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喜歡吃螃蟹的尼安德特人

2020-12-22 騰訊網

海岸邊的孤舟

在伊比利亞半島西側,距離葡萄牙裡斯本30公裡的阿拉比達海岸,常年受到大西洋季風與海浪的侵襲。

Figueira Brava洞穴外景

近日的研究發現,約8.6萬-10.6萬年前,一群尼安德特人在海岸上的Figueira Brava洞穴長期生活過。洞穴有三個入口,毗鄰港灣,海鮮是當時尼安德特人的主要食物,另外還包括鹿、山羊、野牛和狐狸等肉類,松子、橄欖和無花果等植物也在他們的食譜上。

春夏之際,尼安德特人在山嶺間追逐獵殺山羊等哺乳動物;當秋季來臨,尼安德特人眺望遠處挺拔的石松,樹冠最頂部的堅果已經成熟,他們熟練地攀上去進行採摘。

收集到的石松堅果被帶回洞穴,放在火堆邊烘烤而迸裂,果仁的香氣四處飄散。

石松(stone pine)的果實

在現場,研究人員只發現石松子的苞片和堅果殼,表明石松並不是用來生火,並且尼安德特人食用了其中的果仁。

以上是尼安德特人典型的狩獵採集生活,然而此次發現與眾不同的是,洞穴中沉積的大量貝殼、蟹腿和鰻魚骨等殘渣,表明尼安德特人對海洋資源的利用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A 山羊的肩胛骨;B-C 貝殼;D 被燒焦的蟹腿;E 鰻魚的椎骨;F-G 鯊魚的骨頭

小型海洋動物的捕撈比較簡單,當潮水退去時,在礁石底部,或是淺水區域,都能拾到貽貝和花蛤,偶爾有一些海豚和海豹在擱淺時被捕獲。水鳥的數量很少,應該不是日常的捕獲對象。

洞穴現場的海鮮遺蹟也顯現季節性的變化,成年棕蟹和蜘蛛蟹會在夏季遷移到淺水區,而容易被捕獲;在冬季,尼安德特人則主要捕撈花蛤和貽貝。

季節性的變化說明了尼安德特人對於海鮮的捕撈是常年進行的。

尼安德特人可能起源於非常小的種群,有效人口(可生育)約為3000至12000。此後他們一直保持著非常低的人口數量,估計全部只有數萬人,生活在分散的孤立小群體之中。一個小群體僅有10-30人左右。

Figueira Brava洞穴的沉積層跨越千年之久,表明一小部分尼安德特人長期在此定居,形成穩定的漁獵採集生活系統(fisher-hunter-gatherers)。

我們知道海洋資源對人類非常重要,在非洲氣候變化資源匱乏之際,海洋資源為人類祖先提供充足的能量;並且海鮮中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增強人類祖先的大腦能力。

而腦力與藝術創造一直是橫亙在人類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鴻溝,隨著研究的不斷進展,對尼安德特人了解愈加深入,我們發現這道鴻溝正在縮小。

至少,對海洋資源的利用,和藝術創造的能力,並不是人類獨享的。

多年以後,人類走出非洲,跨越太平洋,到達薩胡爾(Sahul)大陸,當我們讚嘆人類的勇氣和智慧時,或許徵服海洋的基因,早已根植於人類祖先的血脈之中。

Journal reference:J. Zilh o at Institució Catalana de Recerca i Estudis Avan ats (ICREA) in Barcelona, Spain el al., "Last Interglacial Iberian Neandertals as fisher-hunter-gatherers,"Science(2020).

歡迎關注我,一起聊聊關於人類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原來是他!在海邊洞穴中,科學家找到證據!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原來是他!在海邊洞穴中,科學家找到證據!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第1個吃螃蟹的人,在現代社會當中,這句話是來形容一個人大膽創新能力的。那麼你知道在歷史上第1個真正吃螃蟹的人是誰嗎?在葡萄牙的一個山洞當中,科學家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歷史上第1個吃螃蟹的人算不上是人,只能說是進化當中的猿人,他們就是尼安德特人,在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具有代表性的群居性,類人猿的統稱就是尼安德特人,在現代研究當中,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的近親。在西班牙的一處洞穴當中,他們發現了距今10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所生活過的痕跡。
  • 葡萄牙洞穴中,科學家找到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洞內全是螃蟹化石
    筆者-小文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是形容一個人大膽和創新的話語,但實際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困擾科學家的千年謎題,那麼,到底誰才是地球上吃了螃蟹的人。最近,雜誌《科學》上終於公布了答案,原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是人,而是尼安德特人,按照人類進化史劃分的話,類人猿進化到現代人一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被找到,他生活過的洞穴中,找到被燒過的蟹鉗
    筆者:三體-小遙眾所周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常常被用來形容敢於嘗試新鮮事物,而這件事情的確真實發生過。根據最新的考古研究,尼安德特人是最早吃螃蟹的人,而他們與人類的祖先智人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據悉,考古學家們在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遺蹟進行研究時發現,他們很早就有食用貽貝的習慣,並且善於從海邊獲取食材。在最新研究中,考古學家還從他們的洞穴中找到了螃蟹的蟹鉗。
  • 最後的尼安德特人如何生活?
    他說:「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尼安德特人的城市。」 「這是在歐洲任何地方尼安德特人最集中的地方。」 由於遺傳證據還表明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許多小亞群」中,因此尚不知道這可能只涉及數十個人或幾個家庭。根據戈爾漢姆洞穴中某一層的年代,尼安德特人可能一直在該地區流行,直到24至33,000年前。這使該地區成為尼安德特人居住的最後已知地方之一。
  • 喜歡吃螃蟹的,是什麼樣的人
    有許多次,在飯局上,你都能看到一大盤金燦燦的螃蟹端上來,滿桌人都發出小小的歡呼時,總會有那麼一兩位,端然微笑,待到螃蟹轉到面前,再解釋,自己從來不吃螃蟹,剝不好,嫌麻煩。  螃蟹確實不好剝,對於現實主義者,這是個問題——根據我的觀察,不愛吃螃蟹的人,大多做人踏實,是靠譜的朋友、家人和工作夥伴,通常沒什麼么蛾子。
  • 「怕痛基因」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
    那麼,為什麼相比一般人,這類人會非常怕疼呢,最新的研究指出,這可能和尼安德特人遺傳給我們的「怕疼基因」有關,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基因的存在加快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但即便尼安德特人再英勇,它們骨子裡也是怕疼的,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中國的一份基因研究顯示,尼安德特人具有「痛感更強烈」的生物學傾向,這也使得尼安德特人在與智人的爭奪中敗下陣來。
  • 尼安德特人的兩次史詩遷徙
    尼安德特人曾經廣泛分布於歐洲和西亞,在西伯利亞南部的阿爾泰山地區也有過他們的蹤跡。 石器 尼安德特人平日從附近的河床尋找石材,製成切削石器和石核(少量)。
  • 關於神秘的尼安德特人的十大傳說
    尼安德特人通常被古生物學家歸類為尼安德特人種,但有些人認為他們是智人的亞種。最早具有尼安德特人特徵的人被認為早在60萬至35萬年前在歐洲存在,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在談到行為時,尼安德特人往往會受到很壞的評價。然而,過去幾年裡大量的研究,已經逐漸打破了許多有關的傳說。
  •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真的交配過了嗎?
    大多數現代人,只有一小部分尼安德特人的DNA事實證明,史前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雖然尼安德特人更健壯,骨骼更厚,但他們在很多方面是兼容的。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平均而言,一個人有4%的基因,直接與尼安德特人有關。
  • 尼安德特人的復仇:我們與現代人的祖先走了多遠
    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最大的區別是,尼安德特人有著醒目的眉脊和突出的後腦勺。但從整體來看,尼安德特人的體型與他們的現代祖先明顯不同,骨骼更大,肌肉更強壯,新陳代謝更快。這一優勢使他們能夠超越智人,在原始時代的艱苦條件下依然具備探索能力,當智人在非洲進化時,尼安德特人已經離開故土,遍布世界各地。
  • 天地開設(一)5:尼安德特人是「北京人」後裔
    在中國有尼安德特人分布就不奇怪了。尼安德特人遷入歐洲也不奇怪了。把北京人在距今20萬年消失、尼安德特人最早在距今20萬年出現在歐洲、中國的既具有尼安德特人特徵又具有北京人特徵的桐梓人在距今24萬年到20萬年出現在貴州聯繫在一起看,把尼安德特人和桐梓人都看做是北京人的後裔是合理的。尼安德特人與桐梓人的關係是並行的。我以前認為尼安德特人是桐梓人的後裔,現在修正過來。
  • 為什麼尼安德特人與晚期智人沒有生殖隔離?
    尼安德特人,很多時候也被簡稱為尼人,因為這種人類化石的發現地就位於德國的尼安德特山谷。尼人原本是生活在歐洲的古人類,但有科學研究表明,我們東亞人體內含有的尼人DNA竟然比歐洲人還要高出20%,就連非洲人的基因也具有相似特徵,只是它們的尼人DNA含量明顯要低處很多,難道晚期智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沒有生殖隔離?
  •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Y染色體進化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6:10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anet Kelso和Martin Petr取得最新進展
  • 尼安德特人滅絕了,卻依然活在我們的身體裡
    /Wikepedia大約6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從西伯利亞遷徙至南部平原的時候,現代智人的一些家庭也走出了非洲。這些非洲人遇到了尼安德特人,還共同繁衍了幾次後代。這個巨大的、教堂式的結構擁有一個向內部抬高的頂部,被尼安德特人使用了數萬年。科學家們認為這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大約32000年以前,當尼安德特人從這裡消失,我們就成了這片大陸唯一的繼承人。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且還比歐洲人要高
    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尼安德特人就遍布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了,但在距今約兩萬4000年以前,這種人種卻莫名其妙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既然歐洲人是尼安德特人的近親,那麼歐洲人的身上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不尋常的是,科學家發現亞洲人身體中含有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居然比歐洲人還要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尼安德特人為何會滅絕?研究表明,或因丟失了Y染色體
    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科學》期刊上出現了一篇研究尼安德特人基因的論文,歐洲科學家在對尼安德特人的染色體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演化末期的尼安德特人逐漸丟失了Y染色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人類群體中之所以出現性別差異,是因為性染色體的存在。
  • 研究表明:早期人類長期與異種通婚,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早期人類與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通婚已是一個確定的事實,但最新的尼安德特人Y染色體測序告訴我們,現代人類是異種性複雜的產物。尼安德特人在歐亞大陸生活了超過30萬年,而我們的現代人類祖先大約在6萬至7萬年前離開了非洲。
  • 一個尼安德特人能挑戰兩個智人,如此強大的人種,為什麼會滅絕?
    在智人生存的時代,有一類人種也同樣生存著,他們就是尼安德特人。早在12萬年前,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那麼尼安德特人是如何滅絕消失的?對此科學家開始了大量的考古研究,要知道在尼安德特人生存的時代,智人也同樣生存著,並且發展規模也非常大,不亞於尼安德特人。
  • 尼安德特人身體強壯,2個智人不是對手,為何還會滅絕?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出現了16個人種,和現在人類最為相似的就是在3萬年前和智人共同出現的尼安德特人,它是和現代人最為相似的人種之一,其次就是丹尼索瓦人和佛羅勒斯人。
  • 曾與智人同期的尼安德特人,為何會在3萬年前突然滅絕?
    比方說,在大約3萬年前的地球上,就是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的天下,當時歐洲大部分都被尼安德特人佔領,根據考古得知,大約在12萬年前,非洲北部、亞州西部、整個歐洲都由它們所統治,如果它們沒有滅絕,或許進化到現在,地球上可能會出現2種智慧生物。經過考古,科學家發現當晚期智人開始進入歐洲的時候,尼安德特人的數量就越來越少,並且很快於3萬年之前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