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韋應物《觀田家》),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有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說驚蟄日後聽到雷聲是正常的,預示著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節氣 驚蟄二月節》將這個時節的特點描繪地格外形象:
1、驚蟄二月節
唐 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
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這首詩大致意思是:從冬至開始,陽氣開始不斷上升,一直到了驚蟄,才顯現出韶光瀰漫大地的春之景色,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溫暖祥和同樣充溢了周身。桃花就像蜀錦一般,多姿多彩絢麗開放,冬日裡那隻盤旋在空中的鷹已經老得飛不動了,於是化成布穀鳥開始報春。春日裡愜意人心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時間在催促著人們,樹木已經開始萌芽了,甚至樹芽兒也似乎在相互照應著,都要按照一定的樣子伸展開去,無疑給人以翹首以待的感覺。人們為了生活走進田地裡做自己該做的事務。遠遠望去,田野裡已經滿是躬身耕種的人了。
除元稹的《驚蟄二月節》外,下面關於驚蟄的十五首最美詩詞,也很好地描繪了驚蟄時節的氣候特點和人們的活動。
2、驚蟄
當代 左河水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綠紅。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3、驚蟄
當代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4、春日雜興五首
宋 陳棣
料峭寒猶薄,陰雲帶晚煙。
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
日永消香篆,愁濃逼酒船。
為君借餘景,收拾賦新篇。
5、春雷啟蟄
金 龐錆
幹梢萬葉玉玲瓏,枯槁叢邊綠轉濃。
待得春雷驚蟄起,此中應有葛陂龍。
6、有懷正仲還雁峰詩
宋 舒嶽祥
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
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雨落梅天。
臨流欲渡還休笑,送客歸來始惘然。
掩卷有誰知此意,一窗新綠待啼鵑。
7、秦樓月
宋 範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8、水龍吟.驚蟄
元 吳存
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遊人世。玉頰銀須,胡麻飯飽,九霞觴醉。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閒眼,閱人間幾多興廢。酸鹼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總把餘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9、驚蟄日雷
宋 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10、驚蟄家人子輩為易疏簾
宋 範成大
二分春色到窮閻,兒女祈翁出滯淹。
幽蟄夜驚雷奮地,小窗朝爽日篩簾。
惠風全解墨池凍,清晝勝翻雲笈籤。
親友莫嗔情話少,向來屏息似龜蟾。
11、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 張元幹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12、聞雷
唐 白居易
瘴地風霜早,溫天氣候催。
窮冬不見雪,正月已聞雷。
震蟄蟲蛇出,驚枯草木開。
空餘客方寸,依舊似寒灰。
13、春雨早雷
唐 張說
東北春風至,飄飄帶雨來。
拂黃先變柳,點素早驚梅。
樹藹懸書閣,煙含作賦臺。
河魚未上凍,江蟄已聞雷。
美人宵夢著,金屏曙不開。
無緣一啟齒,空酌萬年杯。
14、觀田家
唐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
15、春晴泛舟
宋 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