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北亞吉祥之鳥,朱䴉曾多次被我國政府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韓國。此次「友好之輪 和美世界——朱䴉文化展」走進日本大阪,也讓陝西的朱䴉再次成為舉世矚目的「友誼之鳥」。
在日本大阪正舉行的「友好之輪 和美世界—朱䴉文化展」上,被稱之為「友誼之鳥」的朱䴉「龍龍」的動物標本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
(日本大阪「友好之輪 和美世界—朱䴉文化展」展廳 裡,日本小朋友正在認真聽講解)
陝西漢中朱䴉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高級工程師 路寶忠
朱䴉是一種非常漂亮的鳥,在中國叫朱䴉,在日本叫toki,你們喜歡朱䴉嗎?這一隻朱䴉叫「龍龍」,是第二次到日本。
1994年9月27日朱䴉龍龍和鳳鳳從洋縣朱䴉保護觀察站被送往日本展開了友誼之旅,不幸的是當年12月17日龍龍在日本東瀛不幸夭折,1995年6月9號,龍龍的標本和鳳鳳同機送回洋縣朱䴉保護觀察站。時隔20多年,龍龍的標本首次在日本大阪展出。
陝西省林業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常秀雲
這一次呢,又把它運到日本去作為這個文化大展的一個主要內容。把它陳列在那裡,讓所有的國家來關注我們中國的生態保護,關注我們秦嶺生物多樣性。
朱䴉在歷史上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是東亞一個特有的物種,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幾近滅絕,只在我省漢中洋縣發現了僅存的7隻野生朱䴉。幾十年來,在我國專家和地方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共同努力下,朱䴉在我國的野外種群擴大到2600多隻。與此同時,朱䴉也作為東北亞吉祥之鳥,多次被我國政府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韓國,幫助他們在當地恢復朱䴉種群。
「朱䴉媽媽」 陝西省林業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常秀雲
我們中國政府送給他們朱䴉的這樣的友好大使,(幫助)在日本和韓國也建立起了人工種群,現在他們也開始進行放飛,就說明我們中日韓在朱䴉保護方面,我們這樣的合作和交流是特別的有成效的,而且我們中國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可低估的一種貢獻。朱䴉的文化大展,實際上就是我們朱䴉從秦嶺走向世界,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機遇。
目前,日韓兩國朱䴉數量已達800餘只,三國在共同保護朱䴉過程中形成的信任、尊重與國際協作,也為進一步推動以朱䴉為友好紐帶的國際人文交流,以朱䴉為載體的國際協作新機制探索出了新的實踐。
這次的朱䴉展,也引起了海內外各大權威媒體的關注。大家紛紛聚焦被譽為「東方寶石」的朱䴉,對中日韓朱䴉相關資料首次在日本展出進行全方位報導。
展覽開幕當天,央視《新聞聯播》以《中國-日本系列人文交流活動在大阪舉行》為題,聚焦「友好之輪 和美世界——朱䴉文化展」,稱其為中日兩國交流合作注入新活力,營造了民心相通、文化相知的良好氛圍。
隨後,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等欄目又推出了系列報導,展示了我省通過就地保護、人工繁育、野化放飛等措施,恢復壯大朱䴉種群的顯著成效。
「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移動網」等平臺也同步推送了《「鏡贊」新中國 「陝亮」新時代大型系列短視頻——70年70秒之「國寶」家族成長記》。人民網等海內外權威媒體推出了《朱䴉文化展在大阪開幕》等相關報導,聚焦朱䴉,關注生態和諧,引起了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而這一切,在朱䴉的家鄉——漢中洋縣的群眾中也引起熱烈反響。
洋縣群眾 劉寶玲
我從手機微博上看到一條吸引人眼球的信息,而且這個活動是關於咱們們洋縣朱䴉的,這次是在日本的大阪舉行朱䴉文化展,這個活動不光體現了我們中日友好,把中國的朱䴉文化也推到了世界,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洋縣群眾 張磊
洋縣也被稱為朱䴉之鄉,我覺得特別自豪,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認識朱䴉,將朱䴉保護好,把朱䴉文化宣揚出去、傳播出去。
洋縣群眾 杜姣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這種鳥,我覺得朱䴉特別漂亮,這是吉祥的化身,希望類似的活動能舉辦得越來越多,我希望朱䴉能夠走向國際,然後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喜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