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郭威報導 點開一個層級,還有另一個層級,再點開一個層級,所有基層工會會員的信息一一在列。在長興縣總工會的「微工惠管理系統」平臺,各級工會負責人可以發布工作動態,還有一系列普惠服務在後臺運行著。「微工惠管理系統」,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背後卻是一個正在逐步形成並不斷發展壯大的工會會員普惠服務大平臺。
每個項目操作5步即可完成
會員信息統計表格接踵而來、手指在鍵盤和滑鼠上飛舞、電話接到「手軟」……這是長興縣總工會組宣部工作人員吳可青這段時間的工作狀態。
自去年10月底,該縣總工會普惠服務微信矩陣平臺被認定為省級「網際網路+」工會普惠化服務試點項目以來,吳可青就沒有閒下來過。「我們搭建這個平臺的初衷是為了廣大工會會員,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給他們帶去切實可行的普惠服務,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將平臺設置在微信埠,當初縣總工會思忖了許久。吳可青說,在基層職工中,微信的普及率最高,如果開發一款APP,涉及到軟體下載、安裝等一系列問題,推廣起來更加不易。他們就想到了將平臺與微信結合。
除了埠的選擇十分貼心地考慮到廣大職工的感受,平臺的內容也更加注重簡單明了。在平臺中只設置了「知工會」「智服務」「我的」三個菜單,在操作過程中突出「簡單」。不管是會員入會,還是找服務,每個項目操作不超過5步即可完成。
實名制採集只需1分鐘
操作便捷是一方面,因為長興縣的工會數量龐大,要把這麼多的工會會員全部容納進來,並且做好各級工會的層級管理工作並非易事。目前,在全縣範圍內,共有鄉鎮(街道、園區)和縣直產業、行業工會(委)26家,單建工會1384家,聯合工會139家(覆蓋企業1984家),會員10.28萬名。
為此,縣總工會聯合第三方技術公司創新性地建立了「1+26+1384+N」的大服務格局,也就是「縣總工會+26個鄉鎮(街道、園區)(總)工會、產(行)業、縣直工會(委)+1384家基層工會+N個工會小組和其他人員」的統一的層級化、結構化數據框架模型。分3個等級為不同的工會設置相應的權限,各級工會可在權限範圍內進行會員信息管理、動態信息發布等工作。
雖然全縣範圍內工會會員數量有10.28萬名之多,但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該平臺已經完成了80%的會員入駐。如此迅速的秘訣就是一張定製的二維碼。
因需要採集的信息多、工作量大、人員力量不足,縣總工會創新思路,為各鄉鎮(街道、園區)、產(行)業工會(委)和基層工會單獨生成二維碼。在實名登記中,職工入會只要在本企業《職工入會登記表》上籤上姓名,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輸入本人身份證號、手機號、驗證碼等步驟,1分鐘就完成了實名制信息採集工作。
推廣完善同步進行
有了嚴格的層級動態管理、廣泛的會員入駐,普惠服務微信矩陣平臺建立的初衷正逐步實現。點開「長興縣總工會」微信公眾號,每名工會會員可以瀏覽自己所在工會及上級工會的工作動態,以便更好地實現上情下達,也有利於會員監督工會工作。此外,與每名工會會員切身利益最相關的是平臺中的「智服務」欄目,目前該欄目網上維權、醫療互助、工會鵲橋、職工就業、職工書屋等服務都已相繼上線。
長興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許連壽表示:「普惠服務微信矩陣平臺在省市總工會的統一部署下,剛剛搭建完成,技術還不夠成熟,數據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我們將按照『層級化管理、便捷化操作、精準性服務、安全性保障、經濟性運作、趣味性活動』的開發理念和『操作性、統籌性、精準性、複製性』的建設原則邊推進、邊完善、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