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的故事情節極其簡單,講的就是一個「斧頭幫」搶地盤,卻遇上一幫隱世武林高手的故事。劇情謊誕不經,也談不上什麼中心思想或現實意義。實際上周星馳的很多影片都沒什麼主題思想,就是純搞笑,純商業,以賣座為目的。像《逃學威龍》、《少林足球》、《國產零零漆》、《唐伯虎點秋香》等,你能總結出什麼主題思想?我覺得就是搞笑,就像郭德綱說相聲一樣,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您開心一笑,如果您能從中悟出點什麼,那純屬意外收穫。
很多人都知道周裡馳是一個搞笑演員,卻不知道他的功夫也十分了得。香港著名武術導演元彬就說過:若真論武功,甄子丹也打不過周星馳。他早年拜武術大師黃淳梁學詠春拳,黃淳梁既是大名鼎鼎葉問的得意高徒,也是李小龍的傳藝師兄,其武功造詣毋庸置疑,這麼一算李小龍就是周星馳的師叔了。其實在星爺的心中一直藏著一個功夫夢、俠客夢,或許這才是他構思、拍攝《功夫》這部影片的初衷。其實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不少星爺打鬥的動作,特別是最後跟火雲邪神打鬥的那段,非常流暢純熟,沒有很好的功夫底子是做不到的。
其實在這部影片之前我也不知道星爺會功夫,而且還如此了得。不僅如此,一個有著如此功底,心裡裝著俠客夢的演員,居然能一直學而不用,隱藏的這麼深。這就是一種城府,這就是厚積薄發。我們一般人都是會點什麼恨不得馬上表現出來,想方設法的用上,星爺卻能做到隱忍幾十年而深藏不露。這就好比一個武林高手,行走江湖幾十年而從不以功夫示人一樣難,這是種境界。
其實在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業的繁榮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武打片,湧現出一大批動作演員。從李小龍到成龍、洪金寶等「七小福」,梁小龍、李連杰、趙文卓、甄子丹、陳惠敏、劉家良、劉家輝、樊少皇……能列出半個演藝圈來。如果星爺也走這條路,那星爺恐怕就不是星爺了,只是「滄海一粟」、繁星中的一點。中國電影史上就少了一位別具一格,開創無釐頭搞笑的巨星。這也正是有所得必有所舍也。
其實《功夫》這部影片在看似搞笑和謊誕不經之外也有意外收穫,這裡邊的很多人物形象刻畫的非常深刻。比如非常市儈、鑽尖取巧的社會小混混阿星;讓大家映像深刻的「包租婆」,一個非常勢利、精打細算、尖酸刻薄的商人;愵弱又嚴重怕老婆的「包租公」;沙人狂魔火雲邪神。甚至一筆帶過的啞女,木訥寡言的苦力強,娘娘腔的裁縫,油滑的油炸鬼,露半個PP的剃頭匠等。雖然都是一筆帶過,人物性格卻十分鮮明,這就是這部影片塑造人物的高超之處。
人類之所以是高級動物,就是可以從無意義中硬找出意義來。要說《功夫》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和意義,那不同的人可以總結出很多不同的意義。比如阿星從一個社會小混混蛻變為一個拯救蒼生的大俠,有改邪歸正的意義。最終火雲邪神被阿星打敗,這有邪不壓正的意義。從收破爛手裡買的無字「武功秘籍」中悟出絕世神功,就有佛教中頓悟、開悟的意義,等等。你還能從中悟出什麼意義,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