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導
11月26日,正威國際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戰略委員會主席、投資委員會副主席張小青表示:「風口不是短期的機會主義,而是追求長期的順勢而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是企業發展的智慧之道。」
在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中,正威集團首次進入百強,位列第九十一位,在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名列第二位,其中,華為第一。
「正威集團先後經歷五次戰略危機,也完成了五次基因升華。」張小青說道。
談及正威集團五次跨越式增長,張小青表示,這得益於改革開放,也得益於集團掌舵人王文銀對企業智慧發展之道的把握。
如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事實上,無論是新基建、新風口還是新技術都離不開創新。
「從產業來講,這意味著國內產業鏈將迎來補鏈、延鏈、強鏈的發展高峰期,全球會有更多企業在中國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這對企業家而言,既是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張小青說道。
在張小青看來,新挑戰蘊含著新機遇,而把握機遇的關鍵在創新。「今天創新之難,難在不僅是技術和產品創新,更在於理念創新、模式創新、產業鏈創新、產業生態的系統創新,誰率先在產業生態和產業鏈創新上取得突破,誰就能率先佔領市場競爭中的制勝高地。」
對於創新帶動發展,正威集團深有感觸。「正威從最開始做電線製品到專注產業鏈經營,一貫秉持向創新力要利潤的理念,實現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轉變。我們把5萬元一噸的普通金屬銅變成500萬元一噸的單晶納米銅線,把1000元一噸的塑料變成100萬元一噸的聚醯亞胺,把不值錢的沙子變成價值連城的晶片。」張小青說道。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衝擊,各領域產品積壓、物流中斷或效率降低、復工受限造成工廠減產或停產、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問題接踵而至。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我國對自主創新的迫切需求,中央高層提出要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以舉國之力攻克核心技術難題,為我們率先走出困境、擘畫未來找到了智慧發展大道。」張小青說道。
在張小青看來,全球各地有很多很好的企業,但是比較分散,正威集團要把這些資源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打造千億生產基地,萬億產業集群,實現產業區域化、鏈條化、集群化發展,這樣,產業生態和產業經濟都會有質的提升。這就是1到100的產業集成維度。
對此,張小青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只有把珍珠穿成一條項鍊才能成為無價之寶。」
張小青表示:「一個地方只有一家企業或者幾家大型企業是不夠的,只有做成一個產業集群,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生態流,實現萬流歸宗,才能形成完整的供應鏈、客戶鏈、產業鏈、價值鏈、生態鏈,最終形成無邊界鏈。」
而對於100到100萬的金融維度,張小青分享了正威集團的成功經驗。「對於經濟發展來說,金融就是一臺時光機,在當下和未來之間做價值轉換。面對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我國有兩臺發動機需要啟動,一是新基建,二是新消費。這兩個方面,都需要金融這臺時光機的支持。藉助平臺資源形成整合,用好金融的法寶。正威國際集團是一個集成、推廣、創新於一體的超級平臺,我們依託這個平臺能夠聚集大量的優質資源,讓它們在平臺上實現完美的整合,實現裂變,為企業本身創造巨大的價值。」張小青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