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成功研發以分子光譜自動檢測口腔癌技術
新華社臺北3月21日電(記者何自力 柳新勇)臺灣科研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自然》旗下的《科學導報》上刊登一項新近研究成果:以分子光譜研發自動檢測口腔癌組織分析方法,通過光譜分辨正常和病變組織協助診斷病情,此項研究可有效應對臺灣逐年增加的口腔癌患者。有調查表明:口腔癌高居臺灣男性腫瘤死亡原因第4名,近10年患者增加2倍,每年確診5400多人,且出現年輕化趨勢。
-
早期口腔癌5年生存率可超80%
近年來統計顯示,全球口腔癌的發病率位居各種疾病的前10位;我國的口腔癌患者也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 數據顯示,我國達到牙齒健康標準的人不足1%,口腔癌增長速度驚人,中國40年來口腔癌死亡率增加4倍,患病率從過去每年每百萬人中有81人患病,劇增至現在每年每百萬人中有202人患病,每年有1萬人死於口腔癌。
-
鮮為人知的癌症——口腔癌
什麼是口腔癌口腔癌指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有舌癌、牙齦癌、顎癌、口咽癌、唇癌等,最常見的是舌癌。儘管口腔癌在我國的癌症譜中並不是發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的癌症,但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全球疾病負擔(GBD)研究結果顯示,最近幾十年,我國口腔癌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從1990年-2017年,我國口腔癌新發病與死亡人數分別上升280%和197%。男性上升幅度超過女性。口腔癌患者會承受很大的痛苦,術後不論對面容還是日常起居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降低生命質量。然而,好消息是口腔癌有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只要我們加以注意,是可防可控的。
-
...男性死亡率是女性2倍,美國醫生已開始嘗試為男性患者注射性激素
4月29日,來自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武漢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在分析了近2000例患者的數據後,發現男性和女性雖然感染COVID-19的風險沒有顯著差異,但男性COVID-19患者的的死亡風險顯著高於女性,約為女性患者的2.5倍。這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上。
-
專家提示老陝少吃麻辣燙涮菜 小心得口腔癌
針對老陝喜辣喜燙的飲食特點,專家發出提示,少吃麻辣燙、街邊涮菜和醃製食物,小心惹來發病日益增多的口腔惡性腫瘤——口腔癌。 數據顯示,我國達到牙齒健康標準的人不足1%,口腔癌增長速度驚人,中國40年來口腔癌死亡率增加4倍,患病率從過去每年每百萬人中有81人患病,劇增至現在每年每百萬人中有202人患病,每年有1萬人死於口腔癌。
-
日本牙科專家發明活動假舌頭助口腔癌患者說話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口腔癌病例近年有增加趨勢,不少患者需切除舌頭,因而喪失部分說話能力。為幫助這類病人,日本牙科專家研製出可活動的假舌頭,相信是全球首創。目前已有多名患者接受手術,發明者希望將技術推廣到全國,讓更多病人受惠。日本口腔腫瘤學會估計,日本全國口腔癌患者由1975年的2100人增至2015年的7800人,40年間激增近3倍。
-
嚼檳榔與口腔癌
原產地:蒟醬葉與檳榔原產於現今的馬來西亞,經古印度商人帶到印度與沿海通商地區、以及印度洋與南海島嶼;現已分布到斯裡蘭卡、印度、東南亞、東非、大洋洲。緬甸大公王朝、蒲甘王朝時期就開始嚼檳榔包——據考證就是由印度傳過來的。
-
美研究:口交伴侶越多 罹患口腔癌風險越高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科學家20日表示,有證據顯示口交確與癌症有關,有必要投入更多相關研究,檢視人類乳突病毒(HPV)何以成為白種男性口腔癌上升的主因。在美國,HPV感染現已超越抽菸,成為口腔癌元兇。但在全球其它國家,香菸仍是引發口腔癌的主因。
-
英國統計局:新冠死亡率真和人種有關,華裔女性死亡率最低
據外媒5月7日報導,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黑人男性和女性死於冠狀病毒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在英國的少數族裔中,亞裔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概率尤其低,其中華裔女性新冠死亡率最低。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數據顯示,如果把年齡因素考慮在內,黑人女性死於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白人女性的4.3倍,而黑人男性的死亡可能性是白人男性的4.2倍。
-
美國癌症年度報告出爐:27年狂降31%,癌症死亡降幅再破紀錄
如果具體到每一個人,那麼大概有40.5%的男性一輩子裡會碰上癌症;女性雖然稍稍幸運一些,但也有38.9%會碰上癌症,同樣不可不小心。整體上男性患癌的可能性比女性更高,但兩性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從1995年的1.39:1逐漸減低到了2017年的1.14:1。這一時期內女性的癌症發病率年均僅下降2%,而男性年均降幅高達20%,其中肺癌發病率的變化不可小覷。
-
口腔癌是什麼 口腔癌有哪些症狀
口腔癌是一種口腔的疾病,是屬於一種腫瘤,那麼大家對於口腔癌的了解有多少呢?口腔癌是什麼呢?口腔癌有哪些症狀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有關於口腔癌的情況吧。口腔癌是什麼口腔癌是指發生於口腔的惡性腫瘤,其中80%為鱗狀細胞癌,包括舌癌、頰癌、牙齦癌、顎癌、唇癌、上下頜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頜竇癌以及發生於顏面部皮膚的癌症。口腔癌的發病率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發病率的5%,中國口腔癌的發病率為5~6人/10萬。口腔癌具有進展快、浸潤廣、預後差的特點。
-
英媒:英國華裔和混血族裔死亡率相對最低
英國國家統計局在8日上午公布的數據則證實了這一點:英國的黑人族裔感染新冠肺炎致死的可能性是白人的四倍多,這些數據涵蓋了英格蘭和威爾斯3月2日至4月10日的死亡人數。直接從數據上來看,黑人的死亡率甚至達到了白人的四倍多,其次是孟加拉與巴基斯坦裔和印度裔。
-
國家統計局:去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比2010年降低40.7%,優於中高收入...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19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統計監測報告顯示,隨著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加強,孕產婦健康服務內涵不斷拓展,孕產婦保健體系日漸完善。自2012年起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的高水平,2019年達到99.9%,高於2010年2.1個百分點;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為90.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高於2010年6.3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孕產婦產前檢查率、產後訪視率等指標均有提高。同時,我國孕產婦死亡率繼續降低。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婦幼健康全程服務,全力保障母嬰安全。
-
口腔癌會死嗎 預防口腔癌的小妙招
口腔癌會死嗎?由於現在大家對飲食上只要口味好就會吃很多的狀態,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患上口腔癌。那麼口腔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在平時吃東西方面,口腔癌飲食注意有哪些?口腔癌患者最好不要吃的食物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口腔癌會死嗎我們曉得很多癌症只需發現的早。
-
每年近3000人死於口腔癌
更甚者,任憑衛生單位多年大聲疾呼,國內平均每10名口腔癌患者就有9人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卻仍穩居我種植面積最大的果品,且其種植面積,更是排名第二的香蕉的2.5倍!為什麼人類一級致癌物檳榔,要跟營養師建議每人每天都應充分攝取(重度糖尿病患者除外)的水果放在同類?
-
容積CT篩查可降低吸菸男性的肺癌死亡率
容積CT篩查可降低吸菸男性的肺癌死亡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0 9:10:50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Harry J. de Koning研究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臺灣地區瘋買「雙11」 售出衛生紙可堆64座101
據統計,2018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超過了38萬億,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超過了7萬億元。根據媒體的報導,今年「雙十一」期間,臺灣地區成為購買金額增幅最大的地區。高速發展的大陸電商市場,既能向臺胞提供便利的服務,又能為臺企創造重大的商機。樂見臺胞臺企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合作,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
-
今日數據精選:美國高校開學後新冠病例激增;女鞋品牌達芙妮退出...
(新京報)40年深圳人口增長42倍,GDP增長近1.4萬倍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40年來,深圳常住人口從31.41萬人增長至1343.88萬人,增長42倍。同期,北上廣人口增長均在1-2倍之間。龐大且增長迅速的人口,對深圳來說意味著強大的生產力和消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泉。
-
這些,都是口腔癌的信號
名醫簡介講述人:吳劍吳劍,主治醫師,醫學博士,201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口腔學院,2014-2015年進修於美國休斯頓MD Anderson癌症中心,2010年起工作於重慶市腫瘤醫院頭頸科,主攻方向:頭頸腫瘤的綜合治療及術後修復重建。
-
口腔癌患者無需擔心術後「毀容」
口腔癌發病率上升 顯微外科可保愈後生活 從事口腔頜面外科工作10年來,尚教授幾乎每天都在手術臺上度過,先後為近千名患者治療了口腔頜面部腫瘤。據他介紹,口腔癌的發病情況較往年有所上升,最近幾年每年能進行各種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手術近1000例。 口腔癌可發生於舌、頰部、顎部、頜骨、牙齦等部位。在我國,口癌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男性的發生率較女性高。近年來,口腔癌有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且女性發病率呈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