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泰對桌球十分熱愛(黃振生攝)
「桌球對我來說,就像生命一樣重要。雖然消耗體能,但是其中樂趣無窮。」日前,記者在英德市春暉少兒桌球訓練中心見到了該中心負責人、教練、英德市桌球壇「常青樹」王振泰。
王振泰曾毅然「棄官從教」,一心投入少年兒童桌球培訓中,堅持為英德市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多年來,由其訓練出來的學生屢次在省、市大賽中斬獲獎項。用王振泰的話來說,就是看到孩子們學有所成,就是他最開心的事。
王振泰手把手教學生練習基本功
學生們在王振泰的指導下認真練習基本功
4歲接觸並愛上桌球
認真鑽研桌球書籍和影片
作為國球,一直以來,桌球深受國人喜愛,甚至流行於世界。
今年54歲的王振泰就是骨灰級的兵乓球發燒友。據他回憶,其4歲左右第一次接觸到桌球,並由此愛上了桌球,與桌球結下「不解之緣」。「那時,受我三哥啟蒙,他抱我到桌球臺上打球,雖然當時是水泥球檯,很簡陋,但是印象很深刻。」王振泰談及此處顯得有點激動,因為對他來說,那幾乎是奠定人生的一個重要時刻。
也是從那之後,王振泰經常跟著三哥去打球,久而久之,他心裡對桌球的喜愛愈加熱烈,到他上小學時,父親還專門買了一本桌球書籍送給他。他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經常反覆鑽研怎麼打球。後來,他還迷上了新聞紀錄片《乒壇盛開友誼花》,百看不厭,甚至對這個影片的主題曲都背得滾瓜爛熟,至今仍能哼出來。
工作後堅持打桌球
多次獲得各種比賽冠軍
王振泰的桌球之路由此開啟,雖然當時條件艱苦,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打球,多次代表學校和鎮參加比賽,並且獲得不俗成績。
基於生活壓力,在1978年到1981年間,他不得不參加工作,成為了一名小學老師。「那時候的老師是什麼都教,教過歷史、地理、語文等等,但就是沒教過體育。」王振泰說。
1983年,王振泰進入當地糧食局工作,一幹就是十幾年。但在工作之餘,他始終沒有放棄桌球,並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各種各樣的比賽。如1984年,王振泰參加當時還是英德縣的桌球精英邀請賽,與全縣各地幾十名老中青名將進行激烈角逐,最後他力壓群雄,摘得桂冠,從此在英德桌球壇裡嶄露頭角。隨後,他還先後參加了當時舉辦的「南華杯」、「英紅杯」等桌球比賽,成績突出,受到桌球愛好者的好評。
帶領學生屢創佳績
中年毅然「棄官從教」
「參加了各種比賽後,我開始萌發一個想法,既然自己有這個特長,為什麼不把這個特長傳承下去,教給別人呢。」王振泰告訴筆者,約從1997年左右,他開始帶徒弟,把自己的桌球技藝傳授給學生。首批兩位學生在接受他的訓練後,均在清遠市的比賽中獲得了較好成績,並且後來這兩位學生一人考上大學,一人考上了師範學院。隨後,他又專心培養自己的侄子王華龍,1997年,年僅9歲的王華龍一舉奪得清遠市首屆市運會的單打、雙打和團體冠軍,成為獲得金牌最多、年齡最小、球齡最短的運動員,還獲得精神文明獎。王華龍後來還被挑選為廣東省少年集訓隊隊員。
2004年,恰逢當時的糧食局進行改革,人到中年的王振泰毅然辭去工作,專心辦起了少兒乓乓球培訓中心。「其實,如果我堅持留在糧食局,估計也有機會升職,做個小領導,但每天對著不喜歡的工作實在痛苦,辭職後才真正輕鬆了。」王振泰說,自此,他全心投入到培訓少年兒童的事業中去。
一心育桃李,為國振雄風
重點培訓少年兒童
讓學生「樂練基本功」
在王振泰的眼中,桌球不僅僅是一項鍛鍊、競技的運動,更是一項思維碰撞的運動,因為在桌球場上,球速飛快且多變,在考驗人的四肢協調之外,更考驗他的反應能力和判斷能力,及時對對方的戰術組合、個人打法等進行分析,有利於提高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因此,對桌球的培訓,應從小抓起,打實基礎很重要。
「其實教學生更辛苦,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愛心。」王振泰坦言,成人之間的教學相對比較輕鬆,而且從市場經營的角度來說,或許回報更高。但他更願意把自己的教學奉獻給少年兒童,因為這對現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更有意義。「我發現很多來這裡學習乓乓球的學生,學習成績都很好,家長們也非常支持。」王振泰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學生學習以外的身體或心理素質培養,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他也在教學中提倡,要「樂練基本功」,讓學生們開心、放鬆地練球。
至今,經王振泰指導和培訓的學生已經超過千人,他們中一些走向了大學,一些走向了社會,還有一些踏入與王振泰一樣的桌球事業。「只要看到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就是最開心、最值得的事,所以希望盡我所能,把這項技藝教給更多孩子。」王振泰表示,目前他已被英德市實驗學校聘請成為該校學生桌球教練員。
來源:鄧文燕 黃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