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麵條利潤近50% 武漢一店主年收入10萬

2021-01-12 中國網財經

  

  在武漢,一碗熱乾麵,3元是行情價,3.5元、4元也不少;而牛肉麵則從3年前4元每碗漲了一倍,賣8元一碗,貴的甚至賣到10元。細心的市民算帳發現,一碗麵的毛利是原料成本的兩三倍,而麵館老闆卻疾呼掙錢不易。一碗麵,到底能賺多少錢?連續一周來,記者圍繞「一碗麵經濟」進行了調查。

  市民吐槽

  漲了又漲,一碗麵能賺兩三倍?

   「牛肉麵8塊錢一碗,炸醬麵5塊錢一碗,連熱乾麵都有地方賣到3塊5、4塊了!但是,一碗麵的成本才多少錢?」近日,一則吐槽以熱乾麵為代表的「麵條暴利」帖受到網友關注。

  發帖人黃先生稱,6年前剛到武漢時,熱乾麵2塊錢一碗,牛肉麵4塊5一碗,一般5塊錢可以吃得非常舒服。但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漲價,3元的熱乾麵已屬「扶貧價」,牛肉麵直逼10元大關。

  每個周末,黃先生也會自己在家煮麵吃,從市場上買回的水面1.8元一斤,按一斤面煮3碗算,每碗的成本不過0.6元,加上各種作料、臊子,「熱乾麵最多也就1.3元一碗吧,利潤翻倍還要打個彎,更別說牛肉麵了,這屬不屬於暴利啊?」

  記者體驗

  一碗熱乾麵至少對半賺,牛肉麵毛利達4元

   昨日,記者在漢口解放南路集貿市場了解到,一般麵館和早點攤所用的水面,市面零售價在1.8元到1.9元左右。「像早點攤或麵館來買的話,由於是固定的大客戶,一般可以給到1.6元一斤。」一位攤位老闆對記者說,在他的客戶中,少的一次買30斤,多的一次買100斤到200斤之間不等,一般來說,一斤水面可以煮三碗分量較足的麵條。

  記者花1.8元買了一斤水面,隨後採購了2元的蔥、7元一斤磨好的芝麻醬,辣蘿蔔、醬油、辣椒等各種配料。回家將面煮好,並用油「膽」過之後分三碗裝,並灑上作料。據初步估算,用掉的芝麻醬不到一兩,辣蘿蔔、蔥、醬油、鹽、辣椒等作料成本不超過2元。按三碗面主料1.8元,輔料2元算,每碗的成本不到1.4元。考慮到碗筷、滷水、微量炸醬成本等,每碗普通熱乾麵的成本最多在1.5元左右。

  小老闆訴苦

  每天賣80碗才保本

   面對市民吐槽賣面屬「暴利」的說法,麵館老闆卻連聲訴苦:「過去利潤高一些,現在物價漲得厲害,一般就只能混個溫飽。」竹葉山一家麵館老闆說。

  在臺北路某社區內做早點生意已經8年的丁阿姨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她的早點攤的大推車、爐子、各種煮麵的大器皿等設備都是自己找人定做:「除開這些設備錢,和我們兩口子的人工費,每天最多只能賺個150—180元。」

  丁阿姨每天賣的熱乾麵不超過50斤,每斤面按3碗算,一共可以做150碗,周一到周五生意好的時候,150碗面能賣完,周末生意差一些,只能賣到120碗左右,平均下來每天就賣到130碗左右,營業收入390元。

  「我們拿面,每斤成本在1.6元左右,每天的預算就是80元。」丁阿姨說,熱乾麵的作料成本比主料貴多了。「現磨的芝麻醬每斤8塊錢,我每天要買6斤,就是48元。」除了芝麻醬,其他諸如蔥、醬油、辣椒、滷水、蘿蔔、鹹菜等所有作料成本加在一起,大概在100元左右。「每天還要燒20元的碳、16元的食用油,以及20塊錢的碗筷。」在丁阿姨事無巨細的盤算之下,一天的成本就算出來了:80+100+20+16+20=236元。「不算設備折舊和我們的勞動,至少要賣80碗面,才能保證不虧錢。」丁阿姨說。

  在這樣的成本之下,按照平均每天360元的營業收入,丁阿姨的早點攤每天的毛利為390-236=164元,一個月的純收入為4800元左右。「這還是我們夫妻倆起早貪黑,沒請小工,不算設備投入折舊費的收入,只能混個溫飽。」

  「大商家」揭秘

  每天能賣100斤,月入就可上萬

  社區小老闆賣面混溫飽,相對而言租門面的「大商家」卻是另一番感悟。上周末,記者先來到竹葉山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熱乾麵館。店主吳老闆介紹,他們夫妻倆每天做早、中兩餐,每月租金1200元,請了一位小工,每月工資600元,專門負責收拾碗筷炸面窩。

  吳老闆介紹,麵館都是冬天生意比夏天生意好,平均下來一天的銷量在250碗左右,每月的營業額差不多在2萬元上下。「除掉租金、水電、人工工資及各種主輔料成本,一個月的毛利在8000元到1萬元左右。」前些年利潤高時,吳老闆一家把包括小孩上學的錢除掉,一年還能有近8萬元的盈餘。

  隨後,記者又以加盟諮詢者身份來到臺北路一家知名熱乾麵館。當記者表示已在附近盤下一10平方米左右的門面,只待學手藝加盟開張時,該店主透露:在這樣的地段,即使租金達到2500元,只要每天賣出100斤面(300—400碗),拋開租金、人工工資(1500元一人計)、水電、設備折舊等所有費用,每月純利潤可達到1萬元以上。「芝麻醬、花椒、雞精這些作料,都可以低價配送到位,同時保證品質。」該店主透露,「至於一碗麵分量有多少,都靠自己去抓。並不是分量足才能吸引人,有時候分量少一點,來的客人更多。這要靠揣摩。」

  業界算帳

  一家小店,年收入10萬以上

   麵館經營者在增多,一些培訓機構也盯上了這塊蛋糕,專門從事餐飲面點,尤其是熱乾麵、牛肉麵的做法,並畫出「經營藍圖」,為投資者進行市場分析。周一,記者以投資者身份來到一家培訓機構。經過一番「求教」,該機構負責人給記者吃定心丸:開家小麵館,一年純收入10萬以上不成問題。

  該機構負責人表示,開麵館最好是在社區擺攤,省下門面費和人工費。每天賣到100碗—200碗,每碗利潤1.5元算,日純利在200元上下,月淨利五六千元不成問題:「總比上班強吧!」

  當然,如果開一間十多平方米的麵店,最好選擇只用付租金,而沒有轉讓費的店。「轉讓費動輒大幾萬,做起來很艱難。只要沒有轉讓費,創業第一年的所有成本加起來,只要二三萬元,沒有任何風險。」

  該負責人說,一間小店按每天做兩餐,共賣出250碗面,每碗面毛利潤1.5元算,每天營業額750元,可賺400元,每月獲利1.2萬元,除去房租、水電、人工3000元左右,可淨獲利9000元上下,一年純收入達到10萬以上基本沒有問題。他還介紹,多年前一名學員「羅姐」在漢西路開店,不到6年的時間,就買了四套房:「她算是抓住了最好的時候。」

  此外,該負責人還建議,開店面的話,最好搭配市價8元一碗的牛肉麵來賣。「一斤牛肉24元錢,可以做出7兩臊子,每碗牛肉麵也就五六片薄肉,成本最多2塊錢,再加上湯麵成本不到2塊,一碗牛肉麵利潤至少是4塊錢。」

相關焦點

  • 在武漢這家麵館,一碗麵條賣到50元,人們仍然排隊來吃,實在太香
    ,但是最近去武漢吃麵條,才讓我真正長了知識,原來簡單的一碗麵條,也能賣到50元。 在大多數人的心裡,武漢人過早基本就是熱乾麵,或者再加一份三鮮豆皮,其實不然,在武漢的一些地方,還有很多特色的早餐麵條店,一碗簡單的麵條,加入紮實的菜碼後,從原本6元左右的價格
  • 流浪老人每日拿手繪紙幣買麵條,七年如一日,店主:挺開心的
    根據相關媒體在12月12日的報導中得知,在浙江溫州蒼南靈溪鎮中,有一名流浪的大爺每一天都會跑到同一家麵條裡面購買麵條,而且最主要的是七年的時間,這位大爺風雨無阻,在一開始的時候,這名流浪的大爺會拿著自助機一天乞討過來的零錢過來付款買麵條,但是就在最近幾年時間裡面,這名大爺用來購買麵條的錢卻都是手繪的紙幣,而且每一張紙幣的上面都寫著100元的字樣,最讓人感到溫馨的是
  • 美國一店鋪發現威廉森籤名球星卡,店主預估價值近2萬美元
    店主Rodney Smith表示,一位長期顧客前來購買球星卡,並在店內打開。「那是蔡恩-威廉森的球星卡,編號是13/25,也就是說一共只有25張,而且是蔡恩籤了名的。」「這是我們開店31年來賣過的最昂貴的卡。」Rodney Smith還表示,該卡片可能價值1萬9千美元至2萬美元,鑑於威廉森首秀表現出色,甚至還可能更高。
  • 英國全職媽媽50歲創業,賣雞爪子膠原養顏湯,年收入8500萬
    來自英國伍爾弗漢普頓的全職媽媽麥克西妮,50歲開始創業。3年後,公司收入達到1千萬英鎊(約相當於8500萬人民幣)。她賣的產品用雞爪子煲的膠原養顏湯。
  • 天貓優品體驗店年收入百萬的三位店主,分享獲利生意經
    現今,新聞資訊仍在源源不斷地報導,那些在天貓優品體驗店年收入很高的店掌柜,也是經歷過很漫長的摸索實踐才找對合適的營銷方式。   從2017年開始,天貓優品調整升級,有不少創業者看到天貓優品招商信息,選擇了和天貓優品合作。
  • 一流浪老人用手繪紙幣買麵條,店主:都是100的,張張畫的不一樣
    浙江溫州蒼南靈溪鎮有一個流浪大爺,每天都會到一家麵條店買麵條,已經有七年的時間。 這家麵條店搬遷的時候,大爺到了第二天都能夠找到準確的新地址,剛開始他帶著零錢付款,但是漸漸的可能沒有錢了,每天帶著的都是手繪紙幣來買麵條。 這些紙幣都是100的面額,好心的店主並沒有戳穿大爺,每次都會收下,會把一天量的麵條遞給大爺。
  • 賣卡日記:從50元到5000元,從5千到10萬可能嗎?
    你賣2張可以賺50元,賣20張賺5000元,如果你是一‮行個‬動力強的人,我可以教你一個方法:  ‮你讓‬先賺500元(賣出2‮張0‬卡)再‮你讓‬賺5000元,具體‮法方‬如下:  ②.‮麼什‬方法?
  • 浙江一老人用「自畫錢幣」買麵條 好心店主善舉溫暖人心
    近日,浙江蒼南一位老人用「手繪紙幣」買麵條的新聞,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老人名叫鄭祖龍,這些年,老人隔幾天就會光顧這家麵店,每次來,遞上的都是他自己畫的「錢」,向麵店店主李國色買麵條。李國色說,這位老人有智力殘疾,以前他也會帶著真錢過來,這幾年年紀大了,也有些糊塗了,開始把自己畫的假錢當做了真錢。對此,李國色也不點破,照常賣給他麵條。
  • 坐標武漢,30歲年收入多少正常?
    在武漢,30歲年收入在20萬左右比較正常,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今年30歲,那就是1990年出生,本科畢業時間預計在2012-2014年之間。如果是碩士研究生,畢業時間應該在2015-2017年之間。如果是博士可能還沒畢業,暫時不提。
  • 皇馬19-20財年收入比預期少1.7億,利潤為32萬歐元
    虎撲9月13日訊 雖然還未正式宣布,不過根據西班牙方面媒體消息,皇馬的19-20賽季財報已經初步審計完畢,19-20賽季皇馬整個財年收入未今年皇馬的財年稅後利潤為32萬歐元,實現了收支平衡,但是利潤比起去年的3840萬歐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去年同期,預計19-20賽季皇馬的利潤為4140萬歐元。
  • 八年武漢線下實體店主玲玲,好家雲店為生活築起防火牆
    4月份註冊了上一家電商平臺的店主開始賣貨,但是不到兩個月便發現這個平臺並不合適。「我四月份的時候就註冊了上一家社交電商平臺成了店主,但是做了不久後就發現平臺政策非常不好,收入和補貼不是很高,售後也不好,而且後期平臺政策變動特別大,損傷了我們這些店主的利益。
  • 嘎子謝孟偉又賣酒了,批發45一箱,賣老鐵們89一箱!利潤超過50%
    嘎子謝孟偉又賣酒了,批發45一箱,賣老鐵們89一箱!利潤超過50%!前段時間小兵張嘎,因為假貨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原因就是直播間賣的一款酒,因為是小廠生產的劣質酒,被消費者舉報,遭到了眾多媒體的報導批評。
  • 在中國,有多少家庭年收入在10萬—50萬之間?來看看你拖後腿了沒
    在中國,有多少家庭收入在10萬—50萬之間?快來看看你拖後腿了沒推薦語:在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網友自曝收入,動不動就月薪過萬、買車買房的不在少數。北京、廣東和上海這三個省市的中產家庭數量共佔全國(除港澳臺)的50%。而要知道,我國擁有約14億左右的人口,家庭總數已經達到了4.3億戶。而3320萬戶佔到總量的大概7.7%,中產家庭總的來說佔整體數量並不多。那麼中產家庭是指怎樣收入的家庭呢?根據一般情況來說,年收入1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家庭,我們都稱之為中產家庭。
  • 家庭年收入20萬處於什麼水平,算不算中產階級?
    北京市:11434元/月上海市:10811元/月深圳市:10276元/月……前不久,有一句最傷人的話,,「近8成人工作十年月薪不過萬」,上了熱搜榜,觸動萬千草根的心裡最柔軟的地方。其實,這句話乍一看,多數人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 舌尖上的鄉愁——漿麵條的誘惑
    漿麵條也叫酸麵條,其原因是發酵後的綠豆酸漿味十足,河南洛陽的漢族傳統名吃。是以綠豆漿發酵製作麵漿,經特殊工藝而成的麵條。製作簡單,成本低,味道美易於消化,酸味獨特,鹹香適口,因而自古以來流傳不衰,成為頗具濃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即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也可以做為早點,夜宵的主要食品。
  • 小情侶街邊擺攤,就把麵條煎了一下,賣五元一份,竟然月入過萬!
    說到麵條,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尤其是對北方的朋友來說,麵條你就是家常必備的食物。你喜歡把麵條做成怎樣的美食呢?麵條可以用來煮著吃,還可以用來涼拌吃。簡單的一份麵條,搭配好吃的湯底和碼子,吃得爽快又舒適。
  • 武漢10公司入圍高成長企業50強 「卷皮」3年收入增51倍
    荊楚網消息(記者張揚)11月16日,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發布2016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以下簡稱「德勤中國50強」),江城10家企業入圍。德勤同時還發布了《2016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報告》。  報告顯示,50強企業平均三年的累計增長率較2015年提升60%,多為高成長性的TMT企業。其中,增長最快的十家公司的平均增長率在80倍以上。
  • 幾十萬件春裝賣不動,男老闆直播穿女裝
    韓國東大門服裝基地是他們的靈感,上百件服裝款式會通過專業買手的審美打包給店主,再由店主進行二次篩選。確定好款式之後,是打版、寄樣品、訂貨等一系列流程。在大多數店主看來,能不能塑造爆款全靠運氣。「50件單品裡一般只能出現1件爆款,這個概率非常低。」圖爸還記得行情最好的時候,一大早趕來提貨的商戶到了下午就會發來反饋,這是爆款來臨的訊號。
  • 2根黃瓜賣62元,打錯標籤?罰你50萬:容不得商量
    但此時,如果兩根黃瓜賣62元,一顆白菜賣40元,你會相信?你會買?相信大家不但不會買,反而還會對經營者提問咒罵的聲音。受在疫情面前,人民健康平安問題對於他來說,只不過是他一個賺取利潤的機會,一個不想錯去的機會。河北廊坊,近日網曝一超市蔬菜價格上漲過快:2根黃瓜賣62元、一顆白菜賣40元、一小袋豆角賣41元,一顆西蘭花菜賣32等等 。物價上漲原因,原因諸多,作為市民的我們無從追究和考慮,我們僅考慮商家直接賣給我們多少。
  • 來鄭美食記——豌豆粉漿麵條,方城的?許昌不服!
    剛好碰見同事拎著飯回來吃,問他帶的啥飯,答:「粉漿麵條!」有嘞,我也吃粉漿麵條,而且我知道他在哪買的。公司門口,政七街北段,一個中年女人經營的小門面,不起眼。前幾日剛來,因為這家店離公司很近,就注意到這家店了。粉漿麵條有人覺得沒啥喝頭,甚至還覺得有些酸。所以中午吃飯時間,這家店生意一般,不用怎麼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