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討論: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生態 | WISE2020 新智慧城市峰會

2021-01-09 36kr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智慧城市峰會分會場,我們邀請到了智慧城市領域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及一線投資人,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現狀與發展、迭代與創新。並舉辦了「創業星物種——新智慧城市大賽決賽」,匯聚西北、西南、華南和華東賽區10強創新項目,發掘智慧城市創新力量,共同展望下一個十年智慧城市的無限可能。

圍繞「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生態」話題,圓桌討論由36氪創新諮詢總監肖雨溦主持,參與嘉賓包括博世互聯工業工業諮詢總監徐臻琳、曠視科技高級解決方案專家喬梁、盈嘉互聯副總經理任遠、海爾海納雲副總裁孫雲雷、世紀高通產品總監溫宇浩。

博世互聯工業工業諮詢總監徐臻琳認為,過去十年智慧城市發展的標誌性的事件是整個信息通訊基礎設施的變化,從2G到3G到4G,到現在5G、6G發展,數據通訊量上升使得一些以前不可能迭代的應用場景,在新的基礎設施上開始新的迭代,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曠視科技高級解決方案專家喬梁表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在於感知和理解,只有把物理世界用數位化的手段形成可被解析的數據才有可能談智慧化。其中數據部分,從視覺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匯總應用最早最成熟的就包括智慧樓宇、園區和安防管理等方面。

盈嘉互聯副總經理任遠對未來的智慧城市拋出了一個問題:現在的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標準、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服務商和運營商,是否會在未來形成數據孤島?任遠認為,未來,城市的數據底盤+上層業務應用這樣的結構會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典範和標杆。

海爾海納雲副總裁孫雲雷認為,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是能迅速捕捉用戶的需求,改變用戶的一些習慣;傳統製造業的優勢是有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有很多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一定要通過物聯網的手段跟技術來解決,兩者的結合非常有必要,也是必由之路。

世紀高通產品總監溫宇浩相信,未來十年有兩個東西會快速發展:第一個是新基建,涉及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5G、網絡通信等;第二個,新基建下面,數字孿生城市會得到深刻的應用,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一定會離不開數字底座。

圓桌討論現場照片

以下是圓桌分享實錄,36氪編輯整理:

肖雨溦: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今天的圓桌話題: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生態。想先請各位跟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整個智慧城市發展的十年期間,從技術的迭代到應用場景的一些深化,有哪些發展以及標誌性事件?

徐臻琳:就從我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我覺得整個標誌性的事件,是整個信息通訊基礎設施的變化,包括可能大家回想一下十年前我們用的手機更多的還是從2G向3G轉移的過程,整個數據採集的實時量通訊量都不能滿足我們應用場景的需求,導致那時候我們談到智慧城市也好,談到我所在的工業領域也好,很多的應用場景都是在本地部署,它必然受限於你在本地安裝的硬體設施包括系統集成性的影響。

這十年裡從2G到3G到4G,到現在5G、6G發展,可以說是數據通訊量上升,使得以前有一些不可能迭代的應用場景也可能在這個新的基礎設施上開始新的迭代,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喬梁:過去十年,城市或者說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從線下到線上的大變革,實現了網絡化的升級,同時最激動人心的一個改變是從數位化到智慧化的轉變,尤其是在2015年的時候,AlphaGo打敗李世石的事件,讓大家看到了人工智慧驚人的爆發力和價值,我覺得這是十年最激動人心的一個時間節點。

曠視科技高級解決方案專家 喬梁

任遠:我非常認同喬總剛剛說的數位化這件事情,我想補充一下,其實在我看來智慧城市這十年有幾個關鍵詞:第一個叫「下沉」,現在你到大街上問到一個老大媽什麼是智慧城市,她給你舉出一系列例子,她拿出手機來給你舉出很多她原來需要自己跑腿做,而現在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完成的事情,這是下沉,我們真正感受到智慧城市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另外還下沉到了一些區縣街道,原來智慧城市一說就是北上廣深、新加坡這樣的大型城市才會做的事情,現在很多的區縣、街道都在追求做這樣事情。

第二個是「平臺化和基礎化」,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做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底層、算力等等基礎工作。而盈嘉互聯就在利用自主可控的數字孿生技術,幫助智慧城市的建設打造數字底盤,這就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

孫雲雷:我們發現十年前在行業裡已經有很多對於智慧城市的提法,我們國家也有很多試點城市。其實回顧這十年,智慧城市在一開始的時候有很多的技術在做支撐,但是並不足以像今天這樣有這麼多的AI技術來支撐。因為從用戶的觀點來看,十年前我們的用戶對於智慧城市只是一個概念,他沒有體會到智慧城市的智慧給他帶來的一些便利,一些方便高效的智慧化的東西,而現在大家能體會到,很多的智慧類的東西已經給我們用戶的生活帶來了改變。海爾海納雲是機遇海爾集團的生態平臺來致力於智慧城市的打造,我們是以用戶的角度來看待整個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城市離不開運營,離不開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生態模式。

溫宇浩:前面幾位老師專家提的我都非常認可,但我的觀點有一些區別,我們是一家數據公司,過去十年我覺得有幾個東西非常重要,因為它得到了應用落地:

第一個是大數據、雲計算,這兩個技術成長,讓我們獲得數據、採集應用數據更加方便了。

第二個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社交APP以及相關的應用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推動是非常大的,大家尤其感受到在民生、政務這一塊,現在都是讓百姓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路,有很多甚至是不跑路,這個變化是很大的。

第三個我們也關注聚焦在智慧交通上,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的智慧出行也是非常不一樣,智慧城市裡面如果講到落地應用最聚焦,或者變化特別大的,我覺得可能還是在智慧交通這個方向。

肖雨溦:大家提到非常多一些技術的變革,用戶的認可、感知,以及一些基礎設施的鋪墊。我們下面想來討論一下應用場景,在整個智慧城市裡面包含了非常多的領域,比如說像安防、交通、工廠,還有剛剛提到的智慧社區。整個大領域裡面,目前來看,有哪些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呢?如果從城市的維度來看,有哪些城市它智慧化的步伐走的比較快?我希望大家能夠有一些案例,結合大家所在的公司分享一下。

溫宇浩:首先我們是一個做數據的公司,做位置大數據。過去十年在應用上,在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裡面我們是做了很多的案例,我們在西安、濟南都落地了一些關於智慧交通方面的案例。現在可能我們的很多服務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包括我們動態交通服務,基於動態交通出現的交通指數,這個上面我們應用在指揮調度全程的交通態勢感知、預測,再往上一層基於一些AI,可能在做一些網際網路+信號燈應用。這都是我們典型的案例。

數字領域我覺得最近也是非常火熱的,我們說打造我們的數字地球,現在大家比較流行說數字中國,我們其實在這個領域也有很多的案例和事件,因為我們也有一些自己高精度定位技術,有精細化地圖的測繪技術,三維建模和GIS引擎。

世紀高通產品總監 溫宇浩

孫雲雷:說到智慧城市,其實我們不得不提智慧社區,因為我們認為智慧社區是組成我們智慧城市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單元,大家生活在城市中,生活在社區中。在行業裡邊政府來做主導,來推動整個城市更新,它說的是城市更新,並不是城市改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板塊就是老舊社區的更新,現在老舊社區也算是市場裡面的一個風口。我們海爾海納雲也在致力於老舊社區、智慧社區的改造。

老舊社區的改造實際上是迎合了我們整個城市的發展,包括城市更新的重要板塊。整個中國的養老壓力是很大的,我記得一個資料上,2025年應該是中國會有20%老齡化的人口,中國目前解決養老問題應該是居家養老,老舊社區的改造其實是對於這種居家養老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和支撐。

現在海爾海納雲在青島乃至山東地區做了非常多老舊社區改造的案例,譬如說我們社區裡面會加裝一些電梯,以前老的社區裡邊是沒有電梯的,老人上下樓是不方便的,其實加裝電梯對於我們用戶來說,是政府給予我們整個全國老人的一個很好的福利,一個很好的基礎支撐。

然後我們會有很多智慧類安防,譬如說人臉識別,譬如社區出入口的智慧測溫儀,尤其疫情時代,大家都是非接觸式的安全進出。包括我們社區裡面會有很多防高空拋物的監控,來防範高空拋物;有一些安防甄別有沒有陌生人進出社區,有一個軌跡的查詢,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社區的安全。

除了這些技術類的在社區的應用以外,我們會把商業的模式植入到社區平臺。我們現在很多智慧社區助區的平臺都是基於網際網路IOT、IOC的平臺,很多第三方應用。十年前O2O第三方都可以通過我們的社區助區大的平臺為我們老百姓服務。並且政府也是希望通過這種大型的助區物聯網或者運營的服務平臺,來加強一些社區街道的治理。這案例我們已經做好樣板了,向全國來複製。

海爾海納雲副總裁 孫雲雷

任遠:大多數智慧城市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強調很多的應用,比如交通、養老、醫療等應用,但是佛山市禪城區在打造他們的智慧城市時就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想法,不是直接做應用,而是先要打造佛山市禪城區的智慧城市數字底盤。後面具體誰來做應用,區裡面把這樣的決策權和工作進行了全國招標工作。數字底盤就相當於禪城區的數字孿生體,這裡頭會把禪城區所有的動態數據、空間靜態數據,還有人的行為數據、不同委辦局零散的這些數據,都會集中在這個底盤上,這就形成了未來禪城區唯一、可靠、可隨時按需所取的底盤。上面的APP會根據禪城區未來50-100年的發展持續更新,持續適應這個城市發展的軌跡。

其實這正是盈嘉互聯與禪城區共同打造的一個智慧城市的新模式,我們稱之為「禪城模式」,這種模式其實代表了一個數據互聯、互通的思維,甚至能夠到全國的城市或者縣區一級去複製。

喬梁:我的觀點和案例和任總比較類似,曠視正在深度布局城市物聯網,致力於構建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底座、打造城市級的AIoT的作業系統。

我覺得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在於感知和理解,只有把物理世界用數位化的手段形成可被解析的數據才有可能談智慧化,或者再去做城市的決策。其中數據部分,從我們做視覺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匯總應用最早最成熟的就包括智慧樓宇、園區和安防管理等方面。第二個問題哪些城市走的比較先進一些?像北京的海澱區政府在這塊是非常領先的,因為海澱區是作為全國科技的一個樣板點,我們正在助力海澱打造海澱城市大腦,具體應用包括這樣幾點:

首先從宏觀上來看,我們在為海澱區打造一個AI的超算中心,就是我們提供AI的算法訓練平臺、生產力平臺、倒推力平臺,讓整個海澱區所有的數據能夠被解讀,被智能化,這個其實和剛剛任總說的整個底座的概念非常像。

從微觀的角度來講,我們把一個智慧城市拆解成一個一個的泛園區的場所,我們成為城市的微單元。比如說在北京的公租房社區,我們用人臉識別來進行公租房的管理。包括城市治理方面,我們通過視覺技術,可以看到比如說渣土車出現在了它不該出現的道路上面,還有包括城市裡哪裡出現了油商小販、油井蓋,這些原來採集不到的數據,現在都可以進行採集到解讀,從而為整個城市治理提供宏觀和微觀的決策。

徐臻琳:因為我們本身是一個製造業集團,所以提到智慧城市還是立足於我們自己的產品。博世作為一家汽車零部件廠商,我們發力點還是跟汽車相關的。我們最近做的比較多的叫互聯汽車,我們怎麼解決自動駕駛,包括我在停車場裡怎麼實現汽車自動泊車的服務。這一塊我們在北京這邊也做的相關的試點,在北京機場也劃出了一塊區域,能夠實現汽車自動泊車。

第二點,大家可能知道博世我們也生產一些家電產品,包括冰箱、洗衣機等,在過去幾年裡面我們一直在探索,怎麼樣通過在家裝設備上安裝一些APP,使得整個家電產品變得更智能。這是我們博世在這一塊做的兩個比較大的探索。

博世互聯工業工業諮詢總監 徐臻琳

肖雨溦:在整個智慧城市建設當中,現在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以及網際網路企業其實是有結合一起落地一些應用場景,大家可以來聊一聊這兩種不同的玩家,在這個領域裡面都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以及未來趨勢上,這兩者會結合一起在這個領域裡面進行深挖、一起助力整個智慧城市的飛速發展嗎?

徐臻琳:這一塊我也是有所思考,因為作為我們博世來說,我們就是一個傳統的製造業企業,我們在自己產品領域,包括前面說的交通和家電這個領域,實際上我們有自己很深的積累,這是幾十年發展的結果。我們也是非常願意把我們在過去幾十年積累的相關經驗,能夠藉助一個平臺可以對外進行相關的分享,跟我們網際網路企業快速迭代、不斷更新的速度相結合的話,其實可以產生1+1大於2的效應。

喬梁:這個問題我個人感觸也比較深,因為我過去在網際網路行業,現在轉到了AI行業,我覺得網際網路有幾點優勢,像我們做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公司是沒有辦法比擬的:第一個優勢是流量端的優勢,網際網路能夠直接去吸引很多的用戶端的流量進來;第二個數據端優勢,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所有的數據天然就是結構化的數據;第三個優勢是觸達端的優勢。

反過來網際網路也有幾點弱勢:第一個弱勢它現在只能感知到網際網路數據,沒有辦法連接所有IoT的設備,感知物與物的連接,這也是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本質差別;第二個是網際網路沒有辦法解決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的問題。

AI和網際網路的結合,能夠更全面感知需求,通過網際網路的連結,再經過雲端的大腦進行這些數據的分析和決策,從而為終端場景創造價值。而且從整個技術的發展迭代來看的話,其實我們會認為從最早的物理世界到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到現在的產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整個過程其實是不斷的螺旋式上升的,所以我認為目前其實最大的機會點就是在產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領域,我們怎麼通過AI的技術去賦能整個行業。

任遠:我想說,其實每個網際網路的從業者和企業都有幾個基因,一個就是開放、創新和無邊界思維,這恰恰是傳統行業當中缺乏的一個點,而現在很多傳統企業其實也在積極藉助前沿的技術來探索產業的創新和轉型。我想這兩者應該是互補的關係,互相借力,取長補短。不論是新興企業還是傳統企業,盈嘉都會作為背後的賦能者,幫助他們打通空間數據,管好數據,用好數據。

孫雲雷:我很贊同喬總說的關於技術上的一些結合,網際網路跟傳統的製造業的結合。其實我個人認為在網際網路的公司,往往它的優勢是能迅速捕捉用戶的需求,來改變用戶的一些習慣。比如說滴滴打車,這也是網際網路公司通過資本的運作迅速改變了我們生活的習慣,我認為這個是網際網路公司最大的優勢之一。

對於傳統的製造業,它是有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的,在智慧城市裡邊有很多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一定要通過物聯網的手段跟技術來解決的,這兩者的結合其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由之路。不結合的話,我們獲取不到我們用戶的生活習慣,以及不知道你的技術應該走向哪個方向。當我們獲取了用戶的這種需求,要快速去提升用戶消費的習慣,我們還必須有很深厚的技術積累做支撐。

同時,為用戶的服務還要給他提供一種場景,而不是提供單單的產品。海爾一直是這種思想,我們未來的場景一定是要替代我們的產品,讓我們用戶體驗的提升,它是一個空間的場景,而不是單單的技術,也不是單單的習慣。

溫宇浩:我非常同意喬總、任總前面提的一些觀點,我剛剛聽到這個問題,我就在思考,我們世紀高通屬於什麼企業?我覺得我們肯定應該不是網際網路企業,我覺得說我們是傳統企業,好像也有點不是。所以我非常認同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和我們傳統企業的優勢,網際網路企業更多是對C端的用戶獲取,打通數據閉環這一塊它是非常強大的,它有流量的通道。傳統企業的話,更多是它對細分行業,對這個行業KnowHow的積累是非常多的。

我換一個角度說,我覺得未來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並不是對立的,它們一定會跨界融合,共同發展,但這個現在更多是需要雙方有一個媒介,需要像36氪一樣,需要有產業資本推動這裡面的融合發展,而且傳統企業可能也希望更開放一些,把一些規範標準,自己的一些數據在政府一定監管下來進行開放,網際網路其實也需要。

肖雨溦:最後一個問題,希望大家一起來暢想一下未來,今年我們國家提出新基建之後,其實我一直感受到智慧城市是一個非常快速的發展階段。我們來暢想一下,未來十年智慧城市會呈現一個什麼樣的形態?

溫宇浩:過去十年我認為網際網路+在這裡面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不管怎麼樣,因為它讓我們的智慧城市快速在落地,並且讓百姓體會到了。未來十年首先兩個東西我認為會快速的發展:第一個,新基建,新基建的範圍很廣,涉及了我們之前提了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5G、網絡通信等;新基建下面,在我們這個行業裡面,數字孿生城市這一塊我覺得會得到深刻的應用,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一定會離不開這個數字底座。

孫雲雷:關於智慧城市未來十年的暢想,我希望從城市運營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或者一個技術的發展,包括整個業態的發展,其實都是離不開商業模式的,商業模式裡邊包含很多種模式。

我做個判斷吧,我認為將來智慧城市在我們國家裡邊會有很多關於智慧城市運營服務商的概念,這種公司,這種平臺會大量的孕育而生。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於老百姓、消費者、用戶來說,無論是對城市、生活的體驗,還是享受技術帶來的很豐富的體驗,如果想要他們付費的話,必須學會運營這個城市、運營這個平臺。將來會有很多的資本、技術,包括網際網路公司等,都會在整個運營服務平臺上來展現自己各自的力量。未來運營服務商,包括三大運營商都在向整個城市運營服務商方向去靠。所以未來無論是技術,還是體驗,還是產品,都在我們智慧城市的發展中會貢獻自己一部分的力量。

任遠:說到未來十年的智慧城市,其實我想拋出一個問題,就是這兩年智慧城市建設可以說從城市到區縣百花齊放的一個狀態。那麼未來十年這些城市、這些已建成的智慧城市的一些系統,它們會不會形成新的數據孤島?這是我想拋出來的一個問題,供大家去思考。

從現在看起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標準、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服務商、運營商,是有可能會形成這樣一個未來十年的數據孤島的,不同城市是否能打通?在未來十年我覺得一個新的模式將會產生,就是城市的數據底盤+上層業務應用這樣的結構會成為未來十年智慧城市建設的典範和標杆。我相信這種方式,也是符合城市數據、區域建設的,例如像建設大灣區,這是城市之間的數據能否互聯互通的一個基礎。

盈嘉互聯副總經理 任遠

喬梁:從未來十年來看,舉個例子,因為我們是一家做AI的公司,我覺得可能現在或者說之前十年的話,整個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像一個一二歲的小孩,到現在這個階段,我覺得像一個少年。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應該能注意到相比十年前,現代城市已經構建了感知基礎設施,我們發現我們的城市感知能力變得越來越強。

第二我們的城市具備了大腦,且分析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腦一部分負責邏輯思維,一部分負責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類似於我們為城市做一些邏輯應用,形象思維比較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AI或者智慧大腦,所以我覺得未來整個城市無論從感知端還是觸覺端都會越來越智能。

徐臻琳:從我們博世觀點來看的話,我覺得前面喬總說的很好,我們前十年可能解決的就是人跟人互聯的問題,接下來十年從我個人來說,我們可能更多地會解決物與物進行互聯,包括物與人進行互聯。因為隨著整個算力價格不斷下降,包括晶片、傳感器代表了這些能夠從現場實時獲取數據價格的下降,實際上我們有這個基礎有這個平臺,可以把觸覺包括傳感器布到方方面面各個角落。前面我可以從現場採集各種數據,使得現場更透明化,另外我感知的程度不斷上升,我可以創造很多新的業態。

舉個簡單例子,前一陣子阿里在杭州開了一個犀牛製造這樣一個新的工廠,它就是能實時對接網際網路導入的這些流量和個性化需求,通過對工廠整個生產模式進行重新的重組和升級,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特別這次疫情發生以後,對於個人個性化的需求也是不斷上升的。我的理解接下去十年,包括以博世為代表的傳統製造業企業也會借著這個東風,對自身進行一個轉型升級,我們有一個詞叫新舊動能轉換,我們可能從一個傳統製造業企業,可能會變成一個柔性的工業4.0企業,這是我對整個趨勢的判斷。

肖雨溦:謝謝,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臺上五位嘉賓都是在各自領域裡面有深耕的。我們今天圓桌主題叫打造智慧城市生態,我們希望未來不僅能夠在自己的各自領域能夠有深挖,還可以在橫向上打造一個智慧城市的生態。好的,我們今天的圓桌就到此結束,非常感謝五位嘉賓的分享,再次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聚焦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如何打造未來智慧城市?
    12月17日,「2020 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在北京舉行。上午的主論壇展現了百度智能雲的最新成績和產業智能化成果。「雲智一體」成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在各行各業加快規模化落地。(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劉雅雯表示,「智慧城市能夠為政府提供新的治理方案,為企業提供新的動能,為民眾提供新的服務。打造和推動城市的智能化升級進程應該就是百度智慧城市的使命。」
  • 回顧十年,展望十年:用智慧建設有溫度的城市
    在新智慧城市峰會分會場,我們邀請到了智慧城市領域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及一線投資人,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現狀與發展、迭代與創新。並舉辦了「創業星物種——新智慧城市大賽決賽」,匯聚西北、西南、華南和華東賽區12強創新項目,發掘智慧城市創新力量,共同展望下一個十年智慧城市的無限可能。
  • ...智慧城市該如何協同發展?——第四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2020...
    「智能和網聯都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所以推動自動駕駛必須要做到車和路、車和能源、車和城市以及包括汽車和汽車互相之間的聯繫,才能夠最終實現自動駕駛。」9月2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萬鋼如是說道。智慧出行是智慧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智慧城市也將為出行科技提供生態環境。
  • 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發展何去何從 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給...
    12月17日,「2020 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在北京舉行。上午的主論壇展現了百度智能雲的最新成績和產業智能化成果。「雲智一體」成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在各行各業加快規模化落地。在下午舉行的智慧城市專題論壇上,百度智能雲展示了在「AI+城市治理」領域的技術能力、商業應用、價值主張以及落地成果。
  • 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舉辦,共創全場景智慧廣州
    來源:時刻頭條【中國,廣州,2020年12月2日】今天,主題為"智數廣州·進而有為"的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隆重召開,廣州各界共商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激發廣州全新活力。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打造下一代超算系統,共創鯤鵬生態環境和鯤鵬人才培養體系。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智慧樓宇、智慧園區和智慧城市建設,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廣州城市建設深度融合。
  • 百度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亮相雲智峰會,幫助城市管理者望聞問切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7日,「2020 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在北京舉行。上午的主論壇展現了百度智能雲的最新成績和產業智能化成果。「雲智一體」成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在各行各業加快規模化落地。
  • 2019國際智慧城市峰會在鄭州舉辦,數百位專家描繪未來智慧城市藍圖
    河南商報記者陳朋衝首席記者孫科  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正深刻改變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12月16日~17日,「2019(第八屆)國際智慧城市峰會暨智慧生態博覽會」在鄭州召開。智慧城市建設開展了哪些積極探索?這場峰會給出答案。
  • 深圳上海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啟動
    11月6日,由深圳市商務局指導,南山區工信局、深圳市蝸牛產業工場運營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 深圳· 智慧城市產業項目對接會暨南山區投資推介會在滬舉辦,作為第三屆進博會深圳交易團系列活動之一,吸引了來自深圳、上海兩地智慧城市領域企業130餘家參會。
  • 2020年智慧城市與體育峰會閉幕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王夢、姬燁)歷時三天的2020年智慧城市與體育峰會29日落幕,各參會城市代表就體育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疫情下的體育、青年賦權、體育中的性別平等等議題展開討論,世界奧林匹克城市聯盟全會、執委會也在此期間召開。
  • 融合·創新·升級 | 數字冰雪與VR體育·邢臺峰會暨城市智慧體育...
    「智慧冬奧」成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點目標,利用數位技術、智能技術為冰雪產業發展賦能,成為了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
  •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將落地廈門,引領海濱城市數位化浪潮
    本文轉自【TechWeb】;海濱城市如何擁抱數位化浪潮?12月11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即將在廈門舉辦,這也是進入後疫情時代,騰訊在線下舉辦的第二場城市峰會。大會將圍繞數字廈門、城市共榮、產業共創、生態共建四大議題展開,助力廈門打造數字城市新名片。同時還設置十一大領域專場論壇,與政府領導、行業專家、合作夥伴共議數字經濟與產業發展,輸出騰訊To B業務實戰經驗,探索區域經濟發展新機遇。
  • 數字冰雪與VR體育·邢臺峰會暨城市智慧體育應用大講堂順利召開
    12月11日,由邢臺市體育局主辦,維寧體育承辦的「數字冰雪與VR體育·邢臺峰會及城市智慧體育應用大講堂」在河北邢臺圓滿落幕。為方便更多體育產業從業者互動參與,峰會採取「線上+線下」的模式開展,以線上為主,圖文、圖片、視頻三者聯動,同步直播。峰會反響熱烈,早上共吸引了148萬人次觀看,下午158萬,共計306萬人次觀看,並在業內引發激烈討論。
  • 融合·創新·升級丨數字冰雪與VR體育·邢臺峰會暨城市智慧體育...
    「智慧冬奧」成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點目標,利用數位技術、智能技術為冰雪產業發展賦能,成為了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
  • 百度智慧城市生態合作夥伴聯盟成立,助力城市應用場景的數位化和...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2月17日,「2020 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在北京舉行。上午的主論壇展現了百度智能雲的最新成績和產業智能化成果。「雲智一體」成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在各行各業加快規模化落地。在下午舉行的智慧城市專題論壇上,百度智能雲展示了在「AI+城市治理」領域的技術能力、商業應用、價值主張以及落地成果。
  • ...丨數字冰雪與VR體育·邢臺峰會暨城市智慧體育應用大講堂順利召開
    「智慧冬奧」成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重點目標,利用數位技術、智能技術為冰雪產業發展賦能,成為了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
  • 新基建——智慧城市的新增長極| CCF-GAIR 2020
    可以看到的是,巨頭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在不同的發力點,布局智慧城市的建設。而在這些建設力量中,誰的方法更有效?而這些方法又能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帶來哪些新的聚變?這一切都需要學術界與產業界共同在進行探討。我們如何重塑城市?
  • 東華智慧城市郭浩哲:如何讓新基建變成你的生意?|CCF-GAIR 2020
    雷鋒網按:2020年8月7日-8月9日,2020第五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於深圳正式召開。CCF-GAIR 2020的「智慧城市新基建專場」,來自學術界、產業界6位大咖從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城市有機生命體的建設、城市大腦、數字政府、數字孿生、物流機器人在智慧社區中的無人配送等應用和技術,深度的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與趨勢、共同探討新基建浪潮下的智慧城市建設新思路。
  •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後來居上,運營商5G新基建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後來居上,運營商5G新基建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唐剛 發表於 2020-12-23 17:15:52 2020年收官在即,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也更加如火如荼
  • 中國產業服務生態峰會成功召開
    2020「INNO CHINA 中國產業創新大會"於2020年11月28日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盛大開幕,本次年度大會以「產業創新、生態突圍」為主題,聚焦科技和創新驅動的新經濟增長模式,共設置北大創新評論年度論壇、中國信創產業發展峰會、中國流程自動化產業峰會及中國產業服務生態峰會。
  • 打造「城市大腦」 「領軍先鋒」引領智慧城市建設
    在新近拿下「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的上海,領軍先鋒們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引領著這座城市越來越聰慧。  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國際數字經濟網絡的重要樞紐;引領全國智慧社會、智慧政府發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創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