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過《上帝保佑美國》的國寶級女歌手遭「封殺」,因涉種族歧視

2021-01-11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從高山到草原,再到浪花如雪的海洋……」儘管川普剛唱著唱著忘了詞,但並不影響《上帝保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在美國民間「第二國歌」的地位。

視頻截圖:2018年6月5日白宮的一場活動上,川普在唱《上帝保佑美國》時忘詞

幾十年來,這首歌無數次在美國的各種體育比賽、紀念活動、政治集會甚至是總統競選上唱響,最初的演唱者凱特•史密斯(Kate Smith)也因此家喻戶曉,被冠以「南方鳴鳥(Songbird of the South)」的美譽。

1939年,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對來訪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說,「史密斯小姐就代表美國」。1982年,史密斯還獲得了羅納德•裡根授予的「總統自由勳章」。

然而過去的兩天,這名已故「國寶級女歌手」接連遭美國兩支著名運動隊「封殺」,由她錄製的《上帝保佑美國》被禁止在比賽現場播放,一座紀念她的雕像也被蒙上了黑布,原因是她在八十多年前唱過的兩首歌被「挖墳」,歌詞涉嫌「歧視黑人」。

史密斯的雕像被蒙上黑布 圖自推特

幾十年」被剔除

據《紐約時報》、《費城詢問報》等報導,本周四(18日),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明星球隊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表示,將停止播放史密斯版本的《上帝保佑美國》。

「洋基隊現在了解到凱特•史密斯從前的歌曲錄音,之前對此並不熟悉,現決定立即仔細檢查新獲取的信息,」該球隊一名發言人說,「洋基隊非常重視社會、種族和文化上的『不敏感(insensitivities)』。雖然還沒有得出最終結論,但我們在敏感性方面犯了錯誤。」

本賽季初,洋基隊還在使用史密斯錄製的《上帝保佑美國》,直到一名球迷通過郵件提醒球隊,史密斯曾唱過「種族歧視」歌曲。

18年來,史密斯版本的《上帝保佑美國》一直是洋基隊場間休息的「保留曲目」。

4月18日,紐約洋基隊在比賽期間聆聽《上帝保佑美國》 圖自東方IC

另一支下禁令的隊伍——國家冰球聯盟(NHL)費城飛人隊(Philadelphia Flyers),跟史密斯的關係更不一般。

該隊自1969年來,每逢「勢在必得的比賽」,一定會在賽前播放史密斯唱的《上帝保佑美國》,把它當做好運的象徵。

1974年,飛人隊首次捧起NHL冠軍獎盃「斯坦利杯(Stanley Cup)」,史密斯本人親自在比賽現場演繹了這首歌。

視頻截圖:1974年5月19日,史密斯在飛人隊比賽現場獻唱

1986年史密斯離世,該隊為她在主場球館外立了一座雕像,2011年舊館拆除後,史密斯的雕像也隨球隊一同遷至新場館。

在洋基隊發出「禁令」後一天,飛人隊也發表聲明稱,「我們最近意識到,凱特•史密斯演唱的幾首歌含有冒犯性的歌詞,不能反映我們作為一個組織的價值觀。」

「在我們繼續調查這一嚴重事件的同時,我們將把凱特•史密斯的《上帝保佑美國》錄音從我們的曲庫中移除,並把球館外的雕像蓋上。」聲明指出。

80多年前的歌被「挖墳」

到底是什麼樣的歌,把這名地位甚高的女歌手「拉下神壇」?

1933年,史密斯在其主演的歌舞片《大家好!》(Hello Everybody!)中,給一群聽收音機的黑人孤兒唱了一首《黑孩天堂》(Pickaninny Heaven),歌詞中有一句「大西瓜滾來滾去,擋住了你的去路」。「Pickaninny」一詞在英語中是對黑人小孩的蔑稱,而西瓜對於美國黑人更是一種「敏感的水果」。

美國南北戰爭末期,許多州裡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之後,通過種植和販賣西瓜來維持生計,在戰時宣傳裡,西瓜甚至成了一種「自由」的象徵。

而黑奴獲得自由的現象,讓一些南方農場主階級感到不滿,於是宣揚有關西瓜的負面信息,把這種水果描述成黑人「懶惰」、「不乾淨」、「孩子氣」的象徵。

一張用來醜化黑人的「西瓜海報」

另一首被「挖出來」的歌叫《這就是黑人誕生的原因》(That’s Why Darkies Were Born),史密斯在1931年唱過。

歌曲一開頭便是,「有人要摘棉花,有人要摘玉米,有人要當奴隸,有人要唱歌,這就是黑人誕生的原因。」

《紐約時報》報導稱,和史密斯那個時代的許多白人歌手一樣,她演唱的一些歌曲最好情況是「過時的、麻木不仁的」,最壞則會被當作「徹頭徹尾的種族歧視」。

保守派很不滿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音樂學院院長傑弗裡•麥基(Jeffrey Magee)認為,類似上述兩首歌曲,反映了史密斯時代文化結構中根深蒂固的種族態度。

「在美國流行音樂的形成過程中,音樂家和詞曲作者必然要經歷種族交流、模仿和盜用的歷史,」麥基說,「凱特•史密斯是其中不可阻擋的一部分。她以這些歌曲為基礎,成為了一名流行歌手。」

他還指出,上世紀30年代其他一些受歡迎的白人音樂家,包括索菲•塔克(Sophie Tucker)、梅•歐文(May Irwin)和被稱為百老匯之父的喬治•科漢(George M. Cohan),也會在演唱中扮成「黑人臉」。(註:白人演員把臉塗黑飾演黑人,在美國文化中被視作「種族歧視」的表現。)

對於史密斯被「封殺」,美國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的副總裁傑克•福勒(Jack Fowler)有話說。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福勒19日譴責稱,洋基隊和飛人隊在「驅逐」史密斯上做得太過分了,並引述史密斯的訃告指出,她曾「旅行近52萬英裡,為美國軍隊表演」。

「那相當於繞地球130圈,」他補充道,「而洋基隊只會打棒球,並且在賽後喝得酩酊大醉。」

《上帝保佑美國》由美國詞曲作家歐文•伯林(Irving Berlin)創作於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直到1938年被史密斯首次在電臺中演唱,這首歌才引發關注。

1940年,《上帝保佑美國》成為富蘭克林•羅斯福和他的共和黨對手溫德爾•威爾基(Wendell Willkie)的官方競選歌曲。

根據原作者的生平資料記載,許多美國人發現這首歌「如此強大和引人注意」,以至於他們遊說讓它取代《星條旗永不落》成為美國國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已故「國寶級女歌手」及其「第二國歌」連遭「封殺」
    「從高山到草原,再到浪花如雪的海洋……」儘管川普剛唱著唱著忘了詞,但並不影響《上帝保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在美國民間「第二國歌」的地位。1939年,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對來訪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說,「史密斯小姐就代表美國」。1982年,史密斯還獲得了羅納德裡根授予的「總統自由勳章」。然而過去的兩天,這名已故「國寶級女歌手」接連遭美國兩支著名運動隊「封殺」,由她錄製的《上帝保佑美國》被禁止在比賽現場播放,一座紀念她的雕像也被蒙上了黑布,原因是她在八十多年前唱過的兩首歌被「挖墳」,歌詞涉嫌「歧視黑人」。
  • 美國真的存在種族歧視嗎?
    距離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不到3個月時間,美國內反種族歧視騷亂卻愈演愈烈。8月23日,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黑人男子布雷克在沒有持任何武器的情況下遭警察開7槍擊中後背,威斯康星州等地隨即爆發抗議示威。川普在9月1日親赴基諾沙,譴責暴力示威,重申他在連任競選中強調的"法律與秩序"。9月4日,布雷克在病床上以視訊方式首度出庭,他被控三級性侵犯的重罪,以及非法侵入、妨害治安等輕罪。
  • 種族歧視公然「乳」華,或遭全面封殺
    據內馬爾所說,馬賽後衛阿爾瓦羅-岡薩雷斯對他進行了種族歧視辱罵,稱他為「骯髒的猴子」,所以他就直接動手敲擊對方後腦勺,隨後引發了大規模衝突。事後內馬爾多次發推說對方種族歧視,號召各方對對方進行批判和處罰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54個非洲國家聯名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決議草案,請求聯合國介入調查美國及其他國家對非洲裔族群的系統性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執法等問題。
  • 《閃電俠》伸縮人演員因早年發布涉種族歧視不當信息被劇組解僱
    《閃電俠》主演哈特利·索耶因此前在推特上發布的涉種族歧視與歧視女性內容的信息而被從《閃電俠》劇組解僱。CW、華納電視部門以及伯蘭蒂製片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哈特利·索耶將不會在《閃電俠》第七季中回歸。
  • 聯合國官員: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
    就又一名美國黑人在白人警察「鎖喉」執法過程中死亡,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28日說,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美國必須採取「嚴肅行動」阻止更多黑人死於警察之手和種族歧視。埃裡克·加納是紐約市煙販,2014年因涉嫌非法售煙,在被捕程中遭警察用胳膊扼住咽喉致死。布朗2014年在密蘇裡州弗格森市遭一名白人警察攔截搜查並開槍打死。布朗沒有武器,身中6彈。阿貝裡今年2月在喬治亞州格林縣一條道路上慢跑時遭一對白人父子開車攔截並槍殺,後者稱他們懷疑阿貝裡是竊賊。
  • 槍枝與種族歧視 美國的陳年痼疾
    非裔男子弗洛伊德日前遭明尼亞波利斯警察暴力執法喪命,進而引爆抗議動亂。類似戲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美國上演,令人不禁想到另一出不時登場的節目:傷亡慘重的槍擊案。在美國,與槍枝和種族有關的暴力事件堪稱陳年痼疾,沒有解藥,只能任由它們一再復發。
  • 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虛偽(全文)
    再次,警察還針對少數種族實施圈套執法。在緝毒行動中,美國酒精、菸草、火器和爆炸物管理局使用執法圈套鎖定的犯罪嫌疑人中,91%是少數族裔。美國民權聯盟的報告揭示,非洲裔和白人吸食大麻的比例相當,但是前者因攜帶大麻被捕的可能性是後者的4倍。美國司法領域中存在系統性的種族歧視。
  • 人民日報: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54個非洲國家聯名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決議草案,請求聯合國介入調查美國及其他國家對非洲裔族群的系統性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執法等問題。
  • 從弗洛伊德事件看美國種族歧視問題
    當前美國國會以及多個城市啟動有關警務體系內部的制度性歧視問題改革。但與此同時,大量觀點也指出,僅僅改革警務系統無法解決美國社會深層次的種族不平等現象,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是一個歷史性、結構性、制度性以及文化性、觀念性問題,新冠疫情引發的社會危機和經濟危機更是揭露出美國社會繁榮表象下的種族不平等鴻溝。某種程度上,川普任內對「白人至上主義」的縱容更是加劇了這種種族衝突。
  • 那些年美國因種族歧視而引發的暴亂
    2020上半年,對於美國來說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月份新冠肺炎席捲美國全國,由於政府的防範措施不到位,導致至今美國已有180多萬名患者,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0萬。美國的種族歧視,在美國建國時就已經存在了。白人歧視黑人,黑人得不到公平的待遇。雖然美國歷屆總統也有處理過這個問題,經過長時間的宣傳教化,也有眾多白人放下偏見。但是這種幾百年的觀念,還是根深蒂落,放到現在還是有很多白人有這種歧視。所以在美國歷史上,因種族歧視而引發的城市暴亂,還是屢見不鮮的。
  • 胡克·霍根種族歧視惹大事,遭遇WWE全面封殺!
    「我想我們都是有點種族歧視的,操蛋的黑鬼。」霍根遭遇封殺的消息傳出之後,CM·朋克在推特發布消息嘲笑胡克·霍根:「布克·T曾說他要把霍根搞定的。很好,現在胡克真的被布克搞定了。」CM·朋克還在推特繼續嘲諷霍根,「我不太想睡覺,因為怕錯過什麼,不過今晚我能安眠。笑死我了,晚安吧!滑稽的世界。保持冷靜。」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國際論壇)
    美國社會金字塔底層人民都知道,《獨立宣言》所明確的「人人生而平等」與他們無關  「種族主義是美國主要且持久的特徵。」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
  • CNN:研究顯示,近三成亞裔美國人因疫情遭歧視
    (原標題:CNN:研究顯示,近三成亞裔美國人因疫情遭歧視)
  • 美國種族歧視七宗罪
    最近西方世界及其小夥伴國家不太平靜,一種新罪行——種族歧視點燃了所有有色人種的憤怒。我找遍大部分西方文化典籍,都沒有找到這種新罪行的詳細介紹。關於罪惡經典西方文化中出現最多的是七宗罪,這些和美國出現的種族歧視有何聯繫值得深思。
  • 美國會大廈遭衝擊 執法雙重標準折射種族歧視
    美國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一事受到關注,其中美國執法人員對於事件的處理方式也遭到了批評。美國輿論指出,與去年處理「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相比,美國執法人員處理國會遭衝擊事件顯然要「柔和許多」,折射出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
  • 因涉嫌對黑人主播發表種族歧視言論,美國廣播公司人才副總被解僱
    據報導,美國廣播公司人才副總芭芭拉· 菲迪達對黑人主播桑尼·霍斯汀和羅賓·羅伯茨發表了輕蔑的種族歧視言論,美國廣播公司的這位高管因對黑人主播發表種族主義言論而被休假一個月後,日前已被解僱。上個月,《赫芬頓郵報》記者亞沙爾·阿里對美國廣播公司人才副總芭芭拉·菲迪達提出了嚴厲的指控,指責她對包括《早安美國》主持人羅賓·羅伯茨在內的黑人主播發表種族歧視言論。7月20日,周一,迪士尼電視臺董事長和迪士尼媒體網絡聯合董事長彼得·賴斯,在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員工的備忘錄中宣布解僱菲迪達。
  • 美國種族歧視頑疾難祛
    △NBC新聞表示,社會學專家稱,美國警察暴力執法案例不斷重演種族歧視遺留問題有待解決,美國警察對少數族裔迫害由來已久《紐約時報》5月29日專門刊文,重點歷數了美國近年來發生的幾起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執法事件。
  • 美國華盛頓橄欖球隊因種族歧視壓力易名
    【美國華盛頓橄欖球隊因種族歧視壓力易名】當地時間7月13日,華盛頓職業橄欖球隊「紅人隊」(Washington Redskins)宣布將更改隊名和印第安人頭像標誌,糾正冒犯美國原住民的行為。球隊贊助商聯邦快遞、耐克和百事公司在7月相繼施壓,要求紅人隊更改名字。球隊的新名字目前尚未確定。
  • 內馬爾復出首場比賽就吃紅牌,因遭種族歧視而攻擊對手
    內馬爾復出首場比賽就吃紅牌,因遭種族歧視而攻擊對手法甲第3輪迎來巴黎聖日耳曼對馬賽的法國國家德比。34歲的裁判布裡薩德從2017年開始吹判法甲比賽,歐戰部分,布裡薩德只吹過一場歐聯杯正賽和3場歐聯杯資格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