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亭上,嶽飛遇害,群臣畏秦檜淫威,莫敢發聲,即便韓世忠這樣忠直的朝廷重臣,也不敢多說一句話。這時,有一官員拍案而起,憤然上書,斥責秦檜的投降罪行這名官員便是劉昉。
劉昉,字方明,曾用名旦,廣東潮陽人,是「潮州八賢」之一劉允的長子。劉昉曾任禮部員外郎、龍圖閣學士等職,世稱「劉龍圖」。劉昉素喜方書,因有感於小兒之疾苦,不只世無良醫,也無全書,以致夭折者難以計數,故從政之餘,乃集古今兒科各家方論,各以類分,匯集成書,是為《幼幼新書》。
《幼幼新書》是古代中醫兒科學類書,共40卷,約120萬字;匯集整理了宋代以前兒科學成就,取材廣博,立論嚴謹,凡所引徵皆註明出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卷1~卷4分別為方書敘例、小兒調理、用藥及診法等,記述兒科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等內容,屬兒科總論部分。卷5~卷39屬各論部分,其中卷5為初生有病,論新生兒病證的防治;卷6為稟受諸疾,論治小兒先天稟賦不足所致的各種病證;卷7~卷32論小兒外感、內傷疾病的診治;卷33~卷34論小兒五官疾病的診治;卷35~卷39主要論小兒外科諸疾的診治。卷40為論藥敘方,記述常用藥、所引書目和拾遺方。
《幼幼新書》從理論知識到臨床治療方法都十分完備,比較全面準確地記載了兒科學各方面學術內容,被稱為宋代以前兒科的集大成之作,具有以下特點。
中醫兒科源遠流長。從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便有治療兒科疾病的相關內容。《黃帝內經》涉及小兒生理、年齡分期、體質、診斷以及胎兒保健、先天因素致病、疾病預後轉歸等內容。《顱囟經》是兒科學專著,內容涉及中醫兒科學理論與臨床上的許多問題。《諸病源候論》《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小兒藥證直訣》等均有豐富的兒科學內容。
總結整理這些醫學文獻,對進一步提高兒科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劉昉等人「因取古聖賢方論,與夫近世聞人家傳,下至醫工、技工之禁方,閭巷小夫試之秘訣,無不曲意尋訪,兼收並錄」,編成《幼幼新書》。該書首次全面收集整理兒科文獻,一是內容廣博,引用前代醫籍超過140種,收錄大量醫家秘方和民間驗方,載方14000多首,拾遺方35首;二是保存了大量古醫籍佚文,如保存了《少小嬰孺方》《海藥本草》《簡要濟眾方》《譚氏殊聖》《子母秘錄》等古醫籍大量佚文;三是所引用的文獻刻意保留原貌,不妄加改動,且均註明出處。這對古代兒科發展、歷史研究、醫書輯佚,以及古書校勘,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勘正兒科醫學文獻在流傳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儘可能恢復古醫籍原貌,使讀者能正確地閱讀、研究和運用兒科醫籍文獻,《幼幼新書》對輯錄的醫籍文獻進行了校勘和注釋。如《備急千金要方》曰:「小兒初生,先以綿裹指,拭兒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此謂之玉衡。」《幼幼新書》校注云:衡「一作銜」。又如《太平聖惠方》治小兒解顱囟大,身有痼熱,頭汗出,腹脹,咳嗽上氣,肩息脛蹇的鐘乳丸,其中有「漆花」一藥,《幼幼新書》校注云:《少小嬰孺方》以此一味為豺漆,蓋五加皮也。
《幼幼新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病證論治兩大類,按照從一般到具體的邏輯層次進行論述,與現代中醫兒科學體系的結構層次基本一致,比《顱囟經》《小兒藥證直訣》等書的學術體系更加嚴密完善。《幼幼新書》先論小兒生理特點、病理特點、餵養保健、診法特點、治法概要等小兒科基礎理論知識(卷1~卷4);次述初生有病、稟受諸疾、蒸忤啼哭、驚疾潮發、急慢驚風等小兒臨床病證論治(卷5~卷39),最後(卷40)記述常用藥、所引書目和拾遺方。每卷之下,又分若干門,按概述到各論的順序,分別載述各家之方論。如關於小兒癇病的論治:卷11為癇論候法,分癇論、癇候、驚癇忤是三候等12門;卷12為五癇異治,分風癇、驚癇、食癇等5門,兩卷結合,小兒癇病的論治就相當系統全面。
《幼幼新書》廣收博採,體系完善,集宋代以前兒科學術大成。
一是全面反映了兒科學術成就。《幼幼新書》全面系統總結了其成書之前兒科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只要在兒科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學術見解或學術建樹,在臨床證明之有效者,就分門收錄,涉及兒科所有領域,許多古代兒科的學術成果因此而保存至今。
二是重視非兒科專著中有關兒科方面的學術精華。《幼幼新書》收集了《黃帝內經》《諸病源候論》《傷寒論》《類證活人書》《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太平聖惠方》等各類醫籍中散在的兒科方面的內容,並按其內容性質,各以分類,使其成為中醫兒科學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吸收了最新兒科學術成果。《幼幼新書》大量引用《類證活人書》《聖濟總錄》《小兒藥證真訣》等書的內容,特別是《小兒藥證直訣》奠定了中醫兒科學理論和臨床基礎,對後世兒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四是倡導學術爭鳴,博採百家之長。在《幼幼新書》中可以經常看到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學術觀點,如小兒變蒸之論,《聖濟經》等醫著都持32日一變之說,《顱囟經》認為60日一變,《五關貫真珠囊》認為45日一變,《幼幼新書》一併載之。
劉昉,骨鯁忠直之臣,儒雅博學之士也;《幼幼新書》,字字珠璣之文,兒科集大成之作也。二者交相輝映,誠醫學之榮光也。明代陳履端重輯《幼幼新書》時曾高度評價此書:「宋本《幼幼新書》,心保赤子,具本具末具變,悉中肯綮,得呂牙、孫武制勝合變之玄機,誠醫家韜鈐之選也。」
作者單位:武陟縣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