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永不放棄自我成長!孩子成才的最大秘訣

2020-12-22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作家莫言說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其實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式的教育,要比學校和老師深刻而直觀的多。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用心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恆心和毅力的具體操作方面,除了自己帶頭以身作則之外,還要從小培養孩子從頭至尾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和習慣。

在學習或生活中的任何一件該做的事情,我們都嚴格要求孩子有始有終地按預定計劃完成,絕不允許半途而廢。這種能力必須從小培養,長大之後,拖延成了習慣,再優化就增加難度了。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01經典案例,雨果的母親的教育觀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的母親認為,教會孩子永不放棄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推動的效用。

一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組織徵集詩作大賽。正當雨果全力為參賽創作新詩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病倒了,情況十分危急,母親整日處於昏迷狀態。雨果和哥哥日夜陪伴媽媽,根本無暇動筆寫作。雨果只好把一首從前寫的《凡爾登貞女》送去參賽。

母親病勢稍微好轉,她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雨果參加比賽的詩寄出了沒有。當她得知兒子因照顧自己沒有寫作的時候,十分傷心。母親用無力的手拉住兒子的手,讓兒子趕緊寫作品去參賽。

雨果感到很難過,他低著頭對母親說:「母親,恐怕來不及了,因為明天就截止了。」

母親鼓勵他說:「不,好孩子,來得及。不到最後關頭,不要輕言放棄。今晚就寫,明天一早就念給媽媽聽,媽媽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母親的眼睛裡充滿了信任。

母親給了雨果信心,他不再猶豫,等到母親睡著,便伏在床邊握筆苦思。夜深了,可是雨果不覺得疲倦,他在橘色的燈光下,用他火一般的熱情鑄造詩篇。這一夜,他寫出了120行詩——《亨利四世銅像修復頌》。第二天,當母親從夢中醒來,發現兒子放在床頭的詩稿,她欣慰地笑了。

半個月後,這首《亨利四世銅像修復頌》使維克多·雨果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別獎。《凡爾登貞女》也同時被評為「金雞冠花」獎。

02 案例的反思

閱讀上述故事,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孩子會有放棄的念頭嗎?

2.在孩子即將放棄的時候,你是否總能及時鼓勵他?

雨果因為母親的鼓勵,在最後關頭沒有放棄,才獲得了成功。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機遇,很多人會在某個關口放棄努力,也與成功擦肩而過。教會孩子永不放棄,等於是讓孩子離成功更近一點!

第一,提醒孩子很多事情是可以改變的。

很多孩子最後放棄,是因為覺得沒有希望了,結局已經註定了,其實,很多事情沒有到最後關頭,還是可以改變的,但如何把這一信息傳遞給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的英語成績還算可以,學校正好組織一次英語口語比賽,當然,孩子奪冠的可能性比較小,但這仍然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如果孩子想放棄,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呢?

說不定你還能拿個名次呢!即使拿不到名次也沒有關係,你能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少,還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家長的鼓勵會讓孩子把握住機會,說不定會有一個驚喜,即使沒有,也鍛鍊了孩子的能力。

第二,鼓勵孩子多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一個人束手無策、認為做什麼都於事無補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放棄。家長要教會孩子多思考,告訴他「任何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法」,讓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放棄。比如,一個孩子在競選校園歌手時,按他的水平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他能想些辦法提高技藝,比如邀請某個朋友和他一起組成一個組合,再去報名競選,也許就會有機會。家長要鼓勵孩子多想辦法,不要輕易放棄。

第三,選擇適當的時候介入。孩子畢競是孩子,可能到了關鍵時刻意志不堅定,想到要放棄,這時候家長就要及時介入。

比如雨果的母親,在他快放棄的時候介入,鼓勵他參賽,無疑給了雨果一劑強心劑。家長要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第四,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想著放棄的孩子,歸根結底是對自己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家長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用積極的思考方式來生活,來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要讓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體育運動以及學校的集體活動,這些活動都有助於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從而客觀地認識自己。

03孩子的教養,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迴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而每個困境背後,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裡,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與負面情緒有很大的關係。

善於情緒管理的孩子,學習中遇到難題能直面問題積極應對,反之只會怯懦逃避,消極處理問題。

孩子的好情緒主要來自父母能好好說話,如果父母總是脾氣暴躁,非打即罵,那麼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過,父母早期的陪伴與愛,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

世界上最愛父母的,是孩子,對父母總是無條件地信任、依賴。

陪伴孩子,父母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父母身份的認知,更是責任使然。

給孩子創造物質條件很重要,工作之餘的高質量陪伴的更重要。

在於父母度過的時光裡,母親會教會孩子善良溫柔感性,父親能教會孩子責任勇敢擔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在陪伴中見證孩子的成長,見證自己為人父母是否有盡到責任。

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孩子的教育真正拼的是父母的人生態度與人生感悟。

說白了,父母灌輸給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裡都藏著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

父母品性堅韌,人生態度積極,教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畏畏縮縮,思想萎靡。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教育孩子的王道,也需要父母不斷栽培自己。真正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繼續豐富自己的學識,即便是大字不識一個,也要在人品修養方面為孩子樹立榜樣。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父母從某種程度決定著孩子的起跑線,決定著孩子能走多遠,飛多高。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身上印刻著父母的教育的影子。父母同樣是孩子的鏡子,會處處模仿父母的行為。

真正的好教育就是拼爹媽,有遠見的父母,都知道和孩子一起成長。為了孩子,成為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吧!所以,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而是說,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的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所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過好自己的人生。殊不知,正是她的這種無所謂的態度,讓孩子認識不到這種行為的錯誤。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父母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錯誤的言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隱患;而父母正確的引導,是孩子成才的決定因素。
  • 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給孩子住豪華的房子,不是給孩子買高檔的玩具,而是給孩子這三樣東西。你看,這位父親同樣很忙,甚至忙到一天可能只能睡前看孩子一眼,在時間上的陪伴,他給的很少很少。但是在思想和心靈的上的陪伴和安全感,他給的非常充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滋養。
  • 桃李芬芳十六年,躍馬揚鞭再向前丨英翔教育引領孩子成長成才成功
    教育聖火,共沐朝陽。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德州培訓行業優秀機構—英翔教育,去見證這所學校的蛻變與成長!英翔教育成立於2004年11月28日,是經德城區教育局批准成立,專門從事英語培訓的教育機構。連續十幾年獲得「德城區規範辦學先進單位」,16年來學校秉承著「讓孩子快樂,讓家長滿意,引領孩子成長、成才、成功」的辦學宗旨,已成為德州市教培行業的領軍品牌!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每一個孩子放在心上」的核心價值觀,憑藉獨特高效、專業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深得孩子喜歡。
  •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們的教育不是鼓勵孩子發現自我,而是逃避自我
    在「學歷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的思想影響下,「育兒軍備賽」正將絕大多數父母席捲其中,似乎落下一項補習或特長,孩子就會一蹶不振。 殊不知在惡性競爭下成長的孩子,極易逃避自我成為一個「空心人」:具備十八般武藝,但失去了目標與動力。
  • 清華教授坦言:想讓孩子成才,父母要牢記「3寬2嚴」,放平心態
    剛出生的孩子猶如一張白紙,他們的未來藍圖需要父母的勾勒,在孩子成長的初期,其行為和思想大部分由模仿得來,因此父母的態度和一言一行,將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走向。對於大部分父母而言,他們都很愛孩子,但愛是以哪種方式表達出來,才是解決教育問題的關鍵,曾經有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坦言:想讓孩子成才,父母要牢記「3寬2嚴」,你只有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孩子才能有勇氣向前走。
  • 父母的焦慮,是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
    樊登在他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中寫道:對於教育,我個人認為的最重要的三根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成長型心態。我發布的專欄裡,把一個人的教育分成了8個層面,智商、親子關係、自尊心、情商與逆商、思維方式、學習方法、行為習慣、學習(工作)成就。每個層次都有心理學和腦科學原理支撐的培養方法。
  • 單身媽媽的《永不妥協》,尋找真相的路上永不妥協,實現自我成長
    謊言終究是會被戳破的,只有真相才會獲得永恆的尊重,追求真相的路上永不妥協,才能實現自我成長!《永不妥協》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該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藝術虛構的成分極少,甚至本尊都發文認證電影情節還原度高達98%。
  • 娃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抗壓能力必不可少,這是孩子成長必修課
    這樣的孩子生活在蜜罐當中,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會受到一點阻撓,因為所有的障礙都有那4個大人幫助孩子掃清了,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真的好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都變差了。面對一點打擊就會變得萎靡不振。
  •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教育孩子本身不是一件難事,孩子跟大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思想,渴望被認可被表揚。很多情況下,孩子更喜歡被誇獎,會因為一朵小紅花而努力表現自己。在孩子幼小的心裡,他們期待著被表揚,就好像一個小草遇到甘露一般。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教育孩子最好方式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很多時候,家長不自覺的就會給孩子貼上標籤,小時候調皮搗蛋,長大可能會就改變。但有時候這個無形的標籤可能就會跟著孩子一輩子。
  • 他們的成功秘訣是運動?體育運動, 這個暑假給孩子一份最好的成長禮物
    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很多優秀個人品質,西方已形成了體育教育的傳統,但國內學校教育卻受限於現場、資金等現狀,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還需要我們一起努力。昂立慧動體育,昂立教育旗下體育教育品牌,專注4-16歲青少年體育培訓,專業的團隊,為孩子定製專業的體育培訓方案。關注體育對孩子成長的三層助力!
  • 朱永新: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思享
    歷史交匯點如何尋找力量 教育人面對一場「大考」 朱永新: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致辭開場,他對教育的力量做出闡釋:教育的力量就是應該讓人更有力量;最好的教育應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自我教育就是「四自」,有自信,有自勵,有自學,有自律。 朱永新表示,我們的教育如果真正把人的好奇心激發出來,人就會有強大的學習力量,人就能不斷地去探索未知世界。我們的教育應該是揚長的教育,而不是補短的教育。
  • 教育孩子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好的教育都應該有「彈性」
    如今隨著孩子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複雜,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喜歡效仿外國精英教育,即採取"放縱"的教育模式。很多高考狀元在被問到成功秘訣時也說道:父母幾乎沒有操心過自己的學習,都是自己學習的。但這一切也是建立在她們知道如何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
  • 一對廚工夫妻,是如何把兩個孩子教育成才考上中山大學的?
    但是他們的兩個孩子,都先後考上了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學——中山大學。他們是如何教育的呢?1.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當兩個孩子在家裡讀書學習的時候,夫妻倆絕不看電視、玩手機,而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看報紙。家長以身作則,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2.多帶孩子增長見識。
  • 幼兒園孩子是否要報興趣班?舞蹈、跆拳道、畫畫哪個好
    我女兒是什麼都想嘗試的性格,幼兒園時給她報了幾個興趣班。我們的經驗:幼兒園孩子的時間充足,學些他們喜歡的興趣很不錯,舞蹈、跆拳道、圍棋、畫畫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幫助。 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選些他們喜歡的長期堅持下來,學啥都不白學。
  • 給孩子一段不平凡的成長 聊城慧德學校致力於做人民滿意的教育
    「人無德不立」,成才須先要成人。為此,慧德學校打破多年來「用成績說話」的辦學衡量標準,大膽創建了「教育啟迪智慧,德行成就未來」的全新理念,把「養德毓行」作為育人的首要任務來抓,並在此基礎上打造出「立德樹人、自主管理、小組建設、高效課堂、分層指導、賞識激勵、關注特長、精彩周末」等務實的辦學特色,積極致力於讓學生全面收穫自我管理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高效學習的能力、組織執行的能力、質疑創新的能力,從而實現「全面成長、全面發展、全員成才
  •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能培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
    相信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而我自己大學是師範專業,剛畢業時也有幸被漢辦選派到泰國進行了2年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作為師範生,曾經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加上之前的教學經歷。我深刻地意識到一個好的言傳身教的教育對一個孩子產生的深遠影響。
  • 《終身成長》:打破孩子的「固定型思維」,孩子才能終生成長!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無論是年幼的孩子,亦或是成年人都需要打破所謂的"循規蹈矩和一成不變"。打破固定型思維才能讓孩子終生成長。有個三年級的小學生陳同學,他對於數學這門科目是深惡痛絕,每次一看到數學題就不願意做,哭鬧著不願意。後來機緣巧合被送到了中國科學院進行了成長思維的教育實驗。陳同學的思想狀態完全改變了,能夠很自信的解決數學題,成績蹭蹭上升,衝進了班裡前五名。
  • 孩子成長最該培養的品格,自我反省能力,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法寶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究竟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把孩子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親。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學習、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以「動作慢」「時間晚了」等理由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你。
  • 古人「吾日三省吾身」,而對現代孩子的教育,應強調「自我賦能」
    然而,在孩童教育上,我們不光要重視孩子對自身的反省,更應該強調的是孩子進行"自我賦能"把反省作為一個前提,讓反應為自我賦能來提供方向和目標。什麼是自我賦能?自我賦能,其全稱也就是:自己給自己賦予能力,通過自身的主動行為來達到提高自身技能知識本領的目標和收穫。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直升機父母」以保護、為孩子好的名義過度幹預孩子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蠻橫剝奪孩子獨自歷練的成長機會。 也正是父母的次次包辦與打擾,於無形中摧毀了孩子的獨立性、求知慾、創造力,讓孩子時常懷疑自我,失去自信,認為自己難以擔當,乾脆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