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接受法新社的專訪,被問及對「中超逐步摒棄大牌外援」的看法時,他表示:
當然,我們想成為亞洲頂級聯賽之一,而且我們很可能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但是衡量頂級聯賽的標準應該是可持續性,而不是燒錢。而大牌外援是否能促進本土球員的成長?我們要在這裡打個問號。
足協秘書長劉奕
這裡,劉秘書長謙虛的認定中超亞洲頂級聯賽之一,但又否定了燒錢引進大牌外援的做法,這也反映了目前很多大牌外援逃離中超的客觀事實。
截止目前,已經離隊、以及確認離隊的大牌外援不在少數。
從聯賽開始前泰達鋒霸華格納的解約,到沙拉維、扎哈維為了歐國聯而強勢返回歐洲,再到胡爾克早早確認不會和上港續約,歸根到底還是足協對外援的限薪令太過苛刻,政策規定:新籤約外援薪資不能超過300萬歐,這讓很多實力超群的外援對中超敬而遠之。
來看看今年新引進的外援吧,泰達的蘇亞雷斯和上港的穆伊就已經算得上最大牌,但相比之下,今年中超的轉會費卻是近些年來比較溫柔的一次。
如此看來,中超的外援水平必然會下降,但燒錢一定要摒棄卻無可爭議。
新賽制下,在以重慶為代表的小球隊挺進爭冠組之後,越來越多的球迷開始將目光投向這支低成本、高產出的中超經營模式。要知道在4年前,隊史射手卡爾德克的引援花費僅為500萬歐元,屢次上演一條龍破門和助攻的「大摩託」費爾南迪尼奧,以及完成球隊新寵西裡諾則是0轉會費,馬爾西尼奧和阿德裡安總的轉會費也不過200萬歐,但這樣一支花小錢的球隊,卻能與那些一擲千金的豪門在蘇州掰起了手腕,這不得不讓人驚訝和嘆服。
中超全面限薪有利有弊,但就長遠來看,絕對是弊大於利。
劉奕等足協高管無疑看到了中超的癥結,金元足球之風颳過,那些母公司輸血不及時的球隊,加之聯賽造血能力不足,造成賽季開始前已經有大批中超、中甲、中乙球隊解散或永久退出中國足球。而對於重慶當代來說,能在這個聯賽中活下去,其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功。而對於外租核心外援的做法,卻不應該受到非議,合理合規的降低運營成本,反而應該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天海解散
延邊解散
但現實卻是「沒錢就別玩中超」、「窮是原罪」的調侃,這無疑是一種病態聯賽下養成的「少爺球迷」!
近來,有一位資深球迷跟我反覆談起,他希望重慶隊能成為中國的拉齊奧,依靠自身青訓實力,培養更多的青年才俊,來保持自我健康的財政營收。或許,這才是中超球隊最應該堅持的做法!
中超不可能每一支球隊都能像恆大那樣肆無忌憚的歸化,揮金如土的引援,而中超是一個由16支球隊組成的聯賽,就好比被譽為最健康的德甲聯賽,強大的拜仁讓歐洲足壇顫抖,而以此為根基的德國國家隊也是世界一流。如此看來,一家獨大未嘗不可,但小球隊能健康成長才是根基!
文|重慶足球老中醫
(感謝你的閱讀,期待與你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