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一碗熱乾麵,3元是行情價,3.5元、4元也不少;而牛肉麵則從3年前4元每碗漲了一倍,賣8元一碗,貴的甚至賣到10元。細心的市民算帳發現,一碗麵的毛利是原料成本的兩三倍,而麵館老闆卻疾呼掙錢不易。一碗麵,到底能賺多少錢?連續一周來,記者圍繞「一碗麵經濟」進行了調查。
市民吐槽
漲了又漲,一碗麵能賺兩三倍?
「牛肉麵8塊錢一碗,炸醬麵5塊錢一碗,連熱乾麵都有地方賣到3塊5、4塊了!但是,一碗麵的成本才多少錢?」近日,一則吐槽以熱乾麵為代表的「麵條暴利」帖受到網友關注。
發帖人黃先生稱,6年前剛到武漢時,熱乾麵2塊錢一碗,牛肉麵4塊5一碗,一般5塊錢可以吃得非常舒服。但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漲價,3元的熱乾麵已屬「扶貧價」,牛肉麵直逼10元大關。
每個周末,黃先生也會自己在家煮麵吃,從市場上買回的水面1.8元一斤,按一斤面煮3碗算,每碗的成本不過0.6元,加上各種作料、臊子,「熱乾麵最多也就1.3元一碗吧,利潤翻倍還要打個彎,更別說牛肉麵了,這屬不屬於暴利啊?」
記者體驗
一碗熱乾麵至少對半賺,牛肉麵毛利達4元
昨日,記者在漢口解放南路集貿市場了解到,一般麵館和早點攤所用的水面,市面零售價在1.8元到1.9元左右。「像早點攤或麵館來買的話,由於是固定的大客戶,一般可以給到1.6元一斤。」一位攤位老闆對記者說,在他的客戶中,少的一次買30斤,多的一次買100斤到200斤之間不等,一般來說,一斤水面可以煮三碗分量較足的麵條。
記者花1.8元買了一斤水面,隨後採購了2元的蔥、7元一斤磨好的芝麻醬,辣蘿蔔、醬油、辣椒等各種配料。回家將面煮好,並用油「膽」過之後分三碗裝,並灑上作料。據初步估算,用掉的芝麻醬不到一兩,辣蘿蔔、蔥、醬油、鹽、辣椒等作料成本不超過2元。按三碗面主料1.8元,輔料2元算,每碗的成本不到1.4元。考慮到碗筷、滷水、微量炸醬成本等,每碗普通熱乾麵的成本最多在1.5元左右。
小老闆訴苦
每天賣80碗才保本
面對市民吐槽賣面屬「暴利」的說法,麵館老闆卻連聲訴苦:「過去利潤高一些,現在物價漲得厲害,一般就只能混個溫飽。」竹葉山一家麵館老闆說。
在臺北路某社區內做早點生意已經8年的丁阿姨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她的早點攤的大推車、爐子、各種煮麵的大器皿等設備都是自己找人定做:「除開這些設備錢,和我們兩口子的人工費,每天最多只能賺個150—180元。」
丁阿姨每天賣的熱乾麵不超過50斤,每斤面按3碗算,一共可以做150碗,周一到周五生意好的時候,150碗面能賣完,周末生意差一些,只能賣到120碗左右,平均下來每天就賣到130碗左右,營業收入390元。
「我們拿面,每斤成本在1.6元左右,每天的預算就是80元。」丁阿姨說,熱乾麵的作料成本比主料貴多了。「現磨的芝麻醬每斤8塊錢,我每天要買6斤,就是48元。」除了芝麻醬,其他諸如蔥、醬油、辣椒、滷水、蘿蔔、鹹菜等所有作料成本加在一起,大概在100元左右。「每天還要燒20元的碳、16元的食用油,以及20塊錢的碗筷。」在丁阿姨事無巨細的盤算之下,一天的成本就算出來了:80+100+20+16+20=236元。「不算設備折舊和我們的勞動,至少要賣80碗面,才能保證不虧錢。」丁阿姨說。
在這樣的成本之下,按照平均每天360元的營業收入,丁阿姨的早點攤每天的毛利為390-236=164元,一個月的純收入為4800元左右。「這還是我們夫妻倆起早貪黑,沒請小工,不算設備投入折舊費的收入,只能混個溫飽。」
「大商家」揭秘
每天能賣100斤,月入就可上萬
社區小老闆賣面混溫飽,相對而言租門面的「大商家」卻是另一番感悟。上周末,記者先來到竹葉山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熱乾麵館。店主吳老闆介紹,他們夫妻倆每天做早、中兩餐,每月租金1200元,請了一位小工,每月工資600元,專門負責收拾碗筷炸面窩。
吳老闆介紹,麵館都是冬天生意比夏天生意好,平均下來一天的銷量在250碗左右,每月的營業額差不多在2萬元上下。「除掉租金、水電、人工工資及各種主輔料成本,一個月的毛利在8000元到1萬元左右。」前些年利潤高時,吳老闆一家把包括小孩上學的錢除掉,一年還能有近8萬元的盈餘。
隨後,記者又以加盟諮詢者身份來到臺北路一家知名熱乾麵館。當記者表示已在附近盤下一10平方米左右的門面,只待學手藝加盟開張時,該店主透露:在這樣的地段,即使租金達到2500元,只要每天賣出100斤面(300—400碗),拋開租金、人工工資(1500元一人計)、水電、設備折舊等所有費用,每月純利潤可達到1萬元以上。「芝麻醬、花椒、雞精這些作料,都可以低價配送到位,同時保證品質。」該店主透露,「至於一碗麵分量有多少,都靠自己去抓。並不是分量足才能吸引人,有時候分量少一點,來的客人更多。這要靠揣摩。」
業界算帳
一家小店,年收入10萬以上
麵館經營者在增多,一些培訓機構也盯上了這塊蛋糕,專門從事餐飲面點,尤其是熱乾麵、牛肉麵的做法,並畫出「經營藍圖」,為投資者進行市場分析。周一,記者以投資者身份來到一家培訓機構。經過一番「求教」,該機構負責人給記者吃定心丸:開家小麵館,一年純收入10萬以上不成問題。
該機構負責人表示,開麵館最好是在社區擺攤,省下門面費和人工費。每天賣到100碗—200碗,每碗利潤1.5元算,日純利在200元上下,月淨利五六千元不成問題:「總比上班強吧!」
當然,如果開一間十多平方米的麵店,最好選擇只用付租金,而沒有轉讓費的店。「轉讓費動輒大幾萬,做起來很艱難。只要沒有轉讓費,創業第一年的所有成本加起來,只要二三萬元,沒有任何風險。」
該負責人說,一間小店按每天做兩餐,共賣出250碗面,每碗面毛利潤1.5元算,每天營業額750元,可賺400元,每月獲利1.2萬元,除去房租、水電、人工3000元左右,可淨獲利9000元上下,一年純收入達到10萬以上基本沒有問題。他還介紹,多年前一名學員「羅姐」在漢西路開店,不到6年的時間,就買了四套房:「她算是抓住了最好的時候。」
此外,該負責人還建議,開店面的話,最好搭配市價8元一碗的牛肉麵來賣。「一斤牛肉24元錢,可以做出7兩臊子,每碗牛肉麵也就五六片薄肉,成本最多2塊錢,再加上湯麵成本不到2塊,一碗牛肉麵利潤至少是4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