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小長假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實行限流預約參觀
(原標題:端午小長假,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實行限流預約參觀) 記者今天(24日)從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了解到,端午小長假期間,該博物館將照常開放,為貫徹疫情防控要求,保障假期參觀平穩、安全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已開放!預約參觀、掃碼入場
大河網訊(記者 何心悅)4月1日,記者從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已於3月31日起恢復部分展廳對外開放。想要參觀的公眾,可當日提前至少半小時實名預約,並出示預約二維碼。據悉,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開放,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部分展廳對外開放,指的是除正在施工改造的三樓展廳、4D影院、地震海嘯感受劇場暫不開放外,其餘常設展廳及開放式文創區正常開放。
-
參觀地質博物館 感受神奇大自然
為了豐富假期生活,更好的了解大自然,2020年1月18日上午,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啟航中隊探究小隊的成員們,冒著嚴寒,規劃路線,早早的乘坐地鐵,來到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迫不及待的一同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孩子們興致勃勃的參觀了序廳、 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等六個設展廳。
-
注意,閉館維修,計劃去山西地質博物館參觀要調整時間了
注意,閉館維修,計劃去山西地質博物館參觀要調整時間了 2020-12-01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看它的硬體設施地質博物館
大學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體現,承擔著重要的文化職能,校內博物館就是其中一項。僅僅位於北京的各大高校內,就有龐大數量的校園博物館,而提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地質博物館。北地坐落於名校薈萃的海澱區學院路,這所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學府,前身由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發展而來。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走進中國地質博物館,就猶如走進一部濃縮的地球與生命科學歷史。我們的參觀從三層的史前生物廳開始。這個展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旨在向觀眾介紹生物的發展歷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並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過程。「這是小序廳,包括一面藝術化的化石精品牆、一個可以互動操作的簡明生物分類查詢系統和一些有關化石的基本常識介紹。
-
8月1日起,參觀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須提前預約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為保障暑期期間場館平穩有序對外開放,自2020年8月1日起,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對觀眾進館參觀服務進行了調整,想要前去參觀的市民須提前一天在網上預約,每日的參觀人數限制為3000人。
-
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網站全新上線
2019年12月31日,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網站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網站首頁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作為我國最早的高校地學專業博物館,在我國地質學、古生物學等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網站是博物館面向校內外參觀者的窗口。網站界面簡潔、功能清晰、層次明了、力求美觀與實用兼備。網站在參觀導覽界面,顯示了博物館的開放時間、預約方式,還貼心地提供了到達博物館的各種交通方式。如果確實沒時間到館參觀,在此還能瀏覽博物館一層展廳的3D全景,輕點滑鼠即可足不出戶看展覽。
-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4月1日開館
記者從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獲悉,該館將於 4 月 1 日重新開館。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僅支持關注公眾號預約及現場掃碼實名認證的線上領票方式。省地質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的 9:30 至 16:30(16:00 停止進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暫不開放取票機和諮詢臺登記領票。每天限流 800 人(預約領票限流 600 人,上午、下午各 300 人;現場領票限流 200 人,上午、下午各 100 人)。僅開放序廳、常設展廳、中央花園和文創商店,暫時關閉地小博自然科學探索中心。
-
山西地質博物館舉行「開學第一課」
8月30日,開學前夕,一堂特殊意義的「開學第一課」在山西地質博物館開講,主題是「保護自然、代代相傳」,太原市桃園小學的200多名學生和家長參加了活動,同時,課堂通過網絡平臺對社會公開播放。200多名學生和家長參加活動年近八十的主講人李晨光,在我省各大林區辛勤工作五十餘年,他生動地介紹了我省自然保護的歷史和成就,告訴孩子們可以從田野、森林中學習到很多知識和技能。
-
2017五一錦繡江山一卡通活動公告:寧夏靈武水洞溝-黃河外灘景區-西夏影視城-寧夏牛街-南關清真大寺-寧夏博物館
這回去的是有「塞上江南」之稱寧夏,其中靈武水洞溝還是5A景區,黃沙古渡是4A景區,南關清真寺是銀川最大清真寺,西夏影視城曾經拍過電視《賀蘭雪》,寧夏博物館展現了地方歷史,其中風景題材非常豐富,包含有黃河,沙灘,古渡,水岸長城,湖泊,城堡,駝隊,古人類遺址,影視城,馴鹿鴕鳥,遠古場景體驗,清真寺,回族小吃,博物館等等,一下子真說不完,我自己寫公告寫的都情不自禁心嚮往之了,還是建議大家去這幾個景區的官網去看看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逸夫博物館全景 "科學家能夠模擬出遙遠月球上的土壤,我覺得非常神奇。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當一位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部分展廳恢復開放
昨日從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了解到,根據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博物館恢復開放指導意見,經上級部門同意,該館部分展廳恢復對外開放。目前,該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時~16時30分(16時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
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浩瀚發現山西大美
這首先是地質運動的結果:億萬年地質歷史的滄桑變遷,造就了表裡山河的錦繡風光,賦予了物華天寶的自然資源。鍾靈毓秀的自然形態,四季分明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滋養了富饒肥沃的三晉大地,孕育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與發祥於此的中華民族五千年厚重歷史文明,相映成輝。
-
《音樂旅程》——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
《音樂旅程》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鄭州音樂廣播聯合製作播出來到邙山腳下、黃河之濱,進入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內,感受中原文化的深邃與底蘊,你不可錯過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這是一座綜合性地質博物館,以黃土窯洞為主要廳室,充分運用多媒體形式,輔以高科技的聲、光、電手段,向人們展示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資源豐富的科學內涵。觀看完室內的展覽,您還可以乘坐電梯或穿越時空隧道,到達邙山之巔觀黃河、品黃土、眺望大平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秘。黃土地,中原情,來到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感受一場時空之旅。
-
...我省有3家博物館晉升為一級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
大同市博物館:9座分館組成強大「矩陣」 大同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是大同市集文物徵集、收藏、研究、宣傳、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專門機構。2009年,該館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在其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打造博物館特色,推出了「總分館」制,以大同市博物館為引領,相繼開放了9家分館,力求全面呈現大同的歷史和文化。
-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將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2020 年夏天,黃河博物館和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將交出怎樣的 " 黃河 " 答卷 ?黃河流域首個以黃河、黃土、黃河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地質公園夏日,鄭州市西北方向 20 公裡外的黃河之濱,岸邊垂柳依依,作為九曲黃河上的一顆 " 明珠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迎來了新的一天。
-
固原:面積與西安相近,GDP超過非洲南蘇丹,寧夏脫貧攻堅主戰場
寧夏是個好地方,被譽為塞上江南,坐飛機或者坐火車可能感覺不到,寧夏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而且南高北低。但是歷史上的蕭關,指的是寧夏固原。固原不僅僅叫做蕭關,還叫原州,高平,大原。這裡的高平,和高平之戰中的澤州高平不是一個地方,後者指的是山西晉城高平市。寧夏五個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還有固原。這五個市裡面,銀川作為首府,經濟實力最強,2018年GDP達到了1901億元,人均GDP8.54萬元,排名寧夏第一位。
-
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抖音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獨家合作,推出《館長聊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重磅在線》,在這場直播中,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與講解員雷明月對話,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和中華龍鳥的故事娓娓道來。其次,北京猿人的頭蓋骨在抗戰時期,原件全都丟失了,很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但是如何丟失的,仍然是個謎。我們現在擁有的複製品,是中國人自己複製的,他就是中國地質博物館老館員胡承志老先生,複製技術又非常精湛,所以從這一點上看,也非常有意義。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又添新「寶貝」 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洞亮相
,吸引了無數小朋友前來參觀的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又添新「寶貝」。 8月26日上午,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舉行巨型石膏晶洞揭幕儀式,一塊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簇晶洞標本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 這塊石膏晶簇晶洞標本是個「大塊頭」,它長、高、厚分別達到了450cm×290cm×270cm,重達36噸,產自雲南省大理市魏山縣筆架山鉛鋅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