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難怪浣碧會選擇「玉隱」二字,你看另外兩個名字啥寓意?

2021-01-19 說娛樂的小喵

導語:都說人如其名,人如其名,名字會見證你的一生,同樣會印證你的一世,在甄嬛傳這篇虛擬歷史的小說中,也有選名這一片段,浣碧本就是甄遠道的孩子,甄嬛做主將她以妹妹名義嫁給果郡王,將她的名字納入祖籍,在玉喬,玉沁,和玉隱三個名字中,最後選擇了玉隱,我們今天就來品品浣碧為何選擇玉隱納入祖籍怎麼樣?

上面我們說了浣碧是甄遠道的孩子,其實甄遠道名義上就只有甄嬛的母親這一位夫人,甄遠道對夫人也是一心一意的,浣碧卻不是其母的孩子,是甄遠道一次醉酒下的錯誤,而且浣碧的母親不知犯了何罪,連嫁給甄父作小妾的資格都沒有,浣碧跟著這位母親吃了不少苦,甄遠道是位慈父,看不得自己的女兒受苦,最後將她以女婢的身份給長女甄嬛照顧。

甄家是開明的家庭,沒有老一輩的條條款款,從甄遠道只娶一妻,我們就能想像甄家的家風是極好的,在甄嬛入宮前,甄遠道更是不同於眉莊家等的,一心想讓自己的女兒能得皇帝的寵愛,甄遠道再三叮囑甄嬛不要在後宮爭那所謂的寵愛,甄父為了女兒在宮中不無聊,總會叫可愛活潑等的玉嬈進宮,同女兒甄嬛打發時間,這樣的家風在古代是很少見得,甄父在孩子心裡也是美好的存在,是不被允許有汙點的。

但是浣碧的出現,無疑不是父親甄遠道的汙點,甄嬛對甄父有了些失望,但是自身修養告訴甄嬛,浣碧總是自己的妹妹,對浣碧也是有極大包容的,在甄嬛入宮前,甄父叫來甄嬛,告訴了她浣碧的身世,恰巧那時浣碧在門口,這一聽,自己是甄遠道的女兒,於是在沒婢女該有的謹言慎行和小心翼翼。

跟甄嬛入宮後,自視清高,皇帝來碎玉軒看甄嬛,自己不做好分內的事,跑去搶崔槿汐的活,穿的更是比甄嬛豔麗,大有喧賓奪主的姿態,皇帝一向是看不慣這等不知身份的下人,但是甄嬛礙於浣碧是自己的親妹妹,也是放下身段在皇帝面前講好話,浣碧卻不領情,認為這是應該的,但是要知道浣碧是甄遠道的孩子,在人心險惡的後宮就只有甄嬛知道,浣碧不好好的當個婢女,有事沒事就跳出作妖保不準哪天甄嬛也不能維護了,浣碧與母親過得日子,在看看在宮裡的日子,浣碧知道要嫁給權勢的人,自己的後半生才有著落,最後利用果郡王對姐姐甄嬛的情義,加上皇帝的賜婚,嫁給了果郡王。

姐姐甄嬛是愛果郡王的,妹妹能待自己照顧果郡王允禮,姐姐還是很開心的,畢竟是從甄嬛宮裡出來的人兒,不好以婢女的身份嫁給果郡王,最後甄嬛做主讓浣碧入甄家祖籍,在選名時,不只是時間太短還是怎的,或是浣碧長大了,最後選擇了玉隱。

玉隱意為隱藏,浣碧是甄遠道的身份被埋藏,同是甄遠道的孩子,卻只能做個婢女,嫁到王府後,本想著果郡王待自己定不同於孟靜嫻,有姐姐甄嬛的情感在,加上自己同果郡王和諧的接觸,這正福晉的位置定是她浣碧的,最後孟靜嫻的懷孕打破了浣碧美好的想法,在王府裡下人也是不看好自己的,向孟靜嫻獻殷勤,在一次的,浣碧被隱藏起來了,印證了浣碧的一生就是這般的。

從浣碧經歷的種種,浣碧當初選擇玉隱是正確的,玉沁有下垂的意思,取這名是要讓浣碧在王府沒有地位嗎,於喬有低處到高處的意思,這難道是在提醒浣碧,她的前身是婢女有幸才嫁到王府的,無疑不是在浣碧的心口撒鹽,這兩個名字無時無刻不在警醒浣碧,自己不堪的過去。

寫到最後:浣碧最後選擇玉隱,也是詮釋了她這一生,本是甄遠道的孩子,卻不能被承認,活在陰霾中,小編想問問大家,你們的名字取對了嗎。

相關焦點

  • 甄嬛傳:浣碧認祖歸宗時,3個名字都好聽,為何偏偏選「玉隱」?
    浣碧是甄遠道的私生女,不能出現在甄家,甄遠道也是個好父親,將浣碧給心善的女兒甄嬛作伴,也是告訴了甄嬛,浣碧的身世,浣碧同甄嬛進宮後,最後喜歡果郡王允禮,甄嬛將其收為義妹,冠上甄姓風光的把妹妹嫁給果郡王,但在浣碧認祖歸宗這個環節,選名是大事,玉沁和玉喬兩個名字都好聽,最後浣碧還是選擇了玉隱,這是為何?1.
  • 甄嬛傳:皇后做夢都想不到,浣碧為什麼後來叫玉隱?用意極深!
    甄嬛傳皇后做夢都想不到浣碧為什麼後來叫玉隱用意極深甄嬛傳:皇后做夢都想不到,浣碧為什麼後來叫玉隱?用意極深!
  • 甄嬛傳:難怪果郡王母親見浣碧就喜歡,你看她和浣碧母親啥關係
    甄嬛傳:難怪果郡王母親見浣碧就喜歡,你看她和浣碧母親啥關係導語: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浣碧怎麼樣?
  • 《甄嬛傳》:玉隱撞棺自盡後,為何甄嬛會扯斷佛珠?蘇培盛看出苗頭了
    導語:甄嬛傳:玉隱撞棺自盡後,為何甄嬛會扯斷佛珠?
  • 甄嬛傳:浣碧改了名也不算甄家人,奧秘就在名字裡,可憐還在做夢
    然而,她卻不明白,她處心積慮改名的玉隱,看似是跟甄玉嬈沒有什麼區別,但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她白高興一場了!甄家的女兒都從「女」字旁甄家的女兒都是從女從玉的,浣碧雖然得到了玉隱這個名字,但是卻沒有從女,當時看到名字後,浣碧就對甄嬛提出了不滿,但是甄嬛也並沒有多說,只說了句你母親入祠堂的事要緊,就把浣碧打發了。
  • 甄嬛傳浣碧是誰 甄嬛傳浣碧第幾集死的
    甄嬛傳浣碧《甄嬛傳》浣碧的母親何綿綿,原名碧珠兒,是擺夷人。因是罪臣之女,甄遠道無法將其納入府中為妾侍。何綿綿原本不叫何綿綿,擺夷人,叫碧珠兒。之所以改名為何綿綿是取自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之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 甄嬛傳:甄嬛為何不喜歡浣碧,你看當初眉莊的葬禮上浣碧幹了啥?
    甄嬛傳:甄嬛為何不喜歡浣碧,你看當初沈眉莊的葬禮上浣碧幹了啥?甄嬛傳中,當初沈眉莊和甄嬛兩人一同參加選秀,彼此也是相互有個照應,當初甄嬛得知眉姐姐將與自己一同進宮的時候,這也是衝淡了當時進宮的恐懼,畢竟她知道當時華妃和皇后兩派爭鬥十分激烈,之後也將會進入一個虎狼之穴,但是當時為了家族的榮耀,為了自己的妹妹,當時還是毅然決然的拒絕了溫實初的求親選擇進宮。
  • 《甄嬛傳》中處處是玄機,就連名字都有一定的含義,你看懂了嗎?
    《甄嬛傳》我都看了好幾遍了,但是每一遍都會發現一些不同的地方,有好多的都是我們沒有看懂的,我最近又重複的看了幾遍,發現就連劇中人物的名字都是有特殊含義的,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下面我為大家說一下有什麼含義,你們看一下是否說的準確!
  • 甄嬛傳:難怪浣碧一生無子,你看甄嬛送了她啥陪嫁?成全是假的!
    浣碧和流朱都是從小就跟在甄嬛身邊的,後來更是隨著甄嬛一起進了宮,與流朱不同,浣碧更有心機和算計,的確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丫鬟,她是甄遠道的私生女,也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雖然沒有名分,但甄遠道私下還是在意這個女兒的,所以,她潛意識裡把自己已經看成是甄家的二小姐了,她渴望得到甄嬛所擁有的一切,甄嬛是甄氏嫡女,受盡疼愛,她早就看不慣但甄嬛但又不得不依附於她。
  • 甄嬛傳:浣碧被甄家人接受了?誰注意甄母看浣碧的眼神,一目了然
    相信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都知道,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姐妹,她的這個身份在甄家可以說是一個秘密,除了甄嬛和甄遠道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當浣碧要嫁給果郡王的時候,浣碧出嫁的身份卻是甄嬛的義妹。那麼大家覺得浣碧有沒有被甄家人所接受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甄嬛的母親看向浣碧的眼神?
  • 你還知道《甄嬛傳》中有哪些含寓意的名字?
    端妃和華妃名字的由來是像一條繩一樣扭在一起的,因為端妃端了一碗落胎藥給華妃,華妃沒了孩子,所以成了「滑妃」,而端妃因為端藥,所以是端妃。浣碧:喚婢。玉隱:隱就是看不見,玉是甄家女兒的字,意味著她是甄家不能見光的女兒。所以浣碧這一生的身份就是不能見光。流朱:朱是紅色,流出紅色,也就意味著流朱的結局是死掉。不過這部電視劇裡有幾個人沒死…只是流朱的名字更加靠近人物主題和命運。
  • 甄嬛傳:浣碧和流朱的結局在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只是你沒發現而已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很多人的結局其實在前期都有暗示,像甄嬛入宮時所帶的兩個貼身丫鬟浣碧和流朱都是女主甄嬛的心腹,並且兩個人的結局在一開都已經暗示。
  • 甄嬛傳:怪不得葉瀾依會「被自殺」,看她對甄嬛說了啥?
    導語:《甄嬛傳》中最不缺的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女人,自作聰明,到最後卻被自己的聰明逼上絕路。華妃如此,齊妃如此,富察貴人如此,葉瀾依亦如此,還有一位貌似端莊溫柔的孟靜嫻;再就是不知死活的浣碧了。這些女人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太聰明」,而且不懂收斂隱藏自己的聰明。
  • 甄嬛傳:甄嬛為公主取名字時,誰注意浣碧看皇上的眼神?太諷刺了
    《甄嬛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相信大多數網友都看過這部劇吧,畢竟它可是一部存在諸多細節的電視劇。當然這部劇中也包含許多實力演技派,比如說孫儷,陳建斌,蔣欣,蔡少芬等等,他們每一個都將劇中人物演繹的淋漓盡致。
  • 《甄嬛傳》浣碧:愛上不該愛的人,潦潦草草地結束一生
    再看《甄嬛傳》時,放在浣碧身上的目光和思考會更多。其實,浣碧也是下備受爭議的角色,身為甄嬛的陪嫁婢女,心比天高,對甄嬛有過背叛,心結打開之後,又忠心耿耿。嫁夢寐以求的果郡王,雖然沒享受過一天愛情,但她對這份感情忠貞不渝,一直到悲壯的死去。
  • 《甄嬛傳》中果郡王不喜歡浣碧,是正確的選擇
    一部分人說她自律,上進,是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另一部分人說她充滿了野心,活脫脫是現實生活中的浣碧。浣碧在《甄嬛傳》中的人設是不討喜的,明明是丫環的身份,內心卻依仗著和甄嬛是同父異母的關係,把自己也高看一等。
  • 甄嬛傳:怪不得允禮母親對浣碧印象好,你看舒太妃和她娘有啥事?
    甄嬛傳:舒太妃為何對於浣碧如此喜歡,或許這背後和浣碧的母親有關係 甄嬛傳中,當初甄嬛發現自己是純元皇后的替身,即便懷著身孕,內心也是鬱結,再加上當時自己的父親被祺嬪的父親誣陷被流放到寧古塔,甄嬛向皇上求情不得,在後宮之中也是步履維艱,所以當即也是向皇上請求要自去甘露寺修行,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 甄嬛傳:在生死關頭,甄嬛才看清胡蘊蓉與皇帝、以及浣碧的真面目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只為己天理難容《甄嬛傳》中的皇帝就做了一回這樣的事,令甄嬛徹底看清他的真面目,皇帝貪生怕死,關鍵時刻不惜捨棄自己的骨肉,以求自保。那一刻,皇帝高大偉岸正氣凜然的人設瞬間崩塌,顯得既虛偽冷酷又懦弱無能。還有胡蘊蓉,這個甄嬛以前的盟黨,在達成共同目標、扳倒宜修後,也終於利盡而散,露出猙獰歹毒的另一面。
  • 甄嬛傳:這一刻,浣碧恨不得當場把甄嬛掐死,幸虧甄嬛及時掙脫
    而甄嬛就曾經觸及到了浣碧的那個底線。當時的浣碧幾乎要把甄嬛生吞活剝,要不是有很多外因牽制裹挾,浣碧極有可能當場把甄嬛掐死,至少也會揪著頭髮廝打起來。也正是在那一刻,浣碧才對甄嬛失望透頂並恨之入骨了。姐妹情誼就此了斷,起碼在心中已劃清了界限。
  • 果郡王和皇上交談,聽到他對浣碧和孟靜嫻的稱呼,愛誰一目了然
    果郡王在《甄嬛傳》中是一個既深情又薄情的男人,他只對女主甄嬛一人深情,對孟靜嫻,浣碧,葉瀾依等等都是非常絕情的。他知道有很多女人都愛慕自己,但他並不能給其他人回應,畢竟他心中早已經有了甄嬛。但也有小夥伴非常疑惑,果郡王和孟靜嫻,浣碧兩人相處這麼久,難道就不會日久生情嗎,那他究竟喜歡浣碧還是孟靜嫻多一點呢?其實在之前的劇情中,也就是皇上和果郡王交談的時候,大家能從果郡王對孟靜嫻和浣碧的稱呼中得知,他更喜歡哪一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