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從寄宿學校出來的朋友,沒有一個人後悔過,原因有三點」

2020-12-18 騰訊網

當今孩子學業壓力重,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將精力集中在學習上,選擇了辭職陪讀。

根據中國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項統計顯示,我國有36.8%的家庭存在陪讀現象,這種現象甚至上升到了大學。

的確,特定年齡段的孩子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的陪伴,對他們的身心發育會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是超出了這個年齡段的陪讀則對孩子有害無益。

我當然理解每位家長望子成龍的殷切心情,但是教育到最後拼的是捨得,縱使你的孩子有多麼過人的天賦,若作為父母的你將其緊緊拴在身邊,他註定難成大器。

有位做公關的朋友曾談起她以及同學們的故事,她說她所有上寄宿學校的朋友,沒有一個說後悔的。她還說如果不是因為離開家去讀了寄宿學校,她沒有機會成為現在這樣,曾經的她連和別人說句客套話都困難至極,更別說公關了。

寄宿學校最早出現在英國,人類學家艾倫·麥克法蘭教授在《給莉莉的信》中提到,英國人設定寄宿學校的初衷,是因為發現了孩子如果一直黏在父母身邊,不一定會成長得特別好。

英國人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優質的成長和教育,於是設立了寄宿學校,像存在至今的溫徹斯特公學、伊頓公學,都是聞名世界的寄宿制學校,從這些寄宿制學校出來的孩子,大都成為了傑出的人才。

原因一、寄宿學校是個空間魔盒。

在寄宿學校讀書,天然地拉開了孩子和家庭的距離。這樣的空間距離給孩子營造了一個不被過多介入的世界,他們可以自由的探索領悟自己想探索的知識。

為人父母看到孩子什麼做得不好,總會不由自主地去糾正,從而擠壓孩子自己的思考,導致孩子時刻被迫處於緊繃狀態,長期如此他們的自我意識被壓迫,主動解決問題、創新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

而在寄宿學校這個空間魔盒裡沒有人24小時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每一件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有足夠的時空間從頭到尾的去琢磨感受。

自我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得到良好的發展。

原因二、寄宿學校是個小社會。

一個人或早或晚都逃不了進入社會,承擔社會角色,創造社會價值。

但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的學生生涯,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導致他們在進入大學或者社會工作以後,遇到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問題,且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和他的學習能力、智能活動、語言發展等相輔相成的。

而寄宿學校實際就是一個小社會,它能倒逼孩子去主動發展自己的社交能力。相同年齡段的孩子交流起來障礙更少,對交際能力的提升更有益。

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說:「一個職業人士成功的因素75%靠溝通,25%靠天才和能力。」所以孩子的社交能力多早培養都不算早,那是孩子融入社會的橋梁。

原因三、人格獨立。

一個沒有真正獨立人格的人在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時候,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無聊。

他沒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對任何事情都得過且過,孩子如果成長為這樣的人,對家長和孩子自己來說都是非常悲劇的。

每個人的人格都深受父母家庭的影響,但通常情況下父母由於所處的階級、知識涵養而有方方面面的缺陷。那麼孩子在形成人格的過程中讀寄宿學校,則能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養分,從而使得自己的人格更加豐厚,於社會中更能遊刃有餘。

曾在網絡上看過一些寄宿學生寫的心得,大部分孩子都從寄宿生活中獲得了成長,其中一位寫道:

「一開始覺得很酷,可是生活了一段時間就覺得也沒什麼。只是做了一些原本就應該是自己做的事情。和同學的共同學習、生活的日子讓我獲得很多快樂,感覺比以前走讀的日子更充實。」

類似此類的感悟心得很多,也就是說通過實踐證明,寄宿生活對大部分孩子來說結果是正向積極的。

當然以上結果寄托在孩子前期的成長教育有比較良好的基礎,且選擇的學校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上相對先進。

我國很多基層的寄宿學校,完全是因為很多鄉村城鎮的孩子在當地沒有學校可供讀書才出現的,因此這就決定了它在教育基礎設施、教育資源等方面不能提供良好的供給。

此類學校對很多翻山越嶺讀書的孩子來說,只能實現知識的獲取,像前面提到的性格品質方面的培養則微乎其微,那麼在這一問題上家長自己要懂得權衡。不過這也是局部現象,相信通過我們教育部門的改革逐漸會有所改善。

關於寄宿學校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則是:在送孩子去讀寄宿學校以前,一定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寄宿學校。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總有一些孩子需要不同於普通孩子的教育方式,去引導他發現真正的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孤僻且難以和同齡人交流,那麼一定不要把他送到寄宿學校,那只會加重孩子內心的恐懼和絕望。

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他們目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依賴感,在他們的內心建立起信任以後,再慢慢有針對性地培養其他能力,切勿操之過急。

認為自己孩子內向直接丟進寄宿學校,要知道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被排擠、欺凌。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在家孤僻,但和同齡人相處比較輕鬆,應該選擇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裡他與人相處的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果家長裡爺爺奶奶對孩子特別溺愛,那最好送去寄宿學校,然後家長們實行每周相聚一次的方式,給孩子情感依賴,同時物理隔離以免他養成驕縱的習慣。

如果你有孩子,你會不會送她去寄宿學校?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Anthony, E. J. (1987). Risk,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 overview. The invulnerable child, 3-48.

相關焦點

  • 「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一番話,揭開寄宿學校的危害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有住校的經歷。很多農村孩子從初中開始,就在學校住宿。但是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可能一直到高中甚至是大學才會在學校住宿。如今很多小學也都推出了寄宿模式,可以讓小學生也過上寄宿生活。
  • 走讀VS寄宿!我為什麼反對河北初中階段選擇寄宿學校?
    今天這個話題,可能不少家長有點不適應,會罵康康我你這是「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的想法,站著說話不腰疼。每天都在談擇校這個話題,有寄宿、有走讀,但就我個人而言,除非不得已,初中階段傾向於儘量考慮走讀。這裡面我們不再談其他的,諸如孩子心理健康、個性發展等等道理。
  • 寄宿老師說出實話:高中前把孩子送進寄宿學校的家長,大都後悔了
    對於那些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家長來說,把孩子送到條件優越的寄宿制學校,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想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遭到親戚的阻攔表姐家的兒子馬上就要上小學,現在表姐正在考慮要不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因為自己和老公都處在事業上升期,怕到時候照顧不好孩子。
  • 小學就讓孩子上寄宿學校,對孩子的成長是福是禍?
    文|福林媽咪去年過年的時候,再次碰到了一個妹妹,十二三歲了,跟小時候一點都不一樣。小時候特別喜歡跟人打鬧著玩兒,因為過於活潑,曾經被我嫌棄過。之後聽我媽說到她的時候,都是「沉默」、「悶」、「不跟人說話」之類的形容詞,就連全家一起去玩兒,她也獨自一個人留在家裡,我一度以為說的不是同一個人。去年過年的時候再見到,確實是大不一樣:不再跟人打打鬧鬧,遠離人群;我誇她長得像某個明星,她立刻否認我「才沒有」,仿佛我是在諷刺她。
  • 鹹寧二戰考研寄宿學校,讓我的夢想繼續閃亮
    近期有收到考生的來稿留言,他認真地將個人的備考經驗總結了下來,並且希望分享給22考研的同學,希望對他們能有所幫助,以下是他的來稿內容,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我個人的情況比較特殊,當時大學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準備過考研,當時大四沒課,整天和舍友出去閒逛吃喝
  • 在天門二戰考研寄宿學校的這一年很辛苦,但很值得
    近期有收到考生的來稿留言,他將個人的備考心得用心總結了下來,並且希望分享給以後考研的學弟學妹,以下是學長的來稿內容,考研乾貨快去分享一波吧:我個人的情況比較特殊,當時大學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準備過考研,當時大四沒課,整天和舍友出去閒逛吃喝,空閒時間還會在宿舍打打遊戲什麼的
  • 去了寄宿學校後,孩子的變化太大了
    考慮到要把孩子留在家裡上學,然後又沒有人輔導作業的情況,我們對比了三所有意向的學校,也讓孩子自己去參觀自己分析自己對比,最後一致決定把孩子送去這所新學校,也提前半年加強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設置鬧鐘,到點起床,起床先幹嘛後幹嘛…相對於大部分到學校不適應的孩子,我家寶寶還算可以,畢竟生活自理能力很強
  • 「再苦我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的話,揭露了寄宿學校的危害
    寄宿制學校的好處,想必很多家長都有聽說過,也正是因為知道它的這些好處才會想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然而,知名主持人白巖松卻表示:再苦也我不會讓孩子住校。對於這位名主持人的話,不少家長也都表示了不解,畢竟寄宿制學校確實是鍛鍊孩子的好地方,然而白巖松的話,卻揭露了寄宿制學校的危害。
  • 寄宿學校的秘密是什麼?讓那女孩到處跑
    我帶你去看科幻驚悚片《芳齡十六》的加拿大薇薇安住在寄宿學校和許多像她一樣每天生活在監視之下的女孩住在一起。每個女孩的心都是期待被收養的,所以她們在學校很聽話。在薇薇安中有一個好朋友索菲亞,當他們排隊洗臉時,索菲亞的瓶子掉了下來,但她因為高度近視根本找不到瓶子,薇薇安幫她取回了瓶子,卻錯過了洗滌時間,受到了懲罰。隨著年齡的增長,薇薇安越來越突出,他們很快就到了16歲,進入了16級,薇薇安遇到了他們以前的朋友索菲亞。薇薇安服從了索菲亞的警告,並且沒有在深夜維生素。那天晚上,除了薇薇安和索菲亞、其他人睡著了。
  • 有哪些寄宿考研學校?研友組隊,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
    考研寄宿學校有哪些?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考研寄宿學校是空前的火爆,高校不開學,學生不能在校備考,家裡備考效果不佳,所以湧現了一大波需要考研自習室,考研宿舍,考研備考環境的學生。找考研自習室,考研宿舍,考研自習室需要注意哪幾方面,注意什麼問題,今天啟航考研周老師就跟大家聊聊考研寄宿學校那些事兒。一、管理嚴格考研寄宿學校主要就是一個學習的氛圍,環境。上自習的時候老師會收手機,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備考狀態。
  • 進寄宿學校才1年,孩子就逆襲成為全校第一,原因竟是……
    我們當初也是通過朋友介紹過來的,他們有孩子前幾年從實驗寄宿考進了省實驗高中。我們也算是慕名而來吧。 讓我感到當初的選擇是對的,更是來自於孩子在校一年以來的種種進步: 孩子寄宿學校生活的經歷和生活的甜與酸 這近一年的寄宿學校生活,讓他有了很大的改變。
  • 一生都在後悔,唯獨不後悔沒有認真學習
    也時不時看到專升本的廣告,文案往往是,你要悄悄努力,然後驚豔所有人。甚至連我關注的一些人,早已不在學校,還在考各種資格證。我什麼證都沒有,但這些積極上進的事物從來沒有打動過我。我的內心跟我的靈魂不斷對話,快,焦慮起來,每個人都在學習,你不能落後。
  • 白巖松:「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上寄宿學校」,他這麼說是為什麼?
    白巖松曾經明確地表示:「打死我也不會讓孩子上寄宿」。是什麼讓白巖松對於寄宿制度如此的深惡痛絕呢?1.不利於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成長是很快的,轉眼之間就步入大學,走向社會。平日裡,孩子上學,家長上班,一天中能夠「團聚」的時間也就是晚上的幾小時。要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寄宿,那這幾小時也沒了。離得近的,一周見一次;要是離得遠,一個月見一次算好的了。
  • 提醒小留學生:讀寄宿中學前,要學會交朋友
    該集團曾創辦iBAF(國際寄宿中學交流協會),並於2006年引進TABS(北美寄宿中學協會),連續6年舉辦巡展。 寄宿中學收費昂貴,它是貴族學校嗎? 施怡如:單純以學費來看,是比較貴的。但寄宿學校協會裡有三項要求,其中一項是非營利性,學校的經營由外界捐款來維持的,僅僅依靠這點數量學生的學費明顯不夠。
  • 武漢二戰考研篇之—我在考研寄宿學校的經歷
    我考研不為別的,就是想彌補高考的遺憾,大學畢業想去好一點的學校繼續深造讀書,我的考研專業是數學專業,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複習起來比較有難度,但是從選擇考研的那一刻起,我就沒想過放棄,但是比較受挫的是,一戰敗了,好好反思了一下原因,無非是自主複習的時候缺乏系統科學的備考方法與自制力的欠缺,我不甘心,我選擇了二戰,為了考研順利,我決定去專門的考研寄宿學校學習備考,為了備考方便
  • 你有做過讓自己後悔的事嗎?「對不起,我不會後悔」
    一位舊友跟我吐槽考研的二三事:如果當時再努力一些就好了,學校裡很多不如我的,周圍也有很多孩子本科學校不如我的,都去了比我好的學校,現在只能羨慕嫉妒恨了。不知道如何安慰,只能說:「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後悔,也有很多比你強的,做了比你差的選擇。」
  • 努力討好所有人,最終沒有一個人,是你的朋友
    「他們是最好的朋友」棚子與阿豪在大學時,不管是上課、吃飯還是娛樂、玩耍,都是形影不離,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最好的朋友。棚子是被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的,從小爺爺奶奶就教育棚子,做人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努力,不要做出頭鳥,總有一天也會過上的好日子的,在這種教育環境之下,從小棚子就自卑怯懦,甚至遇到一些事情無法做出決定。
  • 一年級就入讀全日制寄宿學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弊大於利
    小學一年級就讀寄宿學校在媽媽群看到,好幾個媽媽在一年級就把孩子送進了寄宿制學校,群裡面的媽媽有的覺得一年級就寄宿,太小了。但是也有媽媽覺得,送進去寄宿學校,媽媽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一年級就寄宿到底好不好,可以說是眾說紛紜,筆者覺得弊是大於利的。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和一個沒有自控力的人做朋友,原因有三點
    所謂自控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控力就是對自己的信心,即我相信我能掌控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一個人能穩定行事的必要前提。一個人沒有自控力,那麼他的做人做事,很可能就會處會一種凌亂,一種失控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勢必會影響,甚至傷害到關係裡的他人。
  • 三年單招經歷,就沒有後悔過?
    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想先問幾個問題是否有什麼人、話或經歷對你的籃球生涯有過重大影響?有沒有讓你發生改變?在你快累到不行的時候,你是否有想過放棄?對於日常訓練,你有沒有讓自己沉浸其中。最近體育單招的文化成績已經可以查詢,後續體育成績也會出來相信很多人拿到文化成績心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底,今年的大學列車我有沒有趕上體育單招比較特別,我們進行考試之前就需要把兩個志願填好,錄取方式採取的是過最低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