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金臺資本組記者 李永華
等待許久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14日晚間,千山藥機(300216.SZ)公告終止上市。
雖然按照退市規則,千山藥機還有一次申請覆核的機會,但市場上大概已經沒有誰還在期待奇蹟發生。
「關燈吃麵」的是深陷其中的近5萬股民,曾經的300億元市值灰飛煙滅,而在千山藥機創始人、實控人劉祥華眼裡,這些股民都是賭徒。2019年5月17日,在千山藥機2018年度股東大會上,劉祥華曾對參會的股東說:「你本來就是來賭博的,而我們的股票正好符合你。」
不少機構也深陷其中。比如,2016年10月31日,湖南信託(現名湖南省財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設計並推出了「湖南信託千山藥機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資金用於向千山藥機發放流動資金貸款,信託規模1.98億元。財信信託2019年年報顯示,其與千山藥機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涉及1.98 億元本金及相應利(罰)息,處於強制執行階段。
千山藥機曾經是與東富龍、楚天科技並駕齊驅的我國三大製藥裝備企業之一,2014年、2015年更因基因測序、智能穿戴、高血壓監測等概念而名噪一時,備受投資者追捧,公司股價2015年曾高達76.29元/股,總市值近300億元。
曾經的大牛股何以至此?
一年一個新概念:快速跨界多元化之禍
「劉祥華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也非常有感染力。」這是眾多接觸過劉祥華的人的共同的印象。
湖南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曾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談及,他有一次與劉祥華共同出差,聽他侃侃而談,的確能感受到他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人,而且市場的敏感度也非常好,能夠抓住機會,但可能後期的管理跟不上。
千山藥機一位原高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我最初進公司,就是被劉老闆的激情打動了。」但是,他很快就發現千山藥機的步子邁得太快。
千山藥機成立於2002年,主營大輸液生產自動線及其配套設備的生產與銷售,是國內主要注射劑生產設備供應商。2011年5月,千山藥機上市,其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分別自2010年的2.1億元、0.45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5.91億、1.34億元。
「資本+政策」,上市後的千山藥機遇到了難得的好機會。
我國從2011年開始大力推進的新版GMP認證,要求所有生產企業均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達到新版藥品GMP認證,否則就會失去生產資格。各藥企不得不投入巨資改造生產線,直接催生了龐大的製藥裝備需求,也推動了東富龍、楚天科技、千山藥機的業績飆升。例如,東富龍的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8.2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5.56億元。
但2015年一過,行業隨之下滑,製藥裝備板塊收入超10億元的新華醫療繼2016年度扣非利潤虧損4771萬元後,2017年度扣非利潤繼續虧損1.36億元。2017年,東富龍營業收入同比上升28.48%,但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57.71%;迦南科技營收增長47.75%,淨利潤下降27.49%。
對此,劉祥華很清醒,他的對策是轉型。千山藥機開始激進的跨界多元化布局,在每年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劉祥華都會向參會的股東、投資者描述一番前程遠大的發展景象。
從製藥裝備出發,千山藥機先延伸到醫藥用耗材,後又進入食用包裝產品領域,劉祥華曾解釋,這都是基於公司在製藥裝備領域的積累,只需要稍作延伸,就可以擴大產品範圍。他甚至一度希望進入小麥水稻打捆機的行列,去麥田、稻田裡滾身泥。
這些還不是千山藥機的股票遭到市場爆炒的全部,撬動二級市場持續走高的主因是公司閃電布局基因測序市場。
2014年4月,停牌3個月之久的千山藥機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宏灝基因」)79.73%的股權。同年8月,由劉祥華領投,以定增方式募資12.58億元用於基因測序及相關市場推廣。2015年1月,千山藥機再度出手,擬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6000萬元收購上海申友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51%以上的股權。
宏灝基因創始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主攻藥物基因組學應用技術和基因晶片研製技術,擁有全球獨家高血壓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晶片及糖尿病檢測晶片。2014年底,宏灝基因生產廠房搬遷至長沙。
此後,千山藥機在長沙拿地數百畝,準備在新產業上大幹一場。2015年,千山藥機一位來長沙參加股東大會的外地股東曾算帳:全國僅三甲醫院就近1000家,按高血壓基因檢測晶片980元/人份、三甲醫院每年進行2萬例基因檢測計算,僅三甲醫院每年帶來的市場空間就約200億元,「這種巨大的投資誘惑力令人難以抗拒」。
靠著轉型基因檢測,千山藥機成為市場紅人。2015年6月2日,其股價已達76.29元/股,從宣布進軍基因檢測後短短一半年時間,股價漲了近13倍。
然而,好景不長。2017年,千山藥機因債務危機與財務造假而轟然倒下,至今未能爬起來。
上述千山藥機原高管認為,劉祥華是個有夢想肯幹事的人,但是一下子進入太多新領域,而且都是在市場培育期,需要大量投入。
連續造假,實控人說:「你就是來賭博的」
資金緊張的劉祥華,多方自救,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質押所持有的千山藥機股票。
有市場人士分析,對上市公司大股東來說,高質押要避免被平倉的風險,就必然要求維護市值。千山藥機2019年年報顯示,劉祥華所持股份100%質押。
鋌而走險的千山藥機開始了造假之旅,維持高增長高業績白馬股的形象。
據證監會披露,2015年,千山藥機虛構銷售回款、虛減應收帳款及壞帳準備,虛增銷售收入,當年虛增的利潤佔當年年報披露利潤總額的95.76%。
2016年,千山藥機公布的淨利潤超2億元,同比增長 244.33%。實際上,後來被查實,千山藥機這一年虛增利潤3.57億元。
監管部門查實,2017年,千山藥機實控人劉祥華及其胞弟劉華山通過關聯方,實際違法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餘額10.12億元。
此後,千山藥機年報被連續出具非標意見,其董秘一度公開表示無法保證財報真實準確。
自救與他救,還有希望嗎?
出事以後,千山藥機並未放棄自救。
2018年下半年,民營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頻頻爆雷,各地政府均積極為之紓困,湖南也對多家本地上市公司進行馳援。
千山藥機上述原高管稱,當時,湖南另一家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拿到了一大筆紓困資金,因此,千山藥機也抱有希望,爭取地方政府的援助,但最終落空。
2018年10月,千山藥機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籤訂意向協議,後者為千山藥機化解債務危機,協助千山藥機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實現轉型升級發展,但最後仍是一紙空文。
即便深陷危機,千山藥機的基因檢測業務今年仍獲得了大單。2020年1月3日,千山藥機發布公告稱,其已通過招標流程,確定為衡陽市人民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供應商,將為衡陽市34.24萬高血壓患者提供高血壓基因檢測試劑,總計1.5億元。
7月8日,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千山藥機稱,公司被暫停上市後,面臨著退市的風險。從危機以來,公司一直在籌劃與實施債務重組事項,力爭改變面臨的艱難局面。但未能按原計劃的時間走完債務重組審批流程和籤署重組協議,以致影響了公司整體重組方案的實施進度。
千山藥機2020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當期收入3066萬元,同比下降46.89%;淨利潤虧損1.7億元。
責編 | 呂江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