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等五家公司前十一月賣豬數據對比

2020-12-26 西米衣谷

我們先來看五大公司2020年11月生豬銷量:(其中溫氏股份統計口徑為毛豬和鮮品;其它四家公司包括肥豬、仔豬和種豬)

11月,在生豬銷量上的幾大突破包括:牧原股份首次實現月度銷量超200萬頭;新希望月度銷量大超正邦科技,首次坐上月度二當家的位置;溫氏股份則是2020年來首次實現月度銷量正增長;天邦股份銷量大增363.2%,在五家公司中位列第一。

再來看前十一月的累計出欄量:

前十一月溫氏股份的累計出欄量首次擺脫腰斬的夢魘,新希望則以翻倍的增速遙遙領先。

再來看11月的生豬銷售收入:

雖然11月新希望的生豬銷量達138.52萬頭,比正邦科技高出31.30%,但銷售收入卻不及正邦科技,位列第三。

五家公司前十一月的累計銷售收入如下:

前十一月,正邦科技、新希望的累計銷售收入均增長2倍以上,牧原股份的增長也接近2倍,小弟弟天邦股份實現翻倍,溫氏股份則勉強維持正增長。

就出欄商品肥豬而言,11月份五家公司中每公斤單價最高的是溫氏股份,其次是正邦科技,最低的依然是牧原股份,具體如下:

再來看11月份各公司的頭均收入(其中溫氏股份統計口徑為毛豬和鮮品;其它四家公司包括肥豬、仔豬和種豬):

從頭均收入上來推斷,11月份正邦科技依然在執行養大豬策略,公司月報也顯示仔豬出欄比例顯著下降,新希望、牧原股份則顯然加大了仔豬出欄比例,天邦股份的仔豬出欄比例繼續保持在高位。

最後我們來看下各公司前十一月生豬出欄量的完成進度及接下來的月度KPI:

截止11月底,天邦股份的年度KPI完成進度最高,達93.7%,其次是正邦科技,達91.31%,這兩家公司均有望超額完成保底目標;牧原股份和新希望則是精準把握出欄力度,也有望在12月繼續放量,完成年度目標;沒有設定目標的溫氏股份則很可能年度出欄量會不足千萬頭,低於過去五年的出欄量。

西米衣谷公眾號養殖行業系列文章:

《新希望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頭均收入再創年內月度新低》

《天邦股份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綜合價格連續四個月俯衝式下跌》

《益生股份11月雞苗價格環比大漲,豬只賣了11頭》

《發改委12月第1周數據:養豬頭均利潤環比漲了,養雞利潤跌了》

《正邦科技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仔豬頭均售價連續四個月陡峭下跌》

《牧原股份前十一月養豬數據解讀:11月銷量猛增,頭均價格猛降》

《前十一月養雞數據解讀:立華股份銷售單價連續四個月低於溫氏股份》

《溫氏股份前十一月數據解讀:肉豬月銷量增速首現轉正,豬重創新高》

相關焦點

  • 新希望、牧原、正邦、溫氏4家豬企明年要出欄生豬1.3億頭,豬...
    i8v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面對此輪豬周期最後的利潤窗口期,新希望集團、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等頭部豬企均透露了雄心勃勃的2021年銷量倍增計劃,試圖搶收豬周期史上最大紅利,若搶收成功,豬股創錄的業績頂峰將出現在2021年。
  • 牧原、溫氏、正邦、新希望4家豬企明年要出欄生豬1.3億頭
    面對此輪豬周期最後的利潤窗口期,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頭部豬企均透露了雄心勃勃的2021年銷量倍增計劃,試圖搶收豬周期史上最大紅利,若搶收成功,豬股創紀錄的業績頂峰將出現在2021年。
  • 胡潤發布中國10強農業企業榜:牧原、溫氏、新希望列前三
    榜單列出了中國10強本土農業企業,以生豬養殖為主業的牧原以3,070億元價值成為中國價值最高農業企業;以生豬養殖為主業的溫氏和以飼料為主業的新希望股份分別以1,390億和1,260億價值排名第二第三。十強農業企業集中在禽畜養殖和飼料這兩個行業,沒有種植業、漁業和林業企業。
  • 牧原股份獸醫總監年薪507萬 正邦科技董秘漲薪一萬五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養豬業跳槽指南:牧原股份獸醫總監年薪507萬,正邦科技墊底董秘漲薪一萬五前景,等於「畫餅」,不如真金白銀來的實在,老闆要捨得砸錢,員工才會賣力幹活……去年,得益於豬價的爆發,各家養殖企業賺的盆滿缽滿,200%的利潤增幅幾乎成了起步價
  • 再論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豬肉股的投資邏輯
    進而國家政策給予養豬拿地政策的收緊,導致現在開始想要擴張的豬企已經沒有太多機會了。養豬的格局在這一兩年已經基本定下來了。政府大概率不會再那麼容易再給規模企業批地養豬了。一方面是由於養豬不交稅,二是養豬還會產生汙染,既然新聞輿論壓力生豬都還要過剩了,還給批地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就利好在這兩年裡瘋狂擴張的正邦科技、新希望等企業。佩服老林了不?
  • 溫氏股份副總裁兼技術總監陳峰辭職,即將新上任……
    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溫氏集團生豬銷量減半 近日,各家上市豬企陸續披露前三季度成績單。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今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收入增幅均在兩倍以上,天邦股份銷售收入也接近翻番,溫氏股份在生豬銷量減半的情況下,銷售收入仍有12%的增長。
  • 河南首富拜豬大典,賣了1547.3萬頭,「豬事」有多精彩?
    拜豬所賜2000億財富以養豬作為創業的起點和唯一支點,秦英林夫婦應是國內唯一。目前,國內有十多家上市公司涉及養豬業務,其中規模和影響大的是五大金剛:牧原、溫氏、正邦、新希望六合和天邦。廣東的溫氏股份是養雞起家,2000年前後開始養豬。江西的正邦和老牌首富劉永好的新希望六合走的路差不多,由產銷豬飼料拓展到養豬。兩位同門師兄弟創辦的天邦股份則是做水產飼料起家,後收購了一家破落的養豬公司才開始了自己的養豬之路。
  • 肉價降了,18家「豬公司」股價卻集體上漲!這樣的豬肉股還能買嗎?
    10月12日晚間,一批豬肉股發布了三季報預告,業績向好,13日A股豬肉板塊便被隨之「拱」高,18家「豬公司」股價上漲。不過,菜市場的豬肉卻顯然沒有二級市場走俏。13日全國生豬均價較前日下跌0.20元/斤,不少「豬公司」的9月份銷售數據也呈環比下降。
  • 月薪過萬招「豬倌」的牧原股份,現在怎麼樣了?
    受益於生豬價格持續上漲,這隻主營生豬養殖與銷售的「養豬龍頭股」營收和淨利潤均大幅增長。據不完全統計,除了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益生股份外,有多家養殖企業在2020年已經披露年報,利潤增幅都在一倍以上。他們也一致認為,業績增長是因為肉價上漲。
  • 前十月養雞數據解讀:立華股份10月銷量增速再超溫氏股份
    溫氏股份前十月肉雞銷量累計增速為16.81%。公司養雞業務近五年及2020年前十月具體數據如下:照目前的進度看,只要11月、12月保持正常節奏,溫氏全年肉雞銷量仍然有望突破10億隻。立華股份前十月肉雞銷量累計增速為10.26%,和溫氏的16.81%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公司近三年及2020年前十月銷量情況如下:如果最後兩月繼續保持6月以來的兩位數增速,立華股份2020年的肉雞銷量增速有望超2019年。
  • 2019豬企跑馬圈地 單頭豬利潤今年還能再漲50%
    數據的直觀對比可見,市值排名前十的養豬概念股之間梯度拉開得非常明顯,早先「溫牧正天」的頭部四大天王格局已經重新洗牌,新希望成為新晉頭部養豬馮永輝稱,溫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頭部企業都是結合了多種養殖模式
  • 牧原股份的穿越密碼|品質公司
    淨利潤波動雖然與豬周期相吻合,但在2010年、2014年、2018年的低點,牧原股份淨利潤仍然為正。因此,我們可以說牧原股份具有抵抗豬周期風險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獲得主要是基於成本優勢和產能擴張節奏。先來看成本優勢,目前牧原股份肉豬完全成本11.6/公斤,溫氏股份約12.3元/公斤,其他上市公司約12.5元-13元/公斤,散養戶約13元-15元/公斤。
  • 農曆豬年上市豬企真的飛上天了,龍頭豬企加碼生豬養殖項目
    近日,多家A股生豬養殖公司披露2019年生豬銷售簡報,銷售額較上年均有大幅增長。「站在風口,豬都能飛上天」,成為過去一年養豬行業的真實寫照。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豬價震蕩上漲為主,進入下半年,豬價開啟大幅拉漲。
  • 全為A股上市公司 中國10強農業企業6家以禽畜養殖為核心業務
    2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中國10強農業企業》榜單顯示,中國10強農業企業全部為A股上市公司,其中6家以禽畜養殖為核心業務,4家以飼料為核心業務。據悉,此次榜單是按照企業市值進行排名(市值按照2020年6月30日的收盤價計算)。
  • 丨正邦科技淨利超54億、新希望六和超48億!豬肉價格持續下滑...
    繼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天邦股份後,今日新希望六和、正邦科技、金新農發布3季度業績預告。正邦科技前三季度盈利54.17-56.17億元,同比上漲10679.87%-11077.85%。新希望六和前三季度盈利48-50億元,同比上漲56.27%-62.78%。金新農前三季度盈利3.1-3.6億元,同比上漲786.53%-929.52%。
  • 48人身家過億,養豬成富翁生產線!
    1997年,溫氏將「公司+農戶」模式複製到養豬、養鵝。國內目前的養豬巨頭有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六合、天邦股份等。牧原股份的秦英林1993年6月22日,靠22頭豬起家。江西首富林印孫的正邦科技,2004年才從飼料延展到養豬。
  • 牧原、溫氏、雙匯、金鑼、雨潤……誰才是真正的肉業霸主?
    新食材多維度對比,解讀豬肉龍頭溫氏、雙匯、金鑼、雨潤、牧原,發現……豬價大漲,豬企紅利期來臨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主要數據顯示,在食品菸酒類消費價格中,除了鮮果和蛋類消費價格同比分別出現27.7%及14.5%的跌幅外,其餘的糧食、鮮菜、畜肉類和水產品等食品均有漲幅。
  • 科普| 你知道中國人一年要吃掉多少頭豬嗎?
    三、上市公司中養豬的公司都有哪些?  九大上市豬企(溫氏、牧原、正邦、雛鷹、天邦、天康、羅牛山(000735,股吧)、龍大肉食(002726,股吧)、金新農(002548,股吧))  農林牧漁行業有19家上市公司去年淨利潤增速超100%,包括牧原股份(002714,股吧)、正邦科技(002157,股吧)、益生股份(002458,股吧)等,業績虧損的僅有獐子島(002069,股吧)、百洋股份(002696,股吧)、佳沃股份(300268,股吧)等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