遞延收入,只要保證持續招生並順利交付,不產生大量退費,就能夠實現良好的現金流。」
資本深深塑造了猿輔導的創業歷程。2012年,李勇等4名創始人從網易離職後,做出的第一個產品粉筆網並非現在的公考業務,而是一個垂直於教師和學習者的「微博社區」,幾乎覆蓋所有的教育領域。2013年2月猿題庫上線,也是主打公考的工具產品,隨後才從高考切入,直到2014年7月聚焦於K12領域。
2015年5月,教學型產品猿輔導上線,最初是一個C2C的平臺型產品,這是一個至今沒有成功案例的在線教育模式,原因很簡單,平臺上成千上萬的老師難以做到質量標準化,這在強交付的教學產品方面是個大忌。
2016年年中,猿輔導轉型目前的B2C模式,在拿到騰訊4000萬美元D+輪融資後,公司下定決心,將品牌主體從猿題庫更換為猿輔導,轉為一家在線輔導機構。
當時,猿輔導並不是第一家做在線直播大班課的機構,但這個市場還處在萌芽階段,彼時的學而思網校學生人數不足1萬人,高途課堂尚在孵化,作業幫直播課還未上線。
2017年5月,猿輔導獲得了華平、騰訊的1.2億美元融資,估值升至10億美元。李勇的兩段公開採訪耐人尋味,他首先表示此輪融資完全在計劃之外。「我們現金儲備可以說是非常充裕的,所以本來沒有要融資。華平對教育非常有興趣,是他們說服我們做了新的一輪的融資。」
同時,李勇還表示,「規模肯定對我們來說更有價值。」
直到2019年以前,猿輔導的增長都稱不上激進。「事實上,今年以前我們並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投放。」猿輔導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2018年,猿輔導還自稱是一家慢公司,儘管付費用戶已達到150萬。李勇當時對媒體稱,「從成本上看,我們的產品不適合強銷售這種思路。」
短短一年後的2019年暑假,在線直播大班課賽道徹底爆發,頭部機構的年營收超過20億元人民幣,跟誰學橫空出世般上市並實現盈利,學而思網校為了阻擊其他頭部機構率先打起營銷大戰。資本此時發現,大班課頭部機構中還沒有上市的只剩下猿輔導和作業幫,於是融資從滴灌變為漫灌。
靠「燒錢」勝出?
進入2020年,猿輔導引領了在線直播大班課機構的瘋狂「燒錢」營銷。
據AI財經社報導,2019年全年,猿輔導在營銷上的投入為14.9億元,而在2020年,這筆錢還燒不夠三個月。
字節系投放名單中,月消耗量在5億以上的客戶只有猿輔導一家。還有報導稱,今年6 月,猿輔導僅在字節跳動渠道單日投放廣告的開支就曾達到3666萬元。
猿輔導在騰訊廣告中的投放與頭條系的量級「大致相同」。這還不包括線下的投入,有報導稱猿輔導每個季度花在分眾傳媒上的錢就有三四億元。
「在線教育投放的仗已經打亂了。」一名教育投放行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以往在線教育的投放有明顯的規律,集中在第二、第四季度,是為寒暑假大規模招新生投入,但現在品牌廣告四季不斷,9元促銷課常年銷售。」
正是因為海量「燒錢」投放,據《晚點LatePost》報導,一位猿輔導人士稱,公司去年預測2020年虧損為20億元,實際數據將更高。
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在Q2財報電話會上說,「有投資人預計,比較激進地做大招生人數和做大現金收入的公司,2020年的財務虧損或高達70億元以上。」
「但資本已經下了重注,所以猿輔導的資金鍊不會斷,就算沒有融資,猿輔導現在的體量也可以迅速上市融資。」上述教育投放行業人士說。
這像極了另一個曾被資本追捧的在線教育機構VIPKID。這家主打北美外教一對一的教育機構6年裡總額超過10億美元,並以年虧損22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掀起營銷大戰,最終取得了這個賽道的市佔率。進入2019年,VIPKID的「燒錢」投放戛然而止,並開始運營提效,實現UE(單位運營利潤)為正。
「猿輔導要想成為千億美元估值的公司,必須強攻市佔率,通過大量投放超越學而思網校,所以目前還處於戰略虧損的階段。」上述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儘管猿輔導實現了超常規的增長,卻並未甩開其他頭部機構。猿輔導目前的正價在讀人數為370萬,其中斑馬AI課150萬,即猿輔導直播大班課正價在讀學生人數為220萬。好未來剛剛公布截至2020年8月的財報顯示,學而思網校長期正價課學員為292.8萬人,繼續保持賽道「老大」地位。
在營收方面,猿輔導年初定下近100億元的營收目標,其中K12業務(大班課+斑馬AI課)完成80億元,粉筆公考完成12.3億元。根據跟誰學財報,跟誰學前兩個季度實現了29.4億元營業收入。學而思網校3-8月的營收也有5.15億美元,大家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
在線直播大班課賽道的鏖戰不僅未分勝負,甚至短期內還看不出誰會掉隊。
直播大班課的挑戰
在通往千億美元市值的路上,在這個產品高度同質化的市場,猿輔導如何實現增長?
猿輔導旗下產品包括K12領域的猿輔導、猿題庫、小猿搜題、小猿口算、斑馬AI課,並控股在線公考培訓機構粉筆網。每個賽道都充滿想像,每個賽道也都強手林立。
居於核心地位的直播大班課產品,已經成為一個重資本與重人力投入的行業。不過,猿輔導創業時走過的彎路留下了一筆珍貴的「遺產」。
猿輔導從C2C平臺轉型後,不少入駐其中的個體教師成為猿輔導直聘主講教師。他們本身是K12輔導名師,又深諳在線教學技巧,迅速受到學生追捧。這筆「紅利」與跟誰學如出一轍,跟誰學上市材料披露,前10名教師貢獻的收入佔其2018年總收入的46.6%。
目前,直播大班課頭部機構員工人數都已超過2萬,其中輔導老師人數都超過1萬。這個群體主要由大學畢業生組成,每個頭部機構都在10個以上的二線城市設立了輔導老師基地。
大學校招常年不斷,學生在大四下學期即可入職,相當一部分會熬不住高強度工作和考核壓力被淘汰,新鮮血液又隨時補充進來。
猿輔導給出的輔導老師待遇是6000-9000元月薪、六險一金、餐補、7000元/人出國旅遊津貼、免費健身房、每日下午茶等,這是一個行業的平均水平。
隨著在線教育的火爆,21世紀經濟報導了解的數據顯示,猿輔導的班型一年之間擴充了數倍,目前平均每班容量約3000人。「雙師模式」下,雖然只需要1名主講老師,但卻需要幾十名輔導老師,且輔導老師的師生比在迅速降低。
「今年暑假,一些直播大班課機構1名輔導老師服務的學生人數約為150人,而兩年前約500人。這樣計算的話,這些機構的師資成本與線下機構已經差不多了。」一名在線小班課機構負責人說。
其實,如何在教育行業勝出沒有秘密,高質量的教學交付和精細化的服務運營才是關鍵。但在一些投訴平臺上,猿輔導的投訴量在同賽道玩家中居高不下。
這些投訴集中在退費環節,包括「退課後要被扣除150元高價教材費」,「暑秋聯報優惠後付款1730元,只退了秋季班1060元,相當於暑假班學費670元,但即使沒有優惠單報暑假班學費也才600元」,「使用虛擬貨幣『猿幣』購課後退回猿幣無法提現」等。
還有家長投訴稱,「(孩子)在校學習的版本是青島魯教版五年級數學,因猿輔導沒有這個版本的教學課程,老師向我推薦了蘇教版六年級的課程,說是課程體系是一樣的,但是上課後發現,猿輔導的整體課程要比我們所學的提前,孩子聽課吃力,達不到預期效果。」
這個問題實際上考驗著整個直播大班課賽道,由於是面向全國招生,直播大班課產品尚未完全本地化,而線下培訓機構甚至可以匹配所在地具體某所公辦學校的教學進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中小學春季學期普遍沒有期中、期末考試,所以即將到來的秋季期中、期末考試會是一個分水嶺,如果學習效果不理想,會有大批學生從在線教育流失。」上述在線小班課機構負責人說。
下一個「燒錢」營銷戰場
猿輔導與作業幫一樣,以題庫和拍照搜題的工具類APP起家,並延伸到在線輔導,但工具類APP對於各自的戰略意義截然不同。
猿輔導和作業幫是搜題題庫工具產品的「死對頭」,猿輔導曾標榜「人人都用小猿搜題」,作業幫則自稱「國內最大的在線教育平臺」。
不同的是,作業幫APP通過免費工具集聚海量用戶,為作業幫直播課貢獻了低價流量。
「自有流量是作業幫直播課付費課學員增長的最核心來源。2020年暑期正價班新增人次中,超過67%來自自有流量。合併計算自有流量轉化和外部投放,綜合獲客成本不到行業平均值一半。」作業幫有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猿輔導內部人士則向記者表示,「猿題庫、小猿搜題對猿輔導的獲客並沒有明顯貢獻,其貢獻主要在於海量學情數據可以幫助更好打磨教學產品。」
也就是說,猿輔導的新生獲客,嚴重依賴於購買外部流量。
但猿輔導旗下的斑馬AI課開創並引領著一個新的K12在線教育賽道。斑馬AI課為低價錄播課,通過AI技術實現學生與課程的互動,面向2-8歲低齡群體。
這對於猿輔導具有戰略意義。首先,猿輔導是從高中課程輔導起家,目前高中生群體不管是擴科還是續費,滲透率已經較高。一名猿輔導學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在猿輔導已經學習了9門科目,接受過200多名老師的服務。而猿輔導一位高中名師每年可以覆蓋近10萬名學員。
因此,猿輔導要想實現高速發展,必須向低齡群體下沉,與以小升初見長的學而思網校「短兵相接」。斑馬AI課正是一款「攔截」小學及學前學員的產品。
「AI課是一種輕交付產品,對老師的依賴性不高,因此它是一種流量型產品,可以快速、規模化獲客。」上述業內人士說,「AI課雖然成本低,商業模式卻比較脆弱,因為學員的續費意願低,低齡學員體驗一兩年後就不再滿足,這時候就需要有名師直播產品承接流量和需求。」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猿輔導雖然沒有利用工具類APP的海量用戶為直播大班課產品導流,但其戰略價值實際上由斑馬AI課實現。
據報導,斑馬AI課目前的正價課學員人數約150萬,月收入已達5億元。猿輔導已經推出一款名為斑小馬早教的產品,面向0-3歲提供雙語早教解決方案。
只不過,這個領域目前也已經迅速同質化。好未來的小猴、字節跳動的瓜瓜龍、騰訊的開心鼠、跟誰學的小早啟蒙等同類產品紛紛上線,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瘋狂「燒錢」營銷的戰場。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