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張寶通教授在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文化種子論壇上的演講全文《從「秦那」到義大利》,現轉發如下:
去年我隨絲綢之路萬裡行團隊,從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西安到了絲綢之路的終點義大利羅馬,歷時近兩個月,行程約15000公裡。通過實地考察和調研,我發現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把中國都叫「秦」。塔吉克地處蔥嶺,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塔吉克把中國叫「秦」。阿富汗是歷史上的大月氏,當年張騫通西域就是要聯合大月氏對抗匈奴,阿富汗把中國也叫「秦」。烏茲別克是歷史上的大宛,其東面是中國,東南是印度,西面是波斯,其古都撒馬爾罕是絲綢之路中亞的樞紐,烏茲別克把中國還是叫「秦」。伊朗是歷史上的波斯,波斯語把中國叫「秦」。土耳其是歷史上的東羅馬,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終點,土耳其把中國也叫「秦」。義大利是歷史上的古羅馬,中國的絲綢從東羅馬經海路轉運到西羅馬,義大利把中國叫「秦那」,帶上了拉丁語的詞尾,實際上把中國還是叫「秦」。
秦國在歷史上發源於中國陝西,秦現在是陝西的別稱,西安是秦的首都鹹陽,後來是漢、唐的首都長安,現在是陝西省的省會。語言是歷史最好的記憶,經過幾千年,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現在還把中國叫「秦」,說明歷史上他們最早是和秦人交往的,是秦人開闢了絲綢之路。漢代張騫通西域,只是把被匈奴終斷了的民間絲綢之路又重新打通了,使其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大通道。英國人說歐洲普通話說不準,把「秦那」或「秦」讀成了China,China與瓷器的發音相同,我們把它誤讀成了瓷器。瓷器比較重,是海上絲綢之路販運的主要貨物,中國南海發現的古沉船裝運的主要都是瓷器。陸上絲綢之路販運的主要是比較輕、比較貴的絲綢和茶葉,中國陝西歷史上盛產絲綢和茶葉。英語是近代才流行起來的,比歐洲普通話羅馬語晚的多,China實際上是英國人對「秦」或「秦那」的發音。秦奠定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央集權郡縣制;秦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道路,奠定了多民族國家統一的基礎;秦廢除了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分封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文官制度,影響了整個中國以致世界,外國人以「秦」稱謂中國是非常恰當的。
我們是從中國陝西來的,也即是從「秦那」的「原產地」來的,「秦」是古絲綢之路真正的起點。陝西西安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是中國歷史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外國友人講,不到陝西西安,就等於沒有到中國。歷史上秦人開闢了絲綢之路,漢代張騫通西域使其成為官道,唐代進一步發展使長安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後來馬可波羅又從義大利來到中國,延續了絲綢之路精神。歷史上絲綢之路從長安到羅馬架起了亞歐合作交流的橋梁,今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可重新架起亞歐合作交流的橋梁。中國和義大利作為兩大文明古國,都面臨著再復興的歷史任務。中國三十餘年通過沿海開放,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通過「一帶一路」向西開放,促使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義大利文藝復興曾引領了歐洲民主和科學的復興,今天如果抓住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機遇,加強亞歐合作交流,義大利就會迎來文明古國再復興。
義大利的工業產品特別是消費品享譽世界,義大利的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有很高的聲譽。中國現在正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對國際品牌包括義大利品牌實行減免稅政策,加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會為義大利品牌開闢巨大的中國市場,拉動義大利經濟實現再復興。義大利是文明古國,義大利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對中國遊客有巨大的吸引力。通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強兩大文明古國的合作交流,會使義大利文化走向中國,走向亞洲。上屆世博會在中國上海舉行,本屆世博會在義大利米蘭舉行。
我們從中國來到義大利,從「秦那」的「原產地」陝西來到米蘭世博會,把中國文化的種子介紹給世界,同時把米蘭世博會展示的信息帶回陝西,促使陝西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