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樂,請點一下
整體概述
鄂溫克旗即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溫克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零下2.4度—零上2.2度之間,自治旗以鄂溫克族為主體、由蒙古、漢、達斡爾等20多個民族組成,總人口14.95萬,土地總面積19111平方公裡,轄3鎮一區一鄉5個蘇木44個嘎查。
行政區劃
大雁礦區雁南、農牧、東升、富強、站西、前衛、興華、勝利、興隆、新和、和平、向華、向利、向前、豔華、順民、永安、礦東、新立、興民、雁東、向輝、東嶺、東山、迎賓、育才、雁北27個居委會。
伊敏河鎮興和、興盛、建材、團結、創業、友聯、興安、星火、興華、新建、牧場11個居委會。
巴彥託海鎮第一~第八8個居委會;巴彥託海、雅爾斯、馬蹄坑、團結4個嘎查。
紅花爾基鎮興安、公園2個居委會。
巴彥嵯崗蘇木莫和爾圖、扎格德木丹、阿拉坦敖希特3個嘎查。
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巴彥布拉爾、巴彥諾爾、巴彥朝格、巴彥溫都爾、巴彥伊蘭、巴彥納文6個嘎查。
錫尼河巴潤蘇木特莫胡珠、好力保、巴彥胡碩、西博4個嘎查。
錫尼河準蘇木布爾都、哈日嘎那、韓勿拉、哈日陶海、孟根楚魯、孟根託婭、薩如拉託婭、維特根8個嘎查。
伊敏蘇木吉登、紅花爾基、畢魯圖、巴彥塔拉、阿貴圖、伊敏、永豐、葦子坑8個嘎查。
輝蘇木翁公陶海、輝道、哈克木、烏蘭寶力格、西貴圖、巴音勿拉、伊拉利特、烏日切希、烏蘭圖格、阿爾善諾爾、查幹諾爾11個嘎查。
自然資源主要資源
自治旗土地面積19111平方公裡。全旗擁有草原128.9萬公頃,佔全旗總面積的68.9%;林區面積112公頃,佔全旗土地面積的58.9%;全旗降水總量為65.613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為10.716億立方米。境內較大的河流有伊敏河、輝河、錫尼河。全旗已探明的煤儲量為103.12億噸以上。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旗內植物有72科284屬621種。珍稀植物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樟子松、興安柳。還有草原白蘑、花臉蘑、紫蘑、靈芝等菌類植物。旗境內棲息的野獸種類據不完全統計有4個目、14科49種。其中有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2種。鳥類資源比較豐富,據記載伊敏河流域鳥類有16個目、34個科140種。
特殊地貌自治旗可分為三個地貌區,即:大興安嶺中山—低山地貌組合、低山—丘陵地貌組合、殘丘—高平原地貌組合。自治旗河流屬額爾古納河水域,海拉爾河水系。旗境內有263條河流,其中河流長度在20公裡以上的31條,河流總長度為5397.97公裡,河道水面面積約108.8平方公裡。自治旗植被的地帶性分布與氣候熱量的空間變異相適應,從大興安嶺頂到西部高平原依次有: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旅遊資源這裡有莽莽蒼蒼的大興安嶺千裡松濤,婀娜多姿的白樺林中出沒著獐狍熊鹿,朵朵白雲掩映鷹擊長空,千山萬壑間飄來潺潺流水。走出大山,撲面而來的就是遼闊無垠的鄂溫克草原,蒙古包如點點星河灑落在夕陽西照間,嫋嫋的炊煙升騰牧人千年不變的守候。這裡有維納河礦泉療養勝地、巴彥呼碩敖包祭祀民俗活動、鄂溫克族傳統節日"瑟賓"節、那達慕暨賽牛大會、神秘的西博山、在白雪皚皚的冬季,在這裡領略冬季那達慕暨冰雪旅遊節的風採。鄂溫克服飾表演、布利亞特蒙古族傳統服飾表演和牧民合唱團的精彩演出,會給你濃厚的北亞細亞遊牧文明氣息。
一、巴彥呼碩旅遊區——傳唱「敖包相會」的地方
巴彥呼碩草原旅遊區位於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鎮,距呼倫貝爾市29公裡。巴彥呼碩草原有著悠久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草原風光特色突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這裡是我國三少民族之一的鄂溫克族主要居住的地方,還居住有達斡爾、布裡亞特、厄魯特等少數民族,充滿民族風情魅力。
巴彥呼碩草原旅遊區有著歷史悠久的敖包祭祀文化和清代遺址。巴彥呼碩敖包是鄂溫克草原上最大的官祭敖包。是內蒙古所有旅遊景區唯一先有敖包後建景區的旅遊區。巴彥呼碩敖包還沿襲著傳統敖包修建的形式修建,有主敖包一個,小敖包12個,手工銅頂13個,原始的石供桌、石香爐,透出古老的敖包祭祀習俗。
巴彥呼碩草原旅遊區每年都舉辦眾多的民族節慶活動。在這裡,每年5月初當地牧民為慶祝春季接羔豐收而舉行「豐收會」;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有喇嘛主持祭祀敖包,稱「敖包會」;6月18日是鄂溫克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瑟賓節」,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國際敖包相會情歌節」也在這裡舉行;12月末,「內蒙古冬季那達慕」也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下舉行。每逢節日,草原上的人們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雲集敖包,草原上一片歡騰,場面隆重而熱鬧。
《敖包相會》
《敖包相會》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蒙古情歌,這首歌就是從巴彥呼碩敖包唱遍了中華大地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第一部以草原為題材的影片《草原上的人們》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上開拍,片中主題曲《敖包相會》至今仍在廣泛傳唱。為了紀念在鄂溫克草原上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弘揚敖包文化,草原人民請影片的小說原作者瑪拉沁夫先生為這裡題寫了「天下一敖包」的石碑。
二、 紅花爾基國家森林公園
紅花爾基國家森林公園始建於2000年,它位於大興安嶺西麓、呼倫貝爾市鄂溫克自治旗南端、與內蒙古紅花爾基樟子松自然保護區相接壤,北鄰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南與阿爾山市、蒙古人民共和國毗鄰。這裡距呼倫貝爾市所在地海拉爾區120公裡,是集休閒娛樂、觀光度假、科普探險、野營狩獵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國家森林公園。
紅花爾基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6726公頃,以四季常青的沙地樟子松系統和浩瀚無垠的草原溼地景觀為主,兼有連綿逶迤的岡巒山嶺、風光旖旎的湖光山色、銀裝素裹的北國冰雪、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等景觀資源。這裡有亞洲最大、我國唯一集中連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帶,樟子松現為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樹種,以其特有的防風固沙、抗旱、耐貧瘠等特點為業內人士所關注,具有較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加之這裡林區有秀美的山川,豐富的動植物群落,公園已成為呼倫貝爾熱點旅遊景區。
按照整體規劃紅花爾基國家森林公園劃分為三大功能區,翠月湖森林度假以翠月湖為中心布設若干遊覽遊樂景點和項目,並輔之以人文景觀和接待必需設施,體現了公園的主體風貌和功能,草原溼地科普區體現了公園的水景景觀,森林狩獵區體現了公園的探險、狩獵功能。目前森林公園現有較為完備的旅遊接待設施,同時具備1500人就餐和300人的住宿的接待能力,現已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紅花爾基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森林狩獵區、草原溼地科普遊覽區、森林遊覽區等功能,七大景點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風格各異的歐式木屋、民族風情村可為遊客提供多方面的服務。目前,公園已具備了1200人同時就餐、300人住宿的能力。2002年晉升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公園河流縱橫、湖泊遍布、物種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現已開闢了豐富的休閒、度假、科考等旅遊線路,是呼倫貝爾旅遊熱點之一。這裡空氣一流,遊人稱這裡為「天然氧吧」。
紅花爾基國家森林公園是您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家園!
三、 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南部, 地處鄂溫克族自治旗行政區域內。1997年12月, 鄂溫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輝河珍禽溼地地方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7月,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輝河自然保護區處於大興安嶺山地森林向呼倫貝爾草原的過度帶和草甸草原向典型草原的過渡帶,集森林、草原、溼地於一體,具有低山丘陵、高平原、沙地、河谷等多種類型組合的地貌,使保護區呈現為類型多樣、獨特、結構複雜的自然生態系統。溼地是輝河自然保護區的主體,保護區同時具有河流型、湖泊型、沼澤型三種溼地,以大面積組合分布為特點,總面積1167平方公裡。保護區境內的溼地對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是眾多珍稀瀕危鳥類生息繁衍的理想環境。
保護區內的沙地樟子松林是歐亞大陸東部草原生態區範圍內,在我國分布的最珍貴的一塊森林資源,總面積121.58 平方公裡,處於大興安嶺山地森林向呼倫貝爾草原的過度帶上,成為森林生物群落和草原生物群落鑲嵌分布的生態交錯區,表現出高度的景觀異質性。保護區內的草原總面積2179.9平方公裡,具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兩種類型,並保持著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相互過渡的特徵,總體上人為幹擾尚輕,基本保持著天然狀態。
輝河自然保護區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據調查,保護區境內分布有鳥類38科187種,其中丹頂鶴、大鴇等國家I級保護鳥類9種,大天鵝、白琵鷺等國家II級保護鳥類27種。魚類有8科31種,兩棲爬行動物有3科10種,獸類有15科42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哺乳動物4種。保護區內共有植物344種,分屬60科199屬,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2種, 裸子植物2科2屬2種,其餘為被子植物。
四、 鄂溫克草原風光
鄂溫克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佔全旗總面積的62.5%。這裡水草豐美、風光旖旎、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是未受汙染、生態環境保護較好的一片綠色淨土。遼闊無垠的鄂溫克大草原,蒙古包如點點星辰灑落於河邊山崗,嫋嫋炊煙升騰起牧人千年不變的守候。草原白蘑、河畔柳蒿、遍地黃花等純天然綠色食品,手扒羊肉、風味牛排、涮羊肉、布裡亞特包子。
鄂溫克—意思是「住在山林中的人們」、「下山的人們」或「住在南山坡的人們」,歷史上部分鄂溫克人用樺樹皮搭蓋「仙人柱」為居,以狩獵、採集、飼養馴鹿為主要生產方式,崇尚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共處。隨著社會的發展,已走向文明富裕,但在婚葬服飾、飲食、禮節、居所、節慶、歌舞、禁忌等方面還保留著鮮明的民族歷史傳統習俗,如鄂溫克人喜愛藍、綠、黑色衣服,不喜歡紅、黃二色,好喜配戴金銀戒指、鐲等飾品。鄂溫克人居住的蒙古包叫「俄儒格糾」,夏季以柳條圍在哈那外,用蘆葦串成傘為蓋。在鄂溫克草原上生活的達斡爾族、厄魯特蒙古族、布裡亞特蒙古族也都保留著各自鮮明的民風民俗。
鄂溫克有著豐富冬季冰雪旅遊資源,全年有六個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冬季的草原百色歸一,銀裝素裹,千裡雪域如童話世界純淨、迷人。冬季到鄂溫克旅遊,盡享多彩的冰雪文化,感覺雪的晶瑩、冷的莊嚴和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冰雪民族風情。享用冰雪、擁抱冬天,鄂溫克草原一個冬天的童話。
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瑟賓」鄂溫克語系「歡樂祥和之意」,每年公曆的6月18日,各族群眾身著鮮豔的民族服飾扶老攜幼騎馬乘車歡聚一起,隆重慶祝「瑟賓節」。開幕式上有各民族歌舞表演,進行博克、布龍、賽馬、賽駱駝、米日幹車、搶樞等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比賽,還將舉行祭敖包、賽牛大會、文藝演出等活動。
冬季那達慕 每年十二月,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上舉行,是冬季草原牧區生活的集中展示。雪地賽馬,賽駱駝,馬拉雪橇、雪地博克盡顯北方少數民族的豪氣和強悍,也是冬季風情和服飾的大展臺,是草原人們挑戰寒冷、超越自我的盛會。
敖包會 鄂溫克旗每個區域,每個大家族都有敖包,每年都有祭祀的習俗。每年的農曆5月13日,在巴彥呼碩敖包山由喇嘛主持大型的祭祀敖包活動。儀式按照古老傳統習俗舉行,以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吉祥如意。
豐收會 是草原上最為普遍的慶祝和娛樂活動,每年公曆5月份後,草原上的牧民為慶祝春季接羔豐收而舉行,一般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為牛、馬、羊打標記,邀請親朋好友共享豐收喜悅。
巴彥呼碩旅遊區——傳唱「敖包相會」的地方
巴彥呼碩旅遊區因天下第一敖包——巴彥呼碩敖包聞名於世,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們》的外景地就是這裡,影片主題歌《敖包相會》就是從這個敖包旁傳遍大江南北。旅遊區是內蒙古旅遊東線主要景點之一。
鄂溫克德仁部落
到鄂溫克德仁部落,體驗鄂溫克草原古老生活。溫克族聚集地區,具有非常濃鬱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德仁夏營地是長久以來輝河鄂溫克族牧民自發形成的草原部落。100多座蒙古包一字排開,甚是壯觀,駿馬奔騰,牛羊遍野,一派古老和現代文明交融的景象,是難得一見的久遠的草原原生態生活場景。
朋友們,來吧!熱情好客的鄂溫克族人們歡迎您的到來!
五、 鄂溫克森林風光
鄂溫克森林面積佔全旗總面積的33%。這裡群山投筆披黛、滿目翠薇。四季常青的樟子松、婷婷玉立的白樺林、獐狍熊鹿出沒其間,野生漿果綴滿於滿山遍野枝頭間,興安杜鵑傲然綻開在潺潺溪流旁。森林中不時有清冽甘甜的泉水出露,療養勝地——維納阿爾善,三面環山,景色秀麗。維納礦泉可與世界聞名的法國維希礦泉相媲美,含有20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很高的醫療和保健功效,被傳頌為「聖水」。
瀏覽項目:登山祭維納河敖包,鳥瞰原始森林晨曦霧海,原始森林漫步,採集山野菜、野果、垂釣、野餐、喝礦泉水、洗礦泉水浴、品嘗冷水魚。
旅遊購物:根雕小工藝品、蕨菜、柳蒿、黃花、木耳、針菇等山野菜,山丁子、稠李子等野生漿果。
六、 五泉山旅遊區
國家AA旅遊景區。
五泉山旅遊區位於呼倫貝爾市鄂溫克自治旗巴彥嵯崗蘇木境內,距海拉爾區7070公裡,距牙克石市30公裡。旅遊區規劃區域面積48平方公裡,核心區面積6.8平方公裡。
該旅遊區始建於1997年,最初為呼倫貝爾市大雁礦務局職工療養基地,後對外經營。主要旅遊資源有五眼天然冷泉(名五泉)、阿拉賢閃、寶勒高湖、樟子松林以及保存完好的溼地、草原等。
五泉為天然冷泉,分別是神明泉、天谷泉、賁幽泉、風木泉、命門泉,泉水自山腳下汩汩流出,飲用後清涼爽口,對消耗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具有神奇療效。阿拉賢山主要有三座山峰,分別是五泉山、敖包山和大鵬山,山勢挺拔,巍峨壯觀。山間有龍圖溝和北亞拉溝,溝內小溪潺潺,水流清澈見底。山上森林茂密,鬱鬱蔥蔥。每到秋季,滿山遍野,五顏六色,景色迷人。寶勒高湖位於山腳下,水面近1平方公裡,水深十幾米,整體上呈橢圓狀,是旅遊區的核心景觀。在湖泊四周有大片的沼澤和溼地,是各種鳥類生息繁衍和覓食的地方。湖水與兩條小河相連,水面有時開闊,有時蜿蜒曲折,適宜開展水上活動項目和水上旅遊觀看。旅遊區內有大面積的樟子松林,樹木高大,樹形優美,排列整齊,一些樹木形狀奇特、形成各種造型,如鹿角松、夫妻松等,形象逼真。旅遊區中心地帶寶勒高湖的北岸是大片的原始草原,在湖的周圍還有大面積的林間草地,茂密的綠草平鋪在湖邊和林間,宛如綠色的地毯,令人陶醉。常見的野生動物有狍子、野豬、黃羊、狐狸等。
此外,五泉山一帶居住著布裡亞特、巴爾虎蒙古族及達斡爾、鄂倫春等少數民族,民族風情濃鬱。
五泉山旅遊區以水體景觀、森林景觀和人文景觀等為主要特色,具有交通便捷、可進入性好的優勢。現建有蒙古包式餐廳、歐式別墅、停車場、水衝廁所等,每年接待旅遊者5萬餘人次。
七、 晨光生態園
晨光生態園 國家AA旅遊景區。坐落在鄂溫克旗巴彥塔拉鄉三道灣水城,海伊公路16.5公裡處,佔地面積300多畝,三面環水,一面溼地,四周數十種灌樹,野果樹繁多,長勢茂盛,林中棲息多種鳥類,河面上有魚鷗、野鴨等、夏季鳥語花香,冬季一片冰雪風光,自然景色怡人。 晨光生態園整體建築設計採用歐美式木製別墅,樣式美觀,現有陸地別墅及木屋十幾座,水上大餐廳一座,總體面積1500平方米,大、小、蒙古包5座,能同時容納700多人就餐,數十人住宿。
園內集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體,餐飲有民族特色的手扒肉、烤羊腿、羊排、牛排、純天然綠色的山野菜及各種炒菜、酒水等。同時在就餐時根據客人需要增設了具有民族風情的敬酒、獻哈達、獻歌等娛樂節目,住宿條件好,配套設施齊全。娛樂活動有:垂釣、划船、射箭、騎馬、篝火晚會。
晨光生態園既是您野外遊玩觀光的好去處,又給您在遊玩觀光之餘提供了一流的就餐環境、舒適的住宿條件和熱情周到的服務,晨光生態園全體員工誠迎八方賓朋的到來!
八、 鄂溫克德仁部落
到鄂溫克德仁部落,體驗鄂溫克草原古老生活。位於距旗所在地136公裡的草原深處,原始森林旁。輝河流域是鄂溫克族聚集地區,具有非常濃鬱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德仁夏營地是長久以來輝河鄂溫克族牧民自發形成的草原部落。每當綠草如茵時,輝河地區的牧民便驅趕著牛羊到水草豐美的德仁夏營地,紮下鄂溫克族特有的柳條蒙古包,開始一年的夏季牧業生產活動。100多座蒙古包一字排開,甚是壯觀,駿馬奔騰,牛羊遍野,一派古老和現代文明交融的景象,是難得一見的久遠的草原原生態生活場景。
到德仁夏營地,可參與牧民生產生活,擠牛奶、拾牛糞、騎馬放牧、乘米日幹車訪友、品嘗製作奶食品,參與搭建鄂溫克蒙古包住宿,同牧民共同欣賞歌舞,還可以觀賞和參與鄂溫克傳統的「搶樞」比賽,搶「銀碗」比賽等活動,觀賞殺羊表演、馬術表演、品嘗原汁原味的烤全羊風味大餐。還可以領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輝河溼地風光。九、 鄂溫克博物館「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自稱,即「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之意。鄂溫克族由於歷史上居住地域不同,被分別稱為「索倫」、「通古斯」、「雅庫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於1958年3月5日批准恢復了鄂溫克族族稱,廢除了「索倫」等別稱,鄂溫克族實現了族稱的統一。經國務院批准於1958年8月1日成立了鄂溫克族自治旗。鄂溫克博物館就是為慶祝自治旗成立40周年而建。博物館位於鄂溫克旗政府所在地巴彥託海鎮索倫大街北段。
自1998年開館以來,該館就以其獨特的民族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專家、學者以及遊客。佔地1萬平方米的博物館外形建築既有現代風格又有著一定的民族特色。
來到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門前身著盔甲、手持武器騎在駿馬上的鄂溫克民族英雄海蘭察的銅像。揚蹄的駿馬、堅毅的表情顯示出了海蘭察將軍安內如鷹、攘外似虎的赤膽忠心和高超的武藝及鄂溫克人的驍勇善戰,保家愛國的精神。
步入博物館正門,序廳有蒙、漢、英3種文字介紹的鄂溫克族的歷史、分布與概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的中心雕塑、大型電視則向觀眾展示了鄂溫克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該旗建旗以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民族歷史與民族風情展廳:主要介紹了鄂溫克族的歷史、發展與變遷,同時用大量的文字、圖片、實物展現了著名將領沙青、博爾本察、海蘭察、穆圖善等的歷史功勳以及勇敢的鄂溫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日偽時期反擊叛匪亂國,投身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情況。在這裡可以看到清朝時鄂溫克副總管官印、官帽、光緒皇帝賜給鄂溫克都騎尉杜精山父母的詔書、鄂溫克人抗擊沙俄及在以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武器、畫面。
民族風情展廳:落地的玻璃櫥窗內遮天蔽日的茂密森林、活靈活現的飛禽走獸、豐富的民族文物如弓箭、鹿哨、捕魚工具、樺樹皮器皿、皮袍、套褲、撮羅子、土木草結構的房屋、多彩的生活場景圖片等展示了鄂溫克人狩獵、農耕、遊牧等三種不同的經濟形態;薩滿神衣、神帽、神鼓、鼓槌則向世人展示了神秘的薩滿文化。
在自然展廳裡,鄂溫克旗境內森林、溼地、草原、動植物標本等仿真的自然景觀讓人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中。《在草原明珠———鄂溫克族自治旗成立四十五年建設成就展》中用大量的圖片展示了自治旗自成立以來的發展變化,尤其是近年來在各項事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鄂溫克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個專門介紹和展現鄂溫克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發展歷史的博物館。
為展現鄂溫克旗多彩的民族文化,自2003年起鄂溫克旗又新建了達斡爾民俗博物館、錫尼河布利亞特博物館、東蘇木布利亞特博物館、白音嵯崗名人博物館等特色博物館。
(圖文轉自 鄂溫克旅遊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