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的海上神話,俾斯麥號戰列艦,被英國艦隊圍毆沉沒

2021-01-20 騰訊網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海軍主力水面作戰艦艇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在《凡爾賽條約》的嚴格監控下被禁止建造戰列艦。1933年納粹獨裁政府上臺,德國海軍開始秘密進行新型戰列艦的研製工作。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廢棄《凡爾賽條約》,恢復徵兵制,德國再武裝正式開始,同年6月,為了表示無意向英國挑戰,德國主動向英國提出把德國海軍的噸位限制在英國海軍的35%,英國馬上同意並籤訂了英德海軍條約,這解除了德國海軍的最後一條枷鎖,德國海軍開始擴軍,可以在建造5隻舊戰艦的代艦的同時,在1936年度開始建造「F」號戰艦一隻真正的戰列艦,這艘德國海軍大規模擴軍計劃中代號「F」的第一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德國海軍自1918年以後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戰列艦。英德海軍協定允許德國的新式戰艦裝備十六英寸主炮,但是德國還沒有製造這種口徑艦炮的經驗,德國人在這之前所研製的最大口徑艦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380毫米口徑艦炮,為了避免風險和設計難度拖延進度,決定新開發一種380毫米口徑主炮裝備俾斯麥號戰列艦。為了使如此大噸位的軍艦能夠順利通過基爾運河,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的吃水被限制在十米以內。

1936年7月1日,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漢堡港的布隆--富斯造船廠(B&V)正式開工建造,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人稱「鐵血宰相」的奧託•馮•俾斯麥候爵(1815年-1898年)命名,1939年2月14日,俾斯麥號舉行下水儀式。俾斯麥候爵的孫女——多蘿西亞•馮•洛伊文費爾德女士被請來參加下水儀式。1940年9月15日,俾斯麥號完成了曬裝工程,通過基爾運河前往波羅的海進行海試,1940年8月24日俾斯麥號戰列艦正式服役。

俾斯麥號戰列艦基本數據:

長:250.5m,寬:36m,半重吃水:9.6m,滿載吃水:10.2m

標準排水量:41700噸,滿載排水量:50405噸

動力:12座高壓鍋爐(55Kg/cm2,溫度475°C),3臺渦輪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38,000shp(最大輸出150,170shp),3軸推進,雙舵

最大航速:30.8節;續航能力:9,280海裡/16節,8,525 海裡/19節,4,500 海裡/28節

武備:8門380mm口徑主炮,雙聯裝4座;12門150mm口徑副炮,雙聯裝6座; 16門105mm口徑高射炮,雙裝聯8座;16門37mm口徑高射炮,雙聯裝6座;12門20mm口徑高射炮

艦載水上飛機:4架

艦員:2092人。

5月23日凌晨,德艦駛入丹麥海峽,這是北極圈裡的航道,雖已是5月,航道上還是有不少流冰,加上英軍在冰島一側還布有水雷,原來300多千米寬的航道只有80多千米還能航行,在雨雪交加中德艦小心翼翼地行駛。十九時二十二分,英軍「薩福克」號巡洋艦的雷達發現了目標,一面緊緊尾隨,一面向託維報告。託維命令霍蘭率「胡德」號、「威爾斯親王」號及4艘驅逐艦迅速前去攔截,其他艦艇也全速靠攏,形成合圍之勢。二十時三十分,英軍在丹麥海峽的另一艘巡洋艦「諾福克」號也聞訊趕到,與「薩福克」號一起跟蹤德艦,德艦雷達同樣發現尾隨在後的英艦,並試圖回頭尋戰,英艦施放煙霧全力避戰,不即不離地跟在後面,不斷通報德艦的航向和位置。霍蘭接到託維的命令,指揮編隊以27節的高速冒著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直撲冰島西南海域。

5月24日清晨,德艦順利駛出丹麥海峽。二時四十七分,「薩福克」號雷達確認了「俾斯麥」號的位置,此時德艦航向220度,英軍霍蘭編隊航向240度,幾乎是並列航行,而且距離只有50千米。一場惡戰迫在眉睫!五時許,霍蘭下令準備戰鬥,一時間英艦上警報大作,炮彈上膛炮手就位。不久盧金斯也從望遠鏡裡看到了「胡德」號和「威爾斯親王」號,他萬萬沒有想到碰上的竟然會是英國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和最新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因此於五時三十九分下令轉向,準備避開英艦。幾乎是在同時,英艦也在轉向,艦首直指德艦,猛撲過來!

五時四十七分,英艦再次轉為300度航向,以對準德艦。五時五十二分,雙方距離25000米,「胡德」號前主炮首先開火!五時五十四分,德艦見戰鬥已無法避免,便轉為200度航向,對英艦形成炮戰最為有利的「T」字陣形!這樣一來,英艦隻能用前主炮開火,而德艦卻能用全部主炮射擊,英艦原本火炮上的數量優勢全被不利的臨戰態勢所抵消!加之英艦雖是搶先開火,卻因為兩艘德艦外型相似,霍蘭根據常規認為領頭的一定是「俾斯麥」號,所以將射擊目標錯誤地指向了「歐根親王」號!「威爾斯親王」號也沒能及時分辨出來,跟著向「歐根親王」號射擊。英艦直到兩次齊射後,才發現這一致命錯誤,急忙掉轉炮口。德國人怎麼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五時五十五分,「俾斯麥」號的主炮開始了第一次齊射!炮戰中「胡德」號幾次齊射都沒有命中目標,反倒是主炮雷達尚未調試完畢只能使用光學測距儀進行火控的新艦「威爾斯親王」號偶有命中。德艦射擊遠比英艦準確,「俾斯麥」號第二次齊射就命中了「胡德」號的高炮彈藥箱,甲板上頓時成為一片火海。

五時五十七分,霍蘭下令左轉20度,以便發揮全部主炮威力。英艦剛開始轉向,「俾斯麥」號的重磅炮彈就飛了過來,第三次齊射準確地命中了「胡德」號的要害——1600磅穿甲彈竟穿透六層甲板,在主炮彈藥艙裡爆炸!300噸炮彈頓時被引爆,劇烈的爆炸將「胡德」號中部徹底炸開,甚至連沉重的主炮塔都被爆炸拋上了天,海水從破口洶湧而入,艦體頃刻間斷為兩半,迅速下沉,爆炸的硝煙還未散盡,「胡德」號就在不到三分鐘裡就沉入大海!全艦1419人,僅3人生還,死難者中包括霍蘭中將和艦長科爾上校。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擊沉「胡德」號的是「歐根親王」號,因為當時能命中「胡德」號彈藥艙的炮彈只能來自「歐根親王」號。但不管是哪艘德艦的戰功,大英帝國航速最高火力最強聲名最顯赫的戰艦,就此終結。

「威爾斯親王」號目睹了「胡德」號的悲慘下場,還沒回過神來,「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全部火力就傾瀉而下!此時雙方距離僅16000米,德艦的射擊更加準確兇猛,而「威爾斯親王」號因是剛下水不久,還有一些設備沒有完成調試檢修,甚至艦上還帶著維修工程師和工人,現在一座四聯主炮又被彈鏈堵塞,無法開火,火力大減!所以哪是德艦對手,連中七彈,萬幸的是只有三彈爆炸,其中擊中艦橋的一發381毫米炮彈,致使艦橋上除了艦長利奇和一名信號兵外其餘人員非死即傷,但「威爾斯親王」號戰鬥力未受大的影響,大難不死的利奇艦長繼續指揮戰鬥,第六次齊射命中「俾斯麥」號兩發356毫米炮彈,一發擊中二號鍋爐艙,一發擊穿艦首燃料艙,這發炮彈造成了該艙1000噸燃料的外流,不僅使燃料本已緊張的「俾斯麥」號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外流燃料在海面上形成了明顯的油跡,為英艦以後的追蹤創造了條件,也是德艦敗亡的起因。利奇艦長因為己艦火力明顯不及對手,又多處中彈進水量已達5噸,便見好就收,於六時零五分下令施放煙霧,全速撤退。

當「胡德」號被擊沉的消息傳到英國海軍部時,作戰室裡的氣氛異常壓抑,這裡工作的高級軍官和參謀大都曾在「胡德」號上服過役,對這艘戰艦有著很深的感情,此時他們抑制住心頭的悲痛,只有一個念頭,全力以赴制訂圍殲計劃,為「胡德」號報仇!雙方主力艦隻的首次交手,「俾斯麥」號就擊沉了英軍王牌戰艦「胡德」號,呂特晏斯認為現在「俾斯麥」已經成為一艘威名遠揚的功勳戰艦,即使停在港口,同樣也能吸引牽制大量英軍,如果再作為海上破襲艦,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而且由於在進入丹麥海峽前沒有進行預定的海上加油,加上艦首燃料艙被擊中,流失了大量燃料,眼下也沒有足夠的燃料能繼續執行海上破襲,因此原本對「萊茵演習」計劃就有異議的呂特晏斯,於八時決定放棄這一計劃,「俾斯麥」號返回法國聖納澤爾,「歐根親王」號則繼續執行海上破襲。可是令人疑惑的是,呂特晏斯為什麼不選擇返回距離比較近,航線上也沒有英艦的挪威,卻選擇了距離長又有英艦活動的法國?同時又讓「歐根親王」號離開受傷的「俾斯麥」號?這至少說明盧金斯是過於迷信「俾斯麥」號單艦的實力了。這一選擇實際就已經將「俾斯麥」號送上了不歸路!

確定行動計劃後,5月24日十八時「俾斯麥」號突然掉頭向尾隨的英艦開火,英艦手忙腳亂地準備戰鬥,「歐根親王」號趁亂和「俾斯麥」號分手,在大霧掩護下繼續向南進發,英艦竟毫無察覺。「俾斯麥」號成功掩護「歐根親王」號撤離後,一頭駛入暴風海區,準備藉助惡劣天氣的掩護甩掉尾隨的英艦,再在潛艇和岸基飛機的掩護下返回法國。但航行數小時後,艦長林德曼上校報告由於連續高速航行,耗油量較大,返回聖納澤爾恐怕燃料不夠。呂特晏斯只好下令改航距離稍近的布勒斯特。

就在「俾斯麥」號冒著狂風暴雨匆匆返航時,英軍的大網正在逐漸收緊!託維親率「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勝利」號航母、「反擊」號戰列巡洋艦以及4艘巡洋艦和10艘驅逐艦在後緊緊追趕;而「俾斯麥」號東有「羅德尼」號戰列艦;南有「拉米伊」號戰列艦;西有「復仇」號戰列艦;北有3艘重巡洋艦;此外薩默維爾上將指揮包括「皇家方舟」航母、「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在內的H艦隊,也正從直布羅陀兼程北上參戰。由於德艦最高航速有28節,超過大多數英艦的航速,託維很清楚光靠這樣窮追不捨,肯定會讓「俾斯麥」號逃脫,要想追上德艦,只有想辦法使它減速!因此他果斷命令「勝利」號航母在4艘巡洋艦掩護下高速前行,出動艦載機攻擊德艦,儘量要將其擊傷。

二十二時十分,「勝利」號趕到距離「俾斯麥」號約220千米海域,轉向逆風起飛艦載機。在「諾福克」號的無線電引導下,9架「箭魚」魚雷機於二十三時二十七分發現了「俾斯麥」號,領隊長機埃斯蒙德海軍少校立即命令攻擊!德艦高炮猛烈開火,英機冒著密集炮火英勇逼近德艦,直到1000米距離上才投雷!由於英軍飛行員多是缺乏實戰經驗的「菜鳥」,加之天氣惡劣,能見度又低,只有4架英機投下了魚雷,其中一雷命中德艦右舷中部,對一般戰艦來說,只要中了一枚魚雷情況就會很糟。可是俾斯麥號王牌戰列艦,防護裝甲驚人,其舷外有防魚雷裝置,因此,一枚魚雷在其右舷腰部爆炸後只是傷其皮毛,撕破點皮。。呂特晏斯深知英軍艦載機的攻擊表明英軍航母就在不遠,實力強勁的本土艦隊肯定正從幾個方向全速趕來,而「俾斯麥」燃料匱乏,無法長時間高速航行,形勢相當不利。唯一擺脫困境的方法就是甩掉尾隨在後的兩艘英艦,使英軍失去目標。呂特晏斯想出了一條妙計,由於已經進入德軍潛艇活動海域,跟蹤的兩艘英艦不得不進行Z字反潛曲折航行,當兩艦行至Z字航線的頂端時,正是雷達工作盲區,呂特晏斯就是要利用這一良機,演出一場金蟬脫殼的好戲,當然這需要準確的時機把握和高超的操艦技術。

「俾斯麥」號雷達緊緊盯住兩艦,呂特晏斯凝神屏息密切注視著雷達屏幕上兩艦的信號回波,5月25日凌晨三時零六分,兩艦行至航線頂端,「諾福克」號首先轉向,屏幕上只剩下「薩福克」號的回波,當「薩福克」號剛開始轉向,盧金斯立即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果斷下令全速右轉,在英艦雷達工作範圍以外,全速繞過兩艦的尾部,折向東行。——一時間,兩艘英艦雷達屏幕上一片空白!託維接到失去雷達接觸的報告,他知道原因不外三種,一是信號幹擾,二是雷達操作失誤,三是德艦突然轉向,而第三種可能最大,同時鑑於德艦流失大量燃料的情況,極可能返回德國或與海上補給艦會合接受補給,因此他立即命令全力向北搜索,以儘快重新發現德艦!這簡直是大海撈針!何況英軍的搜索方向還是錯的,英軍採取了可能的一切偵察措施和手段,還是一無所獲!

八時許,就在英軍一籌莫展之機,呂特晏斯卻以為已經擺脫了英軍的追擊,可以鬆一口氣,便向德國海軍司令部報告了擊沉「胡德」號,擊傷「威爾斯親王」號的經過和己艦的損傷情況,並匯報了取消「萊茵演習」準備返回法國的計劃,整個電報足足發了半小時。這可是英軍求之不得的一份厚禮!設在愛爾蘭和直布羅陀的英軍無線電測向站都截獲了這一電報,並通過三角定位法準確測出了德艦的位置,託維隨即判斷出德艦正企圖駛往法國的布勒斯特,然而此時由於英軍艦隊已在海上活動了四天,「勝利」號航母和「反擊」號已經因燃料耗盡返回斯卡帕灣,受傷的「威爾斯親王」號也已向英格蘭返航,很多驅逐艦燃料即將耗盡,不得不返回基地,這樣剩下的大型軍艦將因缺乏驅逐艦的掩護,大大增加遭到潛艇攻擊的危險,於是英國海軍從護航運輸船隊和海岸巡邏隊中抽調5艘驅逐艦,由維安上校指揮,前來支援。所有英艦都朝著德艦可能的方向疾駛。

至5月26日晨,英軍一直再沒德艦的確切消息,眼看圍殲行動就要功虧一簣,十時三十分,一架屬於英國空軍(也有資料稱是秘密助戰的美軍)的PBY「卡塔林那」水上飛機在布勒斯特以西約700海裡處(約合1300千米)發現「俾斯麥」號正以20節航速駛向法國!此時託維所率的艦隊已與「羅德尼」號會合,但在德艦西北130海裡(約合240千米),如果沒有奇蹟發生很難追上,其他方向的軍艦也大都距離很遠,鞭長莫及!唯一的希望就是薩默維爾指揮的H艦隊了,薩默維爾清楚地意識到,他的艦隊已經從跑龍套的偏師成為絕對主力,因此一接到託維的命令,就立刻命令「皇家方舟」號航母起飛兩架偵察機前去監視德艦,這兩架偵察機趕到德艦上空正是時候,那架「卡塔林那」水上飛機已被德艦高炮擊傷,剛剛返航。薩默維爾深知自己所肩負的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擔心偵察機會受惡劣天氣影響而失去目標,接著又派「謝菲爾德」號巡洋艦全速先行,用雷達牢牢盯住德艦。他知道H艦隊的「聲望」號戰列巡洋艦火力弱裝甲薄,如果進行炮戰,肯定不是「俾斯麥」的對手,而託維指揮的「英王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距離又遠,一時半刻趕不到,只有靠「皇家方舟」號航母的艦載機遲滯「俾斯麥」號,以爭取時間等待主力趕到。

十四時五十分,「皇家方舟」號冒著大風起飛14架「箭魚」,四十分鐘後,機群發現了目標,興奮的飛行員來不及細看就投入了攻擊,8架飛機投下了魚雷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謝菲爾德」號巡洋艦,好在這些魚雷不是被軍艦規避,就是因磁性引信被海浪引爆,沒有對軍艦造成損失,避免了一場誤擊悲劇。魚雷機只好悻悻返回航母。此時,德國海軍也沒閒著,正全力調集附近海域的潛艇前來支援,其中U-556號最先趕到,並成功逼近到距離「皇家方舟」號僅400米處,清楚看到航母正在進行起飛準備,可惜U-556號已在先前的巡航作戰中用完了所有魚雷,只能束手無策地作壁上觀!

十九時,「皇家方舟」號航母再次起飛15架「箭魚」,此時「俾斯麥」號距離法國海岸越來越近,如果此次攻擊再告失手,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俾斯麥」號逃脫圍殲了!因此出戰的英軍飛行員都清楚,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此後英軍還吸取了剛才攻擊「謝菲爾德」號時磁性引信被海浪引爆的教訓,全部魚雷都換成了觸發引信。

「箭魚」在「謝菲爾德」號引導下,準確地找到了在暴風雨中航行的「俾斯麥」號,立即冒著德艦猛烈的對空火力開始攻擊,德艦所有炮火瘋狂開火,空中遍布高炮爆炸的黑雲,一架英機被擊中後拖著濃煙墜海,還有五架中彈起火,但英軍這些老式的雙翼機全都玩了命,全然不顧德艦灼烈的對空炮火,利用雲層掩護從左右兩舷同時攻擊,先後投下十三條魚雷,「俾斯麥」號在艦長林德曼上校的指揮下,不時急轉迴旋,規避英機投下的魚雷,但還是有兩雷命中,一雷命中裝甲防護嚴密的中部,影響不大,而另一雷則是致命一擊——不偏不倚正中最薄弱的艦尾,炸毀了螺旋槳,碎片又卡住了舵機,舵機艙進水。這樣一來,「俾斯麥」號只能用一側輪機增速一側輪機減速的方法來制止軍艦原地打轉,而且由於舵機艙艙壁很薄,出現破口後順風航行將加劇進水,德艦隻能忽左忽右地扭動著逆風向北航行,再無法取最近的航線返回法國,更要命的是在北面,託維的主力艦隊正在兼程趕來!薩默維爾成功實現了遲滯德艦的目的,為最後殲滅「俾斯麥」號立下頭功!

維安上校得知發現「俾斯麥」號後果斷決定不再趕去與託維艦隊會合,而是直接取最近航線攔截「俾斯麥」號。二十二時三十分,維安率領驅逐艦與「謝菲爾德」號會合,隨即全速駛向德艦,開始魚雷攻擊。維安先用一艘驅逐艦吸引德艦火力,其餘四艘奮勇衝上前發射魚雷,在林德曼的出色指揮下,舵機失靈的「俾斯麥」號居然成功地避開了所有魚雷!維安再改變戰術,四艘驅逐艦兵分四路,從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同時攻擊,但在德艦準確猛烈的火力轟擊下,驅逐艦無法佔領有利發射陣位,攻擊一再落空。維安發揚英國海軍頑強堅韌的傳統,指揮著驅逐艦緊盯不舍,一有機會就實施魚雷攻擊,直到5月27日凌晨,維安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收穫,兩條魚雷擊中德艦,一中艦體中部,一中艦首,引燃了艦首燃料艙洩露的燃料,甲板上一片火海,並加劇了艦尾傷勢,使其航速進一步降低。

焦頭爛額的呂特晏斯向海軍司令部發報,要求火速出動飛機和潛艇接應,但德國的岸基飛機「腿太短」,此時「俾斯麥」號尚在其作戰半徑之外,而附近的潛艇也趕不及,得到的只有德國最高統帥部和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鼓氣電,希特勒也親自發電錶彰呂特晏斯和林德曼以及全體官兵。午夜前後徹底絕望的呂特晏斯發出訣別電:「我艦已無法操縱,……將戰至最後一彈!」

5月27日七時許,日出雲開,「俾斯麥」號在布勒斯特西北740千米,正緩慢地以10節航速向北航行,離布勒斯特越來越遠,已無可能返回法國,呂特晏斯知道英軍艦隊正在步步逼近,「俾斯麥」號處境岌岌可危.八時二十分,託維的主力艦隊終於趕來了!「英王喬治五世」號擁有六門356毫米主炮,「羅德尼」號外觀比較奇特,九門406毫米主炮全部集中在艦首,但火力強勁,這兩艦的實力足以對抗「俾斯麥」號!

八時五十分,「謝菲爾德」號巡洋艦和「羅德尼」號拉開約2000米距離,以分散德艦火力。在2.3萬米距離上「羅德尼」號406毫米主炮首先開火,困獸猶鬥的「俾斯麥」號毫不示弱立刻還擊,在舵機失靈的情況下極其困難地緩緩右轉,將戰艦側面面對英艦,以便發揚全部主炮火力。開始時德艦炮火還相當準確,第三次齊射還擊中過「羅德尼」號,但隨著德艦主炮射擊指揮儀被毀,射擊精度大幅下降,英艦一邊逼近「俾斯麥」號,一邊用主炮猛烈射擊。英軍「諾福克」號、「薩福克」號和「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迂迴至德艦右側,與戰列艦形成倚角之勢。英軍戰列艦和巡洋艦從幾個方向開火,並不斷調整位置以取得最佳陣位。因重傷而行動笨拙的「俾斯麥」號根本無法應對,不斷被大口徑炮彈命中,炮塔接連被毀,僅僅三十分鐘,四座主炮炮塔全部被打啞,而德艦隻有幾發近失彈給英艦造成了輕微損傷。見「俾斯麥」號火力趨弱,託維下令兩艘戰列艦抵近射擊。九時四十分,「羅德尼」號竟然在距離「俾斯麥」號僅僅3600米處來回穿行,九門主炮連連齊射彈如雨下,「俾斯麥」號上層建築烈焰翻滾,濃煙四起,面目全非,船艙內蒸汽管道被炸斷,氣霧瀰漫,海水大量湧入艙室,艦體開始急劇左傾。曾幾何時不可一世的「俾斯麥」號上如今已是血流成河,甲板上到處在爆炸燃燒,到處是屍體,主炮已全部被摧毀,只有個別副炮還在頑抗。

十時許,「俾斯麥」號開始下沉,「英國王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毫不手軟,兇猛的炮火繼續傾瀉。十時十五分,德艦所有炮火全被打啞,只能聽任英軍宰割。託維見德艦沉沒已是時間問題,而「英國王喬治五世」號和「羅德尼」號燃料消耗即將盡,便命令「多塞特郡」號巡洋艦和「毛利人」號驅逐艦留下來實施最後一擊,其他軍艦開始返航。十時三十分,「多塞特郡」號駛至「俾斯麥」號右舷,在近距離上連射兩條魚雷全部命中。然後一邊開炮一邊繞到德艦左舷再發射一條魚雷,「俾斯麥」號甲板上數百名水兵不等艦長下令就紛紛跳海逃生。

十時三十六分,「俾斯麥」號永遠地沉入了大西洋,海面上數百名水兵掙扎待救,出於人道主義,「多塞特郡」號丟下繩索,救起大約80名德軍水兵,「毛利人」號也救起來25人,但救生工作剛剛開始,就發現德軍潛艇,「多塞特郡」號和「毛利人」號立即終止救援撤離現場。海中掙扎的數百名德軍水兵最後只有5人後被德國氣象船「薩克森沃爾德」號和一艘潛艇救起。「俾斯麥」號的編制人員多達2000人,倖存者總共只有113人,呂特晏斯和林德曼都未在其中。

「俾斯麥」號雖已沉沒,但戰鬥還未結束。5月28日晨,德軍轟炸機在其作戰半徑的極限海域攻擊了返航中的英國艦隊驅逐艦編隊中的「馬紹納人」號和「韃靼人」號驅逐艦。英艦由於燃料不足只能以低速航行,加之火力又弱,「馬紹納人」號被擊沉。6月1日,德軍「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逃過英軍的圍追堵截,安全回到布勒斯特。英軍根據破譯的德軍密碼,對「萊茵演習」中預先出海的補給艦和油船展開圍捕,至6月23日,2艘補給艦和5艘油船五沉兩俘,無一倖免,至此宣告了「萊茵演習」計劃徹底破產,也宣告了德軍使用大型水面艦隻破壞大西洋航線的結束,自此後,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再無大的作為。

相關焦點

  • 德國巨型戰列艦俾斯麥號沉沒記
    儘管伸斯麥號上的高射炮對這些飛機進行了強大的火力攻擊,但是這些勇敢的雙翼飛機仍然對它實施了強有力的轟炸。俾斯麥號極力作出規避動作,但仍然被3枚魚雷擊中,其中前兩枚並沒有對它造成很大的損壞,但第三枚,同時也是英軍飛機在此次行動中投下的最後一批魚雷中的一枚,它擊中並炸毀了俾斯麥號的方向舵。這就造成了俾斯麥號的航向永久性向右傾斜。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大西洋海戰的實戰,也當仁不讓地印證了,俾斯麥號戰列艦以接近驅逐艦的高航速,特別適合進行海上遊擊作戰,襲擾盟軍有水面艦艇護航的運輸船隊。 俾斯麥號戰列艦,以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重創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從而震驚了整個英國朝野,上至首相邱吉爾,下至海軍內部都一致認為,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對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威脅,必將除掉而後快
  • 70多年前,二戰巨艦「俾斯麥號」被英國艦隊圍殲,最後一張太意外
    文|華哥歷史觀 70多年前,二戰巨艦「俾斯麥號」被英國艦隊圍殲,最後一張太意外。 二戰的時候,歐洲各國的海軍已經發展的十分龐大,在歐洲的站場上 ,曾馳騁著一艘無與倫比「海上巨鯊」,也就是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很可惜,最後的結果俾斯麥號還是被生生擊沉了。
  • 德國榮耀超級戰艦:「俾斯麥」被圍毆,「提爾皮茨」被追殺四年
    直到希特勒上臺後重裝軍備,德國海軍才出現開始復甦的跡象,不久便開始服役了兩艘現代化超級戰艦,它們就是被英國首相邱吉爾讚美為「造艦史上傑作」的俾斯麥級戰列艦,該級共兩艘:「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
  • 為什麼英國要不惜一切代價擊沉「俾斯麥」號?誰擊沉了它?
    許多為商船護航的軍艦被撤回,如「羅德尼」號和「雷米利斯」號戰列艦,H艦隊也從直布羅陀起航,日夜兼程趕往大西洋,英國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艦艇……所有這一切,就為了擊沉俾斯麥號!可見,英國確實下了血本了!,俾斯麥號的航向發生偏離,反而離英國艦隊越來越近,而且不停轉圈。
  • 追擊,圍殲俾斯麥號
    俾斯麥號戰列艦(1940~41年間,照片經修復上色)英國海軍的眼中釘1936年7月1日俾斯麥號戰列艦(Bismarck)在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鋪下龍骨在1940年6月8日,這兩艦還把英國海軍的光榮號航空母艦給擊沉了。再加上U艇狼群的襲擾,給英國的海上運輸造成巨大損失。如果兩艘俾斯麥級也加入其中,英國的海上生命線就更岌岌可危了。所以英國海軍必須死盯著俾斯麥號,不能讓它溜進大西洋。
  • 德國俾斯麥號真慘!首次演習擊沉英國海軍驕傲,被邱吉爾下令圍殺
    他急忙解釋,自己已經制定了打擊英國海上運輸線的"萊茵演習"作戰計劃。 萊茵演習計劃的內容是:在英國將一批戰艦調到地中海的時候,趁機派德國最新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和戰列巡洋艦"歐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打擊英國的運輸商船,切斷英國的海上運輸線。 而擔任萊茵演習艦隊司令的盧金斯海軍上將,卻反對這一計劃。
  • 一直被英國海軍視為驕傲 卻被一炮擊沉 終於引發英國圍殲俾斯麥號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尚未跌落神壇的英國而言,自然有其驕傲的資本,那就是其強大的海軍編隊,這支海上力量是維護大英日不落帝國海上霸權的重要工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艦艇總噸位達130萬噸,主要作戰艦艇包括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3艘、航空母艦6艘、重巡洋艦15艘、輕巡洋艦49艘、驅逐艦183艘、潛艇57艘。
  • 二戰中,這艘巨大的戰列艦就這樣沉沒了
    二戰中,德國的戰列艦「俾斯麥」號的沉沒,就是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1941年5月21日,英國首相邱吉爾通過情報部門收到一份重要情報: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和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已經駛入丹麥與瑞典之間的卡特加特海峽,即將駛入大西洋,邱吉爾意識到這是一份重要情報信息,因為他們知道,德國這艘「俾斯麥」號戰列艦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戰列艦,它的排水量是45000噸,超出英國同類軍艦10000多噸,艦上火力極強,光主炮塔就裝了8
  •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1941年5月18日,為了執行萊茵演習計劃,俾斯麥號、歐根親王號組成的艦隊在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指揮下開始駛向大西洋,作為俾斯麥號的首次戰鬥行動,不僅德國人很重視,英國海軍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一舉一動更是十分關注。由於盟軍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通訊,所以俾斯麥號一出海的行動就被英軍得知,皇家海軍派出多隻艦隊追蹤圍殺俾斯麥號。
  • 77年前的今天,英國胡德號戰列艦如何被俾斯麥號一發入魂
    在此戰之前,希特勒對大型水面艦艇寄予了很大希望,雷德爾就認為北海能以一支戰鬥艦隊來突破英軍的封鎖,同時派出多艘巡洋艦、潛艇進入大西洋和其他英國通航線進行交通戰,迫使英國為保護船團而大量採用護航船團,分散皇家海軍的實力,進而相繼消滅護航艦和本土艦隊。「俾斯麥」號戰列艦的這次任務——萊茵演習行動就是基於這一海軍作戰戰略。
  • 將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擊沉需要花多大的代價?
    1941年5月19日早上,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秘密離開波蘭格丁尼亞的港口,展開「萊茵演習行動」(Operation Rheinübung),準備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封鎖,進入大西洋以攔截並摧毀來往英國和北美洲的運輸船隊,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線。但隨後兩艦行蹤在挪威卑爾根附近海岸先後被瑞典巡洋艦和英國偵察機發現,為了阻截德艦進入大西洋,英軍調集了多艘軍艦前往圍殲。
  • 德國「獸艦」俾斯麥號,世紀海戰以一敵四十
    英國胡德號戰列艦在二戰中,有一段最精彩「雙王」大戰「海妖」的片段,堪稱巨艦對壘佳作,那就是1941年5月24日,胡德號與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一起戰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故事。其實,當時的德軍艦隊是準備離開丹麥海峽,歐根親王號的聲納探測到在左舷處有2艘未判明艦隻。德艦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英國攔截艦隊包括剛完工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及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 英國動用空軍海軍,才擊敗了俾斯麥號
    英國動用空軍海軍,才擊敗了俾斯麥號 俾斯麥號是二戰德國海軍的主力艦,英國海軍主力艦是納爾遜號。納爾遜16寸MK1沒有換過彈,只換過一次膛線,還是一根管子一根管子地換,也就是說,大部分時候,納爾遜九根管子其實炮彈初速不一樣,長期處於大歪炮狀態。而MK1 406穿深,水平穿深強於skc34 380沒什麼問題。
  • 這艏奇特的戰列艦,成為擊沉「俾斯麥」號的主要力量,一戰成名
    在華盛頓會議的談判中,日本強烈要求保留其已經接近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最終英、美、日三方相互讓步,日本可以保留和繼續建造「長門」級戰列艦,美國則可以完成2艘在建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而英國獲得了建造2艘新戰列艦的指標。1922年2月6日,《華盛頓海軍條約》正式籤訂,各海軍強國的海軍力量受到嚴格的限制。
  •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海,英國皇家海軍試圖阻攔,卻被一炮擊沉
    作為日不落帝國,英國在二戰時期可謂出盡了風頭,其強大的海軍編隊就是其驕傲的資本,維護著英國的海上霸權。二戰爆發前,世界上最強的海上力量,非英國皇家海軍莫屬,其作戰艦艇重達130萬噸,在海戰中最常出現的有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航空母艦、重巡洋艦、潛艇等。而在這些軍艦中,最耀眼的要數胡德號裝甲巡洋艦,這艘軍艦當時備受矚目,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被視為日不落帝國的守護者,甚至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禮儀艦,在世界各國巡遊。
  • 諷刺:英國皇家海軍成名之地,變一戰英戰列艦最後沉沒之海
    英國皇家海軍成名之地,變一戰英戰列艦最後沉沒之海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是英國海軍的成名之地,1805年10月21日,英國海軍與法西聯軍之間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再次開打,這一戰英國海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保證了此後100多年英國海上霸主地位的穩定。
  • 二戰作為戰列艦的巔峰,期間都誕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列艦?
    德國「俾斯麥號」:第一次出任務就被圍攻擊沉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納粹德國上臺後研製的第二型戰列艦的首艦,同時也是德國海軍歷史上建造的最大戰艦。該艦於1936年7月開工,最終於1940年8月24日建成服役,滿載排水量高達5.09萬噸,是當時除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噸位最大的戰列艦,而其造價甚至還要高於大和級。
  • 二戰俾斯麥號戰列艦最慘烈一戰,被英國艦隊圍殲,中400多發炮彈
    儘管如此,俾斯麥級首艦俾斯麥號還是於1939年2月下水了,作為當時噸位最大的戰列艦,在火力上卻沒有特別驚人的表現,僅僅只裝備了8門380毫米主炮,基本落後於時代。而且因為缺少三聯裝主炮的建造經驗以及時間緊迫,俾斯麥以及提爾皮茨上全都是雙聯裝炮塔。1940年8月俾斯麥正式入役。
  • 得知俾斯麥號出港,英國人為何瘋了一般地進行圍堵
    文/寂寞的紅酒俾斯麥號戰列艦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一艘著名戰艦。該艦1936年7月開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但俾斯麥號服役僅僅幾個月,就被英國艦隊擊沉。俾斯麥號被擊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遭到了英國人嚴密的監視,是英國人的頭號攻擊目標。英國人幾次都沒能抓住並消滅它,英國人對這艘戰艦非常恐懼。1941年5月,當英國人得知俾斯麥號出港時,英國人立馬慌了。英國調集了40餘艘戰艦搜索和圍堵「俾斯麥」號,其中包括2艘航空、3艘戰列巡洋艦和5艘戰列艦,用傾巢出動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那麼得知俾斯麥號出港,英國人為何會瘋了一般地進行圍堵?