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25家國企,幹到江蘇首富,被關4年後回家,危機重重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大貓財經貓哥

作者|貓哥

來源|大貓財經

火腿腸、肉罐頭大家都吃過,各種方便食品再怎麼出新,它們的銷量一直穩步增長,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雙匯,一家獨大,市值1600多億,其他廠商只能望其項背。

如果時間回到十幾年前,格局卻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北雙匯南雨潤」雙頭鼎力,雨潤戰鬥力極強,在雙匯的大本營還搶下了30%的份額,雨潤的老闆祝義才一度成為江蘇首富。

很多人感慨,如果他一直堅持幹這個,至少也能和雙匯旗鼓相當吧,但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如果」,現在的雨潤啥情況呢?

上個月,南京中院裁定受理了雨潤控股的重整申請,沒過幾天,又傳出消息,雨潤旗下的中央商場拖欠巨額工程款。

兩家上市公司都在退市邊緣,處境艱難。今年早些時候祝義才寫了篇文章,標題叫《雨潤能逃得過破產的厄運嗎?》,可能他自己最清楚雨潤面臨的難題吧。

千億級別的公司,創建艱難,消解卻可能只是源於一瞬間的想法。

安徽桐城因為適於種植油桐而得名,交通發達,七省通衢。但在歷史上桐城更以「文都」聞名,方苞、劉大櫆為代表的桐城派在文學史上地位顯赫。

最近這幾十年,桐城也特別生產富豪,比如國軒高科李縝、金大地陳淮軍、中辰張伯中、香港船王桂四海、盛運股份開曉勝等等,不少都是富豪榜的常客。

祝義才也是桐城人。

據說他早年聰慧,10歲能通讀《三國演義》,因為家裡比較窮,他只好半工半讀,直到21歲才考上合肥工業大學。

不過那是1985年,大學生很金貴,村裡放鞭炮慶祝了好幾天,家裡湊不出學費,親戚賣了雞,才給他湊齊50元學費,剩下的就得靠他自己了。

艱難讀完大學,畢業後祝義才被分配到了安徽省交通廳下面的一個海運公司,結果沒領幾個月工資,公司就關門了。

體制內是進不去了,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經商。

因為在海運公司幹過,祝義才很熟悉水產貿易,認識了很多水產出口貿易的公司。

當年最好賺錢的方式是什麼?靠信息差。

他的第一桶金就是怎麼來的。

當時安徽刮颱風,桐城水產行業沒貨賣,廣東的海鮮卻賣不動,於是祝義才就開始倒騰海鮮。

第一次結款的時候,祝義才就驚到了,居然賺了10萬塊,祝義才辭職之前一個月才掙200元工資。

既然能賺錢,他就開始沒日沒夜地幹,口碑也不錯,賒帳講信用,訂單越來越多。他一個人幹不完,就從老家帶了一大批人一起幹。

第一年結束,算總帳,營業收入9000萬元,淨利潤480萬。

什麼出身啊、階層固化啊,不存在的,底層出身的祝義才一年時間通通打破。

倒買倒賣雖然賺錢,但祝義才覺得這行業不穩當,決定再去找個靠譜的實業做做。

當時國內的高溫肉製品,如火腿腸、午餐肉之類正風靡全國,上馬就能賺錢,但是廠家太多。

祝義才出國考察了一圈,發現西方流行低溫肉製品,國內沒有這類產品,是一個可以開發的新大陸,於是,他立馬找到了南京市,獲得了一大堆的支持政策:

他先借了南京食品罐頭廠的一部分閒置廠房,上馬低溫肉食品的生產線。後來南京當地的銀行給貸款,引進了美、歐、日的設備,建了10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雨潤低溫肉類食品從此誕生,一上市就賣斷了貨。

1993年,他又在合肥市投資450萬元,建起了國內首家機械化生產低溫肉製品的企業——華潤肉食品加工廠。

靠著這幾個廠子,1995年,雨潤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億元。

1996年,南京罐頭廠面臨改制,祝義才覺得機會不錯,領導們都同意他收購,畢竟這廠子有7000萬債務,是個麻煩事,有人接盤多好。結果工人們不幹了,他們主要擔心鐵飯碗沒了。

他們的抵抗也是實實在在的,堵門,給祝義才寄夾著子彈頭的恐嚇信,一群職工隔三差五去市政府散步抗議,一些離休幹部聯名寫信上告中央……

反正能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但這種事也好解決,祝義才承諾絕對不裁員,反對的聲音沒了一大半,等工廠運轉起來,工人發現工資還多了,立馬踏實了。

收購了這個國企,祝義才投入了1.2億做改造,結果當年銷售額就比之前增加了一個億,差不多當年就把成本收回來了。

一看這路子可以,祝義才一口氣收購了安徽阜陽肉聯廠、四川內江肉聯廠等25家瀕臨破產的國企,銷售額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到2003年已經突破了62億。

有錢就愛折騰。

買了不少廠子,祝義才順帶著低價買了不少土地,當時正趕上房地產浪潮,他就有了幹房地產的心思。

2002年,他成立了江蘇地華,又花了2300萬元收購了一個國有地產公司,成了地產新軍。

前兩年確實有聲有色,錢沒少賺,在「2004福布斯大陸富豪榜」中,祝義才成了江蘇首富。

形勢一片大好,繼續使勁幹吧。

於是祝義才開始計劃進軍商業地產,他瞄準了有國企背景的上市公司中央商場。

怎麼才能掌控這個公司呢?

祝義才直接讓江蘇地華在股市中不斷買入中央商場的股份,經過14次舉牌,終於在2005年,超過南京國資,拿下23.17%的股。

同年,雨潤也順利在港交所上了市,募集了15億港元,順風順水。

2008年,祝義才不知道是找大師算過還是心血來潮,給自己改了名字,從「祝義才」變成了「祝義材」,「材」字大概是他對自己幹房地產的期許吧。

這時候,他對整個公司的發展有了很宏大的計劃,大概是這個流程:

● 1、通過雨潤食品來獲取充沛現金流,支持房地產業務;

● 2、江蘇地華負責住宅開發,中央商場負責商業地產;

● 3、然後過去收購國企、農業項目,低價獲取廠房、地皮;

● 4、這些地皮最後也會變成房地產項目。

公司的願景也越發膨脹了,變成了「一家集食品、地產、商業、物流、旅遊、金融和建築等七大產業於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2010年,祝義材布局「333」發展戰略:

● 1、在30個省會城市建設農副產品交易中心;

● 2、在300個地級市建設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

● 3、在3000個縣建設農副產品種養基地。

祝義材每天工作16個小時,很投入,執行力超強,規劃一出來,馬不停蹄地在全國籤了60個項目,每個項目金額少則10億,多則上百億,超過600億資金眨眼就投進去了。

至此,他的好運氣似乎也用盡了。

先是有人發現,雨潤獲得的政府補貼太多了。十年裡,平均每年都有3億多港幣的政府補貼,2010年有7.13億港幣之多,是競爭對手的20倍。

怎麼會這麼多呢?這時候,安徽、遼寧等等地方紛紛開始投訴雨潤了。

怎麼回事呢?情況都差不多,大概都是雨潤跟當地前一個好多億的投資計劃,主要做養殖基地,政府給地、給好幾千萬的大額補貼,結果好幾年也不見雨潤有動作,這些政府坐不住了開始紛紛找上門來。

這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大額的補貼原來是這麼來的。

禍不單行,2011年,雨潤火腿腸被曝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成了年度大事,雨潤口碑撲地。

可能感覺太不順利了,2013年,祝義材又改名字了,從「祝義材」更改為「祝義財」,啥想法一看就明白,這一年,祝義財的身家已經達到了140億元。

但改名顯然不能保平安。

2015年,祝義財失聯了,時間還不短,等他再回到大眾視野,已經是2019年1月,間隔了1400天。

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當年收購中央商場時玩的種種貓膩。

本來,靠在二級市場上買入股票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就非常罕見,而且雨潤收購期間還利空連連,股價一路向下,就更不合常理了。

貓膩就藏在這裡面。

《證券時報》後來調查發現,這些問題背後,是祝義財與中央商場時任董事長胡曉軍、時任總經理廖建生等高管的「合作」。

祝義財總共向他們行賄超過3000萬元,並從中央商場「借款」4000萬元,用來收購中央商場,那幾位高管也充分配合祝義財:

● 1、以低於國有股的價格收購員工股;

● 2、釋放利空消息,壓低利潤,為此不惜關閉了中央商場泰州店和淄博店,房租違約金損失不少,還有大量員工和供貨商討要賠償。事後有人說:這給中央商場造成損失8000餘萬元。

● 3、跟有關部門溝通時,把企業描述得很差勁。

有了內部人的配合,種種怪現狀也能理解了。收購完成後,中央商場又集中釋放利潤,股價一路高漲,祝義財賺得盆滿缽滿。

但這也只能得意一時,東窗事發,幾個高管被判刑,等祝義財再度現身的時候,雨潤已經成了七毛錢的仙股。

雨潤食品還算穩健,雖然被對手甩得沒影了,但還能活著,房地產項目卻是一個資金黑洞。

2014年的時候,雨潤地產銷售額達到155億,在房企中能排進前50名,商業綜合體在建20家,並計劃下一年做到50家,比肩當時的萬達。

祝義財失去自由後短短1個月內,集團副總裁段斌、中央商場監事羅凌先後宣布辭職。

地產項目要借錢,要看信用,老大是誰很重要。

祝義財沒有自由,就等於雨潤沒有信用,借錢難度陡增,加上新的文件和進展無法籤字授權,雨潤很快站到了破產的邊緣。

一度孫宏斌還準備併購雨潤,先是用融創的名義,不行,後來改成孫宏斌個人名義,仍然無法成功。

併購失敗後,雨潤更是出路難尋。2016年10月,雨潤食品總裁、中央商場董事祝義亮也宣布離職。

雨潤地產一蹶不振,2018年就賣了十幾個億,運營越發困難。

祝義財回來時,很多人還以為雨潤能夠迅速好轉,幾個上市公司短時間都漲了3、40%,高管沒了,祝義財讓一兒一女接管了雨潤和中央商場,希望他倆的海外留學背景能給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但一晃快兩年了,大環境變化太大,東山再起太難了。

2019年9月底,祝義財發了追憶老母親的《雨潤祝義財:媽媽,您一路走好!》一文,悲傷不能自已。

1月份他回到南京後,先是送走了老父親,時隔八個月,他的老母親也走了。「在我人生最困難的階段,父母雙雙離去,這讓我悲痛欲絕、不能自已。」

公司的境遇跟他類似,經營不見起色,負債率不低,股價低迷。

不久前,祝義財給地產集團定下了未來五年的銷售目標,要求其在2021年達到100億元的銷售額,並且在2025年完成1400億元的銷售目標。

這一次,運氣會站在他這邊嗎?

相關焦點

  • 收購25家國企 幹到江蘇首富 被關4年後回家 危機重重
    如果時間回到十幾年前,格局卻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北雙匯南雨潤」雙頭鼎力,雨潤戰鬥力極強,在雙匯的大本營還搶下了30%的份額,雨潤的老闆祝義才一度成為江蘇首富。很多人感慨,如果他一直堅持幹這個,至少也能和雙匯旗鼓相當吧,但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如果」,現在的雨潤啥情況呢?
  • 前江蘇首富200元起家到身價140億再到負債70億傳奇
    說起雨潤集團,就不得不提起其集團創立者及掌舵人——祝義財,這位頗具爭議的冷鮮肉行業大佬,經200元白手起家到身價140億再到負債70億,期間他到底經歷了什麼?從家徒四壁的白丁到身負盛名的首富再到被銀行限制乃至深陷囹圄的囚徒。
  • 前江蘇首富祝義財重獲自由回家,回溯「第一屠戶」跌宕財富路
    昔日江蘇首富祝義財重獲自由,回家了!1月23日港股早盤,雨潤系港股上市公司「雨潤食品」一度大漲18%;可另一家在A股上市的「中央商場」則在同一時段下跌2.21%,表現卻是「冰火兩重天」。市場關注,創始人回歸,雨潤系的債務危局能否出現轉機?雨潤食品名譽主席祝義財回家了!
  • 起底江蘇前首富:迷信風水兩次更名,身陷囹圄1400天,巨虧39億!
    祝義財,江蘇的前首富,迷信風水,為了公司發展,曾經兩次改名。造化弄人,因為一起併購案,身陷囹圄,被關了1400天。失去掌門人的雨潤,風雨飄搖,大廈將傾!那麼,祝義財是如何走上江蘇首富的巔峰,為何兩易其名,最後從高處墜落?
  • 中國又一女首富崛起,曾300萬收購破產國企,現一年營收5000億!
    導讀:中國又一女首富崛起,曾300萬收購破產國企,現一年營收5000億!一說起中國的富豪,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起阿里巴巴的馬雲、騰訊公司的馬化騰以及恆大集團的許家印等人,他們都曾登上過中國首富的寶座,不過這些富豪都是男性;實際上,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女性成為了卓越的行業領袖,並成為了身價過億的超級富豪,像江蘇恆力集團的創始人範紅衛就是其中的一個!
  • 又一個隱形首富誕生,身家1億卻收購17億國企,如今賺回了7百億
    說到汪俊林可能沒有幾個人認識,不過汪俊林確實是四川的隱形富豪,如果他的郎酒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那麼汪俊林這個隱形首富就要暴露了。汪俊林目前是郎酒的老闆,這家公司的目前的估值高達700億。其實除了郎酒的資產外,汪俊林還擁有房地產、煤礦等等生意。
  • 親兄弟創業,分家後弟弟比哥哥牛,2人成中國首富,他成江蘇首富
    文|龍溪來源|商業傳奇親兄弟一起創業的中國富豪很多,事業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兄弟間由於理念等方方面面原因而分家,有的反目成仇,有各守一方面。五根手指有長有短,即使親兄弟,也有長有短。很奇怪的是,分家後往往是弟弟幹得比哥哥好。
  • 青海前首富的人生過山車:從開餐館到開飛機回家,如今被限制消費
    從出川到成為青海首富,肖永明用了20年時間,但短短2年時間,當年的風光迅速消散,回頭再看,不禁令人唏噓。作者|市界 王春曉編輯|老拿近日來,隨著藏格股份因財務造假被點名,前青海首富肖永明再次引起關注。這位來自四川的首富曾是一個餐館老闆,後涉足鉀肥一步步發家,輝煌時期曾買下4千多萬美元的直升機。
  • 債務危機過後,雨潤、三胞、豐盛等江蘇千億巨頭活過來了嗎?
    也正是在這一輪「債務危機」中,江蘇的民營企業同樣遭遇過困境,曾經的「一方首富」幾乎集體步入「危局」。2018年6月,三胞集團對雨潤集團的5.5億元擔保逾期,將其流動性緊張的風險首次曝光,緊接著三胞集團旗下南京新百收購復牌後遭遇連續跌停,更直接推倒了三胞集團流動性危機的多米諾骨牌。
  • 父母早逝,被哥哥養大,辭職賣空調,插足萬達、恆大,成江蘇首富
    提起新晉國民老公張康陽,這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蘇寧少東家自帶主角光環,人們立刻將他與呼風喚雨的"蘇寧太子爺"的形象相匹配,但說起張康陽的父親張近東,這位常年霸佔江蘇首富寶座的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 從河南首富到老賴,3天「敗光」18億,朱文臣的發家史是個謎?
    據天眼查App顯示,河南前首富朱文臣遇到了從商以來最大的難題。他名下的輔仁藥業再收限制消費令,目前累計已有二十多條,而他本人也收到證監會處罰決定書,未來十年恐無緣證券交易市場。從人人羨慕的前首富到人人喊打的老賴,朱文臣的一身充滿傳奇。
  • 2020胡潤女企業家榜:楊惠妍連續4年蟬聯中國女首富,網友熱議:看了...
    虎撲11月27日訊 11月27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女企業家榜,楊惠妍連續4年蟬聯中國女首富。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楊惠妍連續4年蟬聯中國女首富#11月27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女企業家榜,碧桂園39歲的楊惠妍財富增長500億,以2250億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女首富。
  • 朱文臣7年從首富到身家縮水百億 輔仁陷退市風險
    從打造百億財富神話,到如今陷入債務危機,面臨退市,輔仁這一路可謂成也收購,敗也收購。隨著危機的不斷加深,輔仁藥業控股股東——輔仁集團創始人朱文臣也陷入窘境:除了家族另一核心資產宋河酒業面臨停產,大量設備被抵押融資,曾屢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和胡潤富豪榜的朱文臣,其身家也從120億急速縮水到成為「老賴」,2個月之內被列入限制高消費名單超過11次,不復巔峰時的輝煌。
  • 山西籍青海首富李銀會的酒局
    於是,他將當時瀕臨倒閉的國企青海青稞酒廠收購,並帶領這家酒企走上了資本市場。「白天會議桌上講酒,晚上餐桌上喝酒,夜裡床上醒酒。」李銀會說,這是他的常態。從財富的變化來看,他當初的選擇,似乎押對了,「首富」的桂冠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從企業經營來看,走不出青海且處於虧損中的青青稞酒,如今面臨的壓力,著實也不小。
  • 中信泰富反向收購中信集團 稱國企改革是大背景
    3月26日晚間,老牌紅籌股中信泰富,正式宣布正與母公司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組成的「賣方」(目標集團),商討收購中信股份100%股權。   這意味著中信集團擬透過向中信泰富曲線在香港整體上市,為中央推進國企改革踏出重要一步。
  • 上海首富周正毅:貪婪是人生的無底洞
    周正毅,1961年出生於上海市楊浦區,前上海地產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原農凱集團公司董事長,曾被國際知名雜誌福布斯封為上海市首富。他是如何從首富變成階下囚犯的呢?在股市上,當時很多國企都在等著上市,於是員工手裡的股票還不能及時兌現。而此時的周正毅採取了「蛇吞象」的手法,以個體戶的名義收購了大量國企員工的股票。等到股市上市了以後,周正毅就開始暴富。
  • 河南前首富「墜落」背後:前半生的路太順了,不是好事
    據天眼查App顯示,河南前首富朱文臣遇到了從商以來最大的難題。他名下的輔仁藥業再收限制消費令,目前累計已有二十多條,而他本人也收到證監會處罰決定書,未來十年恐無緣證券交易市場。從人人羨慕的前首富到人人喊打的老賴,朱文臣的一身充滿傳奇。
  • 「首富」變成「首負」:從身價295億到負債250億,他只用了200天
    通過公司的不斷擴張以及瘋狂投資,孫正義在2000年成為世界首富。然而這幾年軟銀的負債金額越來越高,孫正義從曾經的「世界首富」淪為了「世界首負」。負債額高達1.1萬億元,相當於每天光利息就要還2到3億。長大後他去了一家技術廠工作,後來因為踏實肯幹被任命為國企餘姚農藥廠的副廠長,農藥廠各種大小事他都親力親為。不過在恢復高考後,他毅然辭去廠長一職參加高考,並順利進入浙江工商大學,畢業後當上了一名政府幹部。
  • 最「牛」江蘇首富:34歲坐擁5000億帝國,身價還是王思聰20倍
    在公眾眼中,江蘇省的首富可能是張近東。畢竟,蘇寧的發展勢頭真的很強勁。因此,張近東也成為了一個非常著名商業大佬。在兒子張康陽的幫助下,蘇寧甚至是還收購了國際米蘭,並逐漸走向世界。蘇寧的發展也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雖然張近東在公眾眼中是江蘇首富,但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出生於80後的嚴昊在31歲時成為了江蘇首富。
  • 徐靜波談日本首富柳井正的警示:戰後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
    日本首富、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下了一個定義: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遭遇的最大危機。當然,也是優衣庫創立30多年來的最大危機。早稻田大學畢業的柳井正社長,從他父親的手中接過一家街頭服裝店之後,去了一趟美國,發現美國人有一種服飾,是周末出門時穿的,叫「休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