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決定和改變中國命運的一場關鍵性戰爭,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謹以此片
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銘記歷史 抗戰精神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銘記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在全球攜手共戰新冠肺炎疫情、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時,學習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無論是對中華民族而言,還是對世界各民族而言,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銘記歷史,創造未來,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薪火
接下來
青小志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抗日戰爭吧
勿忘國恥 抗日曆程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後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即發表宣言,號召全民族抗戰,最早舉起了抗日的旗幟。而此時,國民黨政府對日實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三省110萬平方公裡的大好河山淪喪,而對中國共產黨,蔣介石的政策卻是「攘外必先安內」,進行瘋狂圍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史稱西安事變。在民族危亡關頭,共產黨人不計前嫌,以大局為重,力促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共產黨的方針政策也從「逼蔣抗日」轉向了「聯蔣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向全國發出通電,呼籲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新長城。隨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南方多省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首戰平型關告捷,打出了中國抗日戰場的新局面。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同年12月9日國民政府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
錚錚鐵骨 抗日英雄
01.
左權
左權(1905.3.15 - 1942.5.25),字孳麟,號叔仁,曾用名左紀權。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高級將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學習;1934年參加長徵。1936年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他協助指揮八路軍,粉碎日偽軍掃蕩,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鬥的勝利。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壯烈殉國,年僅37歲。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範,朱德讚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02.
傅作義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出生於山西省運城市榮河縣(今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中國現代軍事家、國民革命軍將領、抗日名將。1949年1月,他率部起義,促成北京和平解放。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傅作義任水利部(後來的水利電力部)部長長達22年之久,為新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我們紀念革命先烈,
就是要永遠不忘記為黨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勳,
永遠不忘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民族精神,
永遠不忘他們的遺志和追求!
走向復興 繼續前行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走過的歷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經濟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體量,發展的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這為經濟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交通
「十三五」時期,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高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率,積極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堅持網絡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綠色化發展,建設國內國際通道聯通、區域城鄉覆蓋廣泛、樞紐節點功能完善、運輸服務一體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交通運輸保障,更好地服務中國經濟發展,更好地連通中國與世界。
文化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文化發展,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脫貧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目前看,脫貧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第一,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第二,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第三,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第四,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第五,貧困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第六,中國減貧方案和減貧成就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在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中
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領導核心作用。
不論是在抗戰時期還是中國新時代
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引領者
安不忘危 ,存不忘亡,治不忘亂
勿忘國恥, 珍愛和平!
愛我中華, 吾輩自強!
來源:德州學院青年志願者聯合會
原標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以史為鑑,開創未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