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農夫路過樹林時,正巧看到一隻即將破繭而出的蝴蝶,於是他停下腳步,饒有興致地觀看起來。
起初繭上只破了一個小口,蝴蝶在裡面努力地向外鑽,繭口也慢慢被撐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繭口似乎停止了向外擴張,而裡面的蝴蝶可能因為筋疲力盡而停止了破繭的動作,農夫等的有些不耐煩了,想要幫助一下蝴蝶,於是拿起了身邊的剪刀把繭剪破了,蝴蝶終於出來了,農夫很高興。
但是出來的蝴蝶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奇怪?臃腫肥胖的身軀,短小萎縮的翅膀,這樣的蝴蝶能飛嗎?「也許過一會兒就正常了吧」農夫這樣想到,但是過了很久,蝴蝶依然是那副摸樣,趴在樹幹上一動也不動。
農夫可能不知道,這隻蝴蝶此生只能是這個摸樣了,他的「好心舉動」徹底毀掉了這隻蝴蝶。當蝴蝶在破繭的過程中,掙扎會將身體內的水分擠向翅膀,這樣身體才會纖細而翅膀肥大有力,這隻蝴蝶因為沒有經歷這個過程,也就失去了展翅高飛的希望。不能飛翔的蝴蝶,等待它的只能是死亡。
讀完這個故事,讓人深思的地方有兩個:
01 人在經歷痛苦時,每掙扎一次就蛻變一次,當經歷過無數次的掙扎後,人由稚嫩走向成熟。掙扎的過程越是痛苦,帶來的蛻變也就越徹底。
學生時代,學業的壓力曾讓我們十分煎熬,但正是這份煎熬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為後續的發展積累了知識和方法。
工作後,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工作壓力又讓我們陷入焦灼和痛苦,但也正是這些焦灼與痛苦磨練了我們的心智,鍛鍊了我們的意志,讓我們越來越得心應手。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磨練,我們需要面對不同階段的痛苦與掙扎,而經歷這些的目的是為了有能力承擔起屬於我們的責任。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面對痛苦就逃避,無法成就今天的我們。
02 農夫原本出於好意剪破了繭,但是他不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卻是毀了蝴蝶。我們有時會犯同樣的錯誤,當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時總想去幫助,但是有些困難需要本人去經歷和突破的,只有親身經歷過後才會對人生有更深的領悟,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有時,我們看到孩子做手工很困難,於是就自己動手幫他完成;看到孩子不會做題,就告訴他答案;看似在幫他,實則是在害他,這是他這個年紀應該去面對的困難,也是他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失去了這個過程他會養成好逸惡勞的想法,會養成依賴的習慣,最終會毀了他。
在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同事或者下屬無法完成某個工作,於是你就替他去做,結果你會發現,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他的工作成了你的工作,而他依然不會獨自處理這些工作。因為你分擔了原本屬於他的痛苦,替他承受了原本由他承受的掙扎。
破繭成蝶,本就是一個掙扎的過程,需要蝴蝶用盡力氣去突破,經過掙扎與壓力的洗禮,才能展翅高飛。而人生同樣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破繭,經歷屬於自己的壓力和痛苦,不要寄希望於他人的幫助,更不要希望有人來替代自己承受這些,唯有親身經歷之後,才能明白耕耘之後收穫的喜悅,才能看盡人生的絢麗,才能展翅高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