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規賽第一階段已經結束,這階段進行了12輪的比賽,然後進入一個短暫的休賽期,12月1日起第二階段比賽將重燃戰火。
客觀來講,剛剛過去的這12輪常規賽,既是各球隊的探索期,也是磨合期。尤其是在外援還沒有全部到位的情況下,有些球隊所表現出來的實力還不能代表全部,也許在外援完全到位之後,補強短板,球隊的整體實力會有提升。
但是就目前的成績來看,遼寧男籃是暫時排在第一位的,11勝1負的戰績,應該說是非常令人滿意的,甚至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可以說,遼寧男籃這個新老結合的陣容結構,基本上是合理的。球隊不再有明顯的短板,或已經平穩地度過磨合期,逐漸進入良性循環階段。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遼寧男籃能夠重新把握競爭力,重新成為奪冠熱門,與兩位年輕小將的崛起有著必然的聯繫,或者說是兩位年輕小將給遼籃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陣容補強,使整個遼寧隊的陣容更趨於合理性,至少沒有太大的漏洞而被別人所針對。
從現在來看,遼寧男籃的陣容結構比較整齊,球隊的風格也更向著整體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球隊更傾向於整體發揮,更注重於整體配合。這一點,在郭艾倫身上表現的很明顯。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只從本賽季開賽以來,郭艾倫每場比賽的助攻數明顯增加?甚至和朱榮振也有很好的配合了。無疑,這就是遼籃更注重整體配合的一種傾向。
但是,只要更傾向於整體配合,那麼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就要犧牲一些個人的數據。比如郭艾倫,助攻多了,配合多了,他個人的平均得分數據就沒有那麼搶眼了。因此,在CBA聯賽第一階段的數據榜上,遼寧只有1人進入前3名。
CBA常規賽第一階段結束以後,昨天各項數據榜也出爐了。仔細地看了一遍,遼寧男籃只有韓德君進入前3榜單,是籃板榜的第2名。
看看這份榜單。得分榜第一名是富蘭克林,場均30.6分。第二名是亞當斯,場均28.9分。第三名是孫銘輝,場均28分。
籃板榜第一名周琦,場均13.7個。第二名韓德君,場均12.6個。第三名王哲林,場均12個。
助攻榜第一名富蘭克林,場均11次。第二名孫銘輝,場均9.3次。第三名西熱力江,場均9.1次。
搶斷榜第一名高詩巖,場均4.5個。第二名袁堂文,場均3.2個。第三名趙巖昊,場均3.1個。
蓋帽榜第一名周琦,場均2.8個。第二名沈梓捷,場均2.7個。第三名胡金秋,場均1.7個。總體來看,遼籃只有韓德君入圍,沒被剃光頭。
其實,這種數據可能對個人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體現個人的能力。但是對球隊來說,似乎未必就是好事,往往球員打出高數據,而球隊真不一定就贏球。相應之下,有些數據不太華麗的球員,其作用和效率未必就差。
就拿遼籃的兩名年輕小將來說,他們的數據看上去只是普普通通,甚至都不過10。但是他們的作用卻是相當明顯的。張鎮麟,出場時間場均23.9分鐘,場均7.6次出手,得8.8分5.4籃板,42%的投籃命中率。然而,儘管張鎮麟目前的數據不是很突出,但他卻很有效地彌補了遼籃3號位的短板,這就是正面作用。
吳昌澤,本賽季到目前為止基本是首發球員。場均出戰23.4分鐘,5.2次出手,得到6.5分4.3個籃板,45%的投籃命中率。表面上看,吳昌澤的數據更是一般,但是吳昌澤的作用似乎比張鎮麟還要大,他完全擔起了首發大前鋒的擔子,在防守端的貢獻更大,這也是目前遼籃最需要的。客觀來講,這兩名小將在本賽季的第一階段,已經很好的完成了自己任務,關鍵是逐漸找到了CBA的節奏。所以說,一個球員的真正價值不能單單數據論,關鍵要看他們起到的正面作用,就像張鎮麟和吳昌澤這樣,他們的價值不是用數據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