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之城郴州。黃建華 攝
郴州高新區。黃建華 攝
■ 李秉鈞 歐陽兆武 李 衛
郴州作為湖南開放強省的「南大門」「橋頭堡」,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睦鄰」和「夥伴」,既是長江經濟帶長株潭城市群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西部地區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大十字」的交匯點和「過渡區」,也是大灣區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的「優選區」。這些區位優勢,使郴州先後獲批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今年5月獲批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9月國務院批覆湖南自貿區建設,郴州成為三大片區之一。
郴州高新區創新創業園。黃建華 攝
一系列政策的惠及,讓「南大門」郴州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我們要藉此重大機遇及自身優勢,再接再厲進一步抓實招商引資工作,不斷放大招商引資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帶動作用。」省政協副主席、郴州市委書記易鵬飛表示,該市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開放崛起、綠色發展」「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承接產業轉移,將郴州打造成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中部地區對接粵港澳的合作示範區、改革創新經驗複製先行區、湖南自貿試驗區和湖南開放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臺達電子生產車間。
敞開南門, 打造投資「窪地」
郴州是湖南離珠三角最近的城市,也是湖南最早「向南開放」的城市。近年來,郴州不斷營造投資窪地,「向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為抓好招商引資及產業轉移的承接,該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顧問、市長任組長、四大家班子相關領導為副組長的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和市招商引資工作協調推進小組,統籌開展全市招商引資和發展開放型經濟工作。
「市裡每年都召開高規格的全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工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郴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段外賓表示,這幾年來,領導小組先後制定出臺了產業園區發展「20條」、支持工業實體經濟發展「22條」、企業引進高技術人才「24條」、「林邑聚才」計劃、民營經濟「24條」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郴州市對接「北上廣」優化大環境行動實施細則》《郴州市進一步加快推進「開放崛起」的政策措施》等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
位於郴州高新區的農夫機電輕型履帶拖拉機生產車間。
與各政策相配套的是,郴州市還安排專項財政資金,全方位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僅近5年,郴州市財政共撥付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2.06億元,聯合湖南湘投集團通過成立郴州湘江產業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運作郴州市產業引導基金,重點支持產業鏈發展壯大,有效引導銀行、保險及社會資金進入郴州各產業領域。
今年5月,郴州市獲批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後,根據國務院批覆精神,以及商務部和省商務廳的指導意見,該市聘請了商務部研究院專家團隊,充分學習考察外地經驗,廣泛徵求各級各部門及有關專家意見,歷經8輪修改完善,編制了《中國(郴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並於6月上報省政府,7月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原則通過。
在發展目標上,《實施方案》提出力爭通過3至5年的改革試驗,打造以郴州綜試區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副中心物流基地、分撥中心、總部基地和創業基地。至2023年,實現「6510」跨境電商發展目標,即完成跨境電商6大創新模式試點,引導跨境電商各類市場主體向郴州集聚,引進培育5 家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實現跨境電商年進出口額10億美元以上。
總投資106億元的湖南郴州正威新材料科技城。
郴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實現《實施方案》目標,郴州將建設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商線下園區平臺等「兩大平臺」,構建信息共享體系、智能物流體系、金融服務體系、信用管理體系、統計監測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品牌營銷體系、人才服務體系等「八大體系」……全方位構築好跨境電子商務產業扶持政策。
近幾年,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各種「示範區」「試驗區」優惠政策的落地,也加速了郴州各項開放型經濟政策的密集出臺,匯聚成了巨大的「投資窪地」。
如為實現加工貿易轉型發展,郴州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大力度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實施意見》,該文件在原政策基礎上增加了培育發展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農產品等特色產業外貿出口基地,鼓勵企業延伸產業鏈、開展精深加工,對重點企業引進、興建上下產業鏈配套企業,深加工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對能形成較大外貿效益的技術改造、產品認證、產品檢測項目,財政給予資金支持。
郴州炬神電子生產車間一角。
郴州宇騰化工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2月,通過市裡爭取,海關總署正式批覆郴州「允許銀精礦冶煉加工貿易企業在手冊設立時將鉛錠作為成品項列明」,有效地解決了銀精礦加工貿易政策解禁後企業最為迫切的問題。郴州海關統計,以2017年進口銀精礦13萬噸計,產出鉛錠內銷可達6萬噸,貨值11億元,為全市企業減少關稅支出近3500萬元。有力支持了銀精礦加工貿易發展。
構築平臺,夯實對外「橋頭堡」
「近幾年,市委市政府一手抓各項政策的爭取,一手抓各種開放平臺的建設,全方位築巢引鳳。」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介紹,該市加大園區建設力度,築牢對接「橋頭堡」。目前,全市建成國家級高新區、示範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各1個,省級工業園區10個。全市累計建成標準廠房近2000萬平方米,出租率達95%以上。
永興縣國家循環經濟工業園。
這些年,郴州還先後建設了鐵路口岸、鐵海聯運、國際快件中心等快速通關平臺,成為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區開放平臺最全、功能最優的市州之一。去年,當地海關機構升格為郴州海關。目前綜合保稅區、進口肉類查驗場等功能平臺,已被納入廣東往來港澳陸路跨境快速通關改革試點城市,是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2017年,郴州「跨境一鎖」快速通關系統開通運行,從香港進口到郴州的貨物全程運輸時間縮短4小時,每輛直通車單次可節省費用800餘元。京港澳高速公路宜章口岸作業區是全國高速公路上唯一批准擬建設的口岸作業區;湘南國際物流園是全省第2家國家級示範物流園。
「圍繞跨境電商、自貿區等建設,上級海關還將賦予郴州海關更多功能。」郴州海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按照國務院提倡的「一區多功能」要求,將國際快件、國際郵件、跨境電商9610和保稅備貨1210、跨境電商B2B出口9710和9810整合進行統一管理,創新探索建設「六合一」海關監管平臺,著力打造跨境電商集聚發展引擎。
如為推進直購出口業務,湖南保證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與引進的龍頭企業合作,利用郴州鐵路口岸(郴州鐵路貨棧監管場所)跨境電商監管場地,開展跨境電商直購出口業務,預計通過中歐班列每月可出口一個班列40至50個標準箱。目前該直購出口業務正按照海關的要求,辦理前期備案手續。
湖南保證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給筆者算了筆帳:按郴州鐵路口岸通關能力,可每月開通8趟中歐班列,按每列40個櫃,每個櫃12噸計算,可實現年出口貨物46080噸;按每櫃20萬美元折算成出口貿易額,可實現年出口貿易額7.68億美元……
鑑於郴州所處地理位置,當地決策者很清楚:「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就是一個個功能平臺的疊加!」近幾年來,郴州將加快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京港澳高速公路宜章口岸作業區、湖南對接粵港澳倉儲物流基地建設,推進郴州口岸與廣東口岸、香港口岸無縫對接,積極申報郴州高鐵客運口岸,促成廣州港集團等國際物流龍頭企業參與郴州內陸港(鐵路口岸)投資運營。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共享數據標準化。同時,加強與沿海、沿邊通關協作,積極推行「聯合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新模式,推動檢驗檢疫一體化等。
郴州除了綜合保稅區、海關、檢驗檢疫、保稅物流、公路口岸、鐵海聯運等通關平臺一應俱全外,還有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礦物寶石展——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已在郴州連續舉辦五屆,每屆參展的國際展商都在350家以上,成為郴州乃至湖南對外開放的新平臺、新名片。
2018年3月,郴州經濟開發區黃金珠寶首飾產業園,獲批商務部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該市將依託豐富的貴金屬原材料供應,以現有璽鑽珠寶、中港珠寶等項目為基礎,著力引進一批黃金珠寶首飾加工企業,深度開發黃金珠寶產品,結合阿里巴巴跨境電商、湘南國際物流園的出口、物流配送優勢,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鏈。
招大引強,利用外資居前列
近年來,面對招商引資激烈競爭態勢,郴州創新招商模式,從單一企業引進,升級到全產業鏈招商。重點圍繞傳統有色金屬、礦物寶石、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文化旅遊等開展招商,引進一個、帶來一群,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郴州是「有色金屬之鄉」「礦物寶石之都」。2016年初,世界500強企業正威集團與該市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投巨資在郴州高新區建設稀貴金屬產業供應鏈體系、全球礦產資源交易中心和礦物寶石產業園等三大項目,郴州有色金屬和礦物寶石產業發展如虎添翼。去年9月,總投資106億元的湖南郴州正威新材料科技城項目正式開工。
「市裡立足9大優勢產業鏈、6大產業集群和5大重點產業,瞄準對接『三個500強』,大力推行產業鏈整體轉移、上下遊企業抱團發展的高效招商模式。」郴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段外賓說,2018年以來,全市新引進「500強」企業16個,「500強」投資項目22個,引進資金376.9億元,海大集團、新興鑄管、中國能源工程、上海電氣等為首次落戶郴州的500強企業。
這些成績的取得,段外賓表示歸功於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主動帶頭擔任產業鏈長,建立產業鏈長負責機制,形成了一套領導指揮系統、一套目標責任體系、一套考核評價體系、一套配套政策措施、一套調度運行機制。
郴州綜合保稅區。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郴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同時,各產業鏈長率先垂範,帶頭開展精準招商。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以對接500強為主要目標,高效務實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招商活動60餘次,接待重要客商80餘次,對接了中化藍天、正威、阿里巴巴、三一、萬達、中國華錄、中國建材、華為、華潤、莎莎等重點企業。
今年市裡各「鏈長」帶頭開展精準招商活動40餘次,前8個月新引進重大招商項目(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225個,總投資916.98億元。其中,引進「三類500強」項目共17個,總投資127.41億元。成功舉辦了「2020年滬洽周郴州招商推介會」,共籤約項目37個,投資總額371.26億元,其中「500強」項目3個。
除了「鏈長」帶頭招商外,郴州發揮產業招商小分隊和駐外招商機構「精、專、準」優勢,大力實施「對接郴商會、建設新家鄉」專項行動,開展以商招商、親情招商、鄉情招商。鼓勵政府購買招商服務,加強與海內外投資促進機構、經貿合作服務機構、華僑華人團體、境內外商會協會的溝通合作。
特別是緊盯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瞄準國內外500強、民營500強、行業100強、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和知名商協會,加強對其產業布局、投資趨向的精準分析,梳理有價值的招商信息,找準目標客戶,編制目標客商資源庫,實施龍頭引進計劃,引進產業鏈項目。各縣市區、園區、有招商任務的部門都要選擇一批重點企業,主動對接、上門招商、攻堅突破,取得了產業鏈招商碩果纍纍。
據了解,僅近3年,該市共籤約市級以上項目247個,總投資2301.8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總量連續17年位居全省第2位,實際到位內資總量連續12年位居全省前3位。
隨著眾多轉移型企業陸續到來,有色金屬、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礦物寶石等產業在郴州形成鏈條式集聚優勢。如目前全市有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130多家,年產值達800億餘元;礦物寶石企業130多家,年產值約130億元。
一個個產業高地正在郴州強勁崛起。
優化環境,留得客商促發展
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比的是政策,拼的是環境。為了讓投資客商「來得了、留得住」,郴州下足了功夫。
近年來,該市強力推進政務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推進「放管服」、商事登記、「三證合一」「一次辦結」「一件事一次辦」等改革,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行政效率不斷提速。
2017年8月,郴州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務服務「一次辦結」改革,實行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審批服務事項整體壓縮審批時限73.1%。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從取得土地到開工建設審批時限由95個工作日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企業登記時限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2.5個工作日,比省裡統一要求的3個工作日壓縮了0.5個工作日……
同時,大力推進「五低一快」(低稅費成本、低融資成本、低要素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產成本,快捷辦理手續證照),努力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全力創建「誠信郴州」「平安郴州」。
「『五低一快』進一步降低了企業成本,激活了市場主體。」長虹格蘭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剛入駐郴州高新區時,只是幾十人的研髮型企業,目前已成長為智能家居產品提供商和服務商,產值增長了100餘倍,得益於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
郴州通過深入推進「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等改革,承諾辦結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七成以上,實現「零上門」事項238項,實現「交房即交證」「交地即交證」,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市本級企業設立登記辦理時限基本壓縮在1個工作日。
去年3月,郴州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262個地級城市中居第24位,保持湖南省第一。郴州先後被評為「2018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地級市案例)十佳城市」「2018中國發展營商環境獎」「2019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
今年9月,國務院批覆湖南自貿試驗區後,郴州市作為試驗區的三大片區之一,將在高水平打造湘粵港澳區域經濟合作示範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產業轉移承載中心方面,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郴州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莫雄介紹,目前該市正在探索與廣東省在事項確認、標準一致、平臺打通的基礎上,爭取實現自貿區內涉企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跨省通辦。下一步,也將全面對標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持續推進「對接北上廣、優化大環境」行動。深入推進「放管服」「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改革。不斷優化審批環境、成本環境、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創新環境、服務環境、通關環境等,著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郴州不僅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還營造優美的人居環境,來過郴州的客商們發現,這裡天是藍的、山是綠的、水是清的,「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50大氧吧城市」等稱號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