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之野

2020-12-14 騰訊網

Designers React to the Wild Side of Nature inside an Austrian Castle

奧地利古堡裡的家居設計展:回歸自然之野

奧地利古堡斯 Schloss Hollenegg

奧地利古堡斯託裡列支敦斯登(Schloss Hollenegg)裡的「瓦爾登湖(Walden)」家居設計展,旨在反思人與自然的失調關係。 展覽展出的20餘件設計師家具作品,經由策展人兼古堡主人艾麗絲·斯託裡·利希滕斯坦(Alice Stori Liechtenstein)巧妙地陳列在古堡中。

這座12世紀的奧地利古堡在數頃森林的層層圍繞之中與世隔絕,是一處思考自然的好地方。2015年起,艾麗絲將這裡打造為設計中心,邀請設計師們來到城堡完成不同的主題項目。

Walden 展覽現場

在過去的一年半裡,斯託裡列支敦斯登已經舉辦過關於設計和生態的開創性展覽,這一次艾麗絲想要更進一步,探索和談論自然本身,將自然重新帶回人們的生活——不是那種浪漫、精緻、被馴化的自然,而是其堅韌、狂野的一面——當我們不再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將自然看作是一片等待開墾的花園,反思人類對自然造成的破壞、給出解決方案,我們只是龐大生態系統中微小的一部分,要學會去擁抱自然未被馴服的、野性的一面,讓荒野之地接納我們,帶著對這片土地與生俱來的熱愛,像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那樣簡單生活。

策展人 Alice Stori Liechtenstein

今年入駐古堡的設計師陣容包括美國建築事務所的夏拉普·海曼(Charlap Hyma)和赫雷羅(Herrero)、法國設計師瑪琳·惠蘇德(Marlène Huissoud)、專注於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工作室和維也納產品設計師克萊門斯·席林格(Klemens Schillinger)。另外還有19名設計師受邀參展,帶來探索自然和荒野主題的新作品。最終完成的20餘件作品使用自給自足的生態材料,涵蓋了各式各樣的主題,為觀眾展現可持續理念的同時,也打造了一種沉浸式氛圍。

左:Jonas Edvard 菌絲椅

右:Odd Matter 泥土花盆

其中Odd Matter設計工作室以天然泥土製作了花瓶和花盆系列。喬納斯·愛德華(Jonas Edvard)設計的座椅採用蘑菇菌絲體材料製成,意在反思人類與自然共生的需求。阿維德和瑪麗(Arvid&Marie)設計組合則為城堡打造了一座富有想像力的圖騰式廁所。

Arvid&Marie 設計的廁所

左:mischer’traxler 蘆葦邊桌

右:Sander Wassink 水桶燈

瑪琳·惠蘇德為自己的首個地毯設計取名「蜂群」。這張與cc-tapis合作完成的地毯採用了來自喜馬拉雅的羊毛且不經染色,完全由藏族匠人手工打結製成,設計師用織線的紋理模仿蜂群飛舞的軌跡,以讚美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這也是瑪琳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

Marlene Huissoud 蜂群地毯

夏拉普·海曼和赫雷羅合作的印花布牆紙(Calico Wallpaper)公司,為城堡中的「戈貝林」掛毯室設計了特製壁紙,壁紙覆蓋了天花板和原有的空白牆面,常青藤和昆蟲的形象布滿了城堡的廊道、塔樓和樓梯,將戶外景物帶進了室內。

Calico Wallpaper 壁紙

展覽的照明設計同樣展現了人與自然的主題。克萊門斯·席林格的離網燈結合了LED燈和手搖發電裝置,觀眾需要在休息之餘進行一些體育鍛鍊,通過轉動手搖曲柄使燈光重新亮起。索菲·德裡斯(Sophie Dries)設計的「內發光」吊燈則由凱亞燈具公司(Kaia Lighting)用吹制玻璃、黃銅和普利亞紙製成。吊燈懸掛在城堡的「紅色房間」裡。其黃銅結構的幾何嚴謹性、手工玻璃的光滑質感與房間粗糙的馬赫條紋壁紙結合在一起,帶來獨特的美感氛圍。

Sophie Dries 內發光燈

由設計師拉斯塔·庫布希奧夫斯(Vlasta Kubu ov )和米羅斯拉夫·克魯爾(Miroslav Kr l)創建的實驗材料工作室則用最簡單的工藝為古堡貢獻了最美輪美奐的塑料設計作品。他們在居住期間每天從城堡的拱形窗戶望向天空,觀察雲捲雲舒的氣象變幻,有時晴空中白雲點點,有時猛烈的雷雨席捲了一切。他們的作品就佔據了這樣一扇城堡裡的拱窗,窗戶位於一條長長的走廊中,走廊兩邊有拱門,一邊可以通向庭院,一邊通向城堡外的公園,夏天時,城堡的主人便在這裡與朋友們用餐。拉斯塔和米羅斯拉夫將這裡的拱門看作是分隔城堡與荒野、溝通文明和野蠻的象徵,為了強化這種空間意味,二人採用Nuatan生物塑料板作為窗玻璃,用木頭搭成框架,創造了一扇光影效果迷人的花窗,且窗子在安裝時未使用螺釘或粘合劑,窗框和「玻璃「會隨著時間慢慢分解,恢復原來窗外的景象——所有的人工痕跡消磨之後,人與自然的隔閡最終會被打破。

Vlasta Kubu ov & Miroslav Kr l 塑料拱形窗

疫情原因,這樣一個精心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展覽短期之內無法向公眾開放,過去的幾個月中艾麗絲一直在致力於數字線上展出的實現。本屆瓦爾登設計展還與另外一個數字圖像製作者團隊合作,為展覽製作了短視頻和3D地圖素材,讓觀眾可以在自己的電腦和手機上儘可能地體驗古堡中的展覽氛圍。艾麗絲認為,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線上體驗將成為今年各類設計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引開創我們未來展示設計項目的新模式。

左:destroyers builders 椅子

右:BNAG 互動裝置Summloch

Walden 展覽現場

文:周鈺

編輯:彌生

圖:Schlo Hollenegg for Design

原文首發於《藝術與設計》雜誌六月刊

關於睦野

睦野課程

睦野同學

睦野環境

睦野生活

睦野美學

相關焦點

  • 平實自然的涉野日向子「微笑著的灰姑娘」
    18號洞,我想如果直接推入,該如何慶祝,」 涉野日向子(Hinako Shibuno)提起18英尺下坡制勝推桿時已經完全放鬆下來,「要吃許多糖慶祝啊。」涉野日向子最終的取勝,來的並不容易。雖然54洞領先,卻也帶來不小的壓力,在比賽中高度緊張會使得身心都非常疲憊。
  • 匠心之作,DUNLOP讓網球回歸自然
  • 張夢雲:回歸自然,去繁從簡
    MENGYUN ZHANG之MENG系列作為2021春夏首發作品,發布會以「元」為主題,選用舒適的絲綢等面料,以經典的黑白為主色調,同色不同質對比,運用極簡「圓」形的設計,賦予MENGYUN ZHANG 以新生,表達後疫情時代對生命、生活與自然的思考,回歸本源。以和諧的自然療法自我治癒,以極簡的設計語言表現新生,色彩、款式、材料以相同的使命感和傳承力貫穿在設計中,傳達一種簡潔和質樸的態度。
  • 《野畫集》第二季預熱宣傳海報流出,7月24日晚10點準時回歸
    作者發文預熱 隨著《野畫集》第一季的大火,作者經過幾個月的休整,在第一季末尾就預定在7月底進行回歸。就在7月初,《野畫集》作者在自己的官方推文上發布了關於野畫集的韓文版回歸預熱海報。 看到海報最下方可以清楚地看到回歸的時間點,也就時2020年的7月24日10點整會在韓國準時上線回歸。與此同時,中文版本的海報也同步上線。
  • 中國野木瓜之鄉的由來
    森林覆蓋率48%,氣候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多雲寡照,溼度較大,降雨時空分配不均,蒸發量較大。屬於典型的中亞熱帶溫暖溼潤季風氣候,土地資源豐富,無工業汙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氣候、溫度條件孕育了這一獨特資源。為發展野木瓜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 「野在自然裡,自由成長」澳佳寶全新高端母嬰產品引領全新育兒觀
    (原標題:「野在自然裡,自由成長」澳佳寶全新高端母嬰產品引領全新育兒觀)
  • 9月的半邊山下,大樂之野來了
    近日,「大樂之野」第11位成員——鄉敘 | 寧波大樂之野·勤勇小學店,成功上線半邊山下!半山會員輕鬆入住這家自帶網紅IP標杆的度假勝地,體驗重返小學的美好時光~大樂之野的每家設計都有一種讓人有家的歸宿感,自然又不造作。住在這裡有一種日常與平凡的力量,人在其中能感受到靜謐和溫暖。
  • 君臨山中,回歸自然
    老君山在地理歷史上沒有受過第四紀冰川侵襲,許多古老的孑遺動植物均保存了下來,有保存比較完整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苔蘚林、山頂苔蘚矮林以及各種珍稀瀕危動植物群,同時,還有第三紀植物的殘遺物種和特有物種存在。
  • 武蔵野樹林PARK和角川武蔵野博物館聯手,呈現大師級藝術自然世界
    隨著引發熱烈討論、超像哈利波特場景的日本「角川武蔵野博物館」已於2020年8月1日開幕,同日同地點還有「武蔵野樹林PARK」也開園迎接遊客!對於喜歡一個地點就能玩上整天的朋友來說,絕對是一處能感到非常滿足的旅行地點!▋角川武蔵野博物館加上武蔵野樹林PARK!
  • 傳說中的東北神獸回歸自然
    傳說中的東北神獸回歸自然 2020-11-26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情報】暌違3個月回歸~~希志愛野二世提前解禁
    然後呢?       別煩惱,至少到今天(4/13)為止,萌波鈴仍然是ideapocket的專屬選手,而且為了給人耳目一新的印象,不久前她才把頭髮削短也更像讓我魂牽夢繞的希志愛野。至於前些日子出問題暫停發車3個月我想IDP社都不在意了我們也不用追著萌波鈴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要她日後乖乖地、該去拍車的時候不要找不到人就好〜  總之,歡迎回來小弟點評:萌波鈴有些生活照還蠻像我大愛的希志愛野,少了一些靈氣多了一分土氣,這些隨著車齡的增長或許會有所改變。
  • 江湖「懸賞令」|請你免費住大樂之野
    大樂之野—— 「LOST VILLA」意指遺失的美好。我們都在這個世界拼命地趕路,必然在倉促中遺失了單純美好的「夢」。而這裡的主人李老師,為自己造了一個「夢」——大樂之野·綠山牆。不小心「闖」入,短暫停留,卻發現「LOST」和「FIND」不只是大樂之野的主題,更是人生的主旨。
  • 野放先驅「祥祥」
    我國野化放歸的第一隻大熊貓「祥祥」。  2004年9月15日,戴著無線電項圈「住」進海拔248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的二期野化培訓圈,進入野化培訓第二階段。領地意識進一步增強,逐步擺脫對人類的依賴。  2006年2月17日,專家論證認為,「祥祥」已基本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可以擇機放歸野外棲息地進入第三期試驗——完全野外放歸研究階段。
  • 《周易.坤》丨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星際之戰
    上六六時,龍戰於野,其血為玄黃。巨龍,巨大的天體相融合,所釋放的能量形成引力波在宇宙中傳播,引力波進入水輪化成了巨龍,這和「雉入大水為母,雀入大水為蛤」、陽入陰的合成能量不同。戰爭,雙戈而背,戈表示某種能級的穩定狀態,陰陽兩戈相背,互相破壞其穩定,謂之戰,戰則表示混亂,陰陽能級互相消耗,最終達到新的穩定平衡狀態。在此過程中,陰陽二氣相互幹涉,並配合。野性、林士、雙木林、陰陽相生型。
  • 迪派思DIPES健身用品,源於自然回歸自然
    產品源於自然,帶給使用者更加自然的健康。產品的大小按照人體工程學進行設計,可以一手掌握,使用起來特別方便,巖石層按摩紋理的設計,手掌可以在自然的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和按摩。       運動回歸自然
  • 矢野浩二回歸《天天向上》,主持人反應對比明顯,新老差距太大
    而在這一次的節目當中,他們迎來了一位非常意外的人,那就是矢野浩二。是的,你沒有看錯,他重新回歸《天天向上》了。矢野浩二這一個人在之前是《天天向上》的一位固定主持人,可是後來因為一些其他因素便退出了這個組合,也退出了這檔節目,之後的幾年也一直都沒有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
  • 地之靈:回歸大野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友崇攝曾以為,每一次的江源之行,都在實現一次回歸。這絕非地理意義上的溯源,如若水是生命之源,便把找尋江河源頭,當成一場莊重的使命來完成。更多的,則表現在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上。畢竟,短暫的回歸自然,會讓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人,並非凌駕於一切物種之上,我們,只是自然肌體的一部分而已。
  • 天天向上太暖心,矢野浩二捐口罩後回歸,王一博被邀開「藍忘機」
    除了獨特的節目形式,這一期《天天向上》最大的亮點莫過於矢野浩二的回歸,回憶殺滿滿。不過矢野浩二這次並非以主持人的身份回歸,而是作為海外應援嘉賓代表,重新出現在這檔曾讓他名氣大增的節目裡。08年,《天天向上》開播,主持團由汪涵、歐弟、錢楓、田源、俞灝明和矢野浩二6人組成,所以說矢野浩二絕對是天天兄弟中的元老級成員。作為日本人,矢野浩二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成為他的標誌,那句口頭禪「開心開心極了」也是觀眾再熟悉不過的梗。
  • 滬郊時興嘗「野」「草」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李克剛 上海老底子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家養」吃厭 「野生」吃香滬郊時興嘗「野」
  • 7-14歲丨2019格致營地黃山自然探索營/揭秘自然保護區/峽谷溯溪/野捕魚蝦/野外科考/採集製作標本/野猴谷探尋
    漫步「自然學校」,沉浸科學考察活動之中,探索自然萬物,感受風土人情。2019年夏,格致·黃山浮溪自然探索營,將與孩子們從不同視角,開啟一段奇妙的博物之旅!/ 植物、昆蟲標本採集製作峽谷溯溪 / 清理峽谷 / 野捕暫養 / 夜間觀察保護區山間徒步 / LNT實踐 / 野猴谷探尋 / 民俗調查能力自然觀察能力 / 五官的感知力 / 社會交往能力 / 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 自理能力 / 創造及動手能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