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行業出現「倒閉潮」!曾受投資者青睞,如今成「高危資產」!在過去20年,我國房地產高速發展,只要你敢買房都是賺的,民間更是流傳「一鋪養三代,黃金都不賣」,像大城市一間商鋪一年租金動輒就幾十萬,如果你有幾間商鋪的話,你一年收入至少上百萬,因為那個時候,網購還沒有興起,買衣服之類只能到實體店購買,賺錢是很容易的。
於是很多人都願意投資商鋪,做起了房東,每月就只是去收租,都有不錯的收入,在10多年前,只要你有商鋪肯定是穩賺不賠的,很多人也把商鋪當做「香餑餑」,深受投資者的青睞,只要遇到合適的商鋪,大家肯定會出手闊綽。商鋪很好賣,開發商也不斷的開發商業地產,現在到處都是商業街,或者什麼廣場之類的,但是現在你去看看,會發現大量的商鋪是空置的,到處都是寫著轉讓等字樣。
現在很多實體店老闆都抱怨生意難做,很多店鋪都在降價打折,但是也不一定能吸引客戶的眼光,由於大家都在網上買東西了,現在很多實體店也關門了,陷入了倒閉潮,只留下「店鋪轉讓」4個字,只要你路過那些店鋪,會給人一種蕭條的味道。
有專家就指出,過去是「一鋪養三代」現在是「一鋪坑三代」,以前說到店鋪都是很搶手的,現在根本就無人問津,記得前陣子,有新聞爆出廣州北京路步行街很多店鋪都關門了,以前那裡是很旺的,一間店鋪要上千萬,現在商鋪已經成為「高危資產」,如果你繼續買商鋪的話,是容易賠錢的生意,可以說買商鋪是很容易賠錢的生意,現在滿大街商鋪虧錢或者到處都是商鋪轉讓,也折射出實體店面臨的囧境。
現在實體生意難做,很多人都怪罪於電商,但不得不說,現在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是很大的,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被忽略了,那就是高房價,因為房價過高,很多人買房都是貸款,每個月工資大部分是還貸款,根本無力消費,長期下來也就沒人去逛街了,現在網上買東西還更便宜,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現在商鋪雖然冷清了不少,但是租金還是很貴的,一地段的話,50平米的房子租金能達到3000元左右。如果是黃金地段的話,50平米的小商鋪每個月鋪租需要4到5萬元,年租金差不多要五六十萬元。但是現在生意不好做,能把鋪租賺回來就不錯了,能賺點生活費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繁華地段的商鋪,老闆也過得不輕鬆,動輒就是幾萬元的房租,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除了房租以外,老闆還需要支付員工薪水、購買社保、水電費等額外費用,這些都會大大增加運營成本,導致利潤大大折扣。現在很多年輕人消費能力比較低,很多人都背負了房貸,由於信用卡、花唄、京東白條等信用產品的興起,很多人都變得「負債纍纍」。
根據我國年輕人負債報告,現在86%的年輕人正在使用信貸服務,他們的平均負債率達到了驚人的41.75%,其中只有13.4%的人是零負債,作為消費的主力軍,這些年輕人的經濟情況不樂觀,過多的負債令他們變得不敢去實體店消費,只能網上選擇更便宜的商品了。
總的來說,現在買房和買商鋪都不是時候,實體店的生意難做,比以前少了很多流量,還有就是運營成本也在提升,擴展客戶的成本上漲,年輕人的消費能力下降也是主要原因,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倒閉潮」的發生,今年年初發生了黑天鵝事件,大街上更是空無一人,這使得大量的實體店倒閉,不少實體店老闆都表示,現在有錢應該存銀行,不應該去買房和買商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