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本期導讀:

秋冬多地疫情反撲,年初剛挺過來,年底又掛了。

漆點預判:明年春節消費大概率是起不來了。

2021的開局,你準備好了麼?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中國大概有十幾次散發疫情反彈,餐飲人如今最害怕的是疫情再次捲土重來,一朝回到「解放」前。

秋冬季節是疫情高發期,近期上海、成都、黑龍江等地出現小規模疫情爆發,這讓原本剛緩過一口氣勉強存活的餐企,又雪上加霜一回。

今年,餐飲老闆每天都處在冬天裡,而且這次的冬天異常的寒冷。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開始至4月15日,我國共新增餐飲類相關企業35.9萬家,吊銷&註銷相關企業3.2萬家。去年同期,全國餐飲企業一共新增了50.5萬家,吊銷或註銷了19.5萬家。

雖說每年餐廳關店和倒閉,本就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為原本正常的「新陳代謝」按下了加速鍵。

這些選擇關店的品牌,有的是老字號餐飲,有的是深耕餐飲多年的連鎖品牌,有的曾是風頭強勁的餐飲品牌,還有的曾是紅極一時網紅餐飲。

他們或是悄然關店,或是斷臂求生,再或是苟延殘喘的活著。

今年能活下來的餐企,實屬不易,但那些倒閉的餐廳,也不能將矛頭直指疫情,它們的倒下其實早有伏筆,疫情只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01

2020,餐企關店數量龐大

距離2020年結束僅剩十幾天,很多餐飲門店經營腳步停止在今年。

今年餐飲企業選擇關店,不外乎是這三種情況:

一是倒在疫情被迫停業的當下;

二是好不容易撐過疫情,卻無力支撐後續經營最終選擇關店;

三是選擇關店斷臂求生,以求回血續命。

感慨之餘,筆者依據公開數據整理出今年倒下的一批餐飲門店,為各位來盤點盤點今年這些餐飲品牌關閉的情況,並看看倒下背後潛在的死因。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今年餐飲品牌關店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這份名單上有些是苦心經營20多年的老店,有些是網紅店或是米其林餐廳,還有些是知名連鎖品牌,而這些只是關店餐飲品牌中的冰山一角,背後還有很多默默停止營業的餐飲門店。

誰曾想到當初挽起袖子幹餐飲,最終換來卻是「旺鋪招租」的嘆息。

與此同時,一些百貨、商業綜合體因經營不善,也在今年宣布結束營業。昔日曾是城市的熱鬧之地,如今變成爛尾樓,輝煌不再。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部分商業體停業、空置率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不少人將品牌、商業體倒下的原因歸結於疫情突發,難道真的是因為疫情麼?

其實不然,正常的餐飲行業淘汰率已經超過七成,接近八成。也就是說,餐飲創業裡真正能在競爭激烈的行業裡生存下來只有20%左右,而接近80%都會在一年之內敗退,而這些餐廳都是自然死亡。

所以說這些餐飲品牌並非完全因為疫情的緣故,只是疫情加速了餐飲門店的轟然倒下。

02

老牌烘焙:創新乏力,關店大撤退

最近筆者路過上海多個地鐵站,發現多家宜芝多已經關門停業,透過櫥窗往裡看,原本售賣的麵包都已不見,門店也被打掃的異常乾淨,好似關店最後的儀式感。

其實宜芝多關店的討論已經維持數月,據媒體報導,從7月份開始,宜芝多被曝關店數量多達70多家,開設在地鐵站等人流密集場所的門店早就消失了一半。

圖片來源:網絡

除上海城市外,從2019年開始,宜芝多在無錫、蘇州等地門店早就接連關店。目前據大眾點評顯示,無錫、蘇州門店已全數關閉。

宜芝多針對關店情況給出的官方回答是:地鐵店合同到期。但真實原因或是在於疫情,導致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

就連宜芝多創始人、總經理蔡秉融都說:疫情對宜芝多營收打擊慘重,尤其是疫情最為嚴重的2至4月,地鐵人流量慘澹,基本沒有營收。5月逐步復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復到原先的七成,但消費力仍因「人們都戴口罩,匆匆忙忙過門不入」而不振。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部分烘焙品牌關店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除了宜芝多外,上海老牌麵包房馬哥孛羅麵包房也在8月16日宣布關掉上海的最後一家門店,誰又能想到,它的門店曾經在上海街頭遍地開花。

圖片來源:上海攻略

與此同時,克莉絲汀、可頌坊等老牌麵包店也在加速關店,克莉絲汀高峰時期有將近千店,如今只剩下將近400家門店。此外,上海老字號的新僑麵包房在上海的門店數也已所剩無幾。

2004年上海西藏路的克莉絲汀門前排起了長隊

圖片來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傳統烘焙品牌頻頻關店真是因為疫情麼?

事實上,傳統麵包店的關店潮從2014年就開始,除了不斷上漲的經營成本外,流量也在被加速分食。

星巴克、瑞幸、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咖啡品牌大力布局烘焙業務,包括便利店烘焙食品的發展趨勢,都在一步步奪去傳統麵包房的生意。

除此之外,創新乏力也是這些老牌烘焙品牌的致命傷,類似網際網路思維的幸福西餅,現烤新式烘焙品牌的崛起,讓這些採用預包裝的老牌麵包房與當下的消費需求脫軌。

傳統老牌麵包房品牌的節節敗退,新式烘焙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

曾被業內稱為「烘焙O2O第一股」的知名網紅蛋糕品牌貝思客門店全部關閉,這個曾花2000多萬請唐嫣代言的烘焙品牌,如今被曝跑路,創始人被列為失信執行人。

圖片來源:網絡

曾經烘焙界的「初代網紅」的原麥山丘,近期也被曝關店,關閉門店多數在北京。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品牌在南京、武漢等多地就已經在陸續關店。

今年因疫情更是加快原麥山丘的門店收縮速度,如今品牌高管變動,主廚離職,昔日風光早已不再。

03

老字號餐飲:模式固化,陸續關店

猝不及防,2月份以來,多家老字號餐廳在不同程度地關停門店。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部分老字號餐飲品牌關店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60歲的許留山由於欠租遭債主逼清盤,香港地區個別門店停業關店。事實上,拖欠租金只是許留山經營困境的冰山一角,這並不是第一次大規模關店。

據投資界報導,在企查查上搜索「許留山餐飲」,發現共有註冊200多家企業,但近150家都處於註銷狀態。

許留山縱橫甜品界多年,疫情之下明顯是心裡有力而力不足。

翠華香港旗艦店已關閉

圖片來源:香港001

44歲的翠華餐廳香港中環威靈頓街的旗艦店關閉,股票市值直接蒸發77億港元。

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裡,人們可選擇的餐廳太多,再加上香港文化熱情褪去,翠華逐漸失去優勢。

雖說翠華為自救做了一系列變革,比如更換掌舵人,開設新品牌,但效果甚微。

圖片來源:半島便利店

珍寶海鮮舫、美心、美而廉均是港式餐飲老品牌,關店原因多是因香港局勢變動,再就是餐飲競爭環境的變化,但老牌模式固化不變,根本不適應消費趨勢,只好退出市場。

15歲的漁民新村曾是廣州「餐飲航母」東江集團旗下的三大主力品牌之一,主打高端海鮮生意。隨著公款吃喝消費被抑制,高端海鮮酒樓模式也不再吃香。

今年因為疫情衝擊,漁民新村(臨江店)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陷入經營困難,只好選擇關店。

這些品牌雖說創立時間很長,長期紮根經營,擁有相對穩定的忠實顧客和品牌聲譽。

但是跟不上時代變化與消費趨勢,商業模式固化、品牌形象老化、產品迭代慢,使得餐飲老牌逐漸掉隊。

04

日韓料理:資金壓力,營收受阻

疫情之下,日韓料理也是受影響最大的業態之一。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日韓料理品牌關店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自二月份開始,上海ins風網紅PokeLab日韓料理、小山日式料理成都遠洋太古裡店、定位為「新派日料」的Zen Tsuki膳月割烹料理,在內地經營16年的日本大眾居酒屋連鎖品牌「和民」等日料品牌相繼關店。

和民官方給出的停業通知

圖片來源:贏商網

其中和民居酒屋曾是關注度最高的日本大眾居酒屋,2005年正式進入內地,高峰期時內地門店達到42家,如今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內地市場。

北京將太無二旗下,主打鰻魚飯的日料連鎖鰻鰻的愛今年也陷入欠款風波,北京多店關閉。除此之外,鰻步、大腕鰻等不少創立時間早、門店數量多的「老品牌」日料店也被曝出大量關店或發展不順。

疫情期間,除了人流銳減等原因衝擊堂食客流,造成很大的損失以外,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裡發現切割三文魚的案板中存在新冠病毒,讓大多數以三文魚刺身等生食為主打菜品的日料店受到巨大衝擊,只能紛紛下架相關生食產品。

雖然後期事件態勢緩解,但日料品牌依舊不受待見,這也導致不少日料品牌餐廳不得選擇關店,或轉型成日式烤肉店、日式快餐店以求生存。

因為遭受疫情的打擊,縮減消費預期成為趨勢,而日料品類居高不下的人均也是導致他們接連關店的原因之一。

廣州「韓餐一條街」白雲區遠景路關閉一批韓料餐廳

圖片來源:紅餐網

除了日料品牌相繼關店外,韓料品類餐廳門店近段時間也開始出現相繼關店的情況。

據紅餐網報導,廣州號稱「韓餐一條街」的白雲區遠景路,大批韓料餐廳關閉停業,或店鋪轉讓。

這一條不到千米的遠景路,高峰期曾有將近100家韓料理餐廳,如今卻僅剩30多家,數量銳減六成。

其中包括宮火爐火、七甲山、瘋狂烤翅、TOMNTOMS COFFEE等之前知名的韓餐品牌。

大規模的韓餐品牌關店背後折射出韓式料理近幾年發展的困境。其一是隨著韓流文化影響力的減弱,韓式料理的關注度在持續下降。

再者,韓式料理的產品單一,創新性不足,口味不夠多元也是阻礙品類長青的致命因素。

05

咖啡品類:成本增加,競爭加劇

最近,咖啡品牌關店的消息頻出,前有漫咖啡被曝北京大約2/3的門店已關閉,後有英國咖啡巨頭Costa宣布關閉中國10%的門店。

更有早前大受資本追捧的連咖啡,官方宣布關閉全國線下門店,業務重心轉至線上零售。

除了知名連鎖品牌面臨困境,一些打著精品咖啡定位的品牌、網紅店生存更加不易,正在悄無聲息的停止營業。

譬如上海Fiu Pump咖啡、卡啡那、陋室設計書吧等,他們都曾是上海風靡一時的網紅咖啡店。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部分咖啡品牌關店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早幾年韓系咖啡在中國遭遇大挫,咖啡陪你、Zoo Coffee等韓系咖啡品牌紛紛隕落,退出中國市場。當時漫咖啡提出差異化概念,提倡快節奏裡的「慢生活」的第四空間文化,躲過韓式咖啡的大規模倒閉潮。

漫咖啡高峰期將近幾百家門店,如今紛紛撤店

圖片來源:東方ic

然而,它卻沒躲過疫情的衝擊,北京門店接連關閉。原本時尚小資的門店,如今桌椅沙發陳舊像個舊貨站,鮮少再有人光顧,就連創始人辛子相也退出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的席位。

除此之外,英國咖啡巨頭COSTA也開始加入關店陣營。目前,COSTA在中國多個城市的關店數量,約佔到全國門店的10%左右。其中,青島門店已全部關閉。

Costa關閉山東青島所有門店

圖片來源:網絡

COSTA官方回應大規模關店是為了優化經營不善的門店,把資源更好投放在優質門店上。這個曾經與星巴克貼身肉搏的咖啡品牌,如今被可口可樂收購後大力發展零售渠道。

曾是資本市場寵兒的連咖啡,早期為星巴克、Costa等咖啡品牌提供外送業務,從而積累不少用戶,後轉型成自有品牌Coffee Box後,連續獲得多輪融資,瘋狂開始拓店。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但隨著瑞幸咖啡藉助資本快速搶奪市場份額,連咖啡被步步緊逼,從此跌落神壇。

如今它已徹底放棄線下門店經營,拼命融錢償還供應商欠款、支付員工的遣散費用,同時又忙著切入新零售咖啡的賽道。

瑞幸咖啡退市風波,接連關閉將近80家門店

圖片來源:網絡

在此之前,一度瘋狂開店的瑞幸咖啡,因退市風波和疫情雙重夾擊,現在門店也開始收縮。

據了解北京關閉將近80多家門店,但事實上,多地瑞幸門店都出現關店情況。疫情之後,瘋狂開店的後果並不是哪家公司所能承受的。

今年不僅知名咖啡品牌面臨關店,一些小咖啡店生存更加不易,很多精品咖啡、網紅小店在疫情當下扛不住經營壓力直接選擇關店。

咖啡小店倒下主要是因為疫情人流銳減,但又不得不支付人員、租金、能源等各種經營成本。

這些品牌本就像沒有連鎖品牌那樣,擁有充沛的現金流,高昂的經營成本使它選擇關店止損,疫情的突發加速它們倒下的速度。

疫情下,線下咖啡店經營舉步維艱,但疫情並非是致命誘因。事實上,這是市場大趨勢所驅的正常優勝劣汰。

這幾年咖啡的品牌更加細分,零售品牌咖啡也在分割咖啡市場份額,無不在挑戰著線下咖啡門店的經營。

圖片來源:三頓半微信公眾號

譬如,三頓半、時萃、永璞四起等零售咖啡新品牌強勢搶奪咖啡市場,其中,三頓半更成為資本的新寵。據公開資料顯示,一年半的時間裡三頓半完成了四輪融資,最近一輪的融資額過億。

雖說咖啡市場依舊存在巨大潛力,也是足夠大的市場,但傳統的玩法不再適應當下,咖啡品牌的競爭也早已進入升維戰爭。

06

網紅餐飲:沒有持續盈利的能力

今年倒下的網紅餐飲門店不計其數,那些曾經吸引俊男靚女打卡的網紅店已經垮得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打著「舶來品」旗號的異國餐飲和米其林餐廳抵抗不住疫情的衝擊,相繼關閉結業。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部分網紅店、異國料理關店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上海老牌牛排店莫爾頓海鮮牛排坊在今年年初黯然離場,品牌曾遍布全球,擁有不少忠實粉絲,因受疫情影響,難以維持日常經營而選擇退場。

同樣在今年關門的還有新天地的VA BENE華萬意義大利餐廳,這間餐廳已經在上海開了整整19年,這次也沒能挺過疫情。

耗資千萬打造的網紅餐吧疫情期間宣布關閉

圖片來源:夢想釀造公眾號

據說投資千萬的Dream Brewers Bar&Restaurant網紅餐酒吧今年停下腳步,疫情期間正式宣布關店,曾耗資千萬投資全部打了水漂。

除了上訴的餐飲品牌以外,還有一些曾經風聲水起的網紅門店也在接連關閉,譬如上海的甜品Fiu Pump網紅店今年也做出關店的決定;顏值爆表的巧克力勺的咖啡品牌Chocolate House今年三月份也宣布停業……

上海網紅店卡啡那關店

圖片來源:上海去哪吃

諸如此類的網紅品牌關店的情況,正在北上廣深等各大城市陸續上演。

除了疫情客流銳減的影響,無法支付高昂的成本外,也透露出消費者獵奇消費的好奇心被抑制;同時因為各種原因老百姓收入的縮減,導致消費觀念發生改變,這些以高端消費為主的米其林餐廳、異國餐飲和網紅餐廳,接下來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07

餐飲大哥:斷臂求生,開店計劃放緩

今年整體大環境不好,就連餐飲圈的老大哥、大連鎖也難逃疫情帶來的衝擊。

依據公開數據整理,部分連鎖品牌關店情況

數據整理:漆點餐研社

今年5月,九毛九官方公開宣布停止在北京、天津、武漢三大城市中運營九毛九餐廳,其中涉及北京6家、天津6家、武漢10家共22家門店。

就連廣州老牌茶樓的點都德也宣布關掉5家門店,及時止損,關店數量約佔門店總數的10%,並且暫緩北上廣深的開店計劃。

另外,廣州知名粵菜品牌炳勝集團疫情之下,也做出關閉建六小炳勝、西村小炳勝兩家老店的決定,並做出經營戰略的調整。

一茶一坐上海門店全數關閉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除此之外,還有臺灣的一茶一坐。據大眾點評顯示,一茶一坐上海門店已全數關閉,北京兩家門店已被新老闆接手。

十多年前,他曾是上海、杭州等地年輕人的小資聖地,在這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曾一度以「中式休閒連鎖餐廳」的品牌定位帶起市場熱潮,並在資本助力下開出百餘家門店。

品牌開放加盟的過程中,創始人希望通過加盟費實現一夜暴富的黃粱一夢,便加快放加盟店的速度,導致企業無法掌控加盟商,控制菜品質量,最終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其實在大規模關店之前,一茶一坐的公司高層就頻繁離職,原擔任公司法人的林盛智、董事吳嘉林、馬曉星以及監事曹斌紛紛退出了集團經營。

冰淇淋品牌愛茜茜裡沒落

圖片來源:網絡

曾經陪伴上海人13年的愛茜茜裡這次也沒能挺過疫情,這個原本曾有200多家線下門店的冰淇淋品牌,如今只剩1家門店苦苦維持,大概率這家店也會在不久之後關閉。

上海的甜品店的競爭實在激烈了,作為昔日老牌網紅冰淇淋,產品創新乏力,商業模式單一,根本無力抵擋疫情打來的巨大打擊,無奈只能退出市場尋求新的出路。

現在看來,新冠疫情是壓倒一茶一坐、愛茜茜裡這些老網紅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說一茶一坐、愛茜茜裡縮減與關店是為了渡過難關,是為了求生,那么九毛九、點都德、炳勝等連鎖餐企則是斷臂求生,為了求強與長久的發展。

08

餐飲的好時代已經到頭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品牌關店和倒下,或多或少是因為舊疾未愈又添新病,而疫情只是行業洗牌的助推器。

王興曾感慨: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

王興的言論成為現實,2020年的疫情突發正好是轉折的起點,未來餐飲行業發展將會發生巨大改變。

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正式給爆發式增長的餐飲行業畫上句號,往後的餐飲經營不會再這麼簡單,過去餐飲的玩法或許不再行得通。

2020年之前,那些靠運氣、靠講故事,從而獲得高曝光,就能拿到融資的時代已經過去,2020年以後的餐飲行業,將會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需要靠商業模式、產品形式、管理制度、品牌營銷……多能力的驅動發展。

通俗點說,以後幹餐飲系統力(品牌力、產品力、組織力)不強,很難生存。

為什麼這些疫情會帶來如此大的改變,為何2020年會是新的轉折點?我們由外向內看,從市場大環境看到餐飲經營本身。

01 市場大環境:雙循環驅動

企業的發展走向是跟著市場大環境走的,尤其是第三產業的餐飲行業,對市場環境的動蕩極為敏感。

首先咱們得理解國家提出「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以及它和餐飲業的關係是什麼?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針對「雙循環」給出的解釋是:所謂內循環就是依靠國內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循環實現經濟增長;

外循環就是依靠參與全球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循環,實現國內的經濟增長,同時也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用圈內人的話來說,就是從「賺全世界的錢」向「賺自己人的錢」過渡。

那與餐飲又有什麼關係呢?

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外循環的出口銳減以後,出口被抑制,三架馬車就只剩消費、投資兩架馬車。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天眼查收集到的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有46萬家公司倒閉,包括運營執照被取消的,以及自我宣布停止營業的公司,還包括26000家從事出口的企業。

數據背後能看到許多外貿公司倒在疫情當下,這也證明了外需市場被抑制,再加上當下國際局勢動蕩,出口限制持續多久仍然未知,所以必須重視國內的內需市場。

內需則是指內部需求,即就是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而投資只是輔助性的擴大內需,所以後期拉動國內經濟的增長還得靠拉動消費活力。

民以食為天,餐飲作為生活消費重要一個領域,定是有大機會的。

但是,接下來的餐飲行業將會是機會與困難共生的,因為國際問題依舊會持續,外循環出口銳減的情況下,外貿行業遇冷,進而影響到外貿行業,以及數以萬計從事外貿工作的老百姓。

但被波及的不止是國內,新冠病毒將全球經濟送入重症監護,2020年將會遭遇自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

短期內,國內經濟問題不會扭轉,貿易摩擦也不會平息,中國人的「危機意識」本身就強,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就會縮減消費。

02 老百姓失業率攀升,也更愛存錢了

所有人的消費都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消費能力也不如之前大喊消費升級那時衝動。

為什麼消費會被抑制,最本質的原因是大家收入開始受到影響。大家或是被降薪,或是被裁員,從而影響收入。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這是有調查數據以來最高的失業率,而實際上的失業率要比官方給出數據更高。

筆者有個今年剛大學畢業的遠方親戚,工作找了三個月,陸陸續續面試一些公司,但依舊找不到工作,最後只好按照父母的建議在家準備公考。

失業率直線攀升,老百姓收入減少,那麼對接下來經濟、消費行為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就連當下消費主力的90後也開始有危機意識,產生儲蓄的意識。

圖片來源:支付寶《餘額寶90後攢錢報告》

據支付寶發布的《餘額寶90後攢錢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90後人均攢錢金額比2019年增長近4成,平均不到4天要往餘額寶存一筆錢。

這對餐飲來說並非是利好消息,而且這種抑制消費心態,會使得消費者縮減外出餐飲等非必要消費。

只要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最近帶飯的同事越來越多,曾經買大牌化妝品不手軟的小姑娘,也開始用起性價比的國貨美妝。

03 餐飲門檻提高,好時代已經到頭

最近上海、成都、內蒙古等地突發疫情,又把當地的餐飲品牌送進重症監護,年初剛挺過來,年底又掛了,預測明年春節消費大概率是起不來了。

近日,某微博大V曾發起一個問答:你覺得疫情對過年有影響麼?

圖片來源:微博投票

結果可以看到的是35.6萬人選擇「會」,龐大數據背後折射出大家對疫情恐慌之心依舊存在。

在當下的經濟大環境下,過去粗放的餐飲時代已經結束,以後餐館老闆將會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職業,進入餐飲行業的門檻也會提高。

過去只要會顛勺、會講故事就能把餐飲品牌做起來的時代將不復存在,如今不光得會做產品,還得懂品牌、懂營銷,還能上山下地搞供應鏈,還得看得懂大數據背後的消費趨勢......

雖說今年倒下的餐廳數字龐大,但硬幣的另一面是,資本在加快腳步抄底餐飲行業。

今年獲得融資的餐飲品牌

圖片來源:餐飲老闆內參

但是資本並非隨隨便便就投資一個餐飲品牌,從今年獲得融資的品牌就能看出,資本更傾向有品牌實力,產品穩定,有紮實供應鏈,同時商業模式成熟的優秀品牌。

除此之外,資本還看重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程度,畢竟資本希望企業能夠盈利快速收穫回報。所以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品牌還得有紮實的內功。

• 結語 •

說到這裡,本篇章曝光關店和倒下的餐飲品牌,只是疫情下「關店潮」的冰山一角,或許還有更多餐飲門店,在聚光燈之外悄悄關張。

地獄般的2020年即將過去,現實很殘忍,但要想保住企業的命,就該意識到轉變和自救。

2021年的開局,各位餐飲人準備好了嗎?

資料參考:

1、連咖啡大撤退:線下咖啡店,不「香」了/鉛筆道

2、老牌麵包店集體關店大撤退,千億市場誰會是接棒者?/一鳴網

3、廣州韓餐一條街關店60%!韓國料理為何集體遇困?/紅餐網

4、一茶一坐大面積關店,高管辭職,法人變更,餐飲關店潮要來了嗎?/餐飲新紀元

5、這些餐廳倒了!疫情不該是背鍋俠!/紅餐網

6、老字號、酒吧、日料、咖啡關店,但這只是冰山一角/CEO品牌觀察

7、多家知名餐廳撐不住關店,香港餐飲跌入「煉獄」/格隆匯財經熱點

相關焦點

  • 倒閉仍在繼續!酒店、知名餐廳接連結業,街邊小店日子也不好過!
    5月12日晚間,九毛九集團發布公告稱,已決定關閉客流較少的門店及停止在北京、天津及武漢經營的22間九毛九餐廳。日前,紅餐網也在《突然宣布關店!九毛九餐廳退出北京、天津、武漢三地》跟蹤報導了此事件。 不過,關店止損的餐企並不止九毛九,還有很多知名餐廳宣布結業。
  • 加拿大30個關店倒閉品牌!有禮品卡趕緊花!
    倒閉的倒閉,關店的關店。就算是國際大牌一樣不好使,哪怕硬撐著的幾家也屢屢傳出降薪裁員的新聞。 今天就讓小編特別總結了一下,自2020開年以來,加拿大本地的品牌和商鋪的死傷慘狀! (名單略長,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01 Victoria’s Secret 美國著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近幾年在全球的銷售表現並不理想。
  • 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等不到經濟重啟
    (原標題:等不到經濟重啟 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 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餐企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許多餐飲人在疫情期間熬不下去,黯然退場,這其中就包括北漂十年,投資40萬開餐廳,營業僅2個月就倒閉的茉莉餐廳。這裡提到的這家餐廳,老闆是來自河南平頂山一個叫可可的女士,在做餐飲之前,曾經在北京開了2年多的滴滴,北漂10年後,可可和老公選擇了回老家創業。
  • 紐約餐廳倒閉 美國破產潮開啟:它們都沒撐過這個夏天
    這家餐廳對於紐約來說歷史悠久、意義非凡,被認為是紐約式經典飲料蛋奶(egg cream)的發源地,上世紀60年代一度是嬉皮士的活動聚集地,以出售地下刊物聞名。知名詩人艾倫·金斯堡曾將這家店稱為紐約市的「神經中樞」。關店消息一度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轟動,但最終也難逃關門命運。位於曼哈頓西村的Hakata Tonton是一家深受大眾喜愛的日本餐廳。
  • 美媒:美國波士頓中餐廳或迎來「倒閉潮」
    在華埠擁有多家餐廳和烘焙店的陳文棟說,到店用餐禁令頒布後,他的餐廳做了一段時間外賣,將庫存食材儘量用掉,但生意並不理想;員工自願上班,如果害怕感染也不勉強。3月中旬後,他旗下的餐廳都關閉了,四家烘焙店也減少到一家。疫情前,華埠日夜熱鬧,用餐尖峰時段停車一位難求,現在白天街上都空無一人。
  • 計劃關店125家 梅西百貨斷臂求生
    關店和裁員,永遠是「節衣縮食」的第一步,梅西百貨也不例外,一而再再而三的關閉門店。不過,僅有節流或許還不夠,來勢洶洶的電商們霸佔了線上,又開始進攻線下,零售業若只是一退再退,可能難以在轉型浪潮中找到立足點。當地時間周二,梅西百貨宣布,計劃關閉公司位於俄亥俄辛辛那提的總部和位於舊金山的科技辦公室。
  • 一茶一坐大面積關店 網友「挖墳」:羅永浩12年前就祝它倒閉
    日前,媒體報導了知名餐廳一茶一坐大面積關店的消息,甚至上海地區已經全部歇業。細心的網友「挖墳」發現,早在2008年,羅永浩就發文吐槽了自己在一茶一坐的遭遇,最後還喊出「祝早點倒閉」的言論。根據羅永浩文章中的敘述,他當時想要一杯白開水,但卻遭到服務員的刻板拒絕,理由是「規定不提供熱白開水」。
  • 一批餐廳正在倒下,這是否預示很多廚師將會失業?
    「我也沒有。」本次疫情,讓大批廚師在家待崗,對於餐廳何時能復業,他們誰也不知道。然而,就在廚師們在家裡左盼右盼,盼著餐廳能開門營業的時候,近日,多地已傳來「餐廳轉讓」的噩耗。日前,據美食導報V報導,廣東省江門市烹飪協會曝光了一份《近期轉讓的部分餐廳名錄》,名單顯示,僅是江門一個區,就有18家餐廳在這次疫情中集體「陣亡」。
  • 咖啡店迎來「倒閉潮」,多家咖啡店縮減規模,咖啡沒人喝了?
    其實,本來線下咖啡店的經營難度就比較大,2020年,咖啡服務行業的閉店率甚至達到了83%以上,不管是一些資深玩家,還是一些老品牌,幾乎都沒能倖免。 說到咖啡品牌,很多人還是比較熟悉漫咖啡這個連鎖品牌的,它曾經是咖啡行業的領頭羊,然而如今也逐漸走向了落寞,已經有6成以上的北京門店停止營業,其它城市也陸續出現了關店浪潮。
  • 2020,我們公司就這樣倒閉了
    文 | 李曉蕾 王琳 周曉奇 周逸斐 楊業擘網際網路公司沒逃過的「2020劫」。要不是最後的破產清算通知下達,在2020年失業的這群人中,大多都認為公司仍然存在轉機。公司倒閉對員工個人而言,意味著失業、再就業。這些因公司倒閉被迫失業的人中,有人時隔3個月,仍未能找到下一份工作;有人因為突然的失業,擱置自己旅行、結婚的計劃;有人對行業失去信心,決定再也不去同類型的公司。
  • 疫情摧殘香港餐飲業,去年超2000家餐廳倒閉
    香港飲食資訊平臺OpenRice(開飯喇)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有2000多家餐廳結業,平均每個月都有200多家餐廳倒閉,其中包括知名連鎖及百年老字號。界面新聞曾報導,2020年3月,作為港島地標之一、位於中環蘭桂坊的翠華餐廳對外宣布停業。翠華集團對媒體表示,受疫情影響,這家翠華餐廳的生意下跌了約三分之二。
  • 東京神保町的餃子館老店倒閉令食客惋惜 街區景象逐漸改變
    雖然該店沒有對外明確關店的理由,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前一直處於歇業狀態。其關店通知是於10日傍晚、在該店所處的神保町「Suzuran」商店街的「書與街道的介紹所」官方推特上發出的。通知稱:「今天,請允許我們貼出關店通知」。這一消息迅速在網絡上擴散開來。
  • 連鎖店:不是黯然退場,只是「局部倒閉」
    儘管瑞幸咖啡聲稱自己的」局部倒閉「是一種」門店優化「,瑞幸不久前的業績造假醜聞依然讓人聯想到它的敗局。有網友在新聞下方評論道「要在倒閉前趕緊用完優惠券」。「一邊關店一邊開業」的還有真功夫。第一代中式快餐巨頭真功夫在廣州迎來了「局部倒閉」,比起瑞幸的不被看好,真功夫的「關」與「開」更貼合「門店優化」。
  • 這個國家或將有三成餐廳倒閉!整體利潤或減少一半……
    賓得拉先生的連鎖餐廳在印度新德裡小有名氣。他告訴記者,眼下餐廳開著門純粹是為了掙個人氣。全國封鎖措施實施後,只允許網上訂餐,在後來的兩個多月裡,餐廳生意不多。印度政府從6月8日起,允許餐廳開放堂食服務,但近三個月過去了,餐飲業生意依然慘澹。
  • 2020年過半,46萬家公司倒閉,卻有人狂賺 2030萬!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有46萬家公司倒閉,包括運營執照被取消的,以及自我宣布停止營業的公司,還包括26000家從事出口的企業。但被波及的不止是國內,新冠病毒將全球經濟送入重症監護。等待我們的,可能是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
  • 日本免稅店接連倒閉無法自救:缺少中國遊客是主因
    不僅是高島屋,包括另一家老牌百貨三越伊勢丹運營的市內免稅店等也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寒冬,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僅是東京,衝繩、福岡等日本多地都接連有免稅店倒閉。截至目前,日本全國已有近20家專門面向遊客的免稅店徹底關店或已經宣布了關店計劃。
  • 施華洛世奇將關店3000家,125年老店為什麼不行了
    來源標題:受疫情影響,全球最大水晶廠商施華洛世奇集團將裁員6000人,關店3000家 全球經濟萎靡的情況下,不少品牌的銷量暴跌,甚至倒閉破產。
  • 2020年倒閉的761家遊戲公司,70%挺不過4年
    題圖 | 《進擊的巨人》聲明 | 本文不含商業合作作者 | 鰻魚「多鍛鍊自己的身體,我就不信公司不會死在我前面。」上述是前兩年一家遊戲公司暴力裁員新聞爆發時的一條熱評,公司長久存活的概率非常低幾乎是大家的共識了。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遊戲公司死亡名單盤點。
  • 全時死了,便利店倒閉潮還沒結束-虎嗅網
    雖然全時給出的關店原因是「公司戰略調整」,並在不久後刪除了該公告;但結合一年多以來的各類經營虧損、資金鍊斷裂、關店風波及接盤傳聞來看,不難得出結論——2017年僅無人便利就有近百起的融資事件,然而到2018年倒閉的公司已超過96%;2018年1月,猩便利首家智能便利店關閉,從此深陷裁員、倒閉風波;2018年8月,鄰家便利店的168家門店全部倒閉;2018年9月,131便利店的30多家門店全部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