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系列】之 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金工

2021-02-12 日本美學

正文開始前

我們先一起欣賞一下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幾件

金工精品

重要文化財 E-13034

▲座馬置物

E-13008



長耳兔水滴

江戶時代 18-19世紀

天保五兩判

江戶時代 19世紀

E-20090



舍利塔

鎌倉時代 13世紀

我們將東京國立博物館(簡稱東博)浩如煙海的館藏分為了根付、漆器、金工、陶瓷、書畫、中國藝術品這幾個主要部分為大家進行介紹。(點擊了解:東博概況)

今天帶領大家欣賞金工部分的數件藏品,一起看看金銀銅鐵在巧匠手中變成了怎樣精巧的傑作吧。

根付-鄉誠之助

日本漆器

日本金工

根付-高圓宮

日本陶瓷

日本書畫

中國藝術品

金工即金屬工藝製品的總稱。在東博包羅萬象的藏品之中,有數個系列都能看到金工藝術品的身影。

明治11年(1878)日本最古的寺院——奈良縣斑鳩町法隆寺向當時的皇室獻上了三百餘件代代相傳的寺寶。這部分寶物戰後絕大多數都劃歸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管理。

法隆寺

在東博雄偉闊大的本館後方,綠樹掩映中有著一棟玻混凝土璃結構的獨立展館,這就是1961年為此專門建立的法隆寺寶物館。這批寺寶中包括佛像、經卷、禮佛器、古文書、花瓶、鎧甲、刀劍等近300件,大多數為飛鳥、奈良時期的傳世精品。

金銅灌頂幡 -

——即寺院佛堂中從天井垂下的裝飾幔簾,通常用錦緞等細軟鮮豔的布料製成。長達數米的經幡在殿內隨著唱經誦讀聲慢慢擺動,極能烘託出佛堂中的莊嚴氣象。

法隆寺獻上的這一件幡更為特殊。全體為銅製透雕表面鍍金,堅硬的金屬與精美的雕刻代替了軟豔的絲綢與刺繡花樣,演繹出一種別樣的奢華美感。最上層的方形天蓋由4枚銅片組成,四周則垂掛著一圈由小銅片串成的「蛇舌」裝飾穗,正中則固定著由6枚長方形銅板組成的大幡。金銅幡全長五米有餘,銅片與銅片之間用被稱作「蝶番」的金屬搭扣相連,每一片上都以透雕及毛雕手法刻出種種圖樣,雲紋唐草之間夾雜著手持樂器的天女與勇武的神獸,中央大幡的最上面一片還刻有如來及兩位脇侍菩薩,表現著天界眾神持花奏樂、焚香獻禮的一派極樂景象。據說這還不是它的全貌,完整時在金銅部分下方應該還接有錦緞製成的布幡,全長恐怕超過十米,以7世紀的工藝水平而言,應當是傾舉國之力才能完成的至寶吧。日本刀在東博館藏中是一個獨立的分類,包括刀身本體和用於裝飾的刀裝配件。寒光勝雪的日本刀本體在廣義上當然也是金工的一種,但今天想展示給各位的是各種小巧又華美的刀裝具。

所謂刀裝具,指的是如刀鐔[xín]、緣頭、目貫、笄等這一類日本刀上所使用的金屬配件。目貫、小柄、笄等一組刀具,則被稱為三所物。江戶時期日本和平了近三百年,不再需要參與實戰的日本刀逐漸就成了金工藝術最好的展示平臺。(點擊了解:日本金工歷史:江戶)

十二支圖三所物

江戶時代 18世紀 

F-13728

下圖這件「雨下猛虎圖鐔」,用料紮實豐厚,形狀取了最為有力的樸素圓形。上方是翻卷湧動的雲層,下方則是湧動不息的巨浪,這一上一下兩處景象都用「鋤出雕」(浮雕技法的一種)處理,突出了雲層與浪濤的凝實有力感,再以毛雕(線刻手法的一種)雕琢細節。主角猛虎蹲坐在洞窟前方,這洞窟也巧妙的用了鏤空透雕手法與虎做對比,讓平面刀鐔擁有了更多立體性和縱深感。虎身黑金相間的條紋以及海面上濺起的點點水花則用金銀象嵌法表現,如此一來這件刀鐔不僅雄健有力,同時還兼顧了纖細的配色表現之美。粗中有細剛中帶柔,可以說是存世奈良利壽作品中極其出色的一件代表作。


雨下猛虎圖鐔

奈良利壽作

江戶中期 18世紀

重要文化財 F-20199

奈良利壽活躍於江戶中期,是最早一批「自由金工師」之一,與杉浦乘意、土屋安親並稱「奈良三作」。他們這樣的自由金工師不依附於某家大名或領主,只在民間自由自在的接受各式各樣顧客的訂單,並依照訂單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做出了許多充滿新意的出色作品。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金工藝術品中與中國關係最密切的一種,銅鏡。最早想到可以熔銅鑄鏡的是我國的先民。隨著東亞三國之間人口及文化的流動交融,銅鏡也逐漸進入朝鮮及日本地區,並很快成為了各國人民不能缺少的一種重要生活器具。

銅鏡傳入日本大約是在彌生時代(公元前1000-300年),到奈良時代(公園710-794)時,遣唐使從長安、洛陽等唐王朝的大都市帶回了許多設計及工藝精美至極的銅鏡,日本人不僅對這些鏡子視若珍寶,並不斷試圖在日本本土生產這樣精美的銅鏡。


海磯鏡

唐代或奈良時代 8世紀

法隆寺獻納寶物

國寶 N74

最初的日本產銅鏡是以從唐土傳入的鏡為模板翻刻的,尺寸圖樣都與真正的唐鏡沒有什麼區別,到平安時代(794-1185)時日本已能提取出唐鏡裝飾紋樣中的常用元素,並根據他們本國的審美加以變化,重新設計出更符合日本本土習慣及喜好的新圖樣,這些鏡就被稱作唐式鏡。(點擊了解:日本金工歷史:平安·鎌倉·室町)

瑞花雙鳳八稜鏡

平安時代 11-12世紀

這面白銅鑄造成的銅鏡就是一面典型的平安時代唐式鏡。外輪廓為八稜形,有8個可愛的小尖角如同花瓣一樣向四周徐徐展開,在內部還有一圈同樣為八稜形的圈線劃分出內圈與外圈,分別裝飾了不同的紋樣。外圈用唐草花紋連綿一周,有強烈的裝飾藝術氛圍,而內圈則以最中心凸起的蓮花形鏡紐為中心,左右各是一隻蹁躚飛舞的鳳凰,上下則是豐滿舒展的瑞花枝葉

唐草、鳳凰、瑞花,分開論則各個要素都帶有濃濃的唐土風格,只要是中國人都不會對這些要素有陌生的感覺,但圖案設置與方位都經過了平安時代人們的苦心改造,用唐土的元素組合出了一種全新的和式韻味。這面銅鏡足以看作此時日本銅鏡製造的模範製品,見一鏡有如見萬鏡,是銅鏡這種金工製品承上啟下絕佳的例子。

銅竹文鏡

青家次作

安土桃山時代 天正16年(1588)

E-20878

花籠形釣香爐

江戶時代 19世紀

E-12733

東博所藏其餘金工藏品還有包括胡瓶水壺、念佛所用的鈴鐺與盛盤、裝經卷文書用的金屬箱盒等等不一而足,礙於篇幅不能沒一件都與大家詳細分享,希望這三件代表性的金工藏品可以讓你生起對東博和它的金工藏品的興趣。

那麼下次,我們在東博的其它分部再見吧。

相關焦點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這場日本近代的第一屆博覽會成為長期公開展覽活動的開端,而設立於湯島聖堂內的博物館也正式開館,這就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南宋 李迪 紅芙蓉圖 絹本設色 縱二五·二釐米 橫二六釐米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此為《紅白芙蓉圖》之一,是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水平之作。清代為皇家秘藏於圓明園,後流落海外,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國立博物館、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英語: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頂級國家博物館,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奈良國立博物館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100副宋畫
    夏明遠 樓閣圖28.0×29.5 東京國立博物館南宋 李迪 白芙蓉圖  絹本著色 各25.2×25.5東京國立博物館傳南宋 趙昌 竹蟲圖絹本著色 100×54.5東京國立博物館傳宋汝志 雛雀圖  絹本墨畫淡彩 21.6×22.5  東京國立博物館
  • TNM·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系列·李迪·紅白芙蓉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上野。被親切地稱為「東博(トーハク)」,是日本保存展示東洋各地重要文化財產的地方,也是東京熱門旅遊觀覽景點,收藏品已超十餘萬件!
  • 東京國立博物館攻略(門票+開放時間)
    東京國立博物館概述   東京國立博物館始於明治5年(1872)在湯島聖堂大成殿舉辦的博覽會,是日本歷史最為悠久的博物館。本館事業包括對日本以及東方的美術和考古等各種文化遺產實施收集、保管、修復、管理、展覽、調查研究和教育普及等。
  • 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日本美術史上的「名作誕生」
    日本美術史上有許多被譽為「名作」的作品,有的是因為其作者具有時代意義,有的是從日本國外引進,有的完成了繼往開來的時代創新,緣由各異,但無不具有精彩的誕生故事,世代相傳。4月13日至5月27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名作誕生——緊密相連的日本美術》為觀眾呈現了約120件「名作」誕生背後的精彩故事。
  • 每周評論丨觀展記:東京國立博物館
    機緣巧合,這次東京之行恰逢「正倉院特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欣欣然前往;沒想到非節假日
  • 日本國立博物館,在歷史的海洋裡遨遊吧!
    你知道日本的國家級博物館有多老嗎?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於1872年開館的日本最早的國立博物館,其中最古老的建築是建於1908年的表慶館。這是一幢百年以前的建築,所以它的展示條件不是太好,就建築本身來說是非常漂亮精美的建築,為舉行活動的會場,或者是展示那些受環境影響比較小的文物,比如寶石、金屬製品,但我覺得也並不會很小,就是每一件都是精品,也是動漫言葉之庭的取景地。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今起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
    隨著日本全面解除緊急狀態,日本全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也逐漸恢復開放。澎湃新聞獲悉,6月2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均將以預約制逐步開放,疫情閉館期間,部分特展最終無緣與觀眾見面,而新的特別展將在7月左右推出。
  • 七寶臺時刻——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但之後因種種原因,這批造像陸續流失,現多件藏於海外:日本計有21件,其中15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另外,中國存7件,4件流散在美國。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創建於明治四年(1871),目前展館完工於1938年;由一幢日本民族式雙層樓房和左側的東洋館、右側的表慶館以及大門旁的法隆寺寶物館構成,共有43個展廳。東洋館一層,陳列著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品,其中就有「七寶臺石刻」。
  • 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玉器
    與世界其他大型博物館一樣,中國玉器在東京國立博物館佔據了一席之地。 展示中國文物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 中國玉器主要展示在該館的東洋館裡,以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器為主,兼具宋元明清玉器和一些珠飾品。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 | 這家日本博物館槽點眾多,為何仍備受...
    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該系列的第九篇,我們推出的是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
  • 日本東京有哪些值得去的博物館和美術館?
    日本 東京新宿街道2.日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①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餘平方米,約有11萬件收藏品,其中國寶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託保管的文物。②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由象徵日本歷史的建築物構成,歷來被稱之為"美術館建築與博物館建築的博物館"。主館中分類展出了日本美術品、出土文物、工藝品。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下篇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下篇日本武士廝殺時用來保護身體的防護衣飾,有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日本鎧甲分為四個階段:上古時期~平安時代前期,平安中期~鎌倉時代,日本南北朝~室町時代,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類型分為大鎧,腹卷,胴丸,當世具足,掛甲等。 在日本的甲冑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甲冑類型要算大鎧,腹卷,胴丸,當世具足。這幾種鎧甲也是日本甲冑中的典型代表。
  • 東京博物館奇妙夜
    影片講述了大英博物館一到晚上裡面所有的展品都會活過來之後發生的故事。作為亞洲文化的中心城市,東京也有很多博物館值得一去,大家除了前往日本血拼購物遊之外,也可以來一場遊覽博物館的文化苦旅,感受一下文化藝術的氣息,放下都市煩躁的心情,充分的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
  • 隨筆:關東軍遺址上的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經濟還在困難疲弊之時,在首都北京的中央——天安門廣場一側,建立當時被稱為「十大建築」之一的宏偉的歷史博物館(今天的國家歷史博物館)。日本,首都東京的中央位置有彰顯日本軍事曲折歷史的屬於「宗教法人」的靖國神社和「遊就館」,而中央政府掏腰包的「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則是在1966年才決定興建的。
  • 東京國立博物館將重開,法隆寺壁畫與百濟觀音最終無緣展出
    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金堂壁畫和百濟觀音」展覽海報1400年前,日本開始將佛教納入自己的文化之中,其中位於奈良的法隆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創建者是日本皇族中最早皈依佛教的聖德太子(574—622)。法隆寺還是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1993年成為日本第一處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寺廟。
  • 從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到國家博物館
    若將時間退回到191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離開辦公6年的地點國子監搬遷到故宮端門到午門區域。此時,從午門城樓北望,文華殿、武英殿是成立於1914年的古物陳列所。從古物陳列所再向北,重重宮苑中還生活著溥儀的「小朝廷」。在遷至午門兩年後,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又6年(192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開館。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日本這家博物館為何獨愛中國之美?
    近期,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該系列的第八篇,我們推出的是日本的京都國立博物館。
  • 日本喜歡的人氣2020年博物館排名涵蓋各種類型,其中鐵道博物館名列第一名
    作為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創立20周年紀念事業的主要項目,同時,作為代替2006年(平成18年)5月14日閉館的交通博物館的設施,於2007年(平成19年)10月14日的鐵路之日開館。公益財團法人東日本鐵路文化財團運營。此博物館於2018年擴館後,為日本最大的鐵路專門博物館。愛稱是鐵或鐵博。2位 豐田産業技術記念館(愛知県名古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