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孩子,報早教班還是輔導班?家長不要拔苗助長

2020-12-26 家有小寶兒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給他們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目的是讓孩子多一點學習知識,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種教育方式,是對教育規律的最大誤解!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人性子比較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想快人一步。有一次剛插完秧,他就盼望著秧苗長得很高。而且為了能夠見證秧苗的成長,他幾乎每天都要跑到田裡十幾次。並且每次還拿著尺子去量一下,看看秧苗到底長了多高。

就這樣,幾天之後他發現秧苗長得實在是太慢了!急性子的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就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秧苗長得更快一些呢?

於是他就努力地去想啊,想啊。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想出來一個辦法。他脫下鞋子,跑到了田地裡,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了一點。看著秧苗一下子長了那麼多,他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當他把地裡的所有秧苗都拔高了之後,便歡歡喜喜地回到家,高興地對家裡人說:「咱地裡的秧苗今天長高了不少,不過真把我累壞了!」他的兒子聽了非常奇怪,什麼秧苗長高了?什麼把他累壞了?

第二天,他兒子專門跑到地裡一看,才知道是怎麼回事。所謂的「長高」,就是把秧苗都拔了出來,當時看著是長高了一點,但是過了一夜所有的秧苗都已經枯萎了!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拔苗助長」的故事。意思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否則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會帶來危害。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很多家長顯得都比較急。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過早地讓孩子學習知識。其實,這就是一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不是機器,你輸入什麼他就能學會什麼。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要想讓孩子的將來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

2015年上海市教委曾組織了一項針對當年秋季入學的15萬餘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開展的第三期「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情況」專項調研結果顯示:在可持續學習方面,沒上過輔導班的學生在學習基礎、素養多個維度上的表現要優於上過輔導班的學生

而參加輔導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主動性、專注和堅持、身體健康、情緒和睡眠適應性上低於沒有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沒有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僅僅在知識適應性(如拼音、識字、寫字、數學學習和英語學習)上低於參加過輔導班的孩子。

從上面調研的結論不難看出,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孩子除了在「知識」上的指標低於上過輔導班的孩子,其他指標都超過了上輔導班的孩子。而那些所謂的「知識」,通過學習很快就能掌握。

還有專家指出,在學前階段上輔導班的「優勢」最多保持到小學四年級。一是因為在學前階段學了太多、太難的內容,讓孩子在學習上失去了興趣;二是因為孩子提前學了小學的課程,從而讓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容易走神,養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更多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耐力和後勁。過早地讓孩子在學習上耗體力和精力,那麼等孩子長大了就會容易變得後勁不足。所以想在「起跑線」上,就來確定孩子最終的「輸贏」,那只能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而已。

教育孩子就像栽種莊稼,不要在剛開始就過度關注是否長得快,而應該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料,等到收穫的季節自然就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如果嫌它們長得慢就去拔苗助長,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會得到不良的後果。

那怎麼教育孩子呢?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曾指出:「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只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所以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成長的規律,不能拔苗助長教孩子學習知識的時候也要把握住量,不要超過孩子的承受範圍,這樣孩子才能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才能讓孩子喜歡上學習,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地贏得最終的成功!

相關焦點

  • 鬧哄哄的早教班,真的有必要給孩子報嗎?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個家長的「底線思維」,上學的報興趣班、輔導班,沒上學的也要報個早教班。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成了家長們焦慮的根源。「孩子3歲前的教育非常重要,要捨得投入才有收穫,我上個月給孩子買繪本和玩具就花了5000多元,現在家裡孩子的繪本都有1000多本。」糖果媽媽介紹。 早教班到底教些什麼? 早教班到底教些什麼?為何家長們會趨之如鶩?
  • 幼兒園主要是這些教育,太多家長卻走進誤區,拔苗助長危害大
    看著別人的孩子都報了各種輔導班,於是又去給孩子選擇鋼琴課,一個小小的孩子還沒有體會上學的快樂,和同學之間的玩耍,就直接體會了初、高三忙碌的高壓學習狀態。按照小孩子的情況來說,大部分應該是喜歡上幼兒園交朋友的,但是現在卻導致很多孩子還沒有開始正式的上學,卻已經開始牴觸學習和學校,這種讓幼兒園的孩子超齡教育的現象,在很多家長裡真的非常常見,家長們總認為這是讓孩子更加優秀的一種方式。一、超齡教育為了孩子好,還是為了維持父母的形象?
  • 花20萬給孩子報中考輔導班,結果物理2分,報輔導班有用嗎?
    輔導班,對於學生和家長都不陌生。為了孩子能考個好學校,在鄰居親戚面前榮光耀祖,許多家長哪怕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輔導班更是一個接著一個。在你的學生時代,你參加過校外輔導班嗎?據周女士稱,培訓機構說報了他們的輔導班,不僅能考上重點高中,而且能上外語學校。她的孩子今年參加中考,為了能讓其順利上高中或者外語院校,周女士給孩子報了此輔導班進行為期十個月的衝刺。
  • 孩子是否應該報作文輔導班?家長不要急於跟風,否則會被帶偏!
    1、家長太懶首先我們先猜測一下報這個作文班的家長心聲,由於看到孩子的語文分數很低,尤其是看到作文,滿分40分的作文,可能只得了10多分或者20多分。這時候家長就開始為了提高孩子成績而想各種辦法,自然首選是作文輔導班。
  • 一位小學生家長自述:我為什麼建議給孩子報讀書郎輔導班?
    有人相信假期就應該讓孩子「完全放鬆、解放天性」這句話嗎?從前我奉為至理名言,但為人母后,作為一位6年級孩子的媽媽,我嗤之以鼻。  最近看到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K12課外培訓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我國上輔導班的孩子人數劇增,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也急速上漲。
  • 嬰幼兒早教班有必要去嗎?阿芳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還是會給寶寶報一些興趣課或者早教班呢? 珍珠奶茶現在9個多月,阿芳暫時還沒有給她們報早教課,現階段要不要報早教班,也是阿芳正在思考的問題。 針對早教班,家長們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 有的家長覺得寶寶需要上早教班,不管寶寶喜不喜歡,覺得早教班能讓寶寶學習到更多。
  • 教育部新規:禁止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學」就是拔苗助長!
    近年來,「超前教育」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家長為了自己孩子更優秀,領先同齡人,會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兩歲識字500+,三歲能背誦上百首古詩詞,每天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等,從小接受「雙語教學」……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這也讓孩子從小就背上了補習班的「包袱」。
  • 寶寶9個月還沒上早教班,你怎麼當媽的?這樣的問話曾讓我很焦慮
    1、要不要讓孩子上早教班,曾困擾了我很久我家大寶嬰兒期我根本沒有聽說過當地有早教班,但二寶還沒出生時就陸續有人跟我推薦早教班。說實話,那時候心裡是有很糾結的。因為我去早教班看過,裡面真的有很多小嬰兒、幼兒。
  • 啟蒙教育不是趕鴨子上架 早教班已成為一種商業產品
    家長則一對一坐在身後,其中有兩個孩子不停往後看,甚至離開了座位。據介紹,七田真亦莊店在讀學員約600人。每個孩子需要一名家長陪同上課,以至於早教班裡人滿為患。記者到訪時,正值兩歲階段班級孩子「畢業」,孩子們穿著「博士帽」在大廳裡拍照留念。隨著記者繼續探訪,早教班裡的「虛火」逐漸清晰起來。
  • 農村孩子,上不起輔導班如何教育?分享省上萬輔導費的經驗之談
    文章|橙果媽媽圖片|網絡知乎上有位家長提出一個關於孩子教育的困惑問題: 自己的孩子在農村上學,家裡周邊也沒有輔導班,老師教學都是填鴨式,這種情況下,是否孩子這九年義務教育就要廢了?怎麼跟城市裡的孩子來比較?
  • 成績不好的孩子其實更沒必要報課外輔導班,為何?
    要說到當下中小學生家長們的主要教育開支方向,相信課外輔導班的費用一定是其中重要一環。從幼兒園時期的各類舞蹈、鋼琴、繪畫等興趣班到中小學階段的各學科輔導班、奧數班等等,無一不是備受家長們的追捧,有些知名輔導機構甚至出現一位難求的局面。
  • 早教班的「虛火」該降降了
    在採訪中,家長選擇早教的原因眾多。哪怕是沒有給孩子報早教班的家長,也大多在「報不報」的問題上猶豫過。直到孩子快上幼兒園了,家住上海的藍英才在周圍朋友的「催促下」,去考察了蒙特梭利、金寶貝、美吉姆等早教機構。見面沒多久,早教班老師的問題,就讓藍英「無所適從」。「能區分顏色嗎?」「會拼圖了嗎?」「能夠將數字對應實體物品嗎?」
  • 花上萬元給孩子報體能課,一堂課也沒上老闆就跑路了,家長:好冤
    與羅女士同樣報名的家長有的交了學費,連一節課都沒上,更是喊冤。聯繫相關負責人也聯繫不上,種種跡象表明老闆跑路了......像羅女士這樣的情況還大有人在。劉先生在女兒2歲的時候,曾經為她報了早教班。起先劉先生和他的太太對早教班各方面都挺滿意的,準備這期的課上完再給孩子接著報。
  • 報輔導班是揠苗助長,還是幫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要記住這兩個字!
    以前的社會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很少,比本科學歷高的人更是寥寥無幾,而當下社會已與前幾年截然不同,因為高校擴招,國家想讓更多的孩子上大學,所以擁有本科學歷早已見怪不怪,許多孩子的家長在這種形勢下,也是越來越著急,覺得孩子從小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可是,這樣的教育方法真的對嗎?
  • 3歲教背圓周率 早教班的「虛火」該降降了
    電梯擠滿了孩子,他們大多為兩歲左右的幼兒,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著。   來到三樓,兩個活動區域被家長佔滿,十幾個孩子正在地上玩玩具,等著上課。一間正在上課的教室裡,老師正給一歲半的孩子進行「閃卡練習」。家長則一對一坐在身後,其中有兩個孩子不停往後看,甚至離開了座位。   據介紹,七田真亦莊店在讀學員約600人。每個孩子需要一名家長陪同上課,以至於早教班裡人滿為患。
  • 報了輔導班家長又在家輔導,數學只考了30分,卻誣陷老師沒教好
    既然雙管齊下,孩子成績依然沒有任何起色,作為家長首先要反思的問題是,孩子是否真的願意學習,孩子智商是否存在問題,給孩子報的輔導班是否具有針對性,而不是把責任和問題都甩給老師。學生先在學校學習了一遍,然後又在輔導班學習了一遍,回到家中之後 ,家長又繼續輔導,但是孩子考試成績卻依然沒有考好,那是什麼原因呢?很顯然的問題出在了學習的主體上面,也就是孩子自己身上,家長在輔導過程中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嗎?
  • 孩子三歲前,是教育的黃金時期,家長不妨從兩個方面著重培養
    總是聽大人說,教育要從娃娃開始抓起。但是真正從娃娃就開始教育的家長卻很少,因為他們不捨得去教育,反而給了孩子更多的溺愛,讓他們偏離了正常的航線。在很多父母看來,三歲前的孩子,他們懵懂無知,甚至連說話都有些不清楚,怎麼可能聽得進去教育呢?
  • 3歲教背圓周率、質量監管空白……早教班的「虛火」該降降了
    電梯擠滿了孩子,他們大多為兩歲左右的幼兒,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著。  來到三樓,兩個活動區域被家長佔滿,十幾個孩子正在地上玩玩具,等著上課。一間正在上課的教室裡,老師正給一歲半的孩子進行「閃卡練習」。家長則一對一坐在身後,其中有兩個孩子不停往後看,甚至離開了座位。  據介紹,七田真亦莊店在讀學員約600人。每個孩子需要一名家長陪同上課,以至於早教班裡人滿為患。
  • 在家中孩子的小學英語怎麼學?家長鬚知
    在孩子從小到大的學習教育歷程中,英語和語文數學是同等重要的。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小學英語很簡單,除了在學校的學習之外,課外給孩子報個輔導班就可以了,但是結果孩子每次考試過後的成績並不理想。這是因為家長在家中沒有過多的去幫助和引導孩子學習英語,不論在學校還是在輔導班,孩子們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孩子可能會因為自身吸收能力不強,上課專注時間太短或是對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應等原因導致課程的學習並不紮實,所以回到家中家長對孩子的輔導和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家長會問,我們自己的英語水平都不高,除了給孩子報輔導班,並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學習。
  • 3歲教背圓周率,一節課售價四百元:早教班「虛火」該降降了
    在採訪中,家長選擇早教的原因眾多。哪怕是沒有給孩子報早教班的家長,也大多在「報不報」的問題上猶豫過。直到孩子快上幼兒園了,家住上海的藍英才在周圍朋友的「催促下」,去考察了蒙特梭利、金寶貝、美吉姆等早教機構。見面沒多久,早教班老師的問題,就讓藍英「無所適從」。「能區分顏色嗎?」「會拼圖了嗎?」「能夠將數字對應實體物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