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京都二條城:見證日本德川幕府的榮辱興衰

2020-12-18 藍小咪

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這倆月由於疫情的影響,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每天宅在家裡不敢出門。當然,戰疫尚未結束,大家就算憋得再難受,也一定別出門。若實在不得已必須出門的話,也千萬做好防護措施,更別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

為了讓大家的宅家生活不那麼枯燥無聊,我決定拿出自己的旅遊存貨,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各地的美景,帶著大伙兒一塊兒「雲旅遊」。那麼今天,就先來說說日本京都的二條城

對於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來說,二條城是到京都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是由江戶幕府的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下令修建而成。在建城400年來,二條城見證了日本歷史上的諸多重大事件,同時,這裡也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雕刻和建築特色,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二條城歷史

首先來簡單說說二條城的歷史。公元1603年二條城竣工,德川家康首次進住二條城。在之後漫長的日本戰國時代中,德川家康統一日本,並成為天皇身邊的「徵夷大將軍」。被任命後,德川家康便在二條城向大名們宣布了此事,也就是說,二條城稱為了開啟日本歷史最重要時代的舞臺。

在1624年,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為迎接後水尾天皇的行幸,開始對二條城進行大規模改建。迎接天皇到來二條城也象徵著江戶幕府的統治地位已經穩定。

1867年,在二條城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交還天皇,在大名面前宣布德川幕府結束,這也是著名的「大政奉還」事件。自此日本進入明治時代,二條城也成了日本從封建制走向近代社會的舞臺。

大政奉還,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治維新之後,二條城就成為了天皇的行宮。1915年,繼承了明治天皇皇位的大正天皇在御所舉行了即位大典,大典後在二條城設宴款待朝臣以及外國的高官、首相。為了此次饗宴,在二條城新建了許多建築物,然而饗宴過後便被拆除,目前只留下了南門。

二條城看點

首先放一張二條城的地圖。

從東大手門進入二條城之後,遊客就可以根據指示牌,按照推薦路線進行遊覽。首先進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唐門。

唐門

唐門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門,門的形狀代表著級別,唐門也是最高級別。屋頂的前後有「唐破風」樣式,屋頂未用銅和瓦,而是採用了檜柏樹皮。門上有4根柱子,鮮豔地雕刻著代表長壽的鶴和松竹梅。此外,還雕刻著守護御殿的獅子。

二之丸御殿

穿過唐門,就來到了二之丸御殿,這裡也是二條城的最大看點之一。這裡處處彰顯著將軍的威嚴。進入二之丸御殿需要拖鞋,因為殿內禁止拍照,所以我就沒有殿內的照片了。以下是景區介紹冊上關於二之丸御殿的介紹。

二之丸御殿由東南至西北呈雁形狀修建了6棟建築物,內有33個房間,用了800多張榻榻米,裝飾著松、鷹、虎、豹等代表德川家威嚴的壁畫,以及描繪櫻花等代表四季之花的狩野派繪畫作品(複製品)。二之丸御殿整體莊嚴而恢弘,行走其中,處處能感受到幕府將軍的威嚴。

二之丸庭園

出了二之丸御殿,就到了二之丸庭園。二條城共有三個庭園,分別為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二之丸庭園為傳統的日式回遊式水庭園,在池塘中央設置有蓬萊島,左右配以鶴龜島,整個庭園都流露出莊嚴大氣的中國大唐遺風。

二之丸庭園外的櫻之園,是久負盛名的賞櫻勝地,在這裡可以看到櫻花中的王者——八重櫻花。可惜我去的時候不是賞櫻季節,因此無緣一睹。

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同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本丸御殿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日本宮家住宅遺構,並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不過遺憾的是本丸御殿並不對外開放參觀。

天守閣遺蹟

既然二條城被稱為「城」,那麼肯定是有天守閣了。在本丸的西南隅,有一處天守閣遺蹟。該天守閣是從伏見城搬遷而來,不過在1750年因雷擊而燒毀,之後便沒有重建,如今僅存著石牆。

沿著階梯走上天守閣高臺,可以眺望到本丸御殿和本丸庭園,以及京都的街市景色。

清流園

清流園是是一個日西合璧的庭園,該庭園於1965年建造而成,所使用的材料均取自京都豪商角倉家的宅邸遺址。

展覽與收藏館

順著參觀路徑,最後來到的就是展覽與收藏館。這裡收藏了諸多障壁畫原畫,遊客可以在此近距離觀賞二之丸御殿的障壁畫。(二之丸御殿內展出的畫為複製品)。進入收藏館需另外購買門票。

實用信息

交通指南:

搭乘京都市營地鐵至「二條城前站」下車,或搭乘市巴士至「二條城前站」下車。

開放時間:

8:45~16:00(閉城17:00)。每年12月29日~31日為休城日。

此外,每年1月、7月、8月、12月的周二、12月26~28日、1月1日~3日為二之丸御殿的休殿日。

門票:成人620日元(包含參觀二之丸御殿的聯票為1030日元),初中生、高中生350日元,小學生200日元,小學生以下免費。展覽與收藏館門票為200日元。

相關焦點

  • 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京都二條城
    二條城由德川家康於1603年所建,是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這裡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雕刻及建築特色,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整座二條城由石牆及護城河包圍著,總體上分為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以及環繞兩個御殿的庭院等區域。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二條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當時的德川幕府將幕府設在了江戶(現在的東京),所以又稱江戶幕府,德川家所統治的260多年,又叫做江戶時代。因為天皇一直住在京都,所以德川家族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二條城外的壕溝,說大點叫護城河。
  • 多少興衰事,都在二條城!日本京都這個地方最像中國的盛唐!
    當您計劃下次訪問初升的土地和京都時,請確保您在必看景點列表中是否有京都的二條城。這座城堡位於京都市中心,由於其古老的建築以及其修剪整齊的花園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而綻放,因此具有非常美麗的風景。Nijō城堡在日本歷史上具有深厚的淵源,其歷史可追溯至16世紀。儘管日本有許多其他城堡,例如姬路和彥根,但Nijō城堡是日本古代建築傳統城堡群中較為完整的例子之一。
  • 日本傳統古建築的典型代表——二條城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圖為唐門)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其聲響並不是設計之初就預料到的,而是因為年久失修,由地板下部的釘子跟木板摩擦造成。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圖為二之丸御殿庭院一側)二之丸御殿的庭院「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畫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精美絕倫。
  • 京都二條城的逛吃逛吃
    離開金閣寺,大約乘車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到達了二條城。京都二條城佔地27.5公頃,總建築面積有7300平方米。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等共有六棟建築物被日本政府鑑定為國寶級文物,二之丸庭園被鑑定為特別名勝地;包括東大手門等在內的二十二棟建築被鑑定為重點文物。
  • 日本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為何與倒幕派開戰?
    摘要:日本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為何與倒幕派開戰?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一行人,在進入大阪城後,略作休息於翌日先接見立場親近幕府的法國公使侯許。兩位公使先是講了漂亮的場面話安慰慶喜,接著話鋒一轉,質疑慶喜撤出京都、轉進大阪的目的。兵庫在慶應三年十二月七日正式開港,慶喜卻在開港後數日離開京都,來到大阪,是否有以政治力阻撓兵庫開港的意圖呢?
  • 日本之行-京都(1)
    京都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是德川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二條城最早歷史要上溯到永祿十二年(1569),織田信長在足利義昭的居處開始興建二條城。天正元年(1573),信長流放義昭後燒毀了這座城,然後在其它地方另築二條御所,並將之獻給城仁親王。天正十年(1582),本能寺事變爆發。織田信長的長子織田信忠就是在二條御所被叛將「明智光秀」圍攻,最後放火自刃。關原之戰後,得到天下的家康在京都會見豐臣秀賴時重新修築。二條城築城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德川的族人及武將在造訪京都時有個休憩的寓所。
  • 德川幕府的最大危機:日本史上「倒幕運動」與「明治政府」的建立
    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海軍佩裡艦隊登陸日本以來,一場巨大的政治衝擊在日本國內爆發,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來看待這場促成近代大和民族覺醒的政治變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西方資本主義浪潮和世界殖民體系的衝擊,統治日本200餘年的德川幕府迎來了最大的危機。「倒幕運動」的到來加速了幕府的垮臺,倒幕派與守舊派不可避免地將在全日本為了最高權力展開死鬥。
  • 日本二條城,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如今有世界上最美的櫻花
    幕府淪陷後,1893年從京都皇宮轉移了當時的現有建築。新的本丸宮建築不定期向公眾開放,但是在秋季,當您有機會看到新的本丸宮的內部時,可以欣賞到獨家風景。圖片:Instagram @ kolmionelio詩云園二條城的新修剪花園中有Seiryu-en花園。
  • 日本旅遊攻略:二條城,日本封建時代宮殿式建築保存最完好的景點
    二條城的簡介二條城(日語:二條城、にじょうじょう、Nijō Castle、Nijō-jō,英語:Nijo Castle),始建於1603年(江戶時代初期慶長八年),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二條城町的城堡。
  • 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被稱之為二心殿下的德川慶喜是怎樣的人?
    一、二心殿下德川慶喜 德川慶喜有個綽號,叫做「二心殿下」,通常就是說這位老兄為人反覆無常,好像有兩顆心一樣。 德川慶喜某個角度有點像是袁紹,經常是早上做完決策,晚上就把自己的決策給推翻了。
  • 東瀛八日之三(京都-二條城-嵐山-金閣寺)
    京都屬於大阪都市圈的內陸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東部山區,是京都府各縣市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市。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歷史積澱使得京都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是日本傳統文化重鎮。京都市的部分歷史建築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稱為「千年古都」。
  • 統治日本兩個多世紀的德川幕府被推翻後,德川家族有沒有被清算?
    讓我們來以日本的德川幕府為例,好好了解一下。 熟悉日本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治維新是日本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標誌,正是因為進行了明治維新,日本才能不費吹灰之力打敗亞洲巨無霸大清帝國,還狠揍了沙俄帝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 大阪城,見證日本版城頭變幻大王旗
    只知道大阪有一個大阪城,原以為它是世界文化遺產,就成了大阪兩天的唯一必去目標。後來才知道,它並不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它是一個被反反覆覆重建多次的建築。 中國古代改朝換代的時候,最喜歡毀掉前朝的宮殿:項羽燒了秦鹹陽宮、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是不一樣的……,只有清朝,他們不會建宮殿只好住進明代宮殿中,才保留下來了明清故宮。
  •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日本江戶時期似乎學習了中國先秦的分封制,不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時的一眾親族功臣,甚至連投降的敵對勢力都有分封。乍一看這似乎和中國西周的分封很像,可是後來的發展上,先秦分封走向了「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春秋戰國;反觀日本卻維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強的到來。
  • 日本將軍幕府時代(全)
    ,公元1180年,源賴朝與嶽父北條時政舉兵打敗平氏軍,佔據關東地區,以鎌倉為根據地(關東軍的起源地),1185年,源賴朝依靠弟弟鎌倉戰神源義經滅掉了平氏,統一全國,1192年,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建立第一代幕府政權:鎌倉幕府,標誌著長達700年的三大幕府時代的開始,公元1274年,元太祖忽必烈二次入侵日本,因為軍隊沒有進入港灣停駐,結果都被颱風莫名奇妙的吹得全軍覆沒了,但元軍的入侵卻使幕府的權威得到了鞏固和加強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後代結局如何?
    一,德川幕府成因簡介 公元16世紀前後,日本進入了所謂的戰國時代,各地有實力的大名紛紛起來爭霸。其中,實力最強大的大名織田信長,逐漸吞併了尾張、近畿等多個地盤,勢力擴張至大半個日本。
  • 日本德川幕府時期身份等級制的發展演變
    下面,我們將從德川幕府身份等級制的起源、德川幕府「四民」身份等級制下的武士階層、德川幕府「四民」身份等級制下的農工商階層、德川幕府「四民」身份等級制的最終演變等幾個方面進行深度分析和解答!  一、德川幕府身份等級制的起源  德川幕府時期的四民身份等級制,可以追溯到安土·桃山時代。十五世紀後葉,日本進入諸侯紛爭的戰國時代,小國之間彼此戰爭不斷,貴族統治土崩瓦解,社會邁入轉型時期。  混亂局勢催生出兩位國家英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
  • 1603年-1868年德川時代日本首都在哪裡?其實不是京都而是江戶
    通常意義上,遷都是一個國家政治中心的轉移,但日本這次所謂「遷都」完全不是這樣,因為日本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本來就是在東京,不需要遷徙!但是,一般不都是認為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的首都是京都嗎?日本首都到底是哪裡?
  • 在千年古城京都體驗日本歷史
    ★★★二條城。建於慶長8年(1603年),正式名稱為「元離宮二條城」的二條城,為著名的世界遺產,和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也有著極深厚的關係。關原大戰勝利、取得政治實權的德川家康,沒有選擇駐守自平安時代以來天皇居處所在之地---京都,反而移駐到東日本的江戶城,也就是現在的東京,二條城為德川在京都的居館,這座以白石為牆垠的厚重城池,宣示著德川家康的武家威儀,更是威風堂堂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