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都說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名字會見證你的一生,同樣會印證你的一世,在甄嬛傳這篇虛擬歷史的小說中,也有選名這一片段,浣碧本就是甄遠道的孩子,甄嬛做主將她以妹妹名義嫁給果郡王,將她的名字納入祖籍,在玉喬,玉沁,和玉隱三個名字中,最後選擇了玉隱,我們今天就來品品浣碧為何選擇玉隱納入祖籍怎麼樣?
上面我們說了浣碧是甄遠道的孩子,其實甄遠道名義上就只有甄嬛的母親這一位夫人,甄遠道對夫人也是一心一意的,浣碧卻不是其母的孩子,是甄遠道一次醉酒下的錯誤,而且浣碧的母親不知犯了何罪,連嫁給甄父作小妾的資格都沒有,浣碧跟著這位母親吃了不少苦,甄遠道是位慈父,看不得自己的女兒受苦,最後將她以女婢的身份給長女甄嬛照顧。
甄家是開明的家庭,沒有老一輩的條條款款,從甄遠道只娶一妻,我們就能想像甄家的家風是極好的,在甄嬛入宮前,甄遠道更是不同於眉莊家等的,一心想讓自己的女兒能得皇帝的寵愛,甄遠道再三叮囑甄嬛不要在後宮爭那所謂的寵愛,甄父為了女兒在宮中不無聊,總會叫可愛活潑等的玉嬈進宮,同女兒甄嬛打發時間,這樣的家風在古代是很少見得,甄父在孩子心裡也是美好的存在,是不被允許有汙點的。
但是浣碧的出現,無疑不是父親甄遠道的汙點,甄嬛對甄父有了些失望,但是自身修養告訴甄嬛,浣碧總是自己的妹妹,對浣碧也是有極大包容的,在甄嬛入宮前,甄父叫來甄嬛,告訴了她浣碧的身世,恰巧那時浣碧在門口,這一聽,自己是甄遠道的女兒,於是在沒婢女該有的謹言慎行和小心翼翼。
跟甄嬛入宮後,自視清高,皇帝來碎玉軒看甄嬛,自己不做好分內的事,跑去搶崔槿汐的活,穿的更是比甄嬛豔麗,大有喧賓奪主的姿態,皇帝一向是看不慣這等不知身份的下人,但是甄嬛礙於浣碧是自己的親妹妹,也是放下身段在皇帝面前講好話,浣碧卻不領情,認為這是應該的,但是要知道浣碧是甄遠道的孩子,在人心險惡的後宮就只有甄嬛知道,浣碧不好好的當個婢女,有事沒事就跳出作妖保不準哪天甄嬛也不能維護了,浣碧與母親過得日子,在看看在宮裡的日子,浣碧知道要嫁給權勢的人,自己的後半生才有著落,最後利用果郡王對姐姐甄嬛的情義,加上皇帝的賜婚,嫁給了果郡王。
姐姐甄嬛是愛果郡王的,妹妹能待自己照顧果郡王允禮,姐姐還是很開心的,畢竟是從甄嬛宮裡出來的人兒,不好以婢女的身份嫁給果郡王,最後甄嬛做主讓浣碧入甄家祖籍,在選名時,不只是時間太短還是怎的,或是浣碧長大了,最後選擇了玉隱。
玉隱意為隱藏,浣碧是甄遠道的身份被埋藏,同是甄遠道的孩子,卻只能做個婢女,嫁到王府後,本想著果郡王待自己定不同於孟靜嫻,有姐姐甄嬛的情感在,加上自己同果郡王和諧的接觸,這正福晉的位置定是她浣碧的,最後孟靜嫻的懷孕打破了浣碧美好的想法,在王府裡下人也是不看好自己的,向孟靜嫻獻殷勤,在一次的,浣碧被隱藏起來了,印證了浣碧的一生就是這般的。
從浣碧經歷的種種,浣碧當初選擇玉隱是正確的,玉沁有下垂的意思,取這名是要讓浣碧在王府沒有地位嗎,於喬有低處到高處的意思,這難道是在提醒浣碧,她的前身是婢女有幸才嫁到王府的,無疑不是在浣碧的心口撒鹽,這兩個名字無時無刻不在警醒浣碧,自己不堪的過去。
寫到最後:浣碧最後選擇玉隱,也是詮釋了她這一生,本是甄遠道的孩子,卻不能被承認,活在陰霾中,小編想問問大家,你們的名字取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