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國內外諸多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都受到了影響,早在今年3月份2020東京奧運會將推遲於2021舉辦的消息傳出時,作為陝西人,討論最多的便是:陝西第十四屆全運會怎麼辦?
同為體育盛會,全運會和奧運會原本有一年時間差做區分,卻因國內外疫情的不同,無奈在同一年內檔期「撞車」。
一直以來,陝西都沒有明確公布十四運的具體舉辦時間,提前舉辦?如期舉辦?還是延時舉辦?等等成為了大眾議論的焦點。
7日,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約翰·科茨表示,「不管有沒有新冠病毒」,東京奧運會將在2021年7月23日如期開幕。
近日,在新華社新華訪談採訪中,西安市長李明遠也首次透露:第十四屆全運會,將於2021年9月15日在西安隆重開幕!
首先,由於奧運會閉幕和全運會開幕時間前後相差僅僅一個月,在國內優秀運動員參賽抉擇和賽事精彩程度上,全運會難免會受影響。
奧運會,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其影響力已無需贅述,而全運會,則是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
一直以來,全運會一直和奧運會緊密掛鈎,其目的便是為奧運會選拔人才。
從第七屆全運會開始,賽事便安排在奧運會後一年,以保證在全運會上出人才、亞運會上練人才,進而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中國的運動員們已經適應了這一非常規律的節奏,而東京奧運會的延遲,首先,就是打破了這一規律。
對於中國的運動員而言,當兩個賽事間隔只有一個月時間時,運動員必然會在其中做出取捨。
即便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後,堅持參賽全運會,對運動員的精力和狀態是一種挑戰,競技成績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由此,會帶來什麼連鎖效應呢?
首先受到影響的是賽事精彩程度。奧運標準可以說是綜合性體育賽事的最高標準,從奧運到全運,競技體育對觀眾帶來的感官刺激必然會產生落差。
從而賽事的關注度、電視收視率、觀眾上座率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在一系列考量下,賽事轉播權和贊助商所能帶來的收益可能會在反覆考量下做出取捨。
其次,間隔過近的體育賽事,對於觀眾容易形成審美疲勞。但從另一方面想,大家對奧運冠軍尤其是新晉奧運冠軍的下場比賽會產生無比的期待,如果運動員們選擇繼續出戰全運會,當他們出現在全運賽場上時,其實就已經正面肯定了全運會的重要性,也為賽事聚焦了更多眼球。
2021年原本是體育小年,對西安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不僅能夠宣傳城市形象、接收商業贊助,還能通過舉辦全運會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但因為疫情的影響,東京奧運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都將扎堆在7、8月舉辦,以及歐洲杯、美洲杯、世俱杯這三大足球賽事也堆積在2021年。雖然多方因素衝擊下,全運會的關注度和資源或許會受到分流,也更加考驗陝西及西安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
本次全運會舉辦的確切日期通過新華社的平臺,由西安市長官宣,此前關於全運會為奧運會讓路的猜忌被消除,也足以肯定國家對於西安為全運會所做的一切準備是認可的,而且認為十四運會並沒有為延期的奧運會讓路的必要。
這已經是一種成功。
拋卻賽事因素,全運會對於西安意味著什麼?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
本屆全運會是在建黨100周年的重要節點,舉辦的一次重要的全國性體育盛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陝西和西安舉辦的規模最大的體育賽事。
此外,陝西全運會是第一屆在中西部舉辦的全運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國奪取疫情防控重大勝利後,舉辦的第一次體育盛會。對於地方經濟來說也是一個發展機會,因此,無論是省上還是主陣地西安,都希望力爭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盛會。
毫無疑問,全運賽事為陝西尤其是西安帶來的紅利,不僅是宣傳上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借賽事機會而為城市更新爭取紅利。
去年在武漢成功舉辦的軍運會,而賽事過後,媒體和坊間也評論武漢在以籌備軍運會為機推動城市發展,最為明顯的則是多條地鐵線路的開建和通車。
西安自然也不例外。
2019年10月,西安提出「全市總動員奮戰600天,將全運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盛會」口號,並且出臺《關於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以承辦全運會為契機,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改善。
目前,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全部交付使用,為十四運順利召開奠定堅實基礎。
5月30日竣工驗收的西安奧體中心體育館,總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屬於1.8萬座特大型甲級體育建築,場館在設計施工中也採用了很多先進技術和材料,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籃球和冰球場地快速轉換。
屆時,體育館將承擔第十四屆全運會閉幕式、體操比賽,將承辦籃球、羽毛球、冰球等16項體育賽事。
6月23日竣工驗收的西安奧體中心遊泳跳水館,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4000多人,滿足國際泳聯及設計要求,承擔十四運期間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比賽,全運會結束後,將成為西安市民的水上娛樂中心。
7月1日交付的西安奧體中心主體育場,設計觀眾席位6萬座,佔地面積10.6萬㎡,是國內首個實現5G全覆蓋的智慧體育場館,屆時將舉行全運會開幕式、田徑比賽以及殘運會相關賽事。
全運會後,主體育場可承擔重大體育比賽、各類常規賽事以及非競賽文藝項目,並可提供運動、休閒健身和商業等綜合性服務。
城運村78棟高層已全部封頂,場館配套的「三縱四橫」7條道路已全部打通,奧體330千伏變電站等17個電網項目已建成投運,以及西安全運湖、西安灞河岸線(全運段)、西安地鐵14號線等重要配套項目,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除開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圍繞「三中心」片區、全運會場館及配套設施、重要區域和星級酒店周邊環境的提升改造,西安還在藉助全運契機全面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去年11月,西安推進全市「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計劃用2年時間對2000年以前建成的繞城高速範圍內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2021年6月前完成80%以上的改造工作。
對繞城高速以內包括全運會場館周邊20米以下的599條背街小巷進行提升改造,2020年12月底前完成總任務量的60%,2021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提升改造任務。
西安要求在2021年5月前完成做到77條線路的127條道路提升改造,58條斷頭路的打通,全力推進地鐵5號線一二期、6號線一期、9號線及14號線建設,確保14號線2021年6月通車運營。
今年上半年,西安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318個、1999萬平方米,啟動城中村(棚戶區)改造37個,截止7月3日,已打通雲水三路、204所西側規劃路、學府大道中段等35條斷頭路。
很顯然,全運契機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提振,更多的是一個城市面貌的更新,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補齊民生短板,最終使城市形象和城市管理水平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
雖然東京奧運會的延期,也的確會帶來一定的衝擊。
但對西安來講,藉助「十四運」的契機,西安已經在為這座城市謀取更為實際的紅利。
當然,考驗西安的,不單單是體育事業和城市管理水平,更多的是,如何化解奧運延期這個不可抗力的影響,找出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讓全運會在大賽扎堆的2021年,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