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水果,蔬菜滯銷爛地頭,一邊是價格高的吃不起,這是啥原因

2021-01-19 李子說農

一邊是水果,蔬菜,生鮮滯銷爛地頭,一邊是價格高的吃不起,到底是什麼原因?

今天我去超市裡買了一些蔬菜和水果,而最近超市裡的蔬菜價格又讓我瞠目結舌!大白菜的價格在3元左右,芸豆的價格更是到了6元一斤,而平常我們看到的生薑,其價格更是達到了12元一斤,還有一些蔬菜水果其價格更是高的驚人。

原本就是工薪族的我,面對這些「高的離譜」的蔬菜,更是直呼吃不起,畢竟我「三月不食肉味」,如果再斷了這些蔬菜,只能夠天天啃饅頭就鹹菜了。。。

但是頗有蹊蹺的是,農村裡的一些蔬菜和水果都是很便宜的。據我農村的親戚說,現在他們那裡的一些水果和蔬菜出現了大滯銷,前些天的桃子和現在的獼猴桃都到了沒有人要的地步,而到了城裡的市場卻一「高價示人」!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一邊是水果,蔬菜,生鮮滯銷爛地頭,一邊是價格高的吃不起,是什麼原因?李子來回答:

我首先說一下我朋友在農村裡種植核桃滯銷的故事:

朋友在我們村裡也是頗有頭腦的,在前些年的時候,朋友在城裡汽車站工作,並承包了一條線路。但是由於近幾年汽車線路回收,朋友就拿著賠償的錢回到農村裡搞一番事業來做。

那時候核桃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價格在二十多元一斤,於是朋友就承包了村裡1000多畝荒山,搞起了核桃種植。

等到幾年後,核桃也慢慢的借了果子,當時的核桃價格還是很高的,朋友見了我們就自豪的說:他種植了1000畝的綠色銀行,就憑這個我後半生的養老問題就不愁了。

但是這市場本來就是無法預料的,近幾年由於核桃種植範圍加大,核桃的價格也從原來的十幾元一斤,跌倒現在的幾元。雖然朋友的核桃也是獲得了豐收,可除去人工費等成本,朋友基本上都是白勞動,不賺錢的。

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朋友只好不再僱傭工人,任由1000多畝的核桃掉落到地裡,而不再去收穫,更不去賣了。近期朋友也是放棄了種植核桃的打算,想以低價轉讓出去,但是由於核桃價格的不景氣,一些人也是難以接受這「燙手的山芋」,畢竟不賺錢是沒人要幹的。反觀這市場上,或者超市裡的核桃價格還是很貴的,一般都在15元以上,這和農村裡的核桃價格5、6元相比其差距並不是一點半點。

我們從朋友核桃滯銷的事情,也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會出現水果,蔬菜,生鮮滯銷爛地頭,一邊是價格高的吃不起的真正原因,而具體情況我還是要一一的說一下:

第一,農村裡的蔬菜、水果、生鮮因為種植或養殖過量,而導致出現滯銷。

在農村裡農民的跟風現象是很嚴重的,不管是養殖業和種植業都是如此。但是這市場就這麼大,如果市場上的商品出現供大於求了,其農民手裡的蔬菜、水果、生鮮等農產品必然會出現滯銷現象。

我們就拿去年的大蒜種植來說一下:由於前年的時候大蒜炒價格出現了「蒜你狠」的情況下,一斤大蒜在6元以上,一畝地的大蒜收入近萬元。這讓蒜農們也嘗到了種植大蒜的甜頭,在明年紛紛承包土地,以擴大種植面積。

但是事與願違,今天大蒜的種植面積增加了,可是大蒜的價格卻又下來了,不為什麼,都是農民們的「紛紛跟風」導致的大蒜產量猛然增加,而導致市場的大蒜消化不足。所以來說,一些農民在落後一步的情況下,他們種植的大蒜只能夠成為資本市場的炮灰的。

大蒜都是如此,而其他的農產品自然也是這樣的,當地裡的東西不夠人工費、運輸費的時候,農民們雖然心疼,但是也是沒辦法的把一些市場上難以消化的蔬菜、水果扔到地邊,滯爛在地頭。

第二,一邊出現水果、蔬菜、生鮮的滯銷,而另一邊是價格高的吃不起,其具體原因是中間商在賺差價。

由於最終的蔬菜、水果等商品需要承擔給消費者,但是作為蔬菜的生產源頭農民來說,他們自然是無法定價的。而真正可以對農產品定價的,則是市場和一些蔬菜批發商、超市等終端銷售。因此來說,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蔬菜的價格肯定會要降下來,更是有利於消費者吃上便宜的蔬菜、水果、生鮮。而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算一比明白帳:

假如一斤蘋果在農民手裡能賣5毛錢,但是經過二道販子的轉手後,又以8毛一斤的價格賣到一級水果批發商的手裡,而一級水果批發商終究是以批發為主的,因此他們又把蘋果以1.2元一斤的價格打入到超市、菜市場、小零售商的手裡。

而最後的結果是,這些終端銷售超市、水果市場和小零售商又以每斤3元的價格專賣給消費者們。畢竟這「水果販子、賺一半子」的行話並不是空穴來風的。

所以來看:農民手裡的蔬菜、水果、生鮮是不值錢的,消費者拿到手裡的商品價格是昂貴的,那麼這錢都是讓誰賺去了?不言而喻,只有中間商賺差價,而這中間商一層一層的賺取了很大的利潤。

所以來說:

通過上述情況來說,農民們過度的生產農產品,造成市場上的農產品供大於求,這是造成蔬菜、水果、生鮮滯銷的原因之一。而一些中間商又賺取了部分差價,這是導致市場的農產品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二。所以這兩種情況才最終導致了題主說的:「一些水果蔬菜,城裡人直呼吃不起,農民們嫌價格便宜而出現滯銷」的情況。

所以來說:只有農民們解決蔬菜、水果、生鮮等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才能以低廉的價格讓利於消費者。那麼如何做呢?筆者認為,只有通過一些渠道讓農民和消費者進行對接,才能扼制這一情況的發生,畢竟農民們和消費者都是老百姓。

相關焦點

  • 一邊是果農拿櫻桃餵豬,一邊是顧客抱怨買不起,為啥不降價出售?
    越南作為中國的鄰國,也一直是中國進口的主要對象之一,但這兩年,因為提高商品質量的原因,越南很多產品出口中國受阻,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越南水果滯銷,發生很多水果被迫投入河中的情況。但其實中國的水果也並不是全都能售空,尤其是今年,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這次疫情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雖然中國的疫情控制較好,但由於世界範圍內的失控,中國的出口業也受到了影響,不僅如此,國內的水果也發生滯銷的情況。
  • 「水果滯銷,幫幫我們」竟然是賣慘營銷……
    在網上買水果時,是不是經常刷到過一位大爺出現在宣傳海報的一邊,另一邊則出現「XX滯銷,幫幫我們」這種營銷口號?圖源自網絡每次刷到這位大爺,我就在想,這大爺是家有良田萬頃,種這麼多不同種類的水果還是每個季度換個作物?
  • 一邊想吃買不到,一邊貴得離譜,果農:市場咋了
    導讀:一邊想吃買不到,一邊貴得離譜,果農:市場咋了文/一種記錄(原創內容,抄襲必究)我國的農產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地域性比較明顯。南北區域的差異,使得各地有屬於自己的特產。以水果為例,南方主打熱帶水果,如香蕉、菠蘿以及芒果等等。而北方則盛產蘋果、葡萄、草莓等等。
  • 看市場內蒙古赤峰西紅柿滯銷,價格顛簸客商挑剔,上千萬斤柿子恐將爛在地裡
    近來持續的高溫天氣,催熟了地裡的西紅柿。在內蒙古赤峰市的西紅柿主產區——喀喇沁旗上灣子村,當地的西紅柿大獲豐收,但面對豐產的西紅柿,村民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眼睜睜地望著上千萬斤的西紅柿即將爛在地裡,村民們心急如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記者近日來到內蒙古喀喇沁旗上灣子村,村民朱桂鳳的大棚裡到處都是被扔掉的西紅柿。
  • 專家說一天要吃半斤水果,我們想吃,吃不起
    專家說,國民蔬果攝入量不足,一天應該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要保證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專家說得對啊,「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我們從小就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沒有人跟我們說過,有一天蘋果會漲到吃不起的地步。
  • 銷量僅去年一半 八字牆水果滯銷 永康日報開闢公益助農熱線,有需求...
    進入夏季,水果陸續上市。今年,「水果之鄉」花街鎮八字牆的水果迎來了久違的豐收。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水果市場關閉,收購商也銳減,銷售成了果農的頭等難題。眼下天氣漸熱,水果不易保存,這些滯銷的水果何去何從?
  • 果農水果面臨滯銷問題,太難了
    在食品中水果算是很特殊的了,水果的味道不同於蔬菜和肉製品,不僅味道酸酸甜甜的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但是水果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採摘後保存的時間也很短,所以我們常常能看到水果滯銷的新聞。水果滯銷最難熬的還是果農,常常是辛苦了大半年才迎來了豐收卻還要面對賣不出去的問題,這實在是讓人很心酸的。有人說水果滯銷是商家針對消費者的同情心理而採用的消費手段,不得不說這種說法是站得住腳的,也確實有這種情況,但是水果滯銷這一事件也確實存在,果農一年的心血付諸東流也是著實不易的。
  • 澳洲價格上萬的羽絨服被國人搶斷貨,自己國家種的臍橙卻爛在樹上
    原本是不愁銷路的原生態水果,在疫情的衝擊下,今年的銷售情況卻不容樂觀。據信豐縣某臍橙園園主介紹,和往年的不愁賣不同,今年不僅訂購量急劇下降,而且收購價格也是一降再降,某些園主賣出去的價格甚至還抵不過成本。於是有部分園主幹脆放棄了採摘,讓果子自己爛在地裡。
  • 李沁,90斤體重靠2個習慣,水果食譜也功不可沒,一邊吃一邊瘦
    作為一個蠻喜歡吃的演員,李沁是真心的一邊吃一邊瘦,好像肥肉永遠不會找到她似的,這就主要是因為她的生活習慣了,有兩個習慣,真的值得大家學習!喝檸檬水減肥,也一直是很多女明星們實踐出來的減肥方法,一邊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又能補充維生素C幫助美白,還能抑制食慾,促進脂肪的分解,在減肥中,喝檸檬水是一個好習慣!
  • 瑞昌市賽湖農場蔬菜銷售「冰火兩重天」
    原標題:瑞昌市賽湖農場蔬菜銷售「冰火兩重天」  一個蔬菜基地兩種不同行情在瑞昌市賽湖農場三分場的蔬菜產業基地裡,菜農陳鳳真正在採摘被訂購的最後一茬菜薹,至此,她種植的30畝菜薹在疫情防控期間銷售一空。而在相距不到1000米的百畝藜蒿種植基地裡,滿地的藜蒿已經開始變老,滯銷嚴重。同一個蔬菜基地裡的兩種蔬菜,為什麼一邊銷售一空,一邊滯銷嚴重呢?記者就此進行了探訪。  現象:菜薹賣得好,藜蒿卻滯銷  「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
  • 甌海蔬菜滯銷田間 請你來幫忙
    在疫情影響下,在甌海區麗岙街道溫州綠普農副產品基地裡,種植大戶邵世普看著田裡滯銷的花菜、生菜、黃葉菜等蔬菜,一臉愁容。  邵世普種植了近600畝蔬菜,疫情期間,物流停運,蔬菜不能及時輸送到外地,加上餐飲停業,幾百噸的蔬菜只能眼睜睜看著爛在地裡,單單正月一個月經濟損失就達到50萬元以上。  目前邵世普地裡還有170畝的花菜,20多畝的黃葉菜,20畝的生菜即將上市。
  • 農村一邊熱議養老金少,一邊又拒繳養老金,這是什麼原因?
    但是這項利民的政策出來後,農民們一邊在熱議養老金少,一邊又拒繳養老金,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個原因是農民覺得養老金太少,對他們的生活起不到什麼作用,每個月領個幾十上百元,導致很多農村人對養老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還不如自己種種地賣賣蔬菜錢多。
  • 又一個水果滯銷,被雨打落數無數,悲劇又上演,農民:出路在哪裡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水果,它在今年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又一水果滯銷,被雨打落數無數,悲劇又上演,農民:出路在哪裡這就是會理石榴,石榴作為一種外來引入的水果,在我國發展的非常火爆,每年的8月份就是石榴上市的季節。
  • 日本人真的吃不起西瓜嗎?
    我在日本東京工作了六年半,聽說國內有日本人吃不起西瓜的傳言。日本的蔬菜水果相對來說是很貴的,日本菜店或者超市裡面賣的蔬菜水果不是按照斤或者公斤來賣的,而是按照袋或者是個來賣的。東京一個比較大點的蘋果,一個大概20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塊錢,一個大點的西紅柿,基本上也是這個價格,一頭日本國產的大蒜,大概也要100日元,約合人民幣六元多。當然,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就便宜得多,從中國進口的優質大蒜一公斤大概300日元,約合人民幣20塊錢,這是因為日本人對他們自己國產的產品的質量非常的放心和自信,所以在日本出售的產品日本產的都是最貴的。
  • 越南青芒大量滯銷,都爛在地裡果農也不敢採,中國為啥不願買呢?
    而說起越南的進出口貿易合作,其中最多的出口商品自然就是,越南非常盛產的水果了,由於越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環境,讓越南非常適合農業水果的種植,因此,憑藉著大量的水果出口,每年也給越南帶來了非常豐厚的收益,但是在今年,越南一直有著良好口碑的大青芒,卻出現了嚴重的滯銷問題。
  • 一邊貼秋膘一邊瘦,還有這種操作?
    對於BMI<18.5的人來說,別說秋膘了,啥都需要貼。2、體質較差的人對於本身體質就比較差的人來說,炎熱的夏天對他們的損耗比普通人更大,到了秋天,天氣涼爽,胃口增加,正是補充營養的好時候,體質較差的人在這個季節應該好好為自己補補,貼貼秋膘,增強體質,以更健康的狀態迎接冬天。
  • 又一水果產地近千斤蘋果滯銷,果農急哭,難道「滯銷」成為產業?
    在農業方面,東北除了農產品大米比較有競爭力以外,人們似乎對東北的水果,並沒有很熟悉。大家知道東北屬於春夏時間相對較短,秋冬天氣偏長的地區,並不是很適合很多水果生長,其實很多北方水果都可以在東北種植生長的,比如很有名的凍梨,蘋果也是可以適合在東北生長的。談到蘋果,今年入冬以來也是頻頻傳出滯銷的消息。甘肅的花牛水果蘋果也低至5毛/斤都很少有人過來採購。
  • 漳州市水果和豬肉價格上漲 蔬菜價格微降
    摘要:12月上旬,漳州市水果和豬肉價格上漲,水果整體零售均價較上月同比上漲4.7%,蔬菜整體價格較上月同比下降6.53%,蔬菜貨源豐盈充沛,價格回落。
  • 經銷商取消訂單果農心裡發涼 難道又要滯銷爛市?農民咋就恁難呢
    不過,天冷也會影響水果的銷售。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距離相差幾千公裡,當北方冰天雪地的時候,南方依然是陽光高照四季如春。因為地域的氣溫不同,就使得每個地區都有著各自特色的農產品成熟上市形成互補。時至今日北方的水果已基本結束,但南方的一些水果卻在集中上市。比如,廣西的甘蔗和砂糖橘正在集中上市,這兩種水果也許是今年最後的上市的水果了。
  • 一邊吃美食一邊賞夜色,北京夜景最美的五家餐廳,你去過幾家?
    如果能在月華如水的夜色裡,一邊吃飯一邊抬眼便是滿目瑰麗夜景,那豈不是更覺美好?那麼,北京那些能看夜景的餐廳要不要了解一下。福樓畢斯羅F.Bistronome這家位於國貿三期七層的西餐廳,一直以服務好環境好風景好味道好而著稱,除了有室內靠窗的觀景座位,還有室外陽臺的位置,但是一定要提早預訂,不然很難訂到靠窗位置的,景觀位置正對著大褲衩,可以看到美美的國貿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