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年不好忽悠了,香港潮牌鼻祖要涼!陳冠希、小紅書搶它生意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疫情下,中美潮牌鼻祖的日子都不好了。

王府井APM的GAP閉店調整,而同一條街上東方廣場內的I.T同樣門可羅雀。

店員表示,疫情之後,店內消費並沒有如預期般反彈。

事實上,昔日國產潮牌「鼻祖」、女神邱淑貞、張曼玉加持的I.T,已經陷入經營危機。

所謂「I.T」,並非網際網路中的IT,而是「Income Team」的簡稱,本意為「賺錢的團隊」。但現實卻是,I.T越來越不賺錢。

近日,I.T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財年內,公司營收77.19億港元,同比減少12.6%,毛利為47.34億港元,同比減少16.1%,淨虧損7.46億港元。

要知道,這並不是I.T品牌首次出現業績虧損。2019年8月,I.T表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的六個月內公司出現淨虧損。

2020年4月,I.T發出盈利預警,因港澳地區業務震蕩,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原本疲軟的銷售市場雪上加霜,集團全財年淨虧損不少於3億港元。

現在來看,I.T全年淨虧損比4月預期的要多了4億港元,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

事實上,I.T品牌此前發展迅猛,曾是業內公認的潮牌「鼻祖」,手握I.T和i.t兩條品牌線。其中,I.T經營的時裝品牌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奢侈品牌和設計師品牌,而i.t主打年輕化產品,以售賣歐洲、日本、韓國年輕潮流品牌為主。

媒體稱,整體而言,I.T品牌矩陣豐富,覆蓋了奢侈、輕奢、大眾等多個消費階層。與此同時,I.T背後,站著香港兩大「女神」邱淑貞、張曼玉。

I.T創始人是沈嘉偉,靠賣水貨賺到第一桶金,1988年創立I.T,1999年迎娶性感女星邱淑貞。對於丈夫的事業,邱淑貞全力支持,不僅拿出全部積蓄,還常常飛往歐洲、日韓為公司挑貨,更親自代言,為I.T站臺。

2000年前後,沈嘉偉邀請沒有任何設計經驗的女星張曼玉為I.T擔任設計師。以張曼玉在華語世界的巨大影響力,I.T人氣暴漲,產品備受粉絲和用戶的追捧。

2005年,I.T集團在香港上市,沈嘉偉一躍而成服裝大亨,最風光時代理300多個時尚潮牌。邱淑貞也大為獲益,2011年I.T股價走高,她的身家超過20億港元,即使在港星之中,也讓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2014年前後,I.T又向內地市場加碼,保持每年51家新店的開店速度,獲得滾滾財源,2017年營收首次突破80億港元。

兩大女神的助力,內地市場的進擊,形成了巨大合力,I.T漸漸步入巔峰。

但隨著實體店越開越多,I.T形成了路徑依賴:2011年就布局的線上業務慢慢被弱化,實體店業務大舉投入,成本迅速上升,客流卻被電商蠶食殆盡,加上疫情的暴擊,I.T大虧,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I.T潮牌業務受到其它潮牌的「圍攻」。

這個領域,出現了更多新品牌,比如陳冠希的CLOT、餘文樂的MADNESS以及歐美明星潮流品牌,與此同時,李寧、安踏、太平鳥、海瀾之家等內地品牌,也向國潮發力。這些競爭對手的湧現,大大稀釋了I.T原本佔據的市場。

一位時尚產業投資人直言,面對國內服裝企業做潮牌的趨勢,無論是渠道還是價格,I.T品牌都不佔優勢。

無論是當年水貨,還是後來的I.T,沈嘉偉核心邏輯就是信息差——利用內地和外部時尚潮流不同步,套利。

但現在這個生意的邏輯性不同。鎖著內地年輕人之間與日俱增的時尚資訊流通速度,不可能存在20年前的信息差,甚至一二線與下沉市場的信息差都被網際網路掃平了。

而且,微博、小紅書正在替代I.T的價值。

圖源:雪球

如今,I.T官網正在進行打折銷售,「部分商品五折出售」,而截至2020年6月11發稿,I.T股價為1.33港元/股,總市值15.90億港元,邱淑貞身家因此嚴重縮水。

值得注意的是,I.T今天困境也絕非只是經營問題那麼簡單。

受風波及疫情疊加影響,為了及時止血,I.T集團在一年裡關了港澳地區28家虧損店鋪。

I.T在香港的營運頹勢並不是從去年才開始的。

在2011年至2013年間,該集團在香港加開了117間獨立店鋪。但早在2011年年報會議上,該集團總裁沈嘉偉就透露,他已經有意改變高速擴張門店的做法。時任I.T集團財務總監鄺國裕說:「本地消費力萎縮,來港『自由行』人數也在減少,為了吸引客流我們加大了促銷的力度,這也導致我們的毛利大幅減少。」

據內部人士透露,I.T在香港70%的銷售額其實都是來自「自由行」的大陸遊客。

當然,I.T集團還擁有800多家門店,疫情防控形勢也在慢慢轉好,如果能融合線上、線下業務,重新激活品牌影響力,I.T仍有機會「逆風翻盤」。

相關焦點

  • 國產潮牌鼻祖I.T淨虧7億,創始人娶了王晶最在乎的女人邱淑貞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疫情下,中美潮牌鼻祖的日子都不好了。王府井APM的GAP閉店調整,而同一條街上東方廣場內的I.T同樣門可羅雀。店員表示,疫情之後,店內消費並沒有如預期般反彈。現在來看,I.T全年淨虧損比4月預期的要多了4億港元,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事實上,I.T品牌此前發展迅猛,曾是業內公認的潮牌「鼻祖」,手握I.T和i.t兩條品牌線。其中,I.T經營的時裝品牌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奢侈品牌和設計師品牌,而i.t主打年輕化產品,以售賣歐洲、日本、韓國年輕潮流品牌為主。
  • 潮牌生意裡的「中國特色」
    香港的銅鑼灣、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以及日本東京的原宿,作為當地潮流地標,共同催生出了數十億美元的潮牌生意。而在中國,縱然有上海長樂路這樣街頭文化發達的地方,卻沒能像原宿這樣的地方一樣成為「潮牌擔當」。雖然潮流文化已進入中國20年了,但潮流文化的載體——潮牌市場還遠未成熟。相反,在中國,網際網路天然成為了中國潮牌文化的主推陣地。
  • 賣不動潮牌搬來美妝當「救兵」,「香港潮流鼻祖」I.T集團內地「不...
    「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在內地多品牌集合探索上又邁出了一步。近日,藍鯨財經注意到I.T集團旗下i.t在內地門店引入韓國美妝品牌3CE。這也是I.T集團在香港以外地區營運非鞋、服領域品牌的一次重要「試水」。
  • 潮牌「鼻祖」I.T未來路在何方
    中國商網 付顥琬/攝  近日,中國潮牌 「鼻祖」香港多品牌零售商I.T發布了財報預警。董事會預計集團截至2月29日止的財年內淨虧損將不少於3億港元。受疫情影響,I.T中國內地部分門店從1月底暫停營業至3月。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I.T官網進行了一次罕見的為期約一周的大力度促銷,折扣低至三折,原價3萬多元的Off-White新款大衣折後不到1萬元,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即便如此,也沒有預期那般熱銷或出現搶購熱潮。  實際上,受疫情影響只是一方面,I.T這兩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 「潮流鼻祖」I.T集團退市,潮牌行業「日薄西山」?
    投稿來源:港股研究社潮牌起源於美國街頭文化,而國內潮牌則大多受早期香港的影響,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是亞洲的時尚中心,更是東南亞地區的時尚消費中心。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時裝集團之一I.T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最終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 她是陳冠希姐姐,緋聞不斷,還愛上黑人,犯過比陳冠希還嚴重的錯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陳冠希的二姐陳見飛。陳見飛1977年8月11日出生,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Olivia,下有弟弟陳冠希。在12歲之前她和Olivia、陳冠希都生活在加拿大,這也導致了他們兄弟姐妹從小就缺少父親陳澤民的陪伴,因為那時陳澤民在香港做生意,常年待在香港,與他們聚少離多。
  • 除了陳冠希的CLOT,你還知道多少潮牌?明星潮牌只有粉絲效應嗎?
    除了陳冠希的CLOT,你還知道多少潮牌?明星潮牌只有粉絲效應嗎?陳冠希的新CLOT品牌中,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潮牌,在全球的潮流品牌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他也可以說是明星首次成功創辦的潮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明星,憑藉著自己對時尚的理解,也做起了潮牌。
  • 盤點明星開的潮牌店,你知道幾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潮牌店已經成為了娛樂圈裡的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不務正業」,而買愛豆家的潮牌,跟愛豆穿同款衣服也成了粉絲追星的一種途徑。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開潮牌店的明星都有哪些吧!最早開業的是他自創的女裝品牌UUJULY,生意做大後又開了實體店。之後衍生出同系列童裝品牌UUJULYKIDS。2015年10月,薛之謙瞄準男裝潮牌,推出男裝品牌Dangerous People(簡稱「DSP」)。薛之謙常在微博上為自家潮牌做宣傳,並且很多款式都是男女通吃,價格也比較親民。2.周杰倫周董的商業布局十分龐大,餐廳、電競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潮牌。
  • 「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在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在這個轟轟烈烈的潮牌時代,剛剛度過而立之年的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卻宣布將私有化退市。近日,I.T發布公告稱,同意通過一筆約13億港元的現金交易私有化退市,其業務因疫情暴發和零售行業轉向線上而大幅縮水。
  • 陳冠希做潮牌靠明星效應?鍵盤俠們放過了陳冠希但卻盯上了Clot!
    新的一年,各大潮流平臺紛紛開始推出年度潮流大紀事等等相關報導,若要我選出今年最火紅的潮流事件,由已富有」中國潮流教父」之名的」陳冠希」所主導的第二屆潮流盛典 INNERSECT ,在年度潮流事件排行中,他搶佔第二沒人敢挺身說自己第一啊!
  • 陳冠希的潮流帝國JUICE年銷售過千萬美金 靠的是啥?
    潮牌一般除了有明星的加持,跨界合作、限量發售也是潮牌轉型的常用手段,目前尚未在中國內地開店的潮牌代表Supreme,最新動作莫過於與 LV推出合作系列,意味著以後的supreme會更貴更難買;餘文樂的個人潮牌MADNESS
  • 潮牌進入中國20年,終於等到好時機 | 「年輕人啊」系列
    至於國產潮牌,由於沒有街頭文化根基,缺少優秀的獨立設計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大眾所知的也只有陳冠希和他的CLOT、李晨和他的NPC,但其實在明星店被廣泛報導、《中國有嘻哈》火爆之前,國內潮牌的生意就已經暗流湧動了。潮牌愛好者會在淮海中路為了80雙YEZZY搶破頭,也會買淘寶上國內設計師推出的小眾潮牌,這場消費運動關於流行文化,更關乎個性和審美。
  • 香港衣服文化誰的貢獻最大?不是陳冠希,而是他們兩個!
    眾所周知,香港的潮流文化在整個亞洲的潮流還是比較靠前的,第一名還是應該是日本的。香港的潮流很多部分都是和日本合作的,比如說bape。而現在香港本土的牌子有幾個呢?陳冠希的CLOT,李璨琛的SUBCREW,餘文樂的MADNESS,葛民輝的4A。
  • 「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在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澤炎在這個轟轟烈烈的潮牌時代,剛剛度過而立之年的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卻宣布將私有化退市。早在2002年,I.T就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被視為內地潮流的啟蒙者。不少趕潮流的年輕人都曾經買過或者逛過I.T店。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I.T集團在資本公開市場已經活躍了15年。但是,當現在潮牌時代大行其道之際,I.T卻落寞了。2016年初開始,I.T集團股價不斷攀升,但是在2018年6月達到峰值後便不斷回落。今年上半年,I.T集團淨虧損超過3億港元。
  • Aesop進駐小紅書
    香港2019年11月8日 /美通社/ -- Aesop 已正式進駐熱門平臺「小紅書」,開設社交媒體帳戶和跨境電子商務店鋪,極大拓展了為中國內地顧客提供的服務。 而 Aesop 在小紅書上的社交媒體帳戶則會為顧客提供直接溝通的新渠道。 Aesop 伊索海外旗艦店在小紅書上所售產品和所用包裝均真實可信。 小紅書是使用廣泛、值得信賴的用戶生成內容平臺,因護膚和美妝產品資訊而廣為人知。 Aesop 於1987年創立於墨爾本,一向致力於開發最高品質的產品。
  • 餘文樂推潮牌T恤 沒想到這款衣服陳冠希19年前就穿過了
    陳冠希與餘文樂在早年間還有互有交往的朋友,可是最近這幾年已經發展成為水火不容般人仇人,相信很多人還記得陳冠希之前發文直接懟過餘文樂,現在餘文樂新推出的一件潮牌T恤本以為很新潮,沒想到這款衣服陳冠希在19年前就穿過,把陳冠希19年前穿衣的照片與這款衣服放在一起,那是大寫的尷尬。
  • 陳冠希:將CLOT打造成「中國第一潮牌」
    公司業務一直不斷擴充,期下店舖JUICE於亞洲主要城市 – 香港、上海、臺北及吉隆坡均有分店。除了音樂、時裝及設計外,CLOT還經常參與一些公關顧問工作及籌劃活動,務求把更多新奇有趣的事從世界各地引令到亞洲。
  • 陳冠希要來成都開店 Juice西南首店9月亮相太古裡
    因為「豔照門」演藝事業走入低谷的陳冠希,一度在大眾視野裡消失,而在2015年,一部名為《觸手可及: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的視頻採訪,讓眾人認識了陳冠希的另一種身份——潮牌老闆。在採訪中,陳冠希稱他在2007年就將重心放在服裝生意上,因為覺得更有安全感,甚至坦言稱才開始創業的時候父親並不看好,還認為如果陳冠希能繼續做明星可以賺更多的錢。
  • 陳冠希CLOT:打造中國第一潮牌 不分銷是重要策略
    以自己獨立風格做品牌的,陳冠希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不羈、反叛、追求個性及創意,陳冠希本身就是一個標籤,他和高中同學兼好友潘世亨(Kevin Poon)2004年創辦的品牌CLOT從一開始就定下「中國第一潮牌」格調。
  • 王嘉爾潮牌店空降靜安嘉裡!魔都這13家買手店,1K元買LV!
    店面空間很寬敞,很大一部分是休息展示區,逛的時候不會給人很大的壓迫感,一切都輕鬆自然地進行~圖源:小紅書@香菜粉碎機陳冠希自主潮牌clot的實體店,必須是上海必逛的潮牌店之一。古樸傳統的老上海風格建築,和時髦的當季潮牌融合,非常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