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一篇《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席捲網際網路,給許多底層奮鬥的人群硬生生潑了一盆冷水,也讓人們仿佛看透了社會競爭的潛規則。
小城市或農村裡,教育資源、家庭背景、人脈關係、見識眼界等等,在一個人成長的初期就已經跟大城市的同齡人拉開了距離,從而奠定了成人世界裡的巨大差距。
即便你從農村考上了大城市的一本高校,你和大城市的同學們畢業拿著一樣的文憑,十年以後你卻發現自己被別人甩了幾條街。
可能是因為別人的爸是李剛,可能是因為別人穿著打扮更時髦、長得更好看,可能是因為別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有拿得出手的愛好,可能是因為別人性格大方、處事圓滑、會拍馬屁,可能是因為別人運氣好、有獨到的眼光、抓住了機遇……但是以上種種,都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和之前所受的教育。
說到底,就是「寒門」和「豪門」的差距,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輸在了起跑線。
「馬太效應」在這幾年又開始盛行,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人們堅信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而沒錢的人會越來越沒錢。富豪們的財富像坐了火箭一樣飛速上漲,而普通人辛辛苦苦攢了幾十年,還不如別人的銀行利息。
財富的基數不一樣,哪怕是同樣的投資回報率,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有網絡段子說,一個人每天中五百萬,連續中70年才能趕上馬雲現在的身家。然而可悲的是,即便70年以後趕上了馬雲現在的身家,70年以後馬雲的財富卻遠遠不止現在這麼多。
同樣是投資,別人有1000萬,不僅有更高的收益,還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投資項目。而你只有1000塊,連存銀行都會被櫃員嫌棄。
這些問題都很現實,這些邏輯也沒毛病。它們在潑冷水的同時,又給了很多人安慰和藉口。我沒錢,因為我爸不是李剛;我找不到好的工作,因為我沒有人脈;我掙不到錢,因為我沒有本金投資;我沒辦法月薪一萬,因為我才高中畢業……
很多寒門出生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她做到了。她就是孫玲,一個出身於湖南農村,高中畢業的女孩,從一個月薪2300元的流水線工人,通過攢錢10000元報班學習編程,找到了深圳月薪4000元的IT工作;又通過報名25600學費的英語培訓班、遠程教育大專課程、周末的專升本課程,接連跳槽,月薪從4000、6000、10000到16000步步高升。後來應聘到赴美帶薪實習的程式設計師項目,去了美國自費讀書,畢業兩個月內面試60次順利拿到紐約曼哈頓年薪10萬美金的offer。即便是今日,她還在Coursera上自學計算機算法和機器學習的課程,備考託福,為未來更高端的跳槽做準備。
這樣一個真實的「寒門逆襲」故事,其實滿滿都是人盡皆知的「成功套路」。人們往往認為成功不可複製,但是從孫玲的經歷中,我們卻能很明顯地總結出她成功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不斷學習、投資大腦、突破自己。
我原以為文章末尾的評論會是讚美和鼓勵,可是下面的一些評論卻讓我啼笑皆非,我突然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不是因為出身亦或是環境,而是思維模式。
﹀
﹀
﹀
「特殊化別人」的思維模式:別人的成功,主要是靠運氣/父母/社會發展等外界因素。所以,我努力了也不會像別人那樣成功,還是別想了。
「給自己找藉口」的思維模式:我也有同樣的能力,只是我因為孝順父母/到了結婚的年紀/家庭責任等原因,所以才放棄了機會。言下之意,我是為了別人才犧牲了自己的前途,不然我也可以這麼牛。
「自我麻痺和井底之蛙」的思維模式:這一定是假的,我從來都沒遇到過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真的。從心底裡不願意相信,跟自己同樣水平甚至比自己差的人,竟然能混得比自己好那麼多。
從有些人對孫玲奮鬥史的看法中,就可以了解到他們生活中是怎樣的人,可以知道他們現在並不滿意的生活狀態,以及很可能未來碌碌無為卻自怨自艾的人生。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評論裡大多數人還是很受鼓舞的。也有許多人分享了他們相似的人生經歷。
由此可見,孫玲的寒門逆襲之路並不是一個特例,以上分享的每一個人,無一不是通過學習進修和提升自己來實現一步步更好的發展。
持續學習,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它不僅僅是寒門弟子改變命運的捷徑,也是豪門貴子能家族興旺的基石。
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獻君,21歲考入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學碩士,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學生,在《最強大腦》節目從100個優秀的人裡脫穎而出,21秒就闖過了「數字華容道」。他說,"我20歲期間,從未放過一天假。"別人一學期修4門課,他就修8門。
出生學霸世家的王力宏,從小每天練習小提琴6個小時,高中時除了正常的課程,周末還要去音樂學校上課,以SAT滿分的成績高中畢業,被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威廉士學院同時錄取,擁有威廉士大學和伯克利音樂學院雙榮譽博士的學歷。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每個人對人生的追求也不一樣。其實不怕平凡地度過一生,就怕你碌碌無為卻怨天怨地還自命不凡。
Loser(失敗者)不是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也不是流水線上日復一日的工人,而是不滿現狀、整天抱怨、不行動不改變不學習、看見別人過得更好了卻還在為自己找藉口的人。
寒門難出貴子,就是loser的藉口。
關注微信公眾號,你還可以看:
曹雲金離婚:全球最危險的職業是「全職媽媽」?職場突圍術——給每一個在職場中困惑的人在紐西蘭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人生中必修的孤獨課程,你都學完了嗎?薦劇 |《坡道上的家》只有六集,婚前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