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流水線工人到美國曼哈頓白領,誰說寒門難出貴子?

2021-01-19 Alina霖子

前幾年一篇《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席捲網際網路,給許多底層奮鬥的人群硬生生潑了一盆冷水,也讓人們仿佛看透了社會競爭的潛規則。

小城市或農村裡,教育資源、家庭背景、人脈關係、見識眼界等等,在一個人成長的初期就已經跟大城市的同齡人拉開了距離,從而奠定了成人世界裡的巨大差距。

即便你從農村考上了大城市的一本高校,你和大城市的同學們畢業拿著一樣的文憑,十年以後你卻發現自己被別人甩了幾條街。

可能是因為別人的爸是李剛,可能是因為別人穿著打扮更時髦、長得更好看,可能是因為別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有拿得出手的愛好,可能是因為別人性格大方、處事圓滑、會拍馬屁,可能是因為別人運氣好、有獨到的眼光、抓住了機遇……但是以上種種,都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和之前所受的教育。

說到底,就是「寒門」和「豪門」的差距,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輸在了起跑線。

「馬太效應」在這幾年又開始盛行,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人們堅信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而沒錢的人會越來越沒錢。富豪們的財富像坐了火箭一樣飛速上漲,而普通人辛辛苦苦攢了幾十年,還不如別人的銀行利息。

財富的基數不一樣,哪怕是同樣的投資回報率,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有網絡段子說,一個人每天中五百萬,連續中70年才能趕上馬雲現在的身家。然而可悲的是,即便70年以後趕上了馬雲現在的身家,70年以後馬雲的財富卻遠遠不止現在這麼多。

同樣是投資,別人有1000萬,不僅有更高的收益,還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投資項目。而你只有1000塊,連存銀行都會被櫃員嫌棄。

這些問題都很現實,這些邏輯也沒毛病。它們在潑冷水的同時,又給了很多人安慰和藉口。我沒錢,因為我爸不是李剛;我找不到好的工作,因為我沒有人脈;我掙不到錢,因為我沒有本金投資;我沒辦法月薪一萬,因為我才高中畢業……

很多寒門出生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她做到了。她就是孫玲,一個出身於湖南農村,高中畢業的女孩,從一個月薪2300元的流水線工人,通過攢錢10000元報班學習編程,找到了深圳月薪4000元的IT工作;又通過報名25600學費的英語培訓班、遠程教育大專課程、周末的專升本課程,接連跳槽,月薪從4000、6000、10000到16000步步高升。後來應聘到赴美帶薪實習的程式設計師項目,去了美國自費讀書,畢業兩個月內面試60次順利拿到紐約曼哈頓年薪10萬美金的offer。即便是今日,她還在Coursera上自學計算機算法和機器學習的課程,備考託福,為未來更高端的跳槽做準備。

這樣一個真實的「寒門逆襲」故事,其實滿滿都是人盡皆知的「成功套路」。人們往往認為成功不可複製,但是從孫玲的經歷中,我們卻能很明顯地總結出她成功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不斷學習、投資大腦、突破自己。

我原以為文章末尾的評論會是讚美和鼓勵,可是下面的一些評論卻讓我啼笑皆非,我突然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不是因為出身亦或是環境,而是思維模式。

「特殊化別人」的思維模式:別人的成功,主要是靠運氣/父母/社會發展等外界因素。所以,我努力了也不會像別人那樣成功,還是別想了。

「給自己找藉口」的思維模式:我也有同樣的能力,只是我因為孝順父母/到了結婚的年紀/家庭責任等原因,所以才放棄了機會。言下之意,我是為了別人才犧牲了自己的前途,不然我也可以這麼牛。

「自我麻痺和井底之蛙」的思維模式:這一定是假的,我從來都沒遇到過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真的。從心底裡不願意相信,跟自己同樣水平甚至比自己差的人,竟然能混得比自己好那麼多。

從有些人對孫玲奮鬥史的看法中,就可以了解到他們生活中是怎樣的人,可以知道他們現在並不滿意的生活狀態,以及很可能未來碌碌無為卻自怨自艾的人生。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評論裡大多數人還是很受鼓舞的。也有許多人分享了他們相似的人生經歷。

由此可見,孫玲的寒門逆襲之路並不是一個特例,以上分享的每一個人,無一不是通過學習進修和提升自己來實現一步步更好的發展。

持續學習,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它不僅僅是寒門弟子改變命運的捷徑,也是豪門貴子能家族興旺的基石。

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獻君,21歲考入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學碩士,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學生,在《最強大腦》節目從100個優秀的人裡脫穎而出,21秒就闖過了「數字華容道」。他說,"我20歲期間,從未放過一天假。"別人一學期修4門課,他就修8門。

出生學霸世家的王力宏,從小每天練習小提琴6個小時,高中時除了正常的課程,周末還要去音樂學校上課,以SAT滿分的成績高中畢業,被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威廉士學院同時錄取,擁有威廉士大學和伯克利音樂學院雙榮譽博士的學歷。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每個人對人生的追求也不一樣。其實不怕平凡地度過一生,就怕你碌碌無為卻怨天怨地還自命不凡。

Loser(失敗者)不是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也不是流水線上日復一日的工人,而是不滿現狀、整天抱怨、不行動不改變不學習、看見別人過得更好了卻還在為自己找藉口的人。

寒門難出貴子,就是loser的藉口。

關注微信公眾號,你還可以看:

曹雲金離婚:全球最危險的職業是「全職媽媽」?職場突圍術——給每一個在職場中困惑的人在紐西蘭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人生中必修的孤獨課程,你都學完了嗎?薦劇 |《坡道上的家》只有六集,婚前必看

相關焦點

  •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01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 寒門出貴子更容易了嗎? 時隔多年,清華大學本科新生農村生源重新回到兩成以上。
  • 寒門再難出貴子,貴子又何曾生在寒門?
    大多數人都是從《超級演說家》認識她的,你肯定聽過她這句:「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如此勵志的女孩曾在舞臺上用短暫的幾分鐘,讓全世界沉默。「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在網絡上曾引發熱議。
  • 王躍博:誰說的寒門再難出貴子?簡直扯淡
    「寒門再難出貴子」,如果你也認同這句話,那你可以不要往下看了,因為這是一篇給強者看的文章,而不是給弱者。「寒門難出貴子」,你仔細品,這本身是一個消極句子,對不?同頻才能共振,這是事實對吧,也就是說只有消極的讀者、消極的作者、消極的句子才會發生同頻共振,你說消極和積極可能同頻共振嗎?
  • 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人,活該窮一輩子
    2011年8月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帖:「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引起一陣譁然,網上隨處可見「寒門難出貴子」的毒腔調。今天,我要鄭重的告訴大家,別讓那些無能小兒的腔調禍害了你的未來。寒門自古以來就出貴子,過去出,現在出,未來還在出。
  • 寒門果真難出貴子?
    網友1:果然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網友2:家庭教育強過學校教育。網友3:父母才藝雙全,孩子在這種薰陶下肯定不會差。等等等等的評論,這種彩虹評論千篇一律,直到有一條評論吸引了我。網友說:家庭好,孩子就好,那意思就是寒門難出貴子了?那我也捫心一問:寒門果真難出貴子嗎?
  • 「寒門難出貴子」的真相
    寒門難出貴子,階層固化……最近幾年這些說法甚囂塵上。為什麼網絡上突然開始討論這些事情了呢?難道真的是我們的階層上升的通道真的將要關閉了嗎?無利不起早,這些年被炒作的沸沸揚揚的「中年危機」,是為了販賣焦慮賺取流量費;那麼「寒門難出貴子」,是不是也在賣什麼東西給什麼人呢?
  • 寒門難出貴子?輸了起跑線不要緊,人生是場馬拉松
    「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這句話的意思是貧窮的家庭容易出現顯貴的人物,普通的家庭容易出現公卿大臣。當然,這是曾經的古時候,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進入到現代社會,這句話不僅有些不適用,而且似乎出現了反轉。
  •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梗從何而出?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梗從何而出?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句話於2013年8月由一名教師提出,現在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著一次次的篩選。或許你的家庭條件並沒有支撐你到初中到高中,作為小女生早早的就嫁人。小男生就只能去嘗試一些比較辛苦的工作。可是就真的像大家所說的一樣,寒門再難出貴子嗎?今年那個在工地搬磚收到國防科大錄取通知書的孩子,他畢業了。他成功地走出了大山,成功的成長為一名軍官,成功的去守衛祖國的領土。他在今年是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話題重新開始了討論。
  • 從「感謝貧窮」到「寒門難出貴子」,王心怡和熊軒昂誰說的對?
    但請注意,只有她一個人有權利這麼說。別人不能這麼說。其實我個人覺得不應該感謝貧窮,應該感謝自己那麼努力,感謝父母再難都供她讀書! 王心怡家裡窮,但她實現了逆襲。成功不是貧窮給的,我們應該讚揚的是她人處逆境而不放棄的精神。 考上好的大學並不代表逆襲成功,那只是一小步。如何在生活中成功那才是真成功,希望她越來越好保持初心!
  • 寒門再難出貴子?天助自助者,成功者自救!
    連續兩年三位寒門學子工地打工被清華大學錄取,誰還敢說寒門再難出貴子?相信有很多考生,在高考完去打暑假工。比如,是為了給自己賺一些零花錢,又或者去鍛鍊一下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而有的卻是為了補貼家用。趙桂寧的這些話雖然不是什麼豪言壯志,但是卻說出了許多農村學生的心聲,說到了許多人的心坎裡。所以,當工地負責人聽到了趙桂寧的事情後,給趙桂寧多了每天50元的工資,並給他調整了工作內容,讓他幹力所能及的工作,也算是給予了他一些支持。
  • 季謙先生|寒門難再出貴子?茅屋茨宇出公卿!
    ,轉發如下: 教師發帖稱寒門難再出貴子,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首先,高考的題目對於農村的孩子不利,比如考試中出現的一些網絡語言,農村的孩子可能沒接觸過;其次,「寒門學子」大多信息面狹隘;再次,寒門學子社會關係匱乏,不利於他們的發展。這位老師擔憂:未來「貧二代」越來越多,社會斷裂,貧富矛盾增多,不利於社會安定。他說,寒門孩子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應該更懂事,不能自暴自棄。
  • 北大女生劉媛媛:出生寒門又怎樣?我就是這樣的寒門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這是數千年來中國社會的認知。如今,在現代文明、工業化急速發展的今天,除了吃不飽穿不暖,寒門的磨難似乎沒有少太多,而寒門要想出貴子,比起2000年前、200年前,更難。
  • 如今這個時代,真的「寒門再難出貴子」嗎?
    01、這個社會「寒窗苦」還是「寒門苦」?「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是一位從業15年的教師在網上發表的一篇帖子所表達的內容。這位老師的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是絕不是沒有道理的。
  • 縣城的高中一年學費3萬,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不是不能出貴子,確實是真的很難出貴子。如果連一半的人都不如,怎麼當貴子?重點還是孩子的讀書態度。堂弟,父母是農民,成績一直優秀,因高考發揮失常只考了一個職業學院(大專),但他沒有放棄,後完成專升本、考研、讀博,現在去雲南工業大學當了教授。
  •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很多人拼盡全力的,或許只是別人的唾手可得!
    但這些對於那些富人來說,卻不以為然,他們每天的消費就可以到達幾千幾萬塊,看場直播刷個禮物就可以到數萬元,這樣的生活誰都想擁有,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並不現實,如果他們不努力,自己的生活就會更加艱難,或許他們也曾抱怨為何自己的家庭沒有給自己好的資源,但抱怨過後,還是得繼續努力。 而有些人說,人家有些寒門就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 寒門再難出貴子?奚美娟是如何評論王寶強,撒貝寧忍不住叫好
    寒門再難出貴子,什麼意思呢?用北大法學碩士生劉媛媛的話:寒門再難出貴子,就是說當今社會的寒門出身的孩子,想要出名,會比父輩更難。一個貧苦人家出身的孩子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功。雖然寒門再難出貴子,但是寒門總會出貴子。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王寶強就是這樣一個寒門出身的貴子榜樣。
  •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寒門難出貴子!河南狀元:看我實力「打臉」
    「寒門再難出貴子」,就像一記悶棍,讓很多人深深受傷而又無力反駁。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縱觀2020年高考,一批批寒門學子在高考賽場上嶄露頭角。也讓「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不攻自破。比如,河南省的高考理科狀元李昊,就是典型的「寒門出貴子」。面對熊軒昂幾年前的言論,李昊可以說是用自己的實力「打臉」熊軒昂,給他上了極其生動形象的一課。
  • 寒門出貴子越來越成為一個美麗的童話了?
    在我國隋朝的時候,就開創了科舉制度,讓一大批平民百姓可以通過科舉實現光宗耀祖的夢想;唐朝的時候完善和發展了科舉制度,面對著魚貫而入的進士,唐太宗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到了宋朝更是有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
  • 打破「寒門難出貴子」言論,撿廢品照顧癱瘓母親,高考744分上清華
    文/凌說 「寒門出才子,高山出俊鳥」,在60年代之前我們常用這句詩句形容「寒門子弟」的志氣,貧苦人家孩子因為從小吃苦所以不怕吃苦,又把改變家庭命運的重擔承擔起來,所以往往是寒門子弟更易成人成才,反而是「富家子弟易生驕奢。」
  •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農村寒門難將出貴子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都不陌生,現在社會寒門出貴子的概率是極低的。毫不客氣地說祖宗三代的人脈資源不足以讓你快速有一番成就。今天小編分享的話題是: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農村寒門難將出貴子。寒門難將出貴子網上有個段子: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個億,賺了63億,翻了12倍。我老爸給了我兩塊錢,買了一雙手套。搬了一天磚下來賺了100,翻了50倍。這個故事讓我領悟到,我比別人並不差,只是缺少啟動資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