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的是個魔幻的年份,發生了太多在以前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大到美股熔斷,奧運延期,高考推遲。小到我家門口那個賣煎餅果子的人已經消失兩個月了,我十分懷念煎餅果子的味道。
3月30日,荷蘭發生了一起博物館被盜事件,丟了一幅名為《春日花園》的畫作,而這幅畫的作者不是別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森特·梵谷。
對,就是畫《向日葵》,自殘割耳朵的那位。
說來慚愧,我一俗人,對於油畫這種高雅藝術基本上是搞不明白,也看不懂那一幅幅天價作品憑什麼能賣出那麼高的價格。畫一瓶子裡插幾根向日葵就值好幾千萬美金,這要畫一公園……
開個玩笑,藝術品既然能價值萬金,流芳千古自然是有它的價值,看不明白只能說明我太俗,沒這方面的藝術素養罷了。
從小到大,我對畢卡索梵谷這類藝術家的了解僅僅來自上學時候的美術教材,每個學期的美術課本上都有幾張世界名畫,配上寥寥數語的作者介紹,這些藝術家們給我留下的印象總結起來就四個字:不明覺厲。
直到2017年末一部電影的上映,才讓我對梵谷的了解深刻了那麼一點點。
這部電影就是《至愛梵谷 星空之謎》。
這部電影其實是部動畫片,但與其他動畫片不同的地方在於,《至愛梵谷》的每一幀都是一副手繪的油畫!
隨便一暫停,就是一幅油畫作品。
影片全長95分鐘,由65000幅油畫組成,而且全都是畫師手繪完成的。
想想這人力成本有多高吧!
那這些油畫在拍完電影之後都去哪了呢?
實際上,雖然電影是由65000幅畫組成,可最後留下來的畫作只有1000張左右。
這是因為一個畫面定稿拍攝完成之後,畫師會鏟掉一小部分進行微調,製作出下一幅畫面,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畫面的穩定性和完整性。
最後剩下這這些畫,少部分用來展覽,大部分都被高價拍賣掉了。
這些油畫並不是畫師們憑想像創作出來的,畫面的由兩個方向確定。
一是由梵谷的經典畫作演變而來,畫師們需要在這些經典畫面上進行微調再創作。最終效果就是讓那些著名作品動了起來。而電影畫面,就是從一幅作品過渡到另一幅作品。
二是轉描,就是真人演員先演一遍劇情,畫師們再一幀一幀用油畫臨摹出來。
其實轉描這種技術並不新鮮,中國早在1941年就用這種技術製作動畫了。作品就是動畫電影《鐵扇公主》,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就是受到了《鐵扇公主》的影響才決定投身漫畫事業。某種意義上來說,《鐵扇公主》影響力了整個日本漫畫界。
說回《至愛梵谷》,講過製作過程之後,簡單說說劇情。
故事由一封梵谷生前沒寄出去的信為線索,以送信的郵差為主角,以送信過程為主線,通過形形色色接觸過梵谷的人,勾勒出了梵谷的形象。
每個人的身份角度都不同,對梵谷的評價也褒貶不一,甚至截然相反。
「我決定帶著梵谷的信,重走他走過的路,因為我得到的信息無法自圓其說。」
無論你是否喜歡梵谷,是否了解梵谷,看電影的這95分鐘,一定會給你帶來一次別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