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阿拉上海的小夥子們可了不得
繼格致中學15歲高一學生盛曉涵
「胸外按壓救回老人」衝上熱搜後
(相關連結:上海救人少年吃著餃子跟我們說:「一下子被刷屏有點慌!」)
東東又了解到在上海朱涇二小
有一名9歲男孩
在面對夜晚肆虐的火災時,機智勇敢
不僅救了自己的家人
也救了整棟樓的鄰居
「已經燒到了天花板 」
12月18日晚10時許,金山區朱涇鎮北圩新村某號302室。當晚,麻文博的媽媽去上夜班,家裡只有麻文博和爸爸、外公三人在家。當時,兩位大人已經睡下了,麻文博上了趟衛生間後在床上躺著。
「我爬起來後,看到客廳裡的火,已經燒到了天花板。」小博的第一反應是喊醒爸爸麻先生。「當時,火已經大到無法撲救了。」
麻先生說,他在睡夢中被兒子喊醒後,第一反應就是帶著兒子逃生。逃到門外後,麻先生發現嶽父還沒逃出來,便又折回家中喊醒了嶽父。
「我們跑出去後,爸爸又回去拿手機報警,叫我先下去。」麻文博家所住的居民樓是90年代的6層老公房,他家住三樓。
逃生過程中,麻文博在2樓、1樓停下,一家家敲門,通知鄰居逃生。到樓下安全地帶後,他又對著整棟樓大喊「著火了,救命啊」。
而此時的父親麻先生選擇衝回房間拿手機報警,但卻發現房間內的火勢越來越強「短短10幾秒鐘,大火就從客廳蔓延到了進戶門,完全封住了大門。」 無可奈何的麻先生準備跳樓自保。
看到爸爸遲遲未出來,小博又跑到路邊,攔下了路過的車子,請司機幫忙撥打119報警。就在麻先生糾結要不要跳樓時,他接到了消防部門的回訪(他之前撥打了119報警)電話,讓他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再堅持幾分鐘,等待救援。
東東梳理了下短短幾分鐘內,9歲的小博幹了這樣幾件事:
下樓逃生時,敲響了2樓、1樓鄰居家的房門,通知鄰居逃生;
逃至樓下後,對著整幢樓大喊「著火了,救命啊」
最後,跑到馬路上隨機攔下一輛車子,請司機幫忙撥打119報警……
此時,火勢已堪稱兇猛
窗口躥出的烈火足足有數米高
火光一度照亮了整棟居民樓
當夜10點多,金山消防指戰員趕到現場後立即展開救援滅火工作。經過消防救援人員的快速處置,從該樓東側4樓窗口和南側3樓窗口用金屬梯救下2名被困人員,被困人員均未受傷。
從接警到撲滅,僅耗時不到二十分鐘,消防救援人員成功用高壓水槍將火撲滅並將被困人員救出,經過人員清點共疏散18人,救出2人,均無礙。
金山區消防救援支隊最新的調查顯示,這起火災的原因應該是電氣線路老化發生故障,引燃了家中的木質裝飾面,最終蔓延成災。
事後,金山區消防救援支隊一名工作人員直言,相比父親折回家中取手機報警的做法,小博當街攔車請人幫忙報警的做法堪稱經典。麻先生也承認,9歲兒子「做得確實比我們大人都好」!
「我在學校安全課上學過」
沉著、冷靜,救了一整棟樓的鄰居,9歲小學生教科書般的火場逃生操作,引得不少網友點讚。而小主人公在學校裡也成了老師、同學們眼中的「消防小英雄」。小博面對險情時的鎮定,與朱涇二小平時對於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視是分不開的。
「不害怕,沒覺得害怕。」全程淡定的他告訴記者,看到發生火災後,第一反應就是「捂住口鼻彎腰向下跑」。東東來到小博的學校對他進行採訪時,不會「總結」的他這樣回憶道。
副校長施海虹說,學校一到五年級均設置了公共安全體驗拓展課,按照不同的年齡段,要求孩子掌握對應的逃生技能,並安排專職老師進行帶教。
△上海朱涇二小校內的安全教室
△上海朱涇二小校內的消防教具
△上海朱涇二小校內的消防教具
「麻同學的作為對學校教育來說,孩子能把學校教授的逃生技能學以致用,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肯定。」施海虹這樣評價道。
即便如此,在如此危急的關頭,聽到9歲的小博能如此冷靜地應對,班主任朱老師表示還是蠻驚訝的。
「因為小博平時在班上屬於不聲不響的孩子。下一次安全教育課,我在班級裡也想讓他來講一講他所經歷的這次險情,讓其他小朋友也能在遇險時進行借鑑。」
東東了解到,目前麻文博和父母住在爺爺奶奶家。在學校和社區的幫助下,孩子第二天仍正常到校上學,課程沒有落下。
得知遭受火災後,孩子的書包課本、學習用品都燒毀了,學校第一時間準備了一套新的教科書、學習用品等,由校長和班主任老師一起送到孩子家裡,同時也送上了一筆慰問金。
後續,校方將會向教育局申請一筆幫困基金,幫助麻文博一家度過眼前的難關。
消防部門提醒:冬季居民家庭火災多發,居家有許多被忽視的火災隱患,一不小心就會釀成大禍。平時要經常檢查電氣線路,發現問題要及時更換,若發生電氣火災,要切斷電源後再用滅火器或水滅火,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
東方快評丨少年,可期可畏彌足珍貴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盛曉涵的「教科書式救人」,還是小博的「教科書式救援」,背後都有上海生命安全教育普及的加持。
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上海設置了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內容,要求孩子掌握對應的逃生技能。
他們有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才能做到在關鍵時刻不慌不亂,正確應對。這是一座城市制度上的「人民至上」、居安思危,是對生命的敬畏、對安全的追求。
而尤其讓筆者感慨的是,與格致中學盛曉涵的「優秀」不一樣,小博在老師眼裡是「平時在班上屬於不聲不響的孩子」,在家長眼裡則是「學習成績不是很好」「雖然也很努力,但成績就是上不去」的孩子,寫作業時經常被吼。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在危難時刻,他表現出的冷靜清醒,應對時的有條不紊,連成年人都自愧弗如。這樣的孩子,其實也一樣「優秀」。
「優秀」從來都並非只有一種標準。然而,因為各種世俗的原因,讓我們把「優秀」的標準簡單化、單一化了。在學校裡,以成績為標準,以能否考進名牌大學為標準,走上社會後,則以賺錢多少為標準。在這種單一的標準下,有多少孩子的特長、特質被埋沒,最終沒能綻放出自己的光彩,泯然於眾。
願我們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孩子身上的特質,不一定非得這樣的極端事件;願大家都有一顆不惑不躁的心,知道除了學習成績,優秀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堅韌的品格對人生來說一樣重要。有些孩子的舉動溫暖了這個冬天,溫暖了一座城市。有些孩子與「高光時刻」無緣,只是在默默成長,但他們和盛曉涵、小博一樣,都是這座城市的未來,都一樣彌足珍貴。
來源:東方網、新聞晨報
記者:李歡、趙銘
視頻作者:劉昊
評論作者:二旦
編輯:浩帆、安通
審稿:張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