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門源馬興全兄弟倆返鄉做電商,帶領群眾脫貧

2020-12-26 瀟湘晨報

青海門源馬興全兄弟倆返鄉做電商,帶領群眾脫貧 回到大山,是為翻過這座「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走「三區三州」探脫貧)

馬興全(左)和馬興軍兄弟倆在電商辦公室裡查看網上訂單。本報記者 賈豐豐攝

從考上大學走出達坂山,到回鄉創業幫助鄉親們再翻過貧窮這座山,在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一根細細的網線成了馬興全、馬興軍兄弟倆戰勝貧窮的得力助手。

成立牛羊養殖銷售公司、嘗試開展牧場旅遊、創辦電商服務站……在擺脫貧困的過程中,他們為鄉親們帶去一種信念:只有人翻過的山,沒有山擋住的人。

「青海長雲暗雪山」,壯闊詩句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甘與掙扎:這裡不只有惡劣的條件、閉塞的環境,還有一代又一代傳遞著的貧窮生活。

對於出生在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的馬興全、馬興軍兄弟倆來說,巍峨綿延的達坂山哺育了一代代門源人,卻也帶來了難以逾越的閉塞和貧窮。「考上大學,讓我們走出了達坂山,走進了富足的現代生活,但家鄉的人們還面臨著貧窮這座山。」

於是,想方設法走出大山的兄弟倆,又毅然決然回到大山,懷著帶領鄉親們脫貧這個更大的願望。

只有人翻過的山,沒有山擋住的人。在門源,有這樣一群人,正沿著一根細細的網線,努力翻過貧窮這座大山。

記憶與選擇,兩個大學生回村了

「馬家出去兩個大學生,回來了一雙。」2016年的春節還沒過完,這個消息就在北山鄉金巴臺村村民中傳開了,大夥想信卻不敢信。

「走出去的艱難不言而喻,回來也不是一句話的事。別說大家了,我們自己也糾結。」馬興全回憶起當時的決定,至今仍然難忘,「如何說服父母、如何面對鄉親們的議論?說是創業,拿什麼創?怎麼創?」一面是對未知的焦慮,一面是翻湧的記憶。

小學時,捉襟見肘的家境和父親到處借錢的身影,成了馬興全對貧困最深的印象,正如他後來總結的:「對我來說,貧困的滋味是鹹的,和眼淚是一樣的味道。」

在門源,貧困的並不只有馬興全家。「低矮的門樓進個架子車都困難,被柴火燻得烏漆麻黑的牆壁長滿了雜草梗子。」兒時村裡的樣子,他記憶猶新,「誰家都好不到哪裡去,可世世代代不都這樣嗎?」

後來去外地讀書,見了繁華的景象,才體會到落後的滋味。「那時候就經常想,鄉親們天生就應該貧困嗎?怎樣才能拉他們一把,翻越那橫亙在鄉親們心中、腦中的『大山』?」

返鄉創業、讓富裕走進大山的想法在馬興全心裡扎了根。馬興全把想法告訴了弟弟,沒想到倆人一拍即合。可如何說服父親?誰也不敢開口。

作為村裡人交口稱讚的對象,兄弟倆是父親馬良元最大的驕傲。大兒子馬興全考上了長安大學,成為全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尕娃馬興軍考到了吉林財經大學。「在全鄉算走得最遠的!」「老馬的苦沒白吃,將來肯定有享不完的福。」這些是馬良元百聽不厭的話。

「要是你們回來,我就當沒生過兒子!」聽到兒子要回來的想法後,父親只撂了這樣一句話。

堅持與成長,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胳膊能不能拗得過大腿,沒拗怎麼知道?」打廣告、拉客戶、建倉庫、聯繫貨源……經過幾個月忙活,2016年,一個做牛羊肉預售的網店開業了。看著兒子忙前忙後,馬良元不同意又有什麼辦法呢?嘴上沒說好話,可實際上已經在到處幫忙了。「他們瞄準當地的特產牛羊肉,做起了預售,投入成本少,銷路也很廣。」算了算兄弟倆年底的收入,馬良元感覺到了些許欣慰。

但網店規模較小,資金風險大,貨源不穩定,肉質也沒法保證。2017年初,拿著預售的收入,再加上東拼西湊的錢,兄弟倆一合計,成立了一個集牛羊養殖、銷售為一體的公司。「倆沒啥經驗的毛頭小夥子,就憑一腔熱情,能把養殖規模有上千頭牛羊的公司運營起來?」父親嘴上沒說,但暗地裡不由得打了問號,揪緊了心。

哥哥馬興全負責後方生產,弟弟馬興軍負責前方銷售。聽起來分工明確,可對沒有任何養殖、運營經驗的兄弟倆來說,註定艱難!「上千頭的牛羊,光一天吃飼草料就要花六七千塊錢。」一邊是牲畜似乎永遠餵不飽的肚子,一邊是公司填不平的資金缺口,馬興全開玩笑:「休息的時間都在想著去打草。」

弟弟馬興軍也不輕鬆。為了打開銷路,他到處跑酒店、找公司,聯繫訂單,甚至在展銷會上現場架起高壓鍋、倒進礦泉水,煮起牛羊肉來。「我現煮現賣,用煮肉的香味吸引顧客。別說,這招還挺管用!」後來,隨著訂單逐漸增多,馬興軍又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為了儘可能保證牛羊肉的鮮美,他們還給每一個訂單附上具體做法,連花椒、生薑和鹽都給裝好。

「政府也給力,不僅協調了優惠貸款、減免了稅費,還幫著蓋了養殖大棚,甚至連路都修到了養殖場的大門口。」大約半年後,公司挺過了最難的時期,不僅還清了前期所欠的債務,還略有贏利。兄弟倆想著擴大規模,吸引牧民入股、建設冷庫廠房。如今,公司已經成了縣裡牛羊肉銷售行業的排頭兵。

「老馬家的尕小夥,幹啥啥成!」鄉親們的交口稱讚,讓馬良元別提有多高興了。

帶動與回饋,為鄉親們打開一扇窗

門源是青海頗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而金巴臺村又是花海腹地。前年,馬興全兄弟倆依託養殖場,嘗試開展牧場旅遊、牧場體驗。光去年夏天,他們就接待了2000多名遊客。馬家養殖場附近的廣場成了村民們最愛扎堆的地方。「在這,能見到大山外面的人,聽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呢。」一個村民說。

打開馬興全的手機,一個名叫八爪同城的電商APP極為醒目,點開一看,銷售的除了牛羊肉,還有極具當地特色的點心、炒麵、酥油等。「很多產品並不是我們公司生產的,有的是鄰居們在做,我正好給他們提供一個銷售平臺。」

如今,兄弟倆的公司成了不少村裡人就業的新選擇。公司裡,7個大學生成為智能養殖、線上線下聯合銷售的主力軍,他們創辦的電商服務站也已經吸引了4家本地小微電商入駐。

同村的馬有魁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學生,前陣子放假時跟著馬興全做了一段時間電商。「幾個月下來,我對網絡銷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發出很多想法。」他說,「現在全省都在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建設,有很多政策優惠,這也是我們縣的優勢。將來我也想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做一些有機農產品交易。」

大學生原來也能放羊,牲畜也能戴智能監測項圈,放牧也可以用無人機……馬興全兄弟倆一次又一次刷新著鄉親們的認知。驚訝之餘,大家紛紛學習模仿:買智慧型手機的多了,輟學打工的少了,對網速的要求高了,各種直播短視頻軟體在村裡走紅了。

「接下來,我們計劃在外地設立直營門店、完善銷售網絡,另一方面提升養殖水平、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的鄉親們參與進來。」說起未來的打算,馬興全信心滿滿。

在馬家兄弟倆心裡,貧窮這座大山,距離跨越只有一步之遙。「我們要跟鄉親們一起翻過去。」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吳紹林: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帶領家鄉群眾走上增收路
    由於沒有創業資金,他把自己人生第一部車賣掉,加上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得到了一筆返鄉創業農民工的創業貸款,湊到了創業啟動資金。「我剛創業的時候,有一個月的時間都是每天早上六點起來,晚上再忙到半夜三點,現在想起剛起步的時候還是非常艱難的。後來因為享受到了好政策,有了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大苗山的生態農產品宣傳力度不斷提升,我們的銷售也做得越來越好了。」吳紹林高興地說。
  • 青海倆兄弟的21年逃亡路……
    1999年農曆五月的一天,弟弟在外受人欺負,回家找哥哥幫忙出頭……弟弟眼看哥哥吃了虧,揮起手中的鐮刀奪取了他人性命,兄弟倆從此逃亡21年……2020年5月21日,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公安局成功破獲了這起命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帶領群眾脫貧的「鄰裡鄉親」——記...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帶領群眾脫貧的「鄰裡鄉親」——記張家口市萬全區檢察院駐張家口萬全區永安堡村… 2020-09-27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門源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遷址公告
    門源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遷址公告 2020-12-13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好,我叫門源!
    中文名:門源英文名:MenYuan County別    名:亹源回族自治縣郵政編碼:810300電話區號:0970車牌代碼:青C經緯度:東經101°62′、北緯37°37語言:普通話、青海方言、藏語、土語等等等等性格:冬長寒冷,夏短涼爽;屬高原寒溫溼潤性氣候,年均溫0.5℃
  • 門源旅遊資源概況(門源,不止是花海)
    自2015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在景區內先後舉辦了「9月門源看秋景」、「尋找青海最美秋景」及2016「中國旅遊日」青海主題活動後,有效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高原桃花源景區位於珠固鄉東旭村駱駝脖子社。造物主在這林海峽谷,用神筆雕造了兩峰南北並頸飲水的臥駝,營造出巧奪天工的自然奇觀。
  • 世界十大花海之一,青海門源的油菜花,從眼前一直延伸到雪山之下
    在祖國美麗的版圖上,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邊遠山城,那就是我深愛的家鄉——門源。門源原名「亹源」(亹,mén),因「亹」字書寫起來太過複雜,後統一簡化為同音字「門」。門源地處青海省北端,東接甘肅窯街、海石灣,西鄰古道張掖,是青海省的北大門,也是古絲綢之路南道。
  • 青海藏區:啃下脫貧「硬骨頭」
    切旦尖措見到老熟人才讓行秀登門,上來就是一個「熊抱」:「要不是他做工作,咱可住不上這樣的好房子!」  才讓行秀是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恰科日鄉黨委組織委員,這是回訪搬遷戶時發生的一幕。  作為青海省藏區深度貧困縣,平均海拔3700米的澤庫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以前,切旦尖措一家六口住在果什則村夏爾宗山腳下,草場小、草質差、載畜能力低、牛羊病死率高。」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群眾的笑容是對他工作最大的肯定——記青海...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們剛走,一位困難戶就拿著送去的500元慰問金去了商店,買了花生、瓜子等各種零食。」楊浩德回想起來,一則是生氣,二則是對扶貧工作的極度感慨。群眾臉上的笑容是對楊浩德扶貧工作最大的肯定。一盆盆嫩綠的花苗將開出豔麗的花朵,在裝點街道廣場、扮靚城市的同時,也為村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楊浩德深知只有通過改善群眾生活環境,發展產業等方式,才能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不能落下一人。
  • 盤點青海七大景區,門源花海鴛鴦不容錯過,祁連鹿場遠勝日本奈良
    導語:盤點青海七大景區,門源花海鴛鴦不容錯過,祁連鹿場遠勝日本奈良文/旅遊秘事青海地域遼闊,資源豐富,這裡山川壯麗,民風淳樸,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是中國一個具有特色的美麗之地,這種美不僅展現了青海高原自然景觀的磅礴之美,同時也展現了悠久歷史的厚重之美,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王正剛:帶領群眾改變觀念,讓產業...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王正剛:帶領群眾改變觀念,讓產業「脫胎換骨」 2020-12-15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電商扶貧聯盟走進青海:籤訂千萬「青字號」訂單
    圖為中國(青海)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洽談會暨電商扶貧青海行現場。 魯丹陽 攝中新網西寧9月7日電 (魯丹陽)中國(青海)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洽談會暨電商扶貧青海行7日舉行,中國電商扶貧聯盟成員與青海省部分企業現場籤訂採購、戰略合作以及平臺入駐等多項合作協議,涉及金額近7000萬元,推動「青字號」優質農特產品從世界屋脊走進全國千家萬戶。
  • 王國輝: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臧媛慧 攝 王國輝是石樓縣羅村鎮上田莊村人,他年輕有為,敢想敢做,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當了兩年多老師後,2007年3月他來到晉中市的山西惠峰門窗有限公司,從業務員到部門經理,做了 6年銷售工作,日子越過越好。看著鄉親父老們還是老樣子,過不上富裕的生活,他覺得自己年輕,應該做些事,「對,返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 [視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海:綠水青山築起脫貧致富路
    原標題:[視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海:綠水青山築起脫貧致富路    青海依託當地獨特的資源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旅遊、民族手工藝、特色農業等產業上做文章,助力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如今在青海,像德吉村這樣的旅遊村莊有150多個,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2015年以來,青海在涉及「三區三州」的地區實施旅遊扶貧項目128個,總投資3.58億元,帶動4萬餘人增收。同時,還圍繞各地特色打造脫貧產業:玉樹州開設傳統民族手工編織扶貧車間,藏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海南州開辦藏繡製品公司,繡娘們每月能掙1000多元;果洛州發展光伏產業,74個貧困村吃上「陽光飯」。
  • 中國電商扶貧聯盟籤約近7000萬元 助力青海貧困地區農產品走向全國
    記者從中國電商扶貧聯盟獲悉,「中國(青海)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洽談會暨電商扶貧青海行」日前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洽談會現場,中國電商扶貧聯盟成員與青海省部分企業籤訂採購、戰略合作以及平臺入駐等多項協議,先期籤約金額達6820萬元,有力推動了青海的優質農特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助力青海決勝脫貧攻堅和實現鄉村振興。在會上,來自中國電商扶貧聯盟的多家成員還介紹了各自的扶貧幫扶措施,以及與當地企業的對接需求。
  • 「我的脫貧故事」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丨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
    就這樣通過帶領群眾買山賣木材,我收入人生的第一桶金,看著跟自己一起幹的群眾都高興的拿到錢,我很欣慰。經過兩年的奮鬥,我家終於在2016年實現了脫貧。  我時常在思考,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不應該只考慮自己,而應該多考慮群眾,我心裡萌生一個念頭,要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 延邊脫貧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各族群眾接續奮鬥,奮力決戰脫貧攻堅,實現了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記者深入延邊州的社區村屯、田間地頭和工廠車間,記錄下一個個脫貧路上的生動故事,也勾勒出這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從貧困到富足的歷史變遷。
  • 真正青海味道,都在這些青海美食裡了!
    青海家常湯麵。青稞面做的卷型花卷。一般卷有清油、香豆、胡麻籽等。原先用青稞做,現在一般用白面做。 回、撒拉族群眾地油餅的俗稱。油香與普通油餅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油香中間不是圓孔,而是用切刀尖劃的兩道短縫。回族的三大節日,即開齋節(爾的節)和古爾邦節(大爾的節),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聖紀節(穆罕默德誕辰)各清真寺炸油香,散發給所屬教民。
  • 高原綻放笑顏——青海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高原綻放笑顏——青海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2020-07-13 20:02:24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