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選擇成為保險經紀人?

2020-12-23 米兔保典

2017年3月,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保險經紀人這一職業。

2020年3月,我正式決定成為一名保險經紀人。

是的,從初次了解到下定決心,我用了整整3年。期間,我這艘小船兒也曾不忍別離,也曾留戀沿途風景,也曾短暫停留靠岸。但內心始終有個聲音在告訴我,我必定會駛入那個讓我心儀的方向。

這三年的時間,保險行業以我始料未及的速度發展著:更多優秀的人湧入這個行業、保險自媒體如雨後春筍、保險產品多到眼花繚亂、網絡平臺不斷崛起、營銷方式五花八門……同時,人們的保險意識也逐漸被喚醒,80、90後成為保險消費主力軍。如果說對我而言最好的時機是三年前,那其次一定就是現在。

我是如何與保險結緣,又是為何選擇保險經紀行業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01.身處世界500強的財產險公司八年,我卻一直對人身險情有獨鍾

——初識

畢業後沒多久,我進入了一家知名財產險公司,從事車險部門銷售支持崗位的工作。期間,我了解到人身險這個分支領域,相比車險,我覺得和人有關的保險更加符合我對保險的理解,似乎也更加重要。另外,由於財產險公司也可以賣短期意外險和醫療險,後期公司也加大了銷售力度,讓我有了更多接觸此類保險的機會。我逐漸意識到保險配置的重要性,也慢慢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疑惑

既然意識到了人身險的重要性,我便開始計劃給自己和先生購買保險。由於同事夫妻倆已經購買過同公司的人身險產品,我就以我當時的認知,簡單分析了一下這份保單:

優點:

1、身故責任+重疾均包含

2、保障終身

缺點:

1、保費太貴(兩個人接近3萬)

2、保額太低(不到50萬)

3、強制綁定長期意外險(年繳保費是短期意外險的好幾倍)

對我而言,這樣的產品明顯是不合適的。我一方面想要保障終身和高保額,另一方面預算又很有限。重要的是,我不想被強制綁定產品。不甘心的我又問了幾家其他公司的業務員要方案,結果都大同小異。我陷入了疑惑,難道只能這樣買保險嗎?價格貴就算了,險種搭配還不科學,為什麼不能按照客戶的實際需求來重新排列組合?甚至取消一些雞肋的險種呢?我誤以為沒有其他購買途徑和方法,於是擱置了我的保險購買計劃,不再去想保險的事情,對人身險的好感也降至冰點。

——顛覆

拖延,是現代人的通病。很多人都知道保險的重要性,也有為家人購置保險的計劃,但是大部分人都遲遲不會落實到行動上。價格倒是其次,主要還是因為保險是一種特殊商品,如果不發生理賠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產品體驗,花了錢卻沒有「實物感」,買或不買好像也沒有那麼急迫。身處保險行業多年的我都是如此,更別說行業以外的人了。除了有較強的風險管控意識和未雨綢繆的人生規劃,很多人購買保險執行力的突然出現,無非兩種情況:1、身邊發生了負面案例2、為人父母。而我,則是後者。

時間來到了2017年,我懷孕了。即將為人母的責任感讓我突然開始慌張,覺得自己和孩子她爸不能再這樣「裸奔」下去了(沒有商業保險的補充我覺得和裸奔差不多)。我開始瘋狂地在網上學習人身險知識,那個時候保險信息已經高度透明化了,你想要了解任何知識都不是什麼難事。於是,就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顛覆我以往認知的信息如潮水般湧來:

網上竟然也可以買保險除了我們熟知的老五家,全國還有大大小小200多家保險公司保險賠付是根據條款,而不是看公司大小小保險公司也不怕倒閉,有國家兜底保險不是非要在一家公司買,可以幾家公司的產品搭配購買保險銷售人員除了保險公司自身的代理人,還有不從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紀人……

令人興奮的是,通過學習,我已經可以用同樣的預算,做更加充足且適合的保障,而且還從2個人擴大到了7個人。孩子一出生,我便按照計劃給全家人投了保。那一刻,我心裡懸著的石頭總算落地了,而我也為自己的學以致用感到有些小自豪。

——選擇

命運就是這樣鬼使神差,仿佛早就預知了一切。一個月以後,婆婆在家不小心摔倒,需住院進行手術治療,所幸沒有大礙,一切都還算順利。而我也在第一時間撥打了保險公司電話進行報案,雖然符合理賠條件,但由於是第一次進行理賠,還是會有些擔心:會不會拒賠?會不會賠不夠?賠付款到帳會不會很久……事實證明,是我想多了。

出院結算費用,除去社保報銷後還剩8000元,我再一看我給爸媽買的意外險醫療保額是2萬,且不限社保用藥,0免賠100%賠付,我心裡就有底了。接下來寄資料去上海保險公司總部再到賠付款8000元到帳,也就不到1個月的時間。雖然並沒有多少錢,但是老人家總愛自責,這8000塊錢也能彌補老人心中的一點遺憾,至少,能讓她更加安心養病。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保險離我那麼近,離生活那麼近。140元保費撬動2萬醫療保額,意外險的高槓桿功能可見一斑。至於我的保險方案,後面關於保單檢視的文章會詳細介紹。

由於身在財產險公司,很多朋友也會向我諮詢人身險事宜。我發現身邊的人無論學歷如何、收入高低,很多人都缺乏基本的保險常識,或者保險理念還在一個錯誤的區間內。(這個又需要另起一篇文章單獨說了)當然,若不是我前期有一定的鋪墊,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說一開始想要從事保險經紀行業,只是源於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那現在更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責任感。

然而,我並沒有在頭腦最發熱的時候做決定,而是繼續觀望和思考。(對,我就是這麼冷靜)

同時也問自己一些問題:

是否有勇氣離開舒適圈迎接新的挑戰?是否能接受一段時間不穩定的收入?是否有決心把保險作為長期的事業目標而奮鬥?……

時間,讓思緒沉澱,也讓答案慢慢浮現。那就是:just do it!

我不願,垂暮之年回想過往,心之所向,卻未曾素履以往。

02.賣保險的人那麼多,我有什麼不一樣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說了那麼久的保險經紀人到底是什麼?大家普遍對保險代理人比較了解,那我們先來看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對二者的定義:

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佣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保險人即保險公司)

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雖然保險法將保險經紀人定義為機構,但廣義上來說從屬於保險經紀公司的銷售人員也稱為保險經紀人)

很多人表示沒有聽說過保險經紀人,這很正常。2019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各渠道佔比中,個人代理渠道高達57.2%,而保險經紀渠道僅為0.95%。

(數據來源:慧保天下)

通俗一點講: 大家通常見到的保險銷售人員都是個人代理人,從屬於某一家保險公司,專注自家,別家公司產品再好TA也沒法賣給你。保險經紀人則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可以為客戶量身定製最適合的方案,挑選最適合的保險產品。客觀上講,每一家保險公司都有自己的優質產品,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不可能適合所有人。舉個例子,你家的電器不可能只有一個品牌。

保險經紀人,實際上是一種顧問型銷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非產品導向。再舉個例子:就像人感冒了去醫院找醫生看病,如果是產品導向的醫生,無論病人是什麼症狀,通通給拿A款藥(當然,這種情況現實中基本不存在)。如果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醫生,一定會根據病人的具體症狀、身體狀況、年齡等對症下藥,開ABC……款藥搭配治療(這才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況)。

家庭保險規劃更偏向私人定製,離開了需求談規劃都是耍流氓。現在的保險產品相比以前,差異化明顯、貼合客戶需求、也更加豐富多樣,基本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保險需求。而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呢?產品每年升級、新品不斷湧現、條款密密麻麻、非標投保困難、醫學法學知識紛繁複雜……光是這些足以讓專業人士頭大了,非專業人士的您想要來挑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悄悄提醒一句,您的時間用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好像更值錢哦(微笑)。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這個時候,就輪到保險經紀人上場了。保險經紀人,以滿載智慧的大腦、融會貫通的領悟力、強大的信息檢索功能(不是自誇,業內優秀人士都是如此),在與客戶進行需求分析之後,便可以快速鎖定目標產品,組合搭配後便可交出一份合格的保險方案。當然,固定買某一家保險公司或者想要一張保單走天下的客戶就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我為什麼選擇成為保險經紀人?

保險一直以來給外界的刻板印象就是:準入門檻低,是個人都能賣保險。但我一直認為,保險銷售是一個專業度很高的工作,除了基本的保險理論和專業知識(硬性條件),還需要極高的職業素養、良好的學習能力、保持獨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定力、高度自律以及持久的熱情等(軟性條件)。不可否認,90年代從國外引進的代理人制度促進了我國保險行業的飛速發展,也提高了國民的保險意識。但是,高速發展的背後一定是野蠻生長。良莠不齊的從業者、只打雞血不講條款的培訓、為了業績而銷售誤導、為了存活下去而毫無節制地增員……這些,很長一段時間都讓消費者談「保」色變,同時也讓很多看好保險的人和剛踏入保險的新人望而卻步。時代我們無法評判對錯,但無論如何,保險不應該背鍋。一個選擇了保險的從業者,同時也成為了一個保險的傳教士

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同時獲得報酬。——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

既然已決定要把保險作為長期的事業,要在這個行業長遠地發展下去,我自然要慎重選擇,那為什麼是保險經紀人呢?簡單來說,我個人看重的是:

對客戶而言:

1、跳出保險公司,圍繞客戶需求,才能儘可能客觀中立。

2、經紀公司在協助客戶理賠上更加有話語權。

對自己而言:

1、時間自由、工作地點自由、收入自己說了算。

2、通過持續學習,以保險為工具,更好地為家人遮風避雨。

——我能提供哪些服務?

1、一對一需求分析及風險評估

2、現有家庭保單的診斷

3、保險產品諮詢

4、家庭保障方案設計與協助投保

5、日常保全代辦與續期服務

6、年度財務風險評估及管理

7、理賠及爭議處理

……

最後,

關於保險有這樣一句話:保險,不是為了改變你的生活,而是為了讓你的生活不被改變。

我的理解是:保險不太可能讓你走上人生巔峰,但會儘可能保證你現有的歲月靜好。

保險於我,我於保險,似是歸來,實則從未離開……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選擇成為保險經紀人
    2021年,我正式成為一名保險經紀人。一提起保險,估計很多人都嗤之以鼻,以前的我也不例外。看過身邊的人買保險的時候,保險代理人說的天花亂墜,但是等到生病的時候,和保險公司溝通理賠的時候,卻發現理賠不了的事情。所以對於保險,我一直很排斥。
  • 電視劇《安家》告訴我們,為什麼需要保險經紀人?保險經紀人的未來...
    王先生通過網際網路找到我,丟給我一堆保險保單,讓我給做保單梳理。大部分是近兩年配置的,合計年交保費5萬左右,大部分是非保障產品,先生和太太只有分別6000左右的保障。張女士是我的一位大學校友,向我諮詢達爾文2號重疾險,經過溝通,她打算給自己配置10萬保額,保障至70歲。
  • 有關於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
    這裡的經紀人僅指保險經紀公司的保險從業者,即可以提供多家保險公司產品的保險從業者。從產品的數量上看,經紀人遠多於代理人,但數量不代表專業;今天看到一位同業大咖在群裡說:我自己是蠻不認可這個觀點的;保險最初的發展離不開代理人,雖然說存在不少的誤導銷售、不少理賠糾紛等;但,保險的發展過程中,保險代理人功不可沒
  • 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的三點不同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對保險經紀人的好奇,今天就來專門講講,保險經紀人到底是什麼概念,跟保險代理人有什麼區別。我們先來看下官方解讀:根據《保險法》第117條和第118條我們可以看出,保險代理人是代表保險人(即所屬保險公司)的利益,而保險經紀人是代表投保人的利益。
  • 保險經紀人是幹什麼的?
    保險經紀人是幹什麼的?保險經紀人和保險代理人一樣,也是為客戶提供保險服務。我國《保險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
  • 因為這5個原因,我要找保險經紀人買保險
    最近,白領小美為自己買了一款滿意的重疾保險,我問她上面的三個問題,她很熱情地為我科普了保險理念,講得頭頭是道,感覺像個專家,可見她的這份保險買得很理性。然後驕傲地告訴我她找的不是傳統的保險公司銷售人員,而是保險經紀人,跟他學了很多保險知識。
  • 為了不讓老婆買保險,我怒提保險經紀人
    可是,如果有人問保險為什麼low,似乎又說不上來什麼強有力的證據,總之就是N年前好像經常聽人說起有人買了什麼什麼保險被騙了的故事,好像被騙的人一般都還年紀比較大,但至於是什麼保險,具體怎麼被騙,被騙到什麼程度等細節,就都一概模糊不清了。可這是怎麼回事呢?
  • 什麼是保險經紀人
    保險經紀人簡析原沒有計劃專門撰寫保險經紀人文章,因職業的轉換,身邊很多連對保險都沒什麼概念的朋友,更不懂啥是保險經紀人,每次職業的介紹,都要微信打字好多或口述一翻。。。。一、 保險經紀人的定義:我們先從法規定義上認識一下吧~!
  • 從保險代理人轉向保險經紀人——一個理工男的自贖心路
    再再譬如,去年執意入行保險,做了一名平安的保險代理人,乃至今年六月不顧經理的勸阻,從平安辭職加入明亞,轉職做了保險經紀人。有段時間我常摸著後腦勺反思,莫不是自己天生反骨?二身邊其實挺多朋友在做保險,但自己並不喜歡這個職業。
  • 保險代理人才是人,保險經紀人不是人!
    賣保險的嗎?保險諮詢的嗎?如果你認為保險經紀人是人的話就錯了,他們真的不是人!來,一起來認識一下。所以保險經紀人...真的不是人!是機構!如同我所在的明亞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明亞公司與多家保險公司籤約,籤署保險產品,可代理銷售。簡單點說,保險公司是廠家供應商,明亞是代理銷售商(產品對消費者來說無差價,保險公司會發放佣金給明亞),所以,公司才是保險經紀人。
  • 你可能需要一名保險經紀人!
    奕鳴說保——最直觀的保險評測作者系管理學碩士,獨立保險經紀人,不代表特定保險公司利益,只站在客戶立場提供諮詢服務。1. 保險經紀人是幹什麼的?有沒有人能站在我的立場幫忙多挑幾家公司,比比性價比,為我向保險公司爭取利益?答案當然是有的。有這樣一個新興的保險銷售群體,他們叫保險經紀人。我國《保險法》對保險經紀人做了如下定義:「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包括保險經紀公司及其分支機構。」
  • 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兩者有什麼區別?選錯你就被坑了!
    比如平安的保險代理業務員只能賣平安的人壽保險,不能既賣平安的,又賣國壽的人壽保險產品。而保險經紀的業務員是沒有這種要求的,保險經紀公司是可以銷售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其業務員也能給客戶推薦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組合。從產品多樣化選擇方面,保險經紀人的權利會更大一些,相比較而言,投保用戶的可選擇性就更多一些。
  • 從護士到保險經紀人,我在永達理保險經紀找到了另一種價值
    在進入永達理保險經紀公司之前,我在一家三甲醫院做護士,常常看到很多患者沒有健康體檢的習慣,因此察覺疾病較晚,又沒有保險護身,因病致貧的事件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因為沒錢看病,而放棄治療。再加上護士的工作很辛苦,我也越發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籌劃給自己和家人買保險。
  • 保險經紀人能為客戶提供什麼服務?
    Two那保險經紀人可以為客戶提供什麼服務呢?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有這個疑惑了,甚至在想,你就吹唄,關我屁事,反正管你是什麼人,做保險的都是套路深,反正我就不買保險。哈哈,開個玩笑,求同存異,每個人都有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利那為了直觀地說明,我舉個例子:假如你作為客戶,剛好有購買保險的需求,你向身邊的小夥伴傳遞出這個信號(誰身邊還沒幾個做保險的呢~)那那些做著保險的小夥伴會不會都很積極地過來像你介紹他們公司最好的產品呢?
  • 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什麼區別?
    這樣有利於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為經紀人服務奠定良好的人員基礎。保險經紀人起源於17世紀的英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行業。不過在國內,保險經紀人剛剛開始起步,所以也就造成大多數人分不清它和保險代理人有什麼區別。
  • 我的工作周記7(2021.01.03)丨保險經紀人的一周
    而我卻在2020的最後一天收到了一份很有意義的禮物——分公司的豔玲老師通知我說:我通過了明亞總公司專業培訓師的認證。 我一直比較看重這個培訓師的身份認證,因為曾經報考高考志願的時候,我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報考師範專業,也沒有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如今在我熱愛的保險行業能成為最專業的經紀公司的一名培訓師,也算是從另一個意義上達成了父親的心願。
  • 連接新生代保險經紀人,這家公司想做保險界「滴滴」
    不過,團隊可能高估了中國民眾的保險認知水平。雖然薄荷保搭建了足夠龐雜的保險知識庫,但消費者卻不知從何問起。意料之外,工具卻吸引了一群活躍的粘性用戶——追求專業性的年輕保險經紀人,於是薄荷保這款智能問答工具就成了新一代保險人廣為熟識的「核保查查」。豐富的資料和友好的界面,很快讓「核保查查」成為這群經紀人的「紅寶書」。
  • 保險代理人和經紀人的區別是什麼?哪個更靠譜?
    即保險經紀人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從眾多保險公司的產品中挑選除最適合客戶的保險。因為保險公司的產品繁多且複雜,對於大多數保險小白來說,要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是很困難的,而保險經紀人能幫助客戶選擇合理且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險,十分方便。
  • 避開這些坑,助你快速轉型為保險經紀人
    隨著保險行業的發展,近幾年,保險經紀行業日益有成為新風口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同業或行業外人士開始進軍保險經紀行業; 當然了,風口來臨時,誰都想成為風口上那只會飛的豬。 但是,保險經紀行業再好,也不是能夠坐地撿錢的。
  • 永達理保險經紀資深經紀人告訴你和保險代理有什麼區別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題:保險經紀和保險代理有什麼區別?哪個靠譜?作為永達理保險經紀的一名資深經紀人,今天我就為大家科普一下這個問題。不管是保險經紀還是保險代理,或者是一些線上平臺,說白了都只是保險的一個銷售渠道而已,所以相關資質齊全,且經過銀保監會備案的機構,都是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