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2020-12-22 錦春育兒經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李玫瑾

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

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力

李玫瑾教授表示,一個人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的缺陷。對於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來說,他的智力越高,其實越可怕。

李玫瑾教授還舉例了司馬光闡述如何用人時,將人分為四種類型的,聖人(德才兼備)、君子(有德無才)、小人(有才無德)、愚人(無德無才)

聖人自然難求,在也無君子的情況下如何抉擇,司馬光給出的答案是寧可用愚人,也不可用小人。因為對於沒有德行的人來說,智力可能是壞事。

所以說,性格比智力更重要,性格也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李玫瑾教授還舉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上學時不是成績最好的,也不是最聰明的,但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性格決定命運,有科學依據嗎?

李玫瑾教授是通過實際案例感悟出了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那這真的有科學依據嗎?我還真下功夫去查找了,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性格其實和一個人的運氣有很大關係。

有「英國大眾傳播心理學第一教授」之稱的理察·懷斯曼就和他的團隊,用了3年時間裡,通過調查和測試400名志願者,發現了性格與運氣的關係

在這項研究中他把人格分為5個維度,親和性、盡責性、外向性、神經質、開放性。然後針對幸運的人和不幸運的人進行對比。

發現這個規律,親和性和盡責性這兩個維度上,被測者的運氣差別不大,但是神經質、開放性、外向性的維度上,卻有很大差距。

傾向於「外向性」這一維度的人,幸運者更多;傾向於「神經質」這一維度的人,會更不幸運。這是與開放的心態有關,神經質的人總是關注不幸和困難,所以生活中很難抓住良機。

家長不要錯過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

可見,性格決定命運不是說說而已,作為家長想要孩子有一個幸運的人生,更好的命運。就應該把精力放在性格的教育上,而不是天天補課、學習上。

尤其是性格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錯過想改變就難了!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在3到6歲的時候,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此時不使勁管,12歲以後想管就難了」。

為什麼青春期很多叛逆的孩子失控到讓家長無法接受,原因就是管晚了。若是在3-6歲幫孩子養成樂觀自信的性格、眼裡有別人懂感恩,善於和父母溝通,青春期的那些戰火就會避免不少。

傑克·霍吉曾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原創情商培養領導品牌歪歪兔利用了這個觀點,從孩子的習慣開始培養,然後塑造性格,提出了很多科學有效的建議,都在《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套書裡。

比如《行為習慣故事》這一冊,通過讓孩子克服凌亂、告別磨蹭、學會時間管理開始,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這些習慣一成,孩子首先就能自律了。

然後進入《性格教育故事》,通過三個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學會樂觀、勇敢、自信。這都是「外向性」這個維度中的重要性格特徵。還包括《社會交往故事》,提高孩子的社交情商。

《情緒管理故事》包括教孩子如何克服嫉妒,學會大度;如何緩解自己暴躁的情緒,如何平和下來,學會接納。《逆商教育故事》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批評、否定和失敗。

《品格教育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一個會尊重、懂寬容、有誠信的人,未來在社會上自然站得更穩,也更受歡迎。

還有兩冊書一冊是《財商教育》、一冊是《性教育》可謂說對3-6歲的孩子的教育,包括了方方面面。這套書也確實受歡迎,如今累計銷量已經達到5000萬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一看。

心理學家榮格說:「人並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力量,源自自己的潛意識」。我很認同這句話,我也把這個潛意識最終的產物認定為性格。

相關焦點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最近《哪吒》電影中有句臺詞可謂是火遍全網,「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不少人都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孩子性格?
    一條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紀錄片《性格的真相》經過科學求證後得出結論:「遺傳因素決定了性格的40%到50%,性格的其他決定因素來源於環境。」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曾經就有一些人在李玫瑾的講座中問出了這個問題,而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回答的值得讓家長們深思: 「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01:管性格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提到:看一個人45歲能不能有長期的發展,學歷和造詣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格,與以他性格為核心的人格。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3-6歲是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期。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出息,6歲前這幾方面要「狠心管」,別不捨得
    直到我聽到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感覺受益匪淺!李玫瑾教授表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是性格,而非智力!要想孩子有出息,那好性格是基礎,而3-6歲又被稱之為性格塑造的「潮溼的水泥期」。所以,家長想要孩子有出息,6歲前這幾方面要「狠心管」,家長可別不捨得!一、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李玫瑾教授說:「我寧願孩子考不上名牌大學,也要讓他快快樂樂過一生」!
  • 李玫瑾:親子關係影響孩子一生,性格培養取決於家長,千萬別不信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來說,李玫瑾教授經常作客於今日說法等媒體,更是發表了不少關於馬加爵、藥家鑫事件的看法,她用自己的人生四十餘載和上千例案例總結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觀點: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人的放,也正因如此,人的心理特徵和早起的家庭教育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中國人民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因為職業關係她對孩子成長和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並且在育兒領域可以說是家長的導師。她給出的很多育兒方法都比較貼近現實,還很受用,所以,深受家長們的認同。在一次講座中談到專注力她是這樣說的:「決定孩子的成績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
  • 李玫瑾教授指出:這4個表現,暴露了一個人的出身,你中招了嗎?
    李玫瑾教授指出:這4個表現,暴露了一個人的出身,你中招了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行為習慣,有的人開朗大方,有的人內向敏感,這是由不同的性格導致的,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指出,根據這些小的習慣,就可以判斷孩子的出身,看看你上榜了嗎?
  • 李玫瑾教授:「打回去,我支持!」
    李玫瑾教授堅定地回答:「打回去,我支持!」遇到事情只會讓孩子進行自我反省,這反而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而教育孩子「打回去」並不是對暴力的縱容,而是用另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讓孩子少受傷害。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手指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意義現代科學早已證明,大腦神經元突觸數量,跟一個人的智力高低有直接關係。而這些突觸的連接數量,又取決於人在小時候跟外界刺激的多少有關。也就是說,小孩子他們用視覺、聽覺、嗅覺,特別是觸覺來感受外界信息世界的量有關。
  • 李玫瑾:再忙也要親自帶娃,尤其這個年齡段,要不入學你就後悔了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成績的好壞,問題不在於智力,而在於專注力。」現在社會發展快,生活壓力大,每個父母的經濟壓力也大,沒有條件放棄一個人的收入,在家全職帶孩子,寶媽又帶孩子又工作確實很辛苦,所以,現在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大家的首選,並且也是最安全放心的選擇。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活性物質。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3. 後期的飲食習慣: 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因為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而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他的視覺、聽覺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明顯偏低。4.
  • 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話說王鳳儀先生年輕的時候,在人家當長工,雖然工錢微薄,但幹活仍然非常認真。鏟地的時候,他處處注意保護禾苗,把雜草埋到土壤深處,以免來年發芽。而跟他一起幹活的王老四則亂幹一氣,只求完成任務,還對王鳳儀說:「你幹活所用的心計和力氣,都比我多得多。
  • 李玫瑾:啥樣孩子後勁足?啥樣人45歲後碌碌無為?學歷不是最重要
    李玫瑾:啥樣孩子後勁足?啥樣人40歲後碌碌無為?學歷不是最重要關於「孩子未來有沒有出息」,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有自己的觀點,她表示:「我們現在的教育意識,特別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看一個孩子有沒有前途,往往看他是不是名牌大學畢業,有沒有很高的學歷,但一個人45歲能不能做到一個很高的位置,恰恰學歷和畢業院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和圍繞性格為核心的人格,性格決定命運。」
  • 性格決定命運?也許是認知的差距,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我們可謂耳熟能詳,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比如韋小寶的性格是圓滑的,所以他能夠在江湖和官場上如魚得水。而茅十八的性格是直率的,所以他差點就被砍頭。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如果按照性格決定命運的邏輯,那人的一生就沒有多大意思了。
  • 什麼孩子後勁足?為啥有人年過40仍一事無成?李玫瑾:學歷是次要
    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也提及過。李玫瑾教授認為:性格好的孩子後勁足,學歷只能排其次,此外李玫瑾教授認為:性格決定命運。而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話也得到了印證。現實生活中,學歷再高的人,性格出問題了便很容易被淘汰,一旦性格成為了孩子的短板的話,意味著孩子未來的成長空間非常有限。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如果家長們知道孩子小時候挨打和沒挨打的區別,可能你就會改變自己的看法了,「打」是最極端的教育方式,家長們一定要謹慎,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坦言:「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成績好壞,源頭不在於智商,專注力是關鍵!
    可有一些孩子不論上了多少輔導班,換了多少個老師,學習成句卻始終上不去,有些家長認為是孩子的智力不行,天生不是學習的料,於是就放棄了孩子。其實,這是家長的錯誤想法,正常的孩子智商差異不大,甚至可以通過後天培養來提升智商。那麼,為什麼同一起跑線的孩子,成績參差不齊呢?
  • 李玫瑾教授坦言:小時候都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都很低。因此家長應該及時糾正,並且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有出路。
  • 決定一個人的三個維度——念力——性格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有說過,決定一個人的三大維度是念力、形態和技能,而念力由基因、記憶、性格、意識,四大要素組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性格,或許很多人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畢竟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