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中原|讓漯河符號寫滿全球——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增強文化...

2020-12-23 河南日報客戶端

□郭海方王麗麗王愛紅

新時代漯河之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

站位為擴大中華文化影響添濃彩,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使之成為漯河的符號。

深入研究挖掘漢字文化資源,加大存量漢字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加快發展漢字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不斷創新漢字文化傳承弘揚載體,持續強化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特色定位,把漯河市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華漢字文化傳承創新區、漢字文化產業發展先行區、漢字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國內外知名的許慎文化研究教育傳播中心。

《黌學故事》《黌學來歷》《龍塔古篆》……一面面仿古牆體、一系列故事浮雕,令整條街道充滿了濃鬱的文化氣息。這是位於漯河市郾城區龍塔街道黌學街給人的最深印象。

「黌學街因為一座明代的文廟而得名,一直被認為是郾城『文脈』所在。」郾城區龍塔街道辦事處負責人介紹,為此,他們以郾城「八景」為藍本,對黌學街區域實施系統改造,在牆體上雕刻浮雕,每個故事配有一段文字說明,讓人近距離感受到漢字和文化的魅力。

黌學街漢字文化一條街只是漯河市漢字文化的標識性工程之一。字聖書苑、識字樂園、幸福渠文字園……漫步「字聖」許慎故裡的漯河,眾多漢字文化場館、標誌令人眼前一亮,漢字元素已成為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最閃亮的符號之一。

依託獨特的漢字文化資源,近年來,漯河市積極行動,加強項目謀劃和建設,全面推進漢字文化傳承弘揚、漢字文化標識體系建設、漢字文創產業培育、漢字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五大行動,推進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推動漢字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設和百姓生活,打造漢字文化特色品牌城市。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漯河,擁有諸多珍貴的漢字文化資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賈湖遺址發現的契刻符號距今8000年之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雛形,被稱為「漢字之源」;曹魏代漢的實物見證「三絕碑」是漢隸代表;宋代彼岸寺經幢為篆書典範。特別是許慎編纂的世界上首部字典《說文解字》,使漢字的形、音、義趨於規範和統一,是漢字文化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為中華漢字學事業發展和中華文明傳承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都是漢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漯河具有唯一性的獨特文化資源。漯河市也在2015年被中國文字學會、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授予『中國漢字文化名城』稱號。」漯河市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說。

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一輪「漢字文化熱」正在國內外興起。在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今天,如何把「中國漢字文化名城」這張名片擦得更亮、打得更響?

在大力弘揚許慎文化,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漢字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漯河市委作出了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重大決策,緊緊圍繞建設「三區一中心」的總體目標,統籌推進漢字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堅持項目引領,狠抓工程建設,推動漢字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設。2019年以來,謀劃實施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工程類項目共59個,建成了30個漢字文化元素的街頭遊園、東觀許慎文化資料中心、幸福渠文字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遊園、黃河路漢字遊園、17座字聖書苑、8座「說文解字食品安全」文化主題公園、楷林思賢廣場、識字樂園廣場、論語廣場、黌學街漢字文化一條街等一大批漢字標示性工程。賈湖遺址博物館,食品文化小鎮、鹽文化小鎮、青龍河漢字文化主題公園,「字遊字在看臨潁」,周彥生美術館,石雲美術館,源匯區群眾文化活動服務中心,文化大觀園,受降路、公安街、文化路、建設路文化街區,廬山路書畫文化景觀,唐詩宋詞園等一批新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一座充滿漢字文化氛圍的小城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狠抓特色活動,豐富名城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組織開展許慎文化「四進」(進機關、進校園、進家庭、進社區)活動,開發漢字文化國學遊、國學禮儀研學遊、說文解字與漢字文化遊、「字遊字在」研學遊等精品研學遊學項目。建立外國留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和漢字文化研究基地,線下接待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線上舉辦夏令營漯河營活動,閱讀量達350萬人次。積極建設百所高校聯盟,現有70所高校入盟,中國社會科學院、廣州大學等20家高校機構在漯河建立教學實踐基地。成功舉辦《說文解字》群英會暨河南省漢字大賽漯河賽區選拔賽、「學《說文》識字理」優秀教學大賽等文化活動,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成為全市廣泛共識。

著力招引謀劃項目,狠抓文化產業,強化後勁支撐。整合沙澧河景區、鳳凰島、國家沙河溼地公園、北舞渡古鎮等歷史文化資源,設計沙澧生態觀光之旅、歷史文化穿越之旅、食品名城探味之旅、美麗鄉村休閒之旅、紅色基因傳承之旅五條線路。積極組團參加中原文博會、河南省文化產業項目東莞招商推介會、深圳國際文博會,舉辦長三角地區漯河市文化產業項目招商推介會,推介漯河特色文創產品和項目,重點篩選許慎文化創意產業園、賈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龍城鎮民俗文化特色小鎮、北舞渡古鎮文化旅遊開發、臨潁縣包裝產業工業園招商、健康運動城、舞陽農民畫文化產業園7個項目進行招商。穩步推進文旅小鎮建設,投資20億元的鹽文化小鎮、投資50億元的食品文化小鎮等項目有序推進。源匯區開源景區河上街文化創意產業招商項目入駐商家231個。

創新宣傳推介,營造濃厚氛圍,不斷擴大影響。持續參與「學習強國」《中華文字》頻道建設,發布「許慎與《說文解字》」慕課視頻26期共540多分鐘。上傳許慎文化論文5篇、漢字文化名城系列視頻7部,播放閱讀量達到112萬人次。製作《笛聲悠揚九千年、說文解字說古今》專題片和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賈湖》在河南廣播電視臺播出。特別是,以字聖許慎為題材創作的動漫作品《字聖傳奇》在江蘇衛視優漫卡通頻道全國首播,目前正在國內50家電視臺展播。去年以來,漯河市還面向全國舉辦了中華漢字文化名城LOGO徵集大賽和「漢字名城創意之約」漢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徵集的過程成為漢字文化的宣傳推介過程。日前,漯河市又啟動了以「傳承漢字文化喜迎新春佳節」為主題的楹聯徵集活動,並將邀請著名書法家對獲獎作品進行書寫,批量印刷,春節期間在全市範圍內贈發。

多管齊下,漯河市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基礎設施和載體建設逐步健全,許慎文化研究教育傳播進一步廣泛深入,漢字文化弘揚傳承活動豐富多彩,城市漢字文化標識體系不斷完善,漢字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設和百姓文化生活中逐漸彰顯,漯河市作為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我們將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作為打造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根本遵循,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為最高使命,一手抓項目建設,一手抓文化傳承弘揚創新,『軟』『硬』兼施、共同發力,持續增強漯河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漯河市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表示。

連結

舞陽10幅農民畫作品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趙明奇

日前在北京展出的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巨變——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浙江美麗鄉村藝術生態展」上,舞陽縣魏旭超的《炊煙》《故鄉》《遠去的村莊》《柿子紅了》,張新亮的《喜豐收》《荷風》,任明兆的《紅紅火火》《合作社》,王小亭的《童年記憶》,安幸賀的《公園》10幅舞陽農民畫作品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並獲展出。

舞陽民間繪畫根系古老的中原文明,源遠流長。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和骨笛,就反映了舞陽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古老的文化藝術。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積累的舞陽農民畫畫家們以其獨到的感知、純真的情感,並運用民間藝術的審美理念和樸實的藝術語言,生動地記錄了中國農村社會發展的歷史與現實。

「近年來,舞陽農民畫在色彩、畫面、人物造型、場景設置、表現形式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舞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文超介紹,隨著一些受過藝術高等教育的青年也加入舞陽農民畫的創作隊伍中,質樸的農民畫中融入了現代的繪畫元素和技巧,舞陽農民畫在逐步「畫」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編輯:王超越

相關焦點

  • 中華漢字文化名城LOGO徵集大賽
    字聖故裡·漯河中華漢字文化名城LOGO徵集大賽入圍作品網絡投票活動開始▼2019年8月19日,字聖故裡·漯河中華漢字文化名城LOGO徵集大賽正式啟動。大賽由漯河市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工作指揮部主辦、漯河日報社承辦,以「漢字名城,創意之約」為主題。自啟動以來,共收到省內外設計作品423份。2019年12月5日,字聖故裡·漯河中華漢字文化名城LOGO徵集大賽評審委員會對收到的作品進行初評,最終有30件作品入圍。
  • 以許慎為原型的動畫片《字聖傳奇》 將打造中華漢字文化名城超級IP
    為進一步擴大許慎文化影響力,提升「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品牌知名度,生動展示許慎文化燦爛的歷史文化價值,使許慎文化品牌以更加時尚、生動、獨特的形式走出漯河,走向世界。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符號數量眾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定非漢字莫屬。這不僅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更是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她產生的那一刻起,漢字就擔負起承載中華文化的重任,幾千年來與中華文化相伴而行,儘管飽經滄桑,卻能同舟共濟,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文字的國度。
  • 漢字,「會說話」的中華文化符號
    原標題:從目前學界公認最早的殷商甲骨文算起,漢字至今已經歷了約三千五百年的風雨。生生不息的漢語言簡意賅,在聯合國用多種語言同時發布的文件中,最薄的那本一定是中文本——  漢字,「會說話」的中華文化符號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
  • 漢字—中國文化符號的明信片
    在這一地區,除了中國大陸、臺澎地區、新加坡以及南洋華人,把漢語作為母語或官方用語之外,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這些有自己語言的國家和地區,有的在歷史上曾借用過漢字如朝鮮和越南;有的至今還在使用漢字,如日本本土、衝繩、韓國、新加坡等。如今,漢字已作為一種中國符號進入世界的眼球,它作為中國語言文化信息的載體,將中國文化以符號的形式表達,成為中國文化的明信片。
  • 中華文化符號 | 長城 :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如何提煉、整合、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是新時代的重大課題。
  • 漯灣古鎮在源匯正式開啟,中國食品名城漯河,迎來崛起新契機!
    這是一場蓄城市之勢、聚品牌之力的盛事這是一場引得300萬漯河人共期待的時代鴻篇中國食都,世界漯灣獨屬中國食品名城的光榮與夢想正被偉光匯通匠心續寫漯河,從此傲視中原2020年8月23日,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 傳承中華文化,書寫美好未來——「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京發布
    圖集 10月20日,經文化和旅遊部備案批准,由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首都師範大學中小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書畫教育委員會承辦的「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北京發布。據介紹,「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將廣泛動員全國中小學校、公共文化機構、校外培訓輔導機構、社區及家庭參與,發揮書法教育院校、專業書法教育機構、相關文化機構的學術指導作用,面向全國教育欠發達地區普及寫好漢字活動,助力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和教育脫貧攻堅。
  • 決勝中原「漯河篇」|西城區:凝心聚力打造宜居宜業新城區
    、中原生態水城先行區。高鐵漯河西站、汽車長途客運站相繼建成,零換乘交通體系已經構建,漯河新客運中心正在形成;市城市展示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青少年實訓基地等城市功能場館相繼投用,形成漯河文化展示中心;市中心醫院西城分院及市實驗小學西城校區、丹江路學校、宇華實驗學校等4所學校梯次投用;市民之家、綠地鉑酈五星酒店、集中供熱項目等加快建設;古城、胡莊、楊莊安置社區全面回遷,建業森林半島、天翼濱湖國際等7個商住社區陸續入住
  • 2020年「漯河杯」全國青少年U系列英式七人制橄欖球冠軍賽開幕式
    魅力橄欖,綻放漯河!10月30日,由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橄欖球協會主辦,河南省體育局、漯河市人民政府、漯河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體育局)承辦,河南省社會體育事務中心、漯河市體育運動學校協辦的2020年「漯河杯」全國青少年U系列英式七人制橄欖球冠軍賽在漯河市體育中心盛大開幕。
  • 《字聖傳奇》 漯河味兒足
    □李小將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漢字是什麼,點橫豎撇捺……」伴隨著節奏歡快的開頭曲,電視動畫片《字聖傳奇》自9月23日在我市播出後,受到了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歡迎,大家紛紛通過網絡、手機、電視等方式欣賞觀看。
  • 漢字與中華文化
    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正式亮相
    如何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講好河南故事?6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發布會,河南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該叢書首批十個分卷《少林功夫》《中醫》《焦裕祿》等已完成出版,如今正式亮相併對外發布。
  • 高考模考作文|21長郡中學月考二作文:中國文化符號
    只有一個解釋,因為它們是我們文化的根,是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符號。你認為的中國文化符號是什麼?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以「中國的文化符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漏個人信息。
  • 漯河最全的旅遊攻略(個人分享)
    對於漯河你知道多少?你有了解多少?今天,我為大家詳細的寫了一份關於咱們漯河的旅遊攻略也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們來這裡遊玩這裡還有以老漯河歷史文化為核心打造的中原文化旅遊小鎮——河上街古鎮等,都將帶給遊客不一樣的假期體驗。
  • 書寫優美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
    為傳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和語言文字的熱愛,弘揚漢字書法藝術,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引導學生把漢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美觀,經開區豫章附小組織了「書寫優美漢字,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學生寫字比賽活動。瞧,孩子們用稚手全神貫注地書寫,橫平豎直,一撇一捺,書寫出的每一個字無不顯示孩子們認真的態度。
  • 「天雨粟,鬼夜哭」——漢字文化
    ,使中華民族智慧增強,鬼神從此難以主宰人類的命運了,因此只能在黑夜裡哭泣。商代甲骨文與周人文字相結合,經過不斷發展演變,形成了現在的漢字。現在的漢字由甲骨文發展而來,甲骨文字主要是由圖像符號構成,也就是說以象形文字為基礎,構成了四種類型的文字: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 海客談丨加快推進舟山國際海洋文化名城建設
    與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相比,當前舟山海洋文化的發展還不充分,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難以和國家級新區的地位相匹配。下一步,舟山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省委「文化浙江」和市委「四個舟山」的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國際海洋文化名城建設,進一步提升新區發展軟實力。
  • 決勝中原|漯河:黨建引領有力 強基固本聚力
    近年來,漯河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幹的氛圍,為譜寫新時代漯河奮勇爭先、出彩添彩的絢麗篇章提供堅強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